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7|回复: 10

[东方区] 关注玉树地震 了解当地人文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明: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0591整理编辑

        据《玉树县志》记载,玉树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王国,隋唐时期被称为“女国”、“东女国”,唐时属吐蕃辖地。
        南宋时期,玉树属囊谦部落头人管辖,元时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辖地,明代属朵甘思宣慰司地。
        明末清初,玉树属和硕特蒙古政权管辖,受囊谦王族节制,后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仍受囊谦王族管辖。
        民国初期,玉树县受青海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节制,改隶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辖,民国六年(1917年)属玉树理事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时设玉树县。

        1949年10月,青海省人民解放军军政委员会驻玉树特派员办公处成立,宣告玉树地区已完全由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能。
        1949年设玉树专区,专署驻玉树县,辖玉树、称多、囊谦三县。1951年12月25日,玉树专区改为玉树藏族自治区,辖称多、囊谦两县,撤销玉树县建制。
        1952年,玉树县建制又得以恢复,由玉树藏族自治区领导,后经几次变更,1957年正式建立玉树县,县政府驻结古镇。
        1955年,玉树藏族自治区改设玉树藏族自治州,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机构,也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一个自治州。自治州人民政府驻玉树县城,辖玉树、囊谦、称多、杂多、曲麻莱、治多等6县。据2004年相关统计资料,玉树县总人口约8万人,有藏、汉、回等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3%。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川、滇、藏交界处,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构成了自成体系的自然区域,以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峰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等我国著名的三大河流,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之美称。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玉树自治州全境,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

        据资料记载,三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流出国后叫湄公河)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使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
        世界著名的三条江河集中发源于一个较小区域内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青海省也由此闻名于世。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
        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唐蕃古道的主要途经地,其文化受到中原文化、印度文化的双重影响,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特色突出。
        在2008年青海省旅游局批准公布的A级景区中,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景区、结古寺景区、当卡寺景区、新寨嘉那嘛呢文化景区、拉司通古藏族村景区获3A级景区认证;赛巴寺民俗博物馆景区、贡萨寺景区获2A级景区认证。
        同时,还拥有玉树土风歌舞、玉树赛马会、玉树藏族服饰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玉树是康巴人的聚居地,游牧生活、藏式建筑、藏族饮食等独特的藏族民俗风情。

         沱沱河与当曲在沱沱河大桥下游60公里囊极巴陇地区汇合后称为通天河,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各拉丹冬,通天河是长江流经玉树州的名字,全长800公里,穿行于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宽谷之中。
        在青康公路上旅行,在距离结古镇20公里的地方,可以看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纪念碑,旁边就是气势磅礴的通天河。过去,来往频繁的汉藏使者,传经布道的僧侣,求神拜佛的信民,以及南来北往的旅者,经常仆仆于这条古道上,颠沛于通天渡之间。
        《西游记》中著名的晒经章节就发生在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576953.jpg

唐蕃古道上的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庙座落在距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结古镇约10多公里的白纳河口不远的地方。背靠巍峨险峻的巴塘山,环境幽雅清静,风景绮丽多姿,气候温和宜人,当地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难得的“洞天福地”。

      整个庙宇座北朝南,面临溪流,依山势而建。藏式风格的建筑与高峻陡峭的山崖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文成公主庙门旁有一块不大的石碑,用古藏文简略地记载修筑文成公主庙的缘由和大体时间。

       紧靠岩壁的是三层高的土筑石砌的藏式平顶建筑。这就是公主庙堂。庙堂不很宽敞,有里外两间。外间主要是依佛法传说制成的壁画、堆绣。里间庙堂正上方的岩壁下,浮雕有九尊巨幅佛像。佛像由两只背向伏卧的雪狮驮着,呈莲花宝座状。宝座又由两根粗大的木柱相支撑。莲花座正中,是一尊高约七八米高的主佛像。佛像头戴朝冠,两耳佩有垂至两腮的金环,身着唐代盛装,双手自然交叉,垂放腹前,双腿盘坐,佛面五官端正,眉目清秀,双目正视,显得神态端庄稳重,性情娴静慈祥。主佛像头顶上方刻有梵文六字真言,头顶后部嵌有象征“光明普照、佛慧无量”的五彩光杯。

       据史料记载,公元641年唐蕃第一次联姻,文成公主从长安远嫁逻些(今拉萨),在沿途休息期间,给当地藏族群众传授纺织、开垦、耕种等技艺,并令随从工匠在悬崖上雕刻九尊佛像,比乐山大佛早100年。这就是九尊巨佛的来历。

       在主佛像的两侧,各有四尊高约4米的8尊侍者佛像立在小莲花座上。这些侍者佛像,个个手持宝物。有的手拿莲花,有的手持金刚杵,有的手捧牡丹,有的手托宝瓶,有的手端如意宝食碗,有的手握七星上方剑,姿态各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相传,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在庙堂内东西墙壁上有两组大型壁画,画面内容主要是当时文成公主进藏路过贝沟时,当地藏族头人和群众隆重欢迎的动人情景。

       1300多年来,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001143201a3e09c1b6b918.jpg

勒巴沟里的麻尼石---汉藏情义的历史见证

      勒巴沟位于通天河畔,距离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30公里,沟内山势陡峻,小河潺潺。但勒巴沟最引人注目的却是麻尼石。藏族同胞把刻有经文的石头叫做麻尼,刻制麻尼石是虔诚信仰的一种象征,同时,在不经意间,也成了藏汉情义的历史见证石。

      在勒巴沟内,麻尼石已经突破了一块一块的限制,人们在山体上、路边、河里的巨石上都镌刻了经文,勒巴沟以麻尼石多、大、古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说起这些麻尼石的来历,与两位进藏和亲的公主息息相关。

      据记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途经青海玉树地区时,当地僧俗群众诚意挽留,文成公主便在气候暖和、风景宜人的勒巴沟作短期停留。在这期间,文成公主命随行的工匠在勒巴沟岩壁上雕刻了9尊佛像以及佛塔、经文等。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赴藏,途经勒巴沟时见文成公主雕刻的佛像受到风雨侵蚀,进藏后,金城公主派人到勒巴沟修建佛殿,并将佛像加工细刻。由金城公主下令修建的佛殿藏语叫做“昂拉昂则拉康”,意为“大日如来佛堂”,当地群众俗称“文成公主庙”。

      由于这座佛堂记录了汉藏友谊,历来为汉藏人民所珍视,而今文成公主庙依然保护完好,屹立在勒巴沟南口。

      据当地人传说,自两位公主进藏途经勒巴沟以后,藏族群众为了纪念两位公主,开始在勒巴沟内刻制麻尼石,所以勒巴沟内保留了很多自唐以来各代的麻尼石,堪称一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照片:1937年拍摄的青海玉树图

说明:图片为1935年至1937年我国早期摄影家庄学本先生,随国民党政府护送班禅回藏时在青海玉树所摄。

576953.jpg

图一:青海玉树为藏族半牧区,产青稞,当时土地大多为土司、头人和寺院所有,藏民劳动一年收获粮食交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贫困。

001143201a3e09c1b6b918.jpg

图二:玉树藏族青年妇女有用酥油和黑灰涂面之俗。相传古时藏王因妇女容颜秀丽,为防喇嘛不能遵守清规,于是下令妇女涂面以护佛法。涂面之另一意义谓:高原朔风多历,涂之以滋润肌肤云。

S0D20100419151334MT263466.jpg

图三:玉树在青海西南部,地势高约三、四千米,秋雨过后长虹贯天,高原景色非常壮丽。山上建筑为结古寺。结古寺,藏语称“结古顿珠锣”,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北木它梅玛山,为当地原扎武部落的萨迦派寺院。由于结古寺盛名遇逸遐迩,加之地处结古镇,曾来许多名人,1937年藏历十二月一日,第九世班禅大师却吉尼玛在返藏途中于结古寺圆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树历史大地震简况

      玉树在历史文字记载中的破坏性地震很不完整,在中国地震局网站上,只查到最近200余年中有正式记载的强震共3次:17381223青海玉树及其西北6.5级地震、18963月四川石渠县洛须-青海玉树间7级地震、1979329青海玉树南东6.2级地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美丽的地方,希望重建之后会更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学习。
祝福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江源头,神奇的康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重建后会更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1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建一定要有特点。希望更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楼主贴子,总能学习到许多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8 10:57 , Processed in 0.04697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