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模式,其他的观点包括就是英法模式。不过因为英国虽然有美国强援,但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欧洲大陆,而日本虽然有美国强援,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东亚大陆,自然无法模式套用。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得大量发动中国的“有识之士”的精英们,把中国分裂成7大块,在中国华北搞出一个德国,在中国华东搞出一个法国,然后在中国华南再搞出一个意大利,也许才有机会。
另外的一种模式,就是日本人最不愿意看到的,那就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模式,或者欧洲的德国和瑞士模式。不过如果日本走不出目前的困境,以俺的看法,那还真是几十年后日本的结局。
因此发展“中日国”应该是日本目前唯一从困境中破局的选择。
要让这个“中日国”变成现实,日本要放弃对德法模式这个一字并肩王的幻想,要安于做一个现在的“八千岁”和未来的“第一侯”。
日本在经济上必须将技术转移到中国,而中国必须保证日本技术的合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
在经济布局上,日本的高端产业,比如说高品质农业,可以通过中国的富裕阶层的增长,而发展市场,而日本农业企业,又可以通过在中国的农业开发和合作(比如在东北和四川已经出现),将这些相对便宜但是质量得到保证的农产品输回去,满足日本中下社会阶层的需要。
日本未来是不可能实现高幅度的工薪阶层的收入增长,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降低日本中下层人民的消费支出,让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保住甚至提高这些阶层的实际生活水平。
而中国得到的好处,主要是通过对日本技术的吸收,就会从目前的大步向前进的发展,变成坐高速列车,比较快的实现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的梦想。而中国的西部,和乡镇农村,可以利用日本的投资而快速发展起来,帮助缩小东西部差距,和带动整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在安全体系上,目前的日美安保条约,从以前主要针对前苏联,变成了针对中国,显然已经不切实际了。在中日之间,搞政冷经热,主要伤害的是日本自身的利益。
因为目前日本是中美力量博弈的地方,如果中美之间争斗,日本只有无条件的站在美国一边,而美国最终会以牺牲日本利益来换取中美妥协。就像当年美苏导弹对抗危机,是以苏联牺牲古巴利益,和美国牺牲土耳其利益来达到平衡。
而中美和好,日本就变成了局外人士,只是看着中美两强闭门开会而插不上嘴,然后等人家会开完了后,条件交换了,结果谈妥了,才可以被人家美国通报一声。
因此日本自身的利益,在于发展更紧密的中日关系,同时淡化美日关系,使日本可以在中美之间扮演一个同等距离的角色。然后等着中国势力和美国势力的交替变化,最后就是从今天的美日安保协定,转化成未来的中日安保协定,或者象欧盟那种东亚共同体集体安保协定,而不需要非本地的军事势力参与。
在过渡阶段中,可以先仿效俄罗斯和北约的合作机制,建立中国和美日的安全会议。然后逐渐从美日一方,中国一方的双边安全对话,变成中美日平等三方平台,共同保持东亚安全。最后就是在美国势力衰落,美国力量逐渐淡出东亚,由中国和日本合作的中日安保协定替代,直到最后创建中国为主的亚洲安全体系。
当然在中日间需要解决的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划界问题,应该建立基调就是用和平和协商的办法解决。俺这里再提出一个主权共享的概念(co-sovereignty),就是在钓鱼岛上,可以采取中日共同拥有主权的方法,来解决领土和附近资源的共享。而在东海的资源分享,可以考虑不同的利益分享方案。
如果中国参与了这个中日国的运作,那么中国的台湾领土问题,就迎刃而解。
中国人在考虑中国统一问题上,多把美国军事力量,作为中国统一台湾的主要障碍。其实如果没有日本的支持,美军只靠着关岛基地和有限的几个航空母舰战斗群,根本无力支持台湾独立。没有日本以领土上的支持,台独势力和独台势力的合流,就没有把中国大陆绑架,在经济上任意勒索的本钱。
本来俺曾经对台海战争的应对策略是,如果台湾独立,日美军事干预,将战火烧到日本,但就保证中国和美国本土不受战争破坏,是阻碍日本参与的最好方法。那么在台海战事的可能已经大量消退,但是台湾本土的台独和独台势力还是非常猖獗,利用中日国的操作,基本上就可以扼杀这些势力在台湾的运作空间。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日本技术和中国成本相结合,一向靠的是以成本优势向日本技术发起挑战的韩国和台湾经济势力,马上就面临一个死局。
这样的话,台湾想利用其科技优势,而对大陆要价的本钱马上就消失。大陆领导人必须改变对台湾的基本看法,以为多给点甜头,老想着经济送大礼,就可以收买人心。其实对台湾的台独和独台势力而言,从来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德性。台湾经济的衰落,其实才会真正增加台湾普通人民,对富裕的大陆的向心力,对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有大利而无一害。
那种以国内待遇来优惠台湾人士,必须只对真正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人民才有效用。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AC【百家争鸣】版块
http://bbs.m4.cn/forum-162-1.html |
东亚, 四面楚歌, 模式, 结局, 东亚, 四面楚歌, 模式, 结局, 东亚, 四面楚歌, 模式, 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