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7|回复: 12

《我送藏族学生回林芝》系列报道@更新[依依惜别的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寒嫣兒 于 2010-6-22 20:05 编辑

2010-06-08   来源:西藏文化网   作者:人则
http://www.tibetculture.net/xwsy/shdg/201006/t20100607_588829.htm

【编者按】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西藏部创办于1995年9月。自1999年有西藏毕业生开始,如无特殊情况,学校每年都派老师亲自送学生返藏参加统考。今年,为了迎接6月12日的中考,学校委派8名老师分成两个小组,在5月底护送该校西藏部06级的78名毕业生返回西藏参加中考。师生一行86人于5月27日从三明出发,先乘坐汽车到南平,再坐火车,途经福建、江西、湖北、陕西、四川五省,于29日清晨到达成都。30日早晨,其中29名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飞赴昌都,另外49名学生则与老师共同飞赴林芝在当地复习迎考。一路走来,作为林芝小组带队老师的我网特约通讯员人则,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了随行日记。本网将陆续推出《我送藏族学生回林芝》系列报道,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往西藏林芝

  5月30日是整个返藏行程中最关键的一天,能否顺利,全看班机是否正常起飞了。

  我们去林芝的一行人5点45分乘上了去机场的客车。这时候,雨已经停了。清晨的蓉城仿佛还在沉睡,大街上除了一两个清洁工的身影,到处一片静寂,就连一些没有关闭的霓虹灯,在晨雾中也都像没睡醒似的蒙胧惺忪。

  少了白天堵车的烦恼,我们没有走高速,只用了约半个小时就到达了机场。

  候机大厅人群熙熙攘攘,所有的办票柜台前都排着长队。负责接学生的措姆老师早就在这里等候,她多年搞学生接送,已经很有经验,在她的协调下,我们托运行李,办登机牌,过安检,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在与熟人交谈的时候,我一直竖着耳朵关注着机场的广播。终于,我听到了旅客登机的通知——机场播音员的声音本来就很优美,而今天在我听来,更是觉得十分亲切。“扎西德勒!”我再次默念着昨天巴桑次仁校长发来的短信,暗暗祈祷一路平安。

在晨雾中等待起飞

8:45,我们乘坐的飞机冲上了天空,穿过云层后,上面一片晴朗。一路上飞机十分平稳,孩子们在激动了一阵之后都渐渐平静了下来,有人开始闭上眼睛打起了瞌睡。也难怪,接连几天旅途颠簸,大家都已经很疲劳了。我拿出相机,不时按动快门,拍摄着机翼下冰封雪盖的山峰,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多小时。

俯瞰青藏高原
10:20,飞机到达了林芝机场的上空,米林县的村落开始出现在舷窗,同学们看到树林间红蓝屋顶的藏式民居,再一次激动起来,机舱里不时发出“哇——哇——”的叫声。

机翼下的米林村落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弧线优美,色彩鲜艳,从机翼一直挂到山脚,就像一条吉祥的哈达。看到这难得的景象,我脱口喊了一声“扎西德勒”,引起同学们一阵欢笑。

吉祥彩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获的喜悦

6月1日,正式开始复习,学生们情绪良好。

  上午,我和王华、苏桂春去地区教育局办理了中考报名手续,一切顺利,并且商定周六下午在林芝二中召开家长会。

  晚饭后,我在八一镇城里散步。雕梁画栋的藏东南民居,两颊点缀着高原红的藏族孩子,路边卖虫草的回民小贩,还有兵营门前严格按程序换岗的哨兵,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不时按下相机的快门。

  当我们走在香港街的时候,突然有一位抱着孩子的藏族青年妇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那么眼熟,我一定认识!就在我在记忆深处快速搜索时,她也在尽力地回忆。终于我想起来了,她是我校西藏班95级的学生。她也认出了我,惊喜地叫道:“你是老师!”我问她的名字,她告诉我她叫尼吉。尼吉!她就是尼吉!1999年是我和陈建椿、方正送她们到成都,一路上尼吉背着一个特大的背包,还能帮助其他同学,比一般的男生还要能干,当时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记得尼吉是日喀则人,怎么会在林芝呢?

尼吉和她的孩子

在西藏遇到老师,尼吉十分兴奋,她不停地询问陈建椿、张养爱等老师的近况,并告诉我,在列东中学毕业后她考上了黑龙江卫校,后来又在东北读完了大专,再后来在西藏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现在在察禺县医院工作,已有七年工龄,这次是到八一镇来参加地区人民医院的竞聘,取得了笔试第二名的好成绩。尼吉的丈夫也在察禺县工作,她抱着的女孩就是她们的小宝宝,这孩子长得很漂亮,大大的眼睛,卷曲的头发,简直就像一个乖巧的洋娃娃。

  跟尼吉在一起的还有她的母亲,就像我们在西藏街头随处可见的藏民一样,她是一位典型的藏族农村妇女,衣着朴素、表情安详。当我向她问候的时候,尼吉用藏语介绍了我的身份,老人没有说话,但从她的眼神,我能读出她的感激。我想,如果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尼吉也许就会与她的母亲一样,在日喀则的乡村度过自己的一生。正是由于考上了内地西藏班,尼吉见了大世面,读完了大学,当了医生,成了新一代的藏民。看着尼吉,我再一次真切地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尼吉详细询问了我们的住地,要在面试结束后来看望我们。如果可能,到时候我要请尼吉跟我们的学生说几句话,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勉励学生努力学习。我想,这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星期六下午三点,我们按计划召开家长会。锦林他们准备工作做得不错,不但录制了学校的情况,还录下了每个学生的音像。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现在屏幕上时,好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孩子就是孩子,面对镜头,有的十分老练,有板有眼,侃侃而谈;也有的十分拘谨,一会儿摸摸耳朵,一会儿摸摸鼻子;还有的不但汇报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请父母放心,还嘱托父亲注意身体,少喝酒。他们天真的样子和纯朴的话语,引起家长一阵阵的笑声。分组后,家长们围着老师问长问短,家长会开得很成功。给每个孩子拍录像的确有点儿麻烦,但看到家长的表情,我觉得这种麻烦很值得,以后每年都要坚持这样做。


家长会
这天是周末,97级的四位学生相约来看望我们。她们当中有德吉尼玛和白玛曲珍,现在都在地区第二幼儿园当老师。我前天到过她们单位,还在园外照了一张相片。我称赞她们幼儿园很漂亮,白玛曲珍说:“老师,您有空到里面去看看,更漂亮,都是我们自己布置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当年的“小鬼”——现在已是两岁孩子的母亲。大个子索朗普赤毕业于西安民族学院,现在是那曲地区的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她还是老样子,只是脸上的高原红比以前更明显了,她也有了一个八个月大的女孩。还有2008年才大学毕业的其美卓玛,现在林芝西藏农牧学院教英语。我高兴地说:“四人都是老师,真好!”

德吉尼玛与她的学生
我们与这些曾经的学生坐在一起看录像。当他们看到熟悉的校园,都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

  进藏这几天,我们还遇到了97级的扎西次仁,他毕业于昆明陆军学院,现在是山南某部的一名少尉。今天晚饭后,又见到了一位学生——97级的土旦,这些年他在那曲地区当小学老师,那是一个条件十分差的地方,寒冷的冬天,藏羚羊还会跑到他们学校的门口去呢。他们全校只有三名教师,除了教语文、数学,他还得教思想品德等学科。现在他正在办理调动,下学期就将回到老家工布江达小学任教了。从他那里,我们又知道了一些学生的情况,有在工布江达检察院工作的索旺,在工布江达县法院工作的文欢卓玛,还有在巴河镇派出所当所长的格桑群培,他们都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

王华老师与他的学生土旦

和校友在一起

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了,特别是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成了人民教师,我们从内心感到十分欣慰。昨天,秀蓉在看了我QQ空间里送学生回林芝的照片后,羡慕我很有成就感,的确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我们与学生合影留念。我要把这些照片带回去给全校老师看,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珍贵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网特约通讯员林芝行]尼洋阁游记

尼洋阁位于八一镇巴吉村,地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的交汇处,这里地势开阔,风景秀丽,登临阁顶,尼洋河两岸景色一览无遗,林芝新城尽收眼底,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尼洋河观景台。两年前,我曾从远处拍摄尼洋阁,夕阳的余辉不但把尼洋阁镀上了一层金辉,还在远处的山坡上涂抹出了一层奇妙的蓝光,简直妙不可言!听说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队不久前完成了以尼洋阁为核心的藏东南文化博览园项目,并对林芝地区七个县的文化遗产展开了抢救性收集整理,浓缩到博览园中予以呈现。能够抽空到这里看看,对林芝当地的藏民族文化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

尼洋阁远眺

从八一镇“打的”,出城后沿尼洋河而上,大约十分钟就到了尼洋阁藏东南文化博览园。园门的设计创意取自于波密县古老的八盖木锁,右边是一把竖直向上的凹凸状钥匙造型,左边则是一把用木头雕成的锁,象征着游客进入大门就即将开始神奇的藏东南之旅。

藏东南文化博览园大门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数米的宝瓶——门巴人称之为“央崩”,它全身镏金,还缀满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烂,充满了吉祥的喜气。在门巴人看来,“央崩”是福气与命运的象征,礼拜“央崩”即可保佑平安。我们入乡随俗,也对着“央崩”合十祈祷,并与它合影留念。

央崩宝瓶

沿着园区小道继续前行,道路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各式藏东南的民居建筑,有“娘秋萨康”,意为尼洋河畔的餐厅;有工布、珞巴、门巴和僜人部落,还有大小不一的黑牛毛帐篷,这种帐篷用牦牛毛编织而成,冬暖夏凉,站在帐篷底下,能依稀看到点点亮光,如夜空中稀疏的星星;但只要遇到水,帐篷便会收缩而变得致密,一般小雨根本淋不进去。

藏南民居

穿过藤桥,那刀誓盟石、南迦巴瓦神狮、玛尼堆、天葬台遗址等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景点逐一出现在我们面前,而最有特色的一眼称为“娘乳”的泉水。相传苯教(西藏古老的原始宗教)创始人辛绕米沃在工布地区传教,他受工布王之托,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驱逐了工布地区的妖魔,当他返回工布时已是筋疲力尽。这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告诉他:“你的脚下有一眼清泉,用她洒在你的额头和胸部,就会法力倍增。”辛绕米沃照做,果真应验。他回到工布宫,工布王热情款待,并当即将爱女许配给他。从此,苯教迅速传播,人们对娘乳泉的信仰也历代相传。今天,人们按“娘乳”的意思,把泉水流出的地方十分夸张地修筑成女性乳房的形状,两股清泉从乳头处汩汩流出。我用双手捧起清泉喝了一口,果真甘甜无比,令人神清气爽。

玛尼堆和经幡

玛尼石

天葬台遗址

那刀誓盟石

南迦巴瓦神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网特约通讯员林芝行]比日神山上的经幡

比日山在林芝八一镇的北面,与三明的麒麟山一样,是俯瞰全城的一个制高点。前年旺堆老师告诉我,“比”是藏语“猴子”的音译,而“日”在藏语中就是“山”的意思,所以,“比日”其实就是“猴山”之意。传说很早以前,尼洋河发洪水,整个八一镇地区一片汪洋,周边所有的山头全部被淹没,而并不高大的“比日”却神奇地露出一个状如猴头的山尖,而就是这个山尖,救了当地人的性命。从此,每天都有人到这里转山祈福,佛教的节日里,转山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今天上午,交通局的司机小山开着越野车,一口气把我们送到了比日神山的经幡阵。经幡是藏区最常见的宗教物品,在西藏几乎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听当地藏族同志介绍,经幡有五种颜色——蓝、白、红、绿、黄依次排列,分别代表着蓝天、白云、火、水和土地。看了比日神山上的经幡,才知道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在经幡阵里,除了五色经幡,还有色彩单一的白色经幡、黄色经幡、红色经幡。有的经幡直接挂在两棵相距数米的树梢上,就像一道道彩虹;也有的是在地上竖一根高高的木杆,以杆尖为中心,将经幡向四周辐射着悬挂,远远看去,就像一把五颜六色的巨伞;还有一种经幡就像一面面竖幅彩旗,分别独立插在地上,就像一队队的战士。尽管经幡颜色不同、形式各异,但都印着经文和佛像。我想,挂经幡与转经筒也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过去藏民大都不识字,不会念经,为了表达对佛的敬意,就把印有经文的经幡悬挂起来任风吹动,或者把经文装在转经筒里旋转,这是不是也体现了西藏人民的一种智慧呢?西藏的许多寺庙里还设有兑换零钱的地方,有的信徒囊中羞涩,可又想表达对各路神佛的心意,于是就把百元、十元甚至一元的钞票兑换成毛票,以便在每尊菩萨面前都奉上一份敬意。每当我看到这种情景,我都十分感动。我们常说要“以人为本”,西藏寺庙里兑换零钱的做法,真可以说是把这种理念做到了体贴入微的程度。


比日神山上的经幡阵

经幡

经幡

我们沿着栈道开始“转山”,这几天正是藏传佛教的萨格达瓦节,据说在这期间转山,将会功力倍增,我们虽然不信佛,但还是希望转神山给给家人,给自己,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好运气。


转山的藏民

转山栈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网特约通讯员林芝行]心静鲁朗

“鲁朗”,是川藏线上的一个著名小镇。所谓“鲁朗”,藏语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有人说,她是“让人不想家的地方”;近几年游客多了,许多人惊叹她的美丽,又给了她“东方瑞士”的美誉。

  十年间,我曾三到鲁朗。听林涛掠耳,看雪峰耀眼,流连贡措放马,品尝石锅炖鸡,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我经常在想,美景到处有,为什么人们对鲁朗情有独钟呢?

  今天,我又一次踏上了鲁朗的土地。风雨刚过,一切都像用水洗涤过似的,显得格外清新。远山露出银色的峰峦,洁白的雾气慢慢升腾,给黛色的群山缠上了一条腰带。草场上开放着各种小花,娇嫩的草叶上还点缀着晶莹的水珠,放眼望去,三三两两的牦牛散在山坡上,就像粒粒黑色的珍珠。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工布村落掩映在树林间,露出醒目的红蓝屋顶和浓墨重彩的雕梁画栋。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人在画中游”的语句,仿佛只要举起相机,就能捕获到优美的画面。


鲁朗风光

牧场小屋
[
牧场初夏

我们在贡措湖畔草场上漫步,贪婪地呼吸着略带甜味的清新空气,听我的好友,林芝二中的巴次校长介绍蒇东南的风土人情,只觉得心情舒畅,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海拔将近3000米的高原之上。

贡措湖畔

村子里的民居大都关闭着大门,这个季节,人们都外出劳作了。偶尔遇到一两个身着工布服的藏族妇女,看到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都会露出和善的笑容。我们也仿佛不是走在异乡的土地,而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与熟悉的邻居打着招呼。

工布民居

鲁朗人家

林区村落

在贡措湖畔的山坡上,我看到几匹马在吃草,没有缰绳的羁绊,没有牧人的看守,只见它们悠然地甩着尾巴,在草地上任意行走,那种安详宁静的神情,使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感动。

宁静牧场

牦牛舔犊

 我突然想:鲁朗之所以令人难以忘怀,不正是因为她能平静我们浮躁的心情吗?她的山、她的水、她养育的牛羊,以及生活在她的怀抱里的藏民,他们所流露出来的那种令人感动的安详宁静,抚慰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喧嚣闹市里的人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网特约通讯员林芝行]尼洋河采风

上午,林芝二中的普布主任打来电话,邀我一起到外面采风。
我们驱车来到林芝二桥附近的尼洋河河滩上,这里绿柳婆娑,牛羊遍地,白鹭翩翩。


河谷牧场

在一块高地上,我们遇到三位藏民,他们席地而坐,一边放牛,一边聊天。其中一位老者悠然地喝着酥油茶,看到我们,露出藏民特有的笑容,算是打了个招呼;一位姑娘捡了一把晶莹剔透的鹅卵石,在一旁玩着丢石子的游戏;还有一位中年汉子,看到牛跑远了,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包在一根小拇指粗细的绳子中用力一甩,十分准确地把石头扔到了那头牛的前面,把牛赶了回来。我走上前看他到底用的是什么“兵器”,他说叫“乌朵”。我记起来了,在尼洋阁展厅里曾见过这种东西,是一种放牧人必备的工具,先用牦牛毛搓捻成粗毛线,再编织成毛辫,毛辫上端有一个直径约两三寸的套环,中间是一块巴掌大的椭圆形“乌梯”,用来放土块或石块,末端是用羊毛做的鞭梢。使用时把套环套在手腕或中指上,把石块或土块包在“乌梯”里,鞭梢就抓在套着套环的手里,使用时,轮起手臂,借助石块的重量把“乌朵”甩动起来,然后一松手,把石块抛出去。熟练的牧民不但能把石块甩出几十米远,而且非常准确。当年抗英保卫战,藏族同胞就曾用“乌朵”当武器打击过侵略者,当时英军中还传说这是一种“长眼睛的石头”呢。现在,打“乌朵”不但还在放牧时广泛运用,而且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群众性的体育运动

河滩放牧

普布与牧羊老汉

坐在一旁的藏族姑娘身穿一件白色的线衣,藏袍缠在腰间,下着一条咖啡色的粗尼子工布裙,一副典型的工布打扮。她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不少雀斑,两腮的高原红十分明显,显得十分健康,是一个不错的“模特”。姑娘害羞,不让我照她的脸,却同意我照她的背影。我也不勉强,坐在草地上与她聊了起来。她听普布主任说我是内地西藏班的老师,便告诉我,她的哥哥在海南读大学,每次回来都要照许多照片;但她害羞,从来不肯让哥哥照相。


牧女“卓玛”和她的“卓玛”

正说着,她突然对着一头牛喊了一声,我问她在喊什么,姑娘说:“喊那头花牛呢,它不肯好好吃草,到处乱跑。”

  我问:“它知道你是喊它吗?”

  姑娘说:“知道。它有名字呢。”

  我好奇地问:“它叫什么名字?”

  姑娘笑着回答:“它叫卓玛。”

  “卓玛?”我也笑了起来。我知道“卓玛”是“仙女”的意思,姑娘叫它的牛“卓玛”,可见她对自己的牛是多么喜爱啊!

  天空蔚蓝如洗,絮状的白云在远山上飘浮,变幻着奇妙的形状。初夏的阳光软软地铺在河滩上,使绿树、小草都呈现出淡妆般的暖色。远处,成片的油菜花在河滩上闪着耀眼的金光,仿佛在向人们炫耀着丰收;近处,色彩斑斓的牛群在草地上徜徉,悠闲地啃吃着嫩草。围栏里,深绿色的青稞随着微风翻起层层波浪;围栏外,树干粗壮树叶浓密的柳树在草地上投下一团团阴影,让吃饱了的牛羊躲在里面悠闲地打着盹。一切都是那么明丽,那么和谐,让人觉得宛如仙境。我突然想,身边的这位姑娘才真正是“卓玛”呢!正是有了这些勤劳善良的人们,高原的美景才充满了生机,叫人流连忘返啊!

尼洋河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老师的最大荣耀就是“桃李满天下”,这位老师的学生们都那么有出息,也是一种莫大的骄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往高原那种宁静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送藏族学生回林芝]考场之外
2010-06-20  

中考的日子终于到了。几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交代学生不要紧张,其实,老师的内心比学生还要紧张。教了他们四年,大家都期望学生取得好成绩。

  考场设在林芝第二小学。这里对中考的重视与内地相比毫不逊色。考点门口除了工作人员,还有荷枪实弹的特警。地区教育局的领导都亲临坐阵,自治区教育厅也派员到场巡视。

  场外人头攒动,把学校门口挤得水泄不通。考生有穿校服的,也有着便装的,一个个面色都有点凝重。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大都统一着装,广东佛山一中的学生还集体乘车到校。我们排着队到考场门口,49名同学整齐划一,显得有点儿出众,只听人群中有人议论:“他们是内地班的。”

  准考证由王华老师保管,进考场前才发给大家。同学们情绪不错,进场时纷纷与老师击掌为自己加油,都显得信心十足
[img][/img]
老师给学生发准考证

进场前,师生击掌相互鼓励

西藏的考试时间安排与内地有很大不同。上午考两科,从九点开始一直考到中午一点半;下午四点又要考试。中午看起来有两个半小时,可扣掉交卷出场和从考点到住处来回的时间,再提前30分钟进场,其实没多少休息时间。昨天与几位家长商量,请他们中午联系车辆接送,大家都非常支持。白玛央金的父亲拉加联系了一辆中巴车,格桑卓玛、江央拉姆、平措央珍、熊娟娟等同学的家长也答应开车来,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中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都回到了临时休息室——二小的次仁书记对我们十分支持,把语文教研组的办公室借给了我们。几位老师一边忙着给学生分发牛奶和面包,一边要学生赶快准备第二科考试。虽然都知道这时候不便问学生考试情况,但还是有人忍不住问“考得怎么样?”

休息时间,老师给学生们分发面包


抓紧点滴时间辅导学生

学生之间相互切磋

每场考试结束的时候,学校大门口挤满了家长和看热闹的路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出来,都很激动,有的急切地询问考试情况,有的忙不迭地拿出食物往孩子怀里塞。有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一点上,内地与西藏真没有两样。

考场外家长翘首以待

两天半的考试顺利,学生情绪饱满,真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

考试结束后,师生们兴高采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送藏族学生回林芝]依依惜别的深情

最后一科终于考完了!

  中午,全体师生在名愿餐厅聚餐,庆祝中考圆满结束。在昆明陆军学院读书的94级毕业生桑登刚参加完高考放假回家,特意绕道林芝来看望老师,也参加了我们的聚会。小伙子一身戎装,帅气十足,引得学弟学妹羡慕不已。扎西旺扎、拉巴次仁等几名报考昆明陆军学院的学生,争相与他合影。桑登在部队院校锻炼了三年,变得更加成熟懂事,席间不停地为老师添茶倒水,礼数十分周到。97级的班长达瓦次仁也来了,代表同学们邀请老师晚上聚一聚。他现在是察隅县法院的干警,正在地区出差。他穿着法官制服,显得英气逼人。

“我们毕业啦!”

给学弟学妹说句鼓励的话

虽然没有什么准备,但聚会气氛很热烈,我和几位老师到各桌向同学们表示祝贺,祝福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同学们的祝词更有创意,他们“祝程老师、苏老师工作顺利,扎西德勒”,祝“‘密斯王’越来越年轻漂亮”,祝“‘俞老爸’身体健康,越老越帅!”


“密斯王”的祝福

祝“俞爸爸”身体健康

幸福的泪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们情绪高昂,不知谁带头唱起了歌,这是一首他们参加军训时学会的兵营歌曲,唱得整齐有力。同学们的歌声感动了名愿餐厅的副总,他跟着一起大声唱了起来,还挥舞着手臂,当起了指挥。

  歌声刚停,副总走到我的面前,激动地说:“我当了21年兵,听了孩子们的歌声,太高兴了!”他称赞我们的学生很懂事,还称赞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

  最后,在学生会主席扎西旺扎的带领下,大家唱起了校歌《雏鹰起飞的地方》,嘹亮的歌声从餐厅飞出,在八一大道上空回荡,引得不少路人驻足。

  家长来接孩子了,他们再次对老师表示感谢,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挂在我们的脖子上。“调皮鬼”顿珠扎西拥抱着我,连声说着“谢谢老师!”这孩子平时动不动就搞点小动作,让人哭笑不得。可自从5月27日从学校出发以来,就像变了一个人,懂事多了。这几天他一直在我面前晃悠,王华说:“他是希望你表扬他呢。”

  德吉美多扑在我的怀里,热泪盈眶地说:“校长,我会努力的。”这孩子去年不幸失去了父亲,该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我和她的姨父商量了好久。我们只是在孩子身上稍微用了一点心思,他们就把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一个老师该怎么去工作,我再一次找到了答案。大个子平措罗布紧紧把我抱住,哽咽着说:“俞爸爸,保重!”他不善言辞,但有力的双臂,传递了比语言更加丰富的内容。


“把一个帅小伙交还给家长”

明旺老师的骄傲

师生情谊尽在不言中
[img][/img]
哈达凝聚着家长的情谊

别了,06级的同学们!老师把你们送上了征程,又将回到渡口,去迎接新的学生。为了下一代的前途,我们无怨无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真的学生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07:02 , Processed in 0.05454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