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9|回复: 0

[海外速递] 市民展示无意间收藏的"世博宝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暗夜妖娆 于 2010-7-28 23:22 编辑

  1893年的世博会纪念通用银钱币、1934年的世博会入场券、1893年世博会上的中国戏院照片、1940年的世博会纪念印度花瓶、1933年的世博会纪念皮带扣……当这些保存完好的世博会精致藏品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一定会惊讶?原来世博会还留下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作为一名奥运史学者,蒋世玮先生没有想到,热衷于奥运收藏的自己竟然多年来无意间收藏了一堆“世博宝贝”,而这些宝贝更是激发了他对世博的畅想??世博应该体现当前的最高工艺水平,而展示、制作更多的高水平实用品才能让更多老百姓了解世博、懂得世博、参与世博。
  
  世博奥运原是孪生兄弟
  
  蒋世玮的家里有整整一个橱摆满了今年春节以后从美国家中带来的世博藏品。“说起收藏它们的故事,很多我都几乎没有印象了,当初只是为了收集奥运藏品的,没想到,早期的世博会和奥运会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蒋世玮告诉记者,世博会和奥运会从一开始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历史来看,世博会与头几届奥运会就是在同年同地举办的,如1896年雅典的世博会和第一届奥运会,1900年巴黎的世博会和第二届奥运会等。
  
  今年春节,他回到美国家中时,打开自己的藏品,仔细翻检一番,发现其中竟然有大量世博会的藏品,十分有趣。这次回国时,赶紧将这些藏品打包带了回来,一路旅途颠簸都不敢离身半步。
  
  在蒋世玮的藏品中有一枚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纪念章,正面是女神和塞纳河风光的图案,背面还有一对举着火炬和月桂叶的天使,飞扬在巴黎的上空。“这枚纪念章其实是当时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奖牌。”他说,为了表彰参加世博会和奥运会的人们,当时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获得这样一枚奖牌,“奥运、世博完全一体。”
  
  第一枚美国纪念币就是世博币
  
  蒋世玮最喜欢的一件“世博宝贝”是一枚1893年的世博会纪念通用钱币,钱币正面是哥伦布头像,背面是帆船图案。钱币上写着“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等字样,并标明了它的面值为“半美元”。钱币显得格外朴实而不起眼,不过它的身世却很不平凡。
  
  “早年我还很喜欢收集钱币,当初打听到美国造币史上的第一枚纪念币就是这枚后,我在美国的钱币交换市场上,毫不犹豫地用其他的钱币换了下来。”蒋世玮笑称,没想到美国造币史上的这个“第一”竟然就是为了世博会。那一年的世博会正是纪念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400周年,因此钱币上出现的都是哥伦布和他的帆船。
  
  蒋世玮告诉记者,其实这枚钱币十分实用,因为它不仅是作为纪念币面世的,更以“半美元”的身价通用于世。“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得到这么一枚世博会纪念币,也是十分值得收藏的。”
  
  世博中国戏院的照片
  
  在蒋世玮的收藏中,有一套200多张的1893年世博会照片,得到这本相册实在是无心之举。迷恋收集的蒋世玮对收藏图书、碟片也很有兴趣,他常常会在各地的旧房子前兜转,只为能得到主人不需的旧书、旧碟。大约在十年前,有一户加州的老人要搬离旧屋,拿出了他们所有的旧书准备当废品卖。蒋世纬翻了一番,发现有不少书都很有趣,于是他花了大约一百多美金,干脆把老人的旧书全都给买了下来。
  
  就在这套旧书中,竟然就有一本1893年的世博会相册!相册中清晰地记载了照片均完成于1893年6月19日。深蓝色的封面已略显陈旧,但是打开来,里面的每一页都十分清晰,200多幅照片各配有整整一页的说明,几乎讲述了这届世博会的整个场景。相册的第一页摄于1893年5月1日,画面中是人山人海的开幕当天场景,巨大的世博场馆内人们摩肩擦踵,寻找自己的所爱。还有一张开幕日的照片中,人们拥挤着等候在围栏的一边,静候进场。在这本相册中还收录了当届世博会的场馆地图,沿着密歇根湖,一溜建造了多个不同的场馆,看起来还颇有一些今天的“世博园区”味道。
  
  最为有趣的是,这本相册里竟然有一张名为“中国戏院”的照片。照片上,几个穿着蓬蓬大裙、撑着阳伞的贵妇和西装革履、头顶礼帽的绅士们,正悠闲地从两座有着中国宝塔式样的建筑物面前走过。身后的两座宝塔为六层,共同形成了一个拱形门,宝塔顶端还飘扬着旗帜,整个拱形门用一条两层通道连接至后面的一幢美式建筑物。
  
  记者在照片说明中看到,为了解释这个“中国戏院”,作者说,每天可以在这里从早上九点看到晚上九点,这里的戏通常都是历史剧目,而舞台上是不允许出现女人的。他表示,为了完成戏剧的演出,会让男孩子们穿上女人的衣服。作者甚至说,在戏中他们感受到了不少中国的历史和习俗,比如有一出戏里,为了让女人们不可以离开家,中国的统治者们至今还让女人裹脚。最后作者表示,他觉得看了这些中国戏还是很值得的,并且在这里还能吃上不少中国美食。
  
  蒋世玮告诉记者,从照片里可以看出,当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气氛已经十分浓厚了,从外国人欣赏中国传统戏剧的角度也能发现,当时他们对中国还不是很了解,从这些剧目中对中国的感受也只是一知半解。
  
  一块世博铺路砖
  
  这次能将世博藏品搬运回上海,蒋世玮可是费劲周折。大多数的藏品都还比较轻巧,至多也只是瓷盆、玻璃盏之类需要小心轻放的物品需要格外保护,而一块重达10磅的转头居然也被他带上飞机客舱,随身携回上海。“我担心托运时会被不小心碰坏,还是自己亲手携带更为安全。”虽然拎得手都快酸了,可这块砖头仍然让蒋世纬得意不已。
  
  这块砖头的出身,的确十分高贵??它是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时用来铺路的转头。砖头的一面凹凸不平地刻着1893年世博会字样,画面中央是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那一刻的场景,四周还凸刻了“RCPC”的制造厂家名字简写。尽管已过去了100多年,砖头已显陈旧,可画面仍清晰可辨,生动活泼。
  
  蒋世玮告诉记者,这块砖头是今年春节期间他从美国的朋友那里得来的。“上海马上要举行世博会了,我又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世博藏品,于是刻意地想从收藏家朋友那里交换一些物品回来。”蒋世玮在一次和美国朋友的闲聊中说起上海世博会,这位专爱收藏砖头的朋友立刻说:“我这里有几块1893年的世博会铺路砖,你要不要看看?”蒋世玮立刻来了兴趣,跑到朋友家里一看,果然,沉重的路砖清晰写着“1893世博会”等字。最后,他以一百美金的低廉价格请朋友转让给了他。
  
  蒋世玮介绍,当时这些铺路砖都是将有凹凸不平画面的那面侧向摆放,露在外面的是光滑平面,而有画那面紧贴着下一块砖头的光滑侧面压实摆放,此刻由于凹凸画面的存在,两块砖之间是有缝隙的。当全部摆紧之后,再将水泥浇灌至两块砖头之间的缝隙,由于砖体自重较重,因此当缝隙内灌满水泥后,砖头之间就会自动吻合,整条路面也会变得十分平实、牢靠。砖头之间不会再出现任何缝隙,下雨天更不可能出现脚下一踩便是一滩水的现象。
  
  “我们一直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而在城市发展的很多细节上,我们仍需要有人性化的设计。”蒋世玮说,“这种砖头的设计在当年的世博会上是获得奖项的,而作为奖项的最佳体现,就将这些砖用在了当时‘世博园区’内。”这些砖一直用到了1933年的四十年后,而这种古工艺虽然繁琐,却十分经久耐用。面对今天走在城市道路上时常缺砖、雨日路砖间尽是泥水的现象,蒋世玮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这些古工艺也借鉴到今日的城市建设中来呢?”
  
  实用世博纪念品最多
  
  蒋世玮和很多上海朋友聊起世博会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回答他:“我不太清楚世博会到底是干嘛的。”这让蒋世玮有些失望,他说:“我觉得世博会是应该展示当前最高工艺水平的场所,让所有的人都能通过这届世博会了解到目前世界发展的进程。”而这些工艺最好的展示方法应该是老百姓人人能用上的家庭生活实用品,这样就能最直接地凸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在蒋世玮的收藏品中,就有大量这样的实用品,他最喜欢的是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奶缸。这两件物什是同一款式,却在当年分属不同的人。玻璃杯的下半部为透明色玻璃,底端制作了花形,而鼓起的下半部上有一颗颗圆形的气泡,上面半部是非常剔透的红玛瑙色,整个玻璃杯显得精致美丽。
  
  这个玻璃杯还是多年前,他和太太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游玩,偶然在一个古董店里发现的。当时吸引他的并不是杯子上的金色“1893年世博会”字样,而是它精巧的模样,从各个角度欣赏,玻璃杯都显得晶莹美好。店主介绍说,杯子上半部是采用染色的工艺,而在当年最为神奇的是,去世博会游玩购买这个杯子的人,竟然可以要求当场为自己在杯子的另一面用同样的金色刻上自己的名字。这个杯子上就有“ROSAWILSON”的名字。
  
  “能在一百多年前,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当场刻在‘世博会’等字的后面,这是相当神奇又有趣的一件事。”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蒋世玮发现,这个玻璃杯在当时正是玻璃产业的最高水平代表。“既能代表工艺水平,又具有它的实用价值,老百姓当然会喜欢这样的东西!”
  
  和这个玻璃杯同属一款的一个奶缸,是蒋世玮在隔了几年以后,在美国加州某小镇的一个拍卖会上觅得的,就在奶缸的一侧,仍然也有一个所有者的名字,十分有纪念价值。
  
  希望更多人看到藏品
  
  蒋世玮说:“在我的收藏品里,还有很多皮带扣、盘子、花瓶等实用品,都是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记者看到,一个小小的印度生产花瓶,是用当时最好的钢制作,并采用了彩色雕刻,非常印度民俗的花瓶上也刻有“1940年世博会”的字样。一个1964年世博会的不锈钢小盘子,正面是正红色,“这是为了体现当时的涂料水平。”
  
  作为英国当年制瓷的高水平代表,蒋世玮的收藏中还有两个分别出于1904年和1939年的世博会瓷盘,洁白的瓷盘上有十分古朴的蓝色花纹,洁净而高贵。“我看当时的制瓷工艺已毫不亚于中国了。”还有一个制作成华盛顿头像的瓷杯也十分生动好玩,底部写着“1939年世博会。
  
  蒋世玮曾去淮海中路的世博展厅参观过,也去看过世博的专卖店,他认为,像这类有趣、实用又有工艺水准的纪念品却不多。“如果能制作一批这样的纪念品,肯定销路大好,也能让更多老百姓懂得世博究竟是什么。”蒋世玮认为,当年的世博纪念品的生产模式很值得如今办上海世博会借鉴。
  
  在他的藏品中,还有大量世博会的入场门票、世博会的纪念宣传邮票等,都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蒋世玮告诉记者,收藏这些东西纯属无心之作,于他而言,这些收藏品不过是身外之物,他更希望能将这些展品给更多的大众参观、了解、学习。“如果有关机构想借我的展品去展出,我可以无偿出借,甚至可以无偿捐赠,我希望自己能为世博做一些事情!”
  
nEO_IMG_2.jpg


世博纪念币正面

nEO_IMG_1.jpg

奥运世博一体奖牌反面

nEO_IMG_3.jpg

中国戏院

nEO_IMG_4.jpg

世博会花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6 05:11 , Processed in 0.06697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