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0|回复: 17

[透析评论] 达卡的塞车和孟加拉的民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达卡的塞车严重,试过过一个街口,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和乌拉巴托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收入开始增加,大量的廉价二手日本车涌入,满足了人们希望成为车主的愿望,尽管不少车子已经破烂不看,但是城市内外的道路,因为国家的贫穷,几十年没有拓宽过。


达卡每天有四百辆车上道,问当地的记者,为何不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发牌,车税等,对方很无奈的摇头,因为这些二手车的经销商势力太强,他们游说政府,国会,很多人本身就是政界人物,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怎么可能出台有损这些商人的措施?他说,孟加拉的民主带来的是政局的不稳定,到头来,民众并没有得到好处。


这样的观点在这短短的两天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和中国官员聊天,对方也认为,孟加拉政局的不稳定,导致了经济政策无法持续,使得这个资源其实非常丰富的国家无法专心发展经济。而政局不稳定,在不少人看来,就是两大党派的竞争,所导致的政权交替。


请教熟悉政局的人,两党之间的区別在那里,对方说,没有本质区別,只不过一个宗教一些,一个世俗一些,聼上去有点点像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一个保守,一个自由些,但基本价值观没有不同。而如果这样,在成熟的民主社会,政党交替,应该不会导致政局不稳定,


而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需要有一些必需条件,独立的司法,媒体以及公民社会.


如果司法成为政敌之间的武器,很难让人相信,司法的公正独立。如果贪污成为一个国家的常态,那末可以证明,这个国家的司法不单单没有独立,反而有可能包含在了这种常态当中,那又如何透过法制来打击贪污,确保公平?而孟加拉,这两个如果都可以看到。


如果没有公民社会,民众不会有自己的代表,于是他们会因为眼前的利益,在不同的党派之间摇摆,最终成为竞选的筹码和工具,而不是真正为自己争取利益。民粹主义也最容易滋生。在一人一票的形式民主情况下,这些选民,今天可能是你的支持者,但是明天就会倒戈到对方阵营。在孟加拉,民众不断变换者支持对象,这是因为大多数在乎的不是政党的纲领,而是眼前能够得到多大的好处。不过,因为有竞争,縂会产生一些让部分民众受惠的措施,比如在一个农业国家,为了争取农民的选票,政客们自然会推出倾向农民的宣传纲领。


当然还有媒体,如果媒体是在政府还有利益团体的掌控之下,没有独立的声音,处于弱势位置的名声无法传递出来,那末这样的民主,还是要打个折扣。当然,如果媒体由不同的利益团体所掌控,虽然算不上完全拥有新闻自由,但是至少不会只有一种声音,这样的话,民众可以自己选择和判断,而不是只会被动的接受。


在威权之下,政策的推动落实,当然效率高,甚至有持续性,但是这最终要依赖于这个政府是否能够大公无私,依靠领导者是否都是好人。


只不过,历史一次次的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让人腐化,政府也是一样,而且,任何一项政策,不管出发点如何的好,总是会顾及不到社会中的某一类人,而这些人的声音如果没有表达的地方,那末,说到底,谈不上社会公平。我縂觉得,民主制度的设计,是让小部分人去代表绝大部分人,確保社会中处於弱势的群体的权益不受侵犯,透过博弈,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设计,那末除了拥有权力的人,谁都有机会成为弱势群体。


理想模式,拿如何解决达卡的交通堵塞问题做个假设:当二手车商人游说的同时,也有代表市民的团体对交通表示不满,要求政府改善,如果政府迟迟不动,媒体,反对派,议员会追究背后是否存在官商勾结,并且向公衆公开曝光,司法介入调查,起诉之后,一切交由法庭审判,任何企图影响判决和调查的行爲,会被公认为妨碍司法公正,也会承担法律后果。如果这些都存在,那末,政府是不可能不用行动做出回应的,因爲如果不改善,那末下一次选举,自然会被选民抛弃。


作者:闾丘露薇


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http://www.strongwind.com.hk/article.aspx?id=14723

发表于 2010-6-18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一套 司法独立 媒体 公民社会。

口号震天响 却没有一点是因地制宜。

文章作者走到哪里都是捧着“万能药膏”到处涂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发达国家要想发展,直接吃"民主"大餐,只能是消化不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主的草都是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发达国家要想发展,直接吃"民主"大餐,只能是消化不良。
lichen7454 发表于 2010-6-18 15:13



    她会说方向是正确的,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就算已经黑暗了60多年那也照样是不断好转大有希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说的意思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美国人,那扑屎就普世了。

所以要实行民主,得先把全世界的人都搞成美国人。

严格的说,作者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说的意思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美国人,那扑屎就普世了。

所以要实行民主,得先把全世界的人都搞成美 ...
shimo1989 发表于 2010-6-19 11:44



    能像美国人一样消费不
    能像美国人一样浪费霸占资源不

如果能,吸引力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专制可以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专制可以更好
okm 发表于 2010-6-21 02:17


可以肯定的是混乱(骚乱不稳定)对什么都不好
先积累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稳定进步最好   老百姓生活好了教育提高了  才能谈公民社会  培养好公民意识才能讲民主意识
西方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吗?他们走了一二百年 发展中国家底子更差怎么可能一步到位



   
其实适合社会健康发展的就好~
民主只是一种手段 目的是社会健康发展 不要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也不要把手段神圣化教条化或是妖魔化 搞得“宁要民主的草不要中国的苗” 也不能 “宁要中国的草不要民主的苗” 毕竟手段都不是万能的




原始积累是残酷的 老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殖民和抢掠完成了 发展中国家(被抢的)再也没有这种机会发展了 只剩下走适合本国国情这条路了 辛苦积累财富吧 唉~~~~~~~~

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都是需要钱需要资源的 市场人家早就占好了 资源人家早就分好了 发展中国家只能“虎口夺食”了

也就别指望人家会客气了 发达国家的良心可不会用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说的意思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美国人,那扑屎就普世了。

所以要实行民主,得先把全世界的人都搞成美 ...
shimo1989 发表于 2010-6-19 11:44



    嘿嘿~要是全世界都是美国人,那就热闹了,100个奥巴马都不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要是全世界都是美国人,那就热闹了,100个奥巴马都不管用。
zzzhawk 发表于 2010-6-21 10:16



    美国会誓死抵制的

奥巴马: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http://bbs.tiexue.net/post2_4235522_1.html
奥巴马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并不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发展的时候要承担起国际上的责任。中国人要富裕起来可以,但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出一个新模式,不要让地球无法承担。

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RW6nY_LZw/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VcIZGHXgS0

Well you know I think China has an enormous interest in solving this problem. You know if you talk to Chinese leaders I think they will acknowledge immediately that if over a billion Chinese citizens have the same living patterns as Australians and Americans do right now then all of us are in for a very miserable time, the planet just can’t sustain it, so they understand that they’ve got to make a decision about a new model that is more sustainable that allows them to pursue the economic growth that they’re pursuing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ealing with thes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So I think they understand intellectually. Right now though they’re understandable impulse is to say well let’s le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ustralias, and the Americas deal with this problem first and we’ll get to it when we’ve caught up a little bit in terms of our standard of living. The point we’ve tried to make is we can’t, we can’t allow China to wait. We hav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do what needs to be done, but if emerging countries not just China but also India, Brazil and others are pursuing a path in which they replace us as the largest carbon emitters, that’s not a sustainable practical approach, so we’re going to have to have everybody moving on the same track at the same time.


来华叫卖清洁能源 6万亿:骆家辉打中国主意
http://www.zgjrw.com/News/2010515/index/787583584910.shtml

西方的“奢侈排放”与中国的“生存排放”

http://news.qq.com/a/20091020/001911_1.htm

“林文正到家时,已是满身大汗。他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住在一幢没有电梯的住宅楼的五层,而他所在的城市南京被认为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到了夏季就闷热难耐。但林文正仍然只把家里的空调温度设定在 26℃。”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一篇有关中国人CO2 排放的文章中这样介绍一家普通中国人的“排放生活”。

不过,大多数像林文正这样的中国人不知道,他们一家一年 1000 多 KW.h 的用电量只不过相当于西方普通家庭中必备的烘干机的用电量。近年来,中国有多“绿”成了西方争论的靶子。“中国的垃圾焚烧成全球公害”、“中国将成气候领袖”这样忽而批评、忽而赞扬的标题不时出现在西方媒体上,但其潜在意思只有一个——“作为世界最大CO2 排放国的中国应负更大责任”。清华大学教授周世俭对《环球时报》说,是否绿色的关键应该在每个民众的生活中,这是人类各种生产的根本。相比起西方的“奢侈排放”,中国是“生存排放”,中国会根据自己对人民的责任和对世界的承诺尽最大的努力。

“中国户均耗电量只及美国家庭一台烘干机”

许多从中国第一次到美国的人都会有不适应,首先一个就是晾衣服。《环球时报》记者首次到美国就因为这收到了社区的“严厉警告”。那是几年前在马里兰州,记者早上把衣服洗完后,像国内一样把衣服晾在阳台的栏杆上,第二天就收到社区的警告信,称如果再这样将被勒令搬出该社区。无论在美国较冷的北方,还是在温暖的加利福尼亚南部等城市,许多社区都在租住合同里明确规定不允许晾衣服,即使在栏杆上晾干海滩浴巾,第二天也会收到警告。这种规定背后的理由一般都是影响美观、进而影响社区的整体房价。

在美国,由于这个原因,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用电烘干机烘干衣物。但这种机器却是“电老虎”。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协会的统计显示,美国有8800 万台电烘干机,平均每台每年消耗1079 KW.h 电。这基本上相当于一户普通中国人一年的用电量,许多刚到美国的中国人心疼不已。一名来自埃及的邻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为什么美国人认为晾衣服就不雅观,甚至觉得只有第三世界的穷人才晾衣服。实际上阳光晾晒的衣物很好闻,何况这么做对环境还有好处。”美国一个名为“洗衣房计划”环保组织创始人亚历山大也说:“一些美国人的做法实在令人莫名其妙,他们对于许多陋习无动于衷,但看到邻居的衣服在风中飘动却大呼小叫。”

在宣称“人人环保”的欧洲,一些国家的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在英国,最环保的政治明星首推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他上任以来,保守党党徽主色调变成了绿色,本人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班,私人住所安装风力发电机。不过在英国媒体看来,这只不过是政治宣传。美国有媒体称,卡梅伦虽然骑车上班,但安全部门却不得不安排额外的保安开车随行。实际上更多消耗了能源,并增加了排放。卡梅伦参加地方议会选举期间曾穿过一种名为“再穿一回”的鞋,这种鞋售价 65 英镑,据称是由回收的旧裤子等材料制成的。但英国《每日邮报》却披露说,“再穿一回”鞋子是在数千 km 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制造的。英国媒体调侃说,把伦敦人的旧裤子运到几千 km 之外的工厂,做成鞋子后又需要走几千 km 运回伦敦,这个过程留下的碳足印与处理旧裤子相比恐怕不会小。

在过去几十年里,欧美家庭耗能越来越大。从全球看,发达国家人口约占世界 15%,但能耗占全球能耗总量的 50%,其中发达国家民众消费领域能耗占其总能耗的 60% ~ 65%。因此民众日常生活领域成了关键。在美国,根据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报告统计,美国一幢房子每 m2 耗电 65 KW.h 左右,按普通中产阶级家庭 200 m2 面积算,每户耗电量超过 1 万 KW.h。

“按中国方式,人类至少能节约两个地球”

43 岁的乌理博士是德国一家港口设备企业的销售主管。这位长年辗转于中、欧、美的德国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绝对比欧美国家更绿。”他说,虽然西方国家民众很多使用保温窗和节能采暖设备,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发的电,但比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老百姓,西方人还是显得太奢侈:西方人在晚上喜欢开亮家里所有的灯,许多公共场所的灯更是整晚开着,而中国总是只开有人在的房间的灯;德国人用热水洗衣,而中国人用冷水。另外,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水果,运输这些水果也耗费大量能源。”乌理说:“甚至在使用环保购物袋方面,现在中国人比许多发达国家超前。德国现在还没有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法律”。

德国《财经时报》不久前公布的“ 2009 年全球消费绿色指数”报告上,在 17 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中,德国只获得第 10 名,美国人最差,而中国却名列第 3。与其他“环保指数”评比不同,这份报告重点不是比较各国政府的环保政策和效果,而是民众的环保消费行为。这项调查专门调查消费者的个人行为,旨在使其透明化,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环保,把可持续发展概念带进日常生活。

2007 年,英国的一个环保组织计算出,如果全人类都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需要 5.6 个地球,按照欧盟的生活方式,需要 3.9 个地球,按照日本的生活方式需要 2.9 个地球,而按照中国的生活方式只需要 0.9 个地球。

《国家地理》德国版主编里特克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西方国家因其国民个人的消费行为而对资源消费过高。西方人应该向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民众学习,改变消费行为,而不是随意指责发展中国家的污染。

西方是“奢侈排放”,中国是“生存排放”

尽管如此,多数西方媒体却对中国充满指责。《纽约时报》今年 8 月曾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垃圾焚烧成全球公害”的文章,称“卫星观测基础上的大气研究表明这些空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恶英等——不仅给中国人带来危害,它们随气流飘过太平洋到美国西海岸。”对此,网络有人认为,任何国家的垃圾处理都可以用“全球公害”来定义,纽约的垃圾处理场也产生这些气体。所谓污染物随气流飘过全球的说法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英国《卫报》今年 7 月的一篇文章也称,“中国三大电力公司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英国”。但实际上,中国几大电力公司的电厂几乎遍及中国各省,这些省市的人口和英国人口比例却没见在文章中提及。

《纽约时报》不久前的另一篇文章称,美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增至美国能源发电的 2%,但类似多哈与大连这两座城市里新建摩天大楼消耗的能源及排出的 CO2,“能在一顿晚餐的时间就吃掉所有这些收获”。“中国的胃口会吞没我们所增加的一切绿色主动”。

究竟应当如何评价中国有多“绿”?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气候问题学者吉姆·沃特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我个人认为,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对于中国的减排工作没有做出公正的评价。”沃特森说,“任何一个人回顾中国过去十年的气候变化,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气候是越来越好了。仅仅是十年的时间就有这样的变化,在底特律,在曼彻斯特,在伦敦,任何一个欧美国家经历过大型产业革命的城市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中国无论怎么做,欧洲都不满意的原因。”沃特森对记者说,欧美强国很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纪借助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在环保科技上的发达程度,来领导世界,因此对于中国,这些欧洲国家总希望以一个批评者的姿态出现。另外,欧洲人的理想化情绪总愿意看到中国的环保能够在这个地域庞大的国家同步展开,但是他们忽略了中国的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不平均的事实。

德国乌理博士认为,确实,中国目前在空气、河水等方面污染相对比西方严重得多,但问题正在改变。中国最大的污染源是工厂,很多污染实际上是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西方不应封锁对中国环保技术转让。西方国家批评中国污染世界,这是不负责任的,其实人均来说,西方人对世界污染更多,发达国家应承担起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说,一方面西方社会高度重视现代化带来的环境代价。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但另一方面西方有一个问题,就是将责任往外推。他们在自己享受着现代生活的同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减缓其发展的步伐。西方将自己的环保权凌驾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之上,这就是一种生态帝国主义。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在 2007 年时提出发展生物燃料计划,结果导致全球粮价上涨。有联合国官员将这种行为定义为“反人类罪”,因为这么做无非是减少美国 3 亿人开豪华车时的负罪感,如果推广下去,将会导致发展中国家 10 亿人被饿死。

金灿荣说:“美国人总在炫耀美国的制度有多么好,其实一定程度上,这是美国人由资源优势转化成的。如果美国的资源消耗量减少到世界人均的 4 倍,内部治理就会出问题;降到世界人均的 2 倍,内部治理就很可能出大麻烦;而如果降到中国的水平,即全球平均量的 0.76 倍,很有可能就治理不下去了。”

周世俭表示,今后 5 ~ 10 年,西方将可能主要靠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来打压中国。中国目前在节能减排上的难点是如何改变以煤为主的一次性能源结构,减排的工作可谓任重道远。但必须看到,西方是“奢侈排放”,而中国是“生存排放”。需要说明的是,发展中国家有义务为节能减排作出努力,但发达国家也有责任拿出相关技术、设备和资金来支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中国老百姓最想要的不是选票而是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吧
要选票的也是想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需要有一些必需条件,独立的司法,媒体以及公民社会.


不知道她是因为单纯所以傻还是因为傻所以单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闾丘露薇一句:伊拉克和阿富汗需要通过什么民主手段、什么时间达到你说的民主理想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肯定的是混乱(骚乱不稳定)对什么都不好
先积累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稳定进步最好   老百姓生活好了教育 ...
sam712 发表于 2010-6-21 10:03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还不如美国两百年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选民抛弃之后,新上任的政府就能避免前任的问题了?就没可能一届不如一届?那最腐败的100个民煮国家的腐败持续了多少年?新政府的轮替改变了腐败的现状?那些已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民煮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绝大多数在促进国家发展减少贫富差距方面,因为选民的督促越做越好?

光靠空头理论忽悠不了民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还不如美国两百年前????
okm 发表于 2010-6-21 17:24


那么多字白打了

想照搬别国的制度 就应该下功夫好好研究一下别国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及背景基础
顺便研究一下这种制度被其他国家照搬后的众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中国模式"是西方民主最大的威胁
http://news.163.com/08/1125/11/4RJH2EJE0001124J.html
“中国的潜在威胁不在于其廉价出口货物,而是对西方民主的威胁。”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最近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彭定康说,中国在传扬着人们不需要西方式民主也可以致富的观念,这是中国对西方的最大威胁。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3日报道,彭定康最近在香港宣传其新书时接受了BBC的专访。他表示,中国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下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但同时也对美国主导的体系的根基提出了挑战。

“这样的说法不是彭定康的发明,西方某些人士早就对中国存在这种误解,但我们没有必要理会这些说法。”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陶文钊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陶文钊分析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是谁也无法抹杀的。西方存在如彭定康所说的那样的看法,是因为他们总是从他们自己的视角去解读中国所取得成就。

陶文钊说,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但中国一直在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民主有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一些国家有借鉴意义,西方国家也感受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威胁,“但是我们自己的发展并不是为了威胁哪个国家。我们也不寻求去宣传什么所谓的‘中国模式’。”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杨丹志也认为,这种观点突出反应了西方在被金融危机弄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对中国在处理危机方面高效、灵活的应对方式的一种“酸溜溜的心态”。面对金融危机以及这场危机衍生出来的层出不穷的问题,欧美国家拿不出有效的“药方”,但中国却能果断地对中国经济“对症下药”。最近几年来,中国从未宣扬过所谓的“北京共识”,但西方国家却对“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有着强烈的忧虑感,在金融危机的映衬下,这种“忧虑感”更加明显了。



《环球时报》:彭定康认为视中国为威胁只会适得其反

http://zouhengfu.blog.sohu.com/105177909.html

BBC中文网引述彭定康说:“我认为中国是在这样的国际体系下表现得叫人惊讶的一个例子,但它也同时在挑战这体系的根基。”他指出:“而这样的挑战得到那些远没有那么成功的专制体系的欢迎,比方说,非洲的那些独裁政体。”彭定康同时认为,中国“专制、非自由、重商主义”的模式很难突围而出,因为它缺乏了民主制度内在的、用于困难时期的“安全阀”。无独有偶,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本月初却编译新加坡《海峡时报》一篇关于彭定康的报道,标题是“新报:彭定康认为视中国为威胁只会适得其反”。 报道引述彭定康在北京对英国媒体说,期待中国马上变成一个自由、多元化的民主国家纯属“幼稚”。彭定康“一个中国,两种表述”的现象看似矛盾,却反映了他所代表的西方舆论对于中国崛起的焦虑和不安。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对于这种焦虑不安提出有趣的见解。他在一篇题为《衰落的西方需要“叫醒电话”》的文章中表示,西方长久以来保持竞争力的各项纪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无能纪录所取代,这包括地缘政治、政治、经济和金融。一个受伤的西方文明因而对中国的崛起深感困扰。马凯硕说:“人权是唯一一个让西方感到自己仍领先于世界的领域,只要西方感到它需要展示自己这种持续的优越性,它就会打出这张人权王牌。”

  彭定康的新版“中国威胁论”,似乎印证了马凯硕的分析;彭定康关于中国的观点,更多是反映了深层的焦虑,而不是对于中国现状的客观描述。外界一再惊叹崛起的中国,其实也无法免于金融海啸的冲击,官方的发言和举动一再说明,当局对于海啸的经济影响高度重视,而经济发展减速的社会及政治后果更是让中共如履薄冰。北京重拳出击的4万亿人民币刺激内需专案,被《经济学家》形容为全球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的政府支出,目的就是在防止已经开始发生的企业倒闭、失业潮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此起彼伏的官民暴力冲突(群体性事件),不但威胁了社会稳定和人心,官方舆论在反省时也远比以前深刻。中新网前天转载评论文章就直截了当地批评说:“接二连三发生的群体事件说明,我们的社会不满的情绪在逐渐增长,政府往往应对无策,很少防患于未然。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把事件描述为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导致局面十分难堪,而政府却百般忍耐,以大局为重,尽摆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

  事实上,中国内部不但正忙着应付各种棘手的经济、社会、政治挑战,也在积极思考如何摆脱困局,丝毫没有彭定康眼中的对世界“民主灭亡”的威胁;倒过来看,中国社会可能还试图朝着更“民主”的方向发展,以缓解当前的危机。新版的中国威胁论显然最后也将沦为无稽之谈,倒是中国社会自身的努力,反而可能因此而失去外界应有的关注。
分享到搜狐微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6 02:03 , Processed in 1.33477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