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5|回复: 13

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世界经济的航船正驶出风暴区,希望之光已经显现。
  令人不解的是,为避免航船倾覆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再次成为一些国家的政客和媒体责难的对象和种种“责任”的承担者。甚至一些好不容易开始研究“中国做对了什么”的人,又回到寻觅“中国做错了什么”的老路。
  “中国人储蓄太多,以低利率借钱给美国,导致美国一个历史性的消费狂潮和房地产泡沫”;
  “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至少应该升值40%”;
  “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赋予中国操控美国国内和外交决策的工具”;
  “中国将吞噬全球能源”;
  “中国破坏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最大障碍”;
  “中国不调整,世界经济将无法解决失衡”;
  ……
  凡此种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似乎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也取决于中国的政策措施,中国不仅要承担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
  “中国经济责任论”正在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的话语环境。
  2
  “汇率责任”、“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责任”……
  “中国经济责任论”俨然一个“严密”的体系,大有把中国搞成“责任”代名词的势头。
  细究起来,上述“责任”并非新论。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中国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稳定人民币汇率,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中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它是全球化背景下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的结果。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贸易向着平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事实上,人们需要担心的是“债务国责任”,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债权国责任”。中国有理由关心自己在国外资产的安全,要求相关债务国保持信用、信守承诺。
  世界上有些国家负债累累,总是靠超前消费过日子,出了问题破了产,反倒要责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败家子责难老实人”,中国网民的评论一针见血。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如此,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应对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将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也将达到15%左右。
  在关乎世界经济前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中国早已明确阐述了自己的原则立场,以负责任的行动对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做出了有力的回应。
  3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前沿。
  “中国不但代表着未来,已经开始代表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这句话很有代表性。
  对中国的“热捧”持续升温,嫉妒、疑虑、恐惧掺杂其间。遭受危机重创后,一些人的优越感一落千丈。看到中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和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潜力,这些人心理更加失衡,对中国“不负责任”的指责变本加厉。
  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在寻求新的增长方式和治理结构。正在推进的改革触动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一些国家的神经。
  对那些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现在必须过紧日子的人来说,痛苦是无法回避的。民意变得脆弱起来,一些政客开始忙着寻找“替罪羊”来转移视线。
  “中国经济责任论”的制造者还有着更深层的考虑:迫使中国适应其调整过程、遵循其制定的标准、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确保他们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只要中国没有按照这些人的要求和标准行事,就会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
  4
  把世界经济中的各种问题都归咎于中国,把解决各种矛盾的责任都强加于中国,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正的。
  “中国经济责任论”掩盖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危机的根源。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以及一些国家不负责任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是按照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这一体系正经历时代变迁。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历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上迈出了步伐,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世界)的问题。”美国前财长约翰·康纳利上世纪70年代的这句“至理名言”,再直白不过地道出美元霸权给世界带来的危害。美国滥用美元霸权地位,客观上促成了美国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加上危机前放任过度消费、过度负债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过分宽松的监管政策,国际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向世界蔓延。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系统性、结构性风险尚未解除。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更趋公正,让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担负的责任。
  5
  “中国经济责任论”反映了近年来对中国实力高估的一种倾向。
  从外部看中国,各国民众往往是基于自己的体验,但这种体验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当他们看到超级市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货,看到媒体上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或是当他们有机会来中国旅游,看到大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高速公路连接成网,他们当然会对中国产生一种惊羡的感觉。美国的一些民意调查表明,不少美国人误以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对中国的研究建立在西方社会科学体系下的计量统计和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缺少深入调研,往往脱离中国的实际。
  这些对中国的观察都是浅表式的,它们只看到了中国过去30年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快,却忽视了中国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无法用数字来表述的。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和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很大,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未脱贫。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在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之前,中国只能量力而行,不可能去承担那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种种责任。
  6
  摩根士丹利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产品一年就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1000亿美元的开支。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创造了机会,也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进步,美国等发达国家获益良多。如果一面享受着中国发展的红利,一面又质疑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没有把13亿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当回事。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气候问题学者吉姆·沃特森认为,欧美强国很希望在这个世纪借助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在环保科技上的发达程度来领导世界,因此对于中国,这些国家总希望以一个批评者的姿态出现。
  在能源、资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中国,通过所谓的计算来抱怨中国使用能源太多,无视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远低于西方的事实,无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实际上反映出了一些人长期以来的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反映出其内心深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只有尊重中国的发展权,才能对中国的经济责任做出合理公平的判断,才能理解中国的发展。
  7
  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经济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将中国简单地描绘为危机的“最大赢家”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外部需求收缩,一度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明显下降,经济增速回落,企业效益下滑,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回升向好。
  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率先复苏,同时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国追求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外贸战略,立足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中国正在努力从“世界工厂”转化为“世界市场”,为世界创造外需,有力支撑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均衡增长。
  中国没有抱怨别人,没有转嫁危机,更没有高筑贸易壁垒。中国负重前行,与世界各国一道应对危机,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8
  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思中寻求进步。
  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调整中,那些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更应认真反思,拿出实际行动,做出表率。从长远看,任何推卸责任的做法都只能是损人不利己。而转嫁矛盾,打小算盘,更是短视的,只会加重危机。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要走出困境,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合作。
  世界各国靠同舟共济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风暴区,现在同样要靠同舟共济去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发展。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2243422.html
发表于 2010-7-2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有必要计较么,他们什么目的是路人皆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6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中国没有按照那些人的要求和标准行事,就会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应"中国经济责任论"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


 【编者按】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应对危机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成效积极显著,亮丽的“中国答卷”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赞扬。但是,与此同时,个别发达国家散布“中国经济责任论”,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要求中国承担起世界经济失衡和“拯救全球经济”的责任。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一组独家访谈,约请专家学者针对“中国经济责任论”等分别予以回应和批驳,立足事实,析事明理,解惑释疑,以正视听。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探讨。

  “中国经济责任论”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们注意到,部分发达国家舆论在称赞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大加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不仅应承担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对这股论调,您怎么看?

  霍建国:据我了解,所谓“中国经济责任论”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

  ——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长久以来,由于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西方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当中国经济遇到困难时,我们听到了“中国崩溃论”;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时,又冒出了“中国威胁论”。此次西方通过制造“中国经济责任论”否认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视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甚至将全球资源供应紧张都归为中国因素。这其实是与“中国经济威胁论”相互唱和。

  ——对中国的指责花样翻新并趋于长期化。西方主要国家除反复热炒人民币汇率问题外,最近又抛出所谓“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论调,并试图借助各种炒作,形成对中国不利的长期舆论氛围,给国际社会以“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取决于中国采取的措施”等印象。

  ——拉拢诱使发展中国家共同对华施压。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普遍好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的份额逐步扩大。西方利用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存在竞争的一面,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扩大化,推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华施压,企图使中国在国际经济中陷入被动局面,从而干扰中国自主发展的方向。

  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也是没有道理的   

  记者:“中国经济责任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将中国描绘成世界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指责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上“不作为”,这岂不是很荒谬?

  霍建国:中国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之一。众所周知,本轮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华尔街金融界的贪婪和监管失控,是过量的金融衍生品和投资银行在全球大肆操纵市场炒作期货获取高额利润的结果。其制度上的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和美国政府长期操纵美元,致使全球资产泡沫加剧。而世界经济衰退和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协调机构功能的缺失。

  我认为全球经济的真正失衡体现在南北发展的失衡,是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产脱离产业资本疯狂炒作而酿成的全球资产利润分配不均的失衡。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也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十分荒谬。

  中国实实在在地对世界负责任,在危机中的贡献毋庸置疑

  记者:您个人如何评价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所尽的努力?

  霍建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受到世界普遍认同,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文化理念正被广泛接受。事实上,从“责任”看,中国多年来的行为恰恰表明,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都在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地区经济复苏和抵御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那场危机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迅速参与了包括G20在内的国际多边协调,对内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扩内需,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在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美国进口下降26%的情况下,中国进口降幅仅为11%。今年以来,中国进口维持40%的增幅,外贸顺差持续下降,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中国在危机中的贡献毋庸置疑。

  我还想强调的是,美元作为全球资产的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多年来尤其是在过去10年里,持续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依赖美元货币的优势不断增发美元,弥补了美国长期的双赤字财政,也导致了全球资产市场严重的价格泡沫,并造成全球经济发展失衡。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却肆意夸大人民币汇率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作用。

  自2008年起,为应对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采取了事实上盯住美元的策略,这是中国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举措,而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对世界经济复苏又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此举与一些国家在危机中竞相贬值以获取自身竞争优势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6月,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放宽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使汇率更能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受到多数国家赞赏,这是中国对世界负责任的又一表现。

  在环境治理及全球碳减排方面,中国也作出了不懈努力。

  主要发达国家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的深层用意是转移国际视线、抑制中国发展

  记者:在国际权力重心加速扩散的大背景下,您觉得西方国家渲染并炒作“中国经济责任论”的真实、深层用意是什么?

  霍建国:主要发达国家大肆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首先,是转移国际视线。目前,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矛盾日益加剧、大国博弈趋于激烈的时候,西方国家再次祭出“责任论”大旗,甚至说什么“中国是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无疑是想转移国际社会视线,掩盖、模糊危机的真正原因,推卸责任。而中国因为经济总量大、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快,且在体制、价值理念上与西方不同,自然成为西方转嫁责任的首要靶子。

  其次,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意在促使中国按西方意图进行政策调整。危机中,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遭到重创,2009年其经济增长率为负0.6%。而主要发展中国家却保持了较高增速,中国实现了9.1%的高增长。对此,西方滋生了严重的不平衡心理。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重新审视其经济发展理念及金融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更加注重出口对经济复苏和就业的拉动作用。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不假思索地抛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同时又置中国经济的承受力于不顾,频频施压,急于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实现美国扩大对华出口的目的。美国的做法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吗?此举只能说明西方的冷战思维仍在作怪,企图维持世界经济原有的“中心—外围”结构,发号施令迫使中国适应其调整思路,以期继续坐拥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三是要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承担更大责任。早在2006年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中美经贸关系评估报告中就提出中国要承担更多责任,甚至承担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以外的更多义务。同年10月,欧委会公布的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认为中欧间“成熟的”伙伴关系正向“更紧密的伙伴”过渡,由侧重双方共同的利益和挑战转而强调双方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欧美对华政策策略的变化,说明中国的崛起备受世界关注,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凡的经济答卷放大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在世界经济比重此消彼长的格局。2001年,中国的GDP不到美国1/10,而2009年中国GDP已达美国的1/3强。在牵制中国的种种手段难以奏效的情况下,西方以中国经济总量规模较大和在危机中经济复苏最快等为由,试图迫使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更多责任,以及在能源开发、气候变化、海外投资等方面按西方标准行事。

  四是出于抑制中国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差异,始终是西方的心病,是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壮大,西方不平衡心理会愈加突显,渲染中国对世界经济负有责任的论调将会以各种面目不断出现。

  中国绝不受外界噪音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

  记者:有人说,“中国经济责任论”将成为后危机时代西方“规范”中国发展道路、制衡中国崛起进程的常态化舆论工具。您认为是这样吗?我们应当怎样面对?

  霍建国:是的,“责任论”可能呈现长期化、常态化趋势。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责任论”不啻对中国的一种变相“捧杀”,值得警惕。中国绝不受外界噪音的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

  实际上,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且在发展之路上仍布满着艰难,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既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也具有大国的特征。所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盼与中国的自我定位常出现错位。现有国际体系中的发达大国通常更加突出中国的大国地位,一方面眼红中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把握住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西方对协调解决众多涉及全球经济平衡发展的问题已力不从心,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里,我要问一句:主要发达国家渲染的“中国经济责任论”是要求中国向谁负责?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负责呢,还是要向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负责?是希望中国对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负责呢,还是要求中国对建立以美国为首的操纵世界经济规则的行为负责?

  我想,中国首要的是对本国人民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是对世界经济、对世界人民最大的负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按照自身的承受能力考虑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倡导通过相互合作创造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模式,为世界经济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http://intl.ce.cn/zgysj/201007/27/t20100727_21656809.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警惕“中国经济责任论”(回应“中国经济责任论”)

警惕“中国经济责任论”(回应“中国经济责任论”)
——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

人民网记者  龚  雯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12255515.html

2010年07月27日00: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人民日报国纪平: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


本稿记者 龚雯

与记者交流


  【编者按】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应对危机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成效积极显著,亮丽的“中国答卷”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赞扬。但是,与此同时,个别发达国家散布“中国经济责任论”,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要求中国承担起世界经济失衡和“拯救全球经济”的责任。从今天起,本网将连续推出一组独家访谈,约请专家学者针对“中国经济责任论”等分别予以回应和批驳,立足事实,析事明理,解惑释疑,以正视听。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探讨。
  
  “中国经济责任论”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们注意到,部分发达国家舆论在称赞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大加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不仅应承担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对这股论调,您怎么看?
  霍建国:据我了解,所谓“中国经济责任论”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
  ——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长久以来,由于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西方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当中国经济遇到困难时,我们听到了“中国崩溃论”;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时,又冒出了“中国威胁论”。此次西方通过制造“中国经济责任论”否认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视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甚至将全球资源供应紧张都归为中国因素。这其实是与“中国经济威胁论”相互唱和。
  ——对中国的指责花样翻新并趋于长期化。西方主要国家除反复热炒人民币汇率问题外,最近又抛出所谓“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论调,并试图借助各种炒作,形成对中国不利的长期舆论氛围,给国际社会以“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取决于中国采取的措施”等印象。
  ——拉拢诱使发展中国家共同对华施压。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普遍好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的份额逐步扩大。西方利用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存在竞争的一面,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扩大化,推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华施压,企图使中国在国际经济中陷入被动局面,从而干扰中国自主发展的方向。
  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也是没有道理的      
  记者:“中国经济责任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将中国描绘成世界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指责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上“不作为”,这岂不是很荒谬?
  霍建国:中国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之一。众所周知,本轮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华尔街金融界的贪婪和监管失控,是过量的金融衍生品和投资银行在全球大肆操纵市场炒作期货获取高额利润的结果。其制度上的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和美国政府长期操纵美元,致使全球资产泡沫加剧。而世界经济衰退和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协调机构功能的缺失。
  我认为全球经济的真正失衡体现在南北发展的失衡,是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产脱离产业资本疯狂炒作而酿成的全球资产利润分配不均的失衡。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也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十分荒谬。
  中国实实在在地对世界负责任,在危机中的贡献毋庸置疑
  记者:您个人如何评价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所尽的努力?
  霍建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受到世界普遍认同,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文化理念正被广泛接受。事实上,从“责任”看,中国多年来的行为恰恰表明,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都在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地区经济复苏和抵御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那场危机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迅速参与了包括G20在内的国际多边协调,对内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扩内需,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在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美国进口下降26%的情况下,中国进口降幅仅为11%。今年以来,中国进口维持40%的增幅,外贸顺差持续下降,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中国在危机中的贡献毋庸置疑。
  我还想强调的是,美元作为全球资产的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多年来尤其是在过去10年里,持续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依赖美元货币的优势不断增发美元,弥补了美国长期的双赤字财政,也导致了全球资产市场严重的价格泡沫,并造成全球经济发展失衡。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却肆意夸大人民币汇率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作用。
  自2008年起,为应对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采取了事实上盯住美元的策略,这是中国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举措,而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对世界经济复苏又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此举与一些国家在危机中竞相贬值以获取自身竞争优势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6月,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放宽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使汇率更能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受到多数国家赞赏,这是中国对世界负责任的又一表现。
  在环境治理及全球碳减排方面,中国也作出了不懈努力。
  主要发达国家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的深层用意是转移国际视线、抑制中国发展
  记者:在国际权力重心加速扩散的大背景下,您觉得西方国家渲染并炒作“中国经济责任论”的真实、深层用意是什么?
  霍建国:主要发达国家大肆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首先,是转移国际视线。目前,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矛盾日益加剧、大国博弈趋于激烈的时候,西方国家再次祭出“责任论”大旗,甚至说什么“中国是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无疑是想转移国际社会视线,掩盖、模糊危机的真正原因,推卸责任。而中国因为经济总量大、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快,且在体制、价值理念上与西方不同,自然成为西方转嫁责任的首要靶子。
  其次,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意在促使中国按西方意图进行政策调整。危机中,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遭到重创,2009年其经济增长率为负0.6%。而主要发展中国家却保持了较高增速,中国实现了9.1%的高增长。对此,西方滋生了严重的不平衡心理。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重新审视其经济发展理念及金融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更加注重出口对经济复苏和就业的拉动作用。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不假思索地抛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同时又置中国经济的承受力于不顾,频频施压,急于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实现美国扩大对华出口的目的。美国的做法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吗?此举只能说明西方的冷战思维仍在作怪,企图维持世界经济原有的“中心—外围”结构,发号施令迫使中国适应其调整思路,以期继续坐拥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三是要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承担更大责任。早在2006年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中美经贸关系评估报告中就提出中国要承担更多责任,甚至承担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以外的更多义务。同年10月,欧委会公布的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认为中欧间“成熟的”伙伴关系正向“更紧密的伙伴”过渡,由侧重双方共同的利益和挑战转而强调双方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欧美对华政策策略的变化,说明中国的崛起备受世界关注,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凡的经济答卷放大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在世界经济比重此消彼长的格局。2001年,中国的GDP不到美国1/10,而2009年中国GDP已达美国的1/3强。在牵制中国的种种手段难以奏效的情况下,西方以中国经济总量规模较大和在危机中经济复苏最快等为由,试图迫使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更多责任,以及在能源开发、气候变化、海外投资等方面按西方标准行事。
  四是出于抑制中国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差异,始终是西方的心病,是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壮大,西方不平衡心理会愈加突显,渲染中国对世界经济负有责任的论调将会以各种面目不断出现。
  中国绝不受外界噪音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
  记者:有人说,“中国经济责任论”将成为后危机时代西方“规范”中国发展道路、制衡中国崛起进程的常态化舆论工具。您认为是这样吗?我们应当怎样面对?
  霍建国:是的,“责任论”可能呈现长期化、常态化趋势。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责任论”不啻对中国的一种变相“捧杀”,值得警惕。中国绝不受外界噪音的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
  实际上,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且在发展之路上仍布满着艰难,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既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也具有大国的特征。所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盼与中国的自我定位常出现错位。现有国际体系中的发达大国通常更加突出中国的大国地位,一方面眼红中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把握住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西方对协调解决众多涉及全球经济平衡发展的问题已力不从心,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里,我要问一句:主要发达国家渲染的“中国经济责任论”是要求中国向谁负责?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负责呢,还是要向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负责?是希望中国对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负责呢,还是要求中国对建立以美国为首的操纵世界经济规则的行为负责?
  我想,中国首要的是对本国人民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是对世界经济、对世界人民最大的负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按照自身的承受能力考虑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倡导通过相互合作创造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模式,为世界经济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美报:中国经济何时将比我们强大

  外国专家:西方应理性看待中国经济

  世行维持中国经济2010年增长9.5%的预测

  中国经济究竟是热还是凉? 勿拿日美做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NC精蝇,被欧美媒体牵着鼻子走,人云一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打出“责任论”这张牌,乃至高叫“中国是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无疑是想找“替罪羊”,推卸责任,掩盖、模糊危机的真正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啥叫捧杀?这就是捧杀。
必须始终怀揣着悲观的打算,但是做最乐观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势头,西方“酸葡萄”心理日趋加剧。大劫之后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竞相调整结构,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维护主导权,迫使其他国家“适应”其调整过程,以期继续坐享优渥地位。比如美国不假思索地出台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并无视中国经济的承受力,频频施压,急于要人民币快速升值,以达到扩大对华出口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专家:中国债权国地位被明显夸大

 (回应“中国经济责任论”)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中国作为一个人均GDP位列全球100名之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主要是全球产业链分工演进带来的结果,也与全球储蓄与消费失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严重滞后密切相关。一个仍然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却被迫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低息贷款,本身就说明中国的债权国地位其实是被明显夸大的,而造成这种被动情况的根源则在于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此次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中国是一个不成熟的、权利义务不对称的债权国

  “中国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但这种债权国地位是不成熟、不对称的,不应该也没有能力承担所谓的‘债权国责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开门见山地说。

  巴曙松认为,从国际经济格局的视角观察,每一个新兴债权国的崛起都是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结果。19世纪70年代后的英国、20世纪初期以来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的德国和日本都经历了类似过程。英国借助国际自由贸易和国际金本位,成为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债权国;美国在一战后的70多年里,借助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成为第二个具有关键影响的债权国;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经常项目盈余,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两大债权国,并在近20年里保持着这一地位。

  巴曙松认为,从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视角观察,每一个成熟债权国的形成与壮大往往也意味着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巩固,甚至导致新的国际货币秩序出现。从历史上看,英国的债权国地位是国际金本位稳定运转的基础,而英国的衰落与美国的崛起则预示着国际金本位的终结与美元本位的不断形成。相反,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美国经常项目由持续顺差逐渐变成持续逆差,以及德、日的崛起,以黄金和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断走向瓦解,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也荡然无存。日本走向浮动,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则在其后推出欧元,成立最优货币区,加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

  “因此,总体看,一个成熟的债权国地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持续的贸易顺差,其二是在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中保有对称的影响力。”巴曙松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债权国地位的形成是其经济增长的自然结果,但由于人民币在国际主要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仍十分微弱,这种债权国地位又是不成熟、不对称的。”

  中国债权国地位是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失衡的产物

  巴曙松表示,中国作为一个人均GDP位列全球100名之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主要是全球产业链分工演进带来的结果,也与全球储蓄与消费失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严重滞后密切相关。

  他认为,中国的债权国地位是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结果。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进行全球产业布局大调整,通过跨国公司不断将生产基地移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等新兴国家。在这种转移过程中,中国顺应这一潮流,以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不断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和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由此推动出口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

  中国的债权国地位是全球储蓄与消费不平衡的产物。“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一个恒等式就是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等于国际收支的差额。据此,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把储蓄定义为国内储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及外汇储备,那么中国债权国地位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国内储蓄与投资缺口不断扩大、消费被压缩的过程(储蓄增加、消费减少),相反,美国债务国地位的形成过程则是投资与储蓄缺口不断扩大、消费不断扩张的过程(储蓄减少、消费增加)。”巴曙松说。从数据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2008年的储蓄率高达51.3%,为历史之最,而美国仅为12.6%,也是历史之最,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这个角度看,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不平衡地位实质上反映的是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区分。”巴曙松说,债务国本身是典型的消费国,表现为储蓄率过低和消费率过高,债权国本身则是典型的生产国,表现为储蓄率过高和消费率过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一些国家通过持续的勤劳生产积累大量储蓄,支持了另一些国家的超前、过度消费,其外在产物就是一些国家积累的外汇储备及其债权国地位。

  巴曙松认为,中国的债权国地位也是国际货币体系不平衡的产物。虽然经过金融危机冲击,而且基于美国经常项目与财政收支“双赤字”,美元长期来看处于贬值趋势,但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未发生变化,也正是这种地位使美国的低储蓄、高消费模式得以长期持续。相反,虽然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持续积累,财政状况也相对良好,但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仍然非常微弱。“由于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进程依然十分有限,因此中国也不能将本币供给国外,以平衡积累的经常项目顺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能被动积累美元资产,形成对美国的债权。”巴曙松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成熟的债权国地位蕴含多重困境

  巴曙松认为,不成熟的债权国地位造就了中国净投资收益逆差的悖论。从理论上讲,一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本质上决定了该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投资收益的能力。一个成熟的债权国不仅应该拥有贸易顺差和海外净资产,而且也应该获得相应的海外投资净收益。因此,贸易项目顺差和海外投资收入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才真正说明一国具备了成熟债权国的条件。然而,在当前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我们却看到了一种极为反常的悖论:美国作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然而,美国的海外投资收益却依然为正;相反,中国作为一个仍然相对贫困的国家,和一个新兴的债权国,中国的海外投资收益却持续逆差。

  他认为,不成熟的债权国地位蕴含了资产损失风险。理论上,中国不成熟的债权国地位会产生两类潜在的资产损失风险:其一是海外资产市场价值的下跌风险。由于中国的海外资产多为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如果美国债券收益率下降,那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从而带来潜在的资产损失风险。其二,人民币对外币特别是美元升值而造成的资产损失。由于中国的海外资产并非以本币计价,因此,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升值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资产负债表上的净损失。

  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解困之道

  “一个仍然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却被迫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低息贷款,本身就说明中国的债权国地位其实是被明显夸大的,而造成这种被动情况的根源则在于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巴曙松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巴曙松认为,要着手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形成国际货币相互制约和相互竞争的机制。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关键货币国家必须同广大非关键货币国家一样,实质性地承担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责任。同时,应该积极推进IMF改革,推动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员出任国际金融机构高管,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要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力建设和监督改革,加强对各方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另外,应该改革现有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作为主要世界货币发行国的美国,必须承担起国际收支调节的主要责任,采取平衡的财政政策,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加国内储蓄。

  “对于中国来说,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IMF的改革,争取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参与度、话语权和知情权,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短期内,仍需在现行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下,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具体制度安排,这样做既有利于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巴曙松表示。

http://www.hbtv.com.cn/web/content/2010-08/03/content_1774679.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总量大国之一,无疑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但是,从发展所处的阶段、人均指标的发展水平以及中国在传统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来看,中国所应承担的“全球经济责任”的范围与大小不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等同。在全球经济责任问题上,也同样适合“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不能无理要求中国为全球经济“看病”埋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承担起工业化长期碳排放累积形成的历史责任、高消费水平形成的现实责任以及对全球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责任,而中国也应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动态增加分担减少能耗、减少排放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责任论”其实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通过对“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论调的炒作,形成对中国不利的长期舆论氛围,给国际社会以“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取决于中国采取的措施”等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03:52 , Processed in 1.76379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