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架步道上远眺中国馆(4月25日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整体构型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元素——斗拱和鼎器。在世博园的大部分区域内,游客们都能看到这座标志性的建筑。但正所谓“远近高低各不同”,处在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你能欣赏到“东方之冠”迥异不同的风采神韵。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新华网上海4月27日电 题:世界文明交融的华美乐章——写在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之际
记者谭浩、顾瑞珍、崔清新、季明
春日阳光下,上海滩盛开的白玉兰幽幽地散发着清香。
浦东南路3588号,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电子倒计时牌清楚地显示:距2010年世博会还有4天。
一曲东西方共同演绎的和谐交响乐章即将奏响。在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42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智慧和创意的结晶,将生动展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面前。
这是一个百年的民族自强梦——举办世博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上海浦西,江南广场。
一条斑驳的“锚链”和用钢板折叠的小船相交的雕塑,与高楼栉比的都市化背景形成时空对比,在阳光下散发出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怀恋。
145年前,这里坐落着中国最早的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和船台。
“刚接手时,船厂已经搬迁,这里差不多是一片荒地。之前船坞旁的淤泥几乎有一人高,现在这么漂亮,我们都不敢想象了!”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基建工程承包商梅勤丰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细细打量浦江两岸精彩的世博建筑群时,真的难以想象——
西岸的企业馆、博物馆,原本是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与码头,而东岸的东方之冠、阳光谷,曾坐落着上海第一家钢铁厂浦钢滨江厂。
百年的回忆,从这里开始——
在上海市档案馆,至今保存着一张1850年在上海出版的《北华捷报》。
这份旧英文报纸记载着:在华的英国商人在第一届世博会前,专门成立了中国筹备委员会,但后来忽然停止了工作,因为英方认为应该由中国政府出面组织参加。然而,在大清政府的眼中,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是不值一提的“奇技淫巧”,不过“是西洋人的‘赛奇会’”罢了。
于是,12包“荣记湖丝”意外地“叩响”了世博大门的第一声。
一名在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徐荣村在自己的家族族谱上写出了一段值得后代铭记的故事。在上海市民徐希曾拿出的这份《北岭徐氏宗谱》上,记载着徐荣村当年的获奖评语——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状。
然而,在1851年的世博会上,真正留给世界的印象并不是中国的湖丝,而是在展馆里隆隆作响的蒸汽机、气压机以及代替马车帆船的火车汽船……
一方面是不断传来的西方文明资讯,另一方面则是本国落后的工业现状,这都深深刺激了有抱负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举办世博会”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不变的梦想。
百余年后的一天,再次回放了当初的峥嵘。
2009年盛夏,上海徐汇区图书馆,人头攒动。一场“上海与世博会历史资料实物展”正在举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天厨味精厂参加世博会证书原件和几张老照片深深吸引了参观者。
当年,中国的味精市场完全被日本垄断,由化工专家吴蕴初创办的天厨味精厂打出了纯国货的旗号。在1926年获得费城世博会金奖后,吴蕴初也把日本味精挤出中国市场。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追赶时代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国人民不断超越自己的梦想。
难忘那一激动时刻——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时间下午3时8分,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庄严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此时,万里之遥的中国,万众欢腾。历经150多年的世博会终于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申博办博之路,无疑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力迅速增强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百年梦圆的历史缩影。
这些天,中国贸促会会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常常坐车经过上海卢浦大桥,每次他都会让司机放慢速度,因为这里是俯瞰世博园的最佳地点。
望着桥下一个个造型独特的展览馆,他不禁有恍惚之感,历史仿佛在身边呼啸着穿行——
那一头,是近百年前的和兴铁工厂,中国民族钢铁工业,如稚子学步般,在黄浦江东岸亮相;
然后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上钢三厂在世人瞩目下出钢,强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建设急需;
而2010年,这里又别有洞天,上海世博会在这片瓦砾之中美轮美奂地横空出世……
一个半世纪,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对于一个国家,则意味着沧海桑田。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感慨地说:“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从一个方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 |
世界, 乐章, 交融, 文明, 世界, 乐章, 交融, 文明, 世界, 乐章, 交融, 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