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5|回复: 10

行走日喀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info.tibet.cn/2010index/gdxw/201007/t20100728_610588.htm

石窟与圣迹

  透过丰田越野车的后窗,望见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色的扎什伦布寺的轮廓渐渐消失在视野当中,我们与向导索旺,离开日喀则,开始了后藏之旅的行程。

  我们的第一站岗巴县,以出产羊肉驰名。岗巴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自然植被稀疏,70%为高原丘陵,其余为河谷滩地,比较萧索。饶是如此,我们还是在这里吃了一顿丰盛的羊肉火锅,并安排好了住宿。翌日清晨,一行人继续出发,前往位于昌隆乡纳加村的乃甲切木石窟。

  石窟在半山腰上,底下是仅一百来人的纳加村。由村长拿着一串钥匙带我们上山。这是一座不足十平方米的方形空问,四壁浮雕着吐蕃时期风格的佛像、菩萨共计33尊,甚为华丽。远而望之,石窟依山面水,睥睨万物,极其雄壮;追而察之,造像刀工洗炼,风格古朴。

  别过纳加村,一路西进,来到曲登尼玛寺。这是一座位于喜马拉雅山腰,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的宁玛派寺庙。

  “宁玛”藏语意为“古、旧”,藏传佛教四大派“宁玛”、  “萨迦”、  “噶举”、“格鲁”中,宁玛为最古老,吸收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特点最多的一派,奉莲花生为祖师。海拔5100米,背靠喜马拉雅山的曲登尼玛寺,据说是当年莲花生别过赤松德赞,返回印度途中的修行之地。

  寺院不大,是典型的藏式建筑,只有三问经堂。其中一间是本寺的护法神殿,历世活佛诵经之地,其摆设与西藏的许多黄教(格鲁派)寺庙并无二致,很多朝佛者都把自己心爱的饰品留在这里。

  佛案前有一块青石,石头上有一个小孩脚印状的小坑,深深凹陷下去。据说这是本寺练就密功的高僧古如活佛幼年时留下的脚印。尼姑西热卓玛,专事用该石为每个到来的朝圣者祈福消灾。她把石头举过头顶,在空中轻晃几下,口中念念有词。紧接着,在朝佛者的头顶、额前、两肩、脊背等部位轻轻撞击几下,意为将圣福降给了朝佛者,貌似如此,便可医治百病。在另一间幽暗的小经堂里,有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石洞,洞口用石头掩映着,仔细向里端详,只觉阴暗潮湿,凉气逼人,洞侧有一张石床,洞壁刻着一尊佛像。

  离开了周遭风景如诗如画的曲登尼玛寺,我们在路边一块草坪上匆匆吃过午饭后便向定结挺进。

  又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在经过了众多无名湖泊和定结特有的风卷狂沙后,终于抵达县城。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屋“古长城”

  翌日,我们从定结出发,去往边境小镇陈塘。抵达日屋镇后,向镇长打听附近一处名叫“扎西惹嘎古长城”的遗址。由于年代久远,不仅镇长语焉不详,连镇上80岁以上的老人亦只在儿时听过其祖父辈只言片语的传说。

  放弃了采访幻想的我们直接驱车前往。陈塘与日屋之间的道路正在施工,一路上飞沙走石、崎岖坎坷。“古长城”修建在一片大峡谷里的山坡上,山坡旁是一条随着公路蜿蜒曲折的河。

  车在路边停下,我们顺着斜坡滑下,趟过水流并不湍急的小河,又胼手胝足地爬上满是碎石的陡峭山坡,一座随着山势盘旋起伏的雄伟建筑登时映入眼帘。与北方的明长城相比,其垒砌方法具有典型的藏族特色。

  综合传说与猜测,“古长城”的大致来历渐渐浮出水面。公元1778年,尼泊尔的廓尔喀族接连侵犯西藏的吉隆、宗嘎、定日、定结四个边境宗(“宗”是古代西藏的地方政权机构)。1788年,廓尔喀侵略军入侵,经定日、萨迦直取日喀则,将扎什伦布寺劫掠一空,整个后藏告急。1792年,清廷派军机大臣福康安率兵经青海星夜兼程驰援西藏,迎击尼军,又深入敌境八百里,一直打到加德满都附近,签订城下之盟。敌酋将扎什伦布寺所掠之物尽数交出,并表示永远愿做不侵不叛之臣。

  此役干净利落,壮我国威。而扎西惹嘎“古长城”正是当年日屋人建立于反击廓尔喀战役后修筑的防御工事。抚摸着“古长城”历经风雨却仍严丝合缝的片石,可以遥想当年施工现场同仇敌忾、一片繁忙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塘一角 摄影:范久辉

陈塘的日常生活

  离开日屋,盘山公路径直向下,海拔骤降,四周风景如万花筒般变幻无穷,令人瞠目。陈塘山高谷深,人迹罕至,发育着日喀则地区保存完好、面积较大的一片原始森林。

  从海拔2200米的谷地最低处至海拔4300米的最高处,青冈、铁杉、垂枝柏组成各种类型的森林,依序排布在谷坡,形成参天蔽日的茫茫林海。轻风过处,沙沙作响,耳闻鸟语啁啾,口吸湿润气息,沉醉不知归路,一时竟忘了自己身处西藏,只道置身于一片绿色的仙境,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香巴拉?

  由于公路尚未完全修通,行至一处,不能再前,只得步行,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众人面面相觑,一筹莫展。几个夏尔巴人的背夫很快出现在我们面前。连日来满目苍凉的景象让人倍加珍惜绿色。陈塘之路,风景赏心悦目;但一路所走却尤为艰辛。

  晚饭是几道很普通的家常菜,喝着百威啤酒,镇长打开了话匣子。

  陈塘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夏尔巴民俗文化。夏尔巴人意为“东方来的人”。夏尔巴人虽是藏族的一支,却形成了与藏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婚礼、丧葬以及服饰上。陈塘的经济由大部分的农业和小部分的林业组成,由于畜牧业在陈塘并非传统主业,陈塘人便将草场租给一沟(嘎玛沟)之隔的尼泊尔人。

  每年5月,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会向定结县政府递交报告,请求过来放牧。向陈塘镇缴纳每头牦牛10元、每只绵羊2元的草场费后,便被准许在我国境内放牧至8月。2009年有50多个尼泊尔牧民过来放牧,于是陈塘马帮便带着各种生产资料,日用品,对于牧民来说很重要的酒,与尼泊尔牧民交换酥油,奶渣等物品。

  在镇长看来,边境的尼泊尔人很羡慕陈塘人的生活。“如何不羡慕?他们那边连电都没有!去一趟县里得步行六、七天。而我们这边由于政府的安居工程,陈塘镇几乎家家户户的居住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电视能收十几个台”,镇长说。傍晚,我们在镇里溜达,一片“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的祥和之景。由于相对闭塞,镇民见到我们非常好奇,几个身着夏尔巴传统服饰的女孩望着我们咯咯直笑,那是一张张清澈无比,久违了的笑靥。

  夜幕降临,镇长打着手电,带我们向镇中心那一团光亮走去。这是一座铁皮铺顶的木屋,门前的小院子里摆着一张陈旧的台球桌,几个男生借着屋内昏黄的灯光,正大呼小叫、饶有兴致地打台球。进屋前,我留意到院子的角落里堆放着一人多高的木材。这是一间30多平方米,商住两用的小卖部,女店主普尺见熟人进来,热情地递上一罐红牛。

  普尺的商店每月收入在5000元上下,每晚都要营业到11点——顾客主要来自晚上热闹的朗玛厅。环顾四周,衣食烟酒一应俱全,甚至还能买到玩具。不过品种仍旧相对单一,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24元一袋的尼泊尔嚼烟。普尺的女儿正坐在小板凳上聚精会神地看电视——CCTv少儿频道的节目,全神贯注的她,似乎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早已脱离了周遭的一切。

  普尺的商店堪称陈塘镇经营得最为成功的。此外,这里还有一家茂禄商店,老板是一个四川内江的女孩,虽然陈塘如今已是夏尔巴、藏、汉三族混居,但这仍是唯一一家由内地人经营的商店,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茂禄商店十分偏远,摸着黑穿街走巷了很长时间才到达目的地。同商店比邻的是一支营级建制的武警部队,官兵们正在打篮球,人声鼎沸,也正因如此,茂禄商店才不显得过于冷清。

   年轻的“70后”店主杜晓阳非常健谈,似乎憋了一肚子的话要向人倾诉。当然,主题只有四个字——生意难做。茂禄商店既不茂也不禄,店主也不是杜晓阳本人,而是她姐姐,杜晓阳只是近期来给姐姐帮忙的。短短的时间,却已足够让背井离乡的杜晓阳饱尝人情冷暖。每每当茂禄商店进了新品种的货物,其他四家发现后必定迅速跟风,而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陈塘人并不喜欢到茂禄商店购物。

屋外,武警官兵的训练声一直不停,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军训时代。突然,啪的一声,眼前一黑,停电了。杜晓阳着急了,停电会影响生意,原本就门可罗雀的商店将更加萧条。我们在茂禄商店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先后有9个武警进来购物。显然,这支武警部队是杜晓阳主要的客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嘎玛沟的酒

  第二天一早,我们拄着手杖向中尼友谊桥<界桥>进发。山路既窄且陡,一路向下,加之艳阳高照,酷热难当,因此甚觉漫长。湍急的水声越来越大,友谊桥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宽不足一米,长不过十米,桥头是一座界碑,上刻“中国,1964”几个红字——很难相信这就是边界线了。几个尼泊尔人正在修补它。

  5月是陈塘的雨季,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当一行人赶到一个小酒馆时,大雨已成倾盆之势。

  镇长带我们来此的用意是品尝鸡爪谷酒,这是用当地的一种植物“鸡爪谷”和青稞面酿造的美酒,甘洌醇厚,香飘四里,盛在一个柱形的竹筒里,用竹管吸着喝。喝到最后,一颗颗小米大小的“鸡爪谷”往往会堵住吸管,发出呲呲的声音。此酒虽好,切勿贪杯,其后劲之大,出乎意料。陈塘人生性洒脱,经常一醉方休,杜康梦里魂归黄泉者不在少数。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的声音,远比打在芭蕉上清脆,醉卧陈塘听雨声,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项美妙体验。

  翌日,众人依依不合地别过陈塘,原路返回。山路上,背夫和牦牛络绎不绝,源源不断地向这座原本闭塞的山镇输送着外面的事物。

  萨迦——昔日王朝盛景

  思绪还停留在“可以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舞”的浪漫陈塘上,越野车已经行进在去往萨迦的途中。

  萨迦县是萨迦寺的所在地,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中心。因为宗教中心的缘故,萨迦县的规模和人气是定结县所无法比拟的。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萨迦宾馆,豪华程度是定结宾馆难以望其项背的,而且,不停电。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去过定结,你绝对难以体会。

  萨迦寺由仲曲河分为南寺和北寺,其中南寺规模宏大,佛像众多,为主寺。

  落日佘晖,漫步在安静的转经道上,遥想当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贡却杰布发现奔波山南侧的一处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当即出资建起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距今已有1000多年。
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花教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贡却杰布的曾孙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用武力统一了中原。纪元1240年,铁木真的孙子阔端进兵西藏前,欲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召见在各教派中声誉较高的萨班。

  1244年,萨班率侄子八思巴去往凉州(今甘肃武威),于1247年会见阔端。之后,萨班写信说服西藏各派高僧和贵族接受了元朝的对藏条件,把西藏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忽必烈建立元朝中央政府后,封八思巴为“帝师”赐玉印“命统天下释教”,即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并协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统领西藏十三万户,八思巴遵忽必烈所嘱,在西藏清查户口,制定法律,于1269年在萨迦正式建立起与中国其他行省相同结构的地方政权,八思巴成为隶属于元朝中央政府的西藏地方行政长官。彼时,萨迦派势力达到鼎盛。

  随着元朝的灭亡,萨迦派在西藏的地位被噶举派取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萨迦派顽强地流传了下来,影响深远。

  萨迦寺基本上仿照汉区古代城池的样式,是一座具有很好防御性能的坚固城堡,护墙河至今依稀可辨。城堡内为殿堂僧合。大经堂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正殿由40根巨大的木柱支撑直通房顶,最粗者直径达1.5米。其中前排中间的四根柱子,被称为四大名柱,即“元朝皇帝柱”(据传为忽必烈所赐)、猛虎柱(相传此柱由一猛虎负载而来)、野牛柱(相传此柱为一野牦牛用角顶载而来)、黑血柱(相传是海神送来的流血之柱)。正殿高约十米,可容纳近万名喇嘛诵经,内供三世佛、萨迦班智达及八思巴塑像。

  萨迦寺又被称作“小敦煌”,得此美誉乃是因为在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70佘年里,寺内所藏文物极其丰富,尤以经书为最。据索旺老师回忆,当年的地区领导到萨迦寺视察时,用元青花瓷碗盛饭,用贝叶经点烟的情景俯拾皆是,这些年因为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这样的“盛况”早已不再,但其藏品之丰富,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萨迦寺保存有元政府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冠戴、服饰以及宋元以来的各种佛像、刺绣、供品和法王遗物。

  其中年代久远、制造精美、价值连城的文物有两颗印,一为玉质梵文印,一为铜质刻有汉、藏、蒙三种文字的三体印,上书汉文“成化二十一年九月礼部造”字样。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萨迦寺的各种佛像约有两万多尊,大多系元、明以来的珍贵文物。其中,有四大镇寺之宝,一为从印度请来的依怙神像;一为由大译师帕白洛扎瓦修建的佛塔,塔里经常出水,被视为神水;一为萨班的本尊像,据说在像前念七天文殊经就能打开智慧之门;一为八思巴供奉的本尊佛像。

  反观敦煌,被掠夺和遗失的文物不计其数;再看看萨迦,一件件奇珍异宝,保存得如此完好,不得不令人惊叹后藏的博大与神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骑车到达珠峰大本营,也是骑行爱好者的梦想 摄影:范久辉

巅峰

  别过萨迦,向心目中的圣地珠穆朗玛峰进发。

  珠穆朗玛峰在藏族传说中是“第三女神”的意思,其第一次出现在地图上是公元1717年,在清朝康熙年间编制的《皇舆全览图》中。

  珠峰不单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峰之一。它整体呈金字塔形,北坡5800——6200米以上,南坡5500——6100米以止全为终年覆雪区域,其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脊三条主山脊间形成三大陡壁,陡壁间冰川满布,达548条之多。在珠峰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有40多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他雪峰更是数不胜数。在它们的拱卫与映衬下,无论在视觉还是精神影响力方面,都没有能与珠峰相提并论的。

  珠峰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定日县。定日县城不大,却处处是珠峰的痕迹,处处为登山服务。我们首要的任务是防风,其次是保暖。在车里的时候,透过玻璃会觉得外面阳光明媚,但是一下车,就会觉得风力强劲(特别是在空旷的地方),如果没有冲锋衣等防风装备,热量会迅速流失,寒冷彻骨,如果因此而感冒在高原地区就非常危险。

  夜宿上绒布寺的宿地,这里离珠峰大本营还有三公里,一圈帐篷,中间一片开阔的地带。蓬内暖意盎然,大家喝着啤酒和甜茶,吃着羊肉煮面片,谈天说地,睡意全无。而揭开帘子,又是冷风如刀,万籁寂静。抬眼望去,苍穹如盖,空旷无垠,漫天的星光似乎在向人诉说着宇宙深处的秘密。第二天一早,天气晴朗,珠峰终于露出了她神秘的面容。

  再往里走,有一个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的帐篷,只要花70块钱,就能在此办理一张盖有登山协会印章的证明书。我接过证书,只见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写道:“吕峥于2010年5月15日到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立此存照。”

  其实,珠峰的最佳观景和拍摄地点不在大本营,而在离她更远一些的下绒布寺。

  宁玛派寺庙下绒布寺,距离珠峰20公里。从这里向南眺望,可以看到珠峰山体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间,令人望而生畏。天气好时,能够见到山顶有一团乳白色的烟云,像一面白色的旗帜在珠峰上空飘扬,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旗云”,堪称世界一大奇观。

  我们在这下车,驻足远眺,和远道而来兴奋的老外攀谈。透过寺庙门口那座白塔望去,宗教和美景在此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樟木邦村度假村 摄影:范久辉

边陲

  不知不觉,后藏的行程只剩下吉隆县的吉隆沟和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了。

  吉隆沟山清水秀,是一处新开发的边贸口岸。吉隆,藏语意为“舒适村”。其得名传说是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大师一行途经吉隆沟,曾在此住了一宿。大师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明媚,不胜感概,又觉察到溪谷中的河水洁白如乳,溪底的卵石光润如玉,更是赞叹不已。于是,在临行前,欣然命名此地为“吉隆”,以表达其无限赞誉之情。

  毕竟是新开发的口岸,吉隆同内地一些小镇没有太大区别,面积不大,商业发达,边境离镇子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全是下山路。新修的铁索桥人流量极小,待了一个多小时,也只见两个尼泊尔人过境。

  同吉隆相比,樟木要繁华得多,毕竟是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口岸,物阜民丰,景色宜人。樟木是许多境外游客入藏出藏的大门。因此,这座海拔2300米,依山而建的小镇既是边贸口岸,也是旅游景点。

  樟木距离拉萨730公里,距离加德满都却只有120公里,因此充满了异域风情。

  当然,樟木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它的街道。那是一种类似于老重庆山城却又比之精致的风格——七倒八拐,极其狭窄。樟木的建筑以二、三层的小楼房为主,整个镇的房屋布置比较随意,高低错落明显,层层紧挨,全由街道和石阶相沟通。坐在宾馆三楼的小房间里,透过窗户向下望去,别有一番情趣。由于各种肤色的游客、商人往来如织,窄小的街道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因此,开车在这里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每当夜幕降临,樟木镇便灯火辉煌。从中尼友谊桥往上看去,宛如天上的星辰。歌舞迪厅的悠扬歌声,红灯区暖昧不明的灯光,来自五湖四海、异族他乡的人们齐聚于此,共醉今宵,使樟木充满了一种旺盛的生机。

  在樟木,尼泊尔人随处可见,他们主要可以分为几类:经商、建筑工人、小工(洗衣、扛物、卸货、做饭等)、跑交通等。尼泊尔人皮肤黝黑、头发微卷、身材矮小、眼睛大、神情专注。在樟木的菜市场一带,多尼泊尔餐馆和旅社,常有五颜六色的的尼泊尔卡车停放。尼泊尔边民典型的装束是男穿白色或深绿色衬衣,短裤,因多行山林,惯扎绑腿,着胶鞋,腰佩尼泊尔弯刀;女的则上为紧身短衫,穿深筒裙,多戴鼻饰、耳环、手镯和项链等。比较富裕的尼泊尔男人多戴白帽,着白衬衫,外套深色马甲、女的则多披绚烂的纱丽,司机着装样式丰富,很像印度电影里的人物。

  友情提示,沿着街道一直向下走(反正只有一条路),走到路尽头的海关,左手边有一家味道正宗的西餐厅,在那多待一阵子,就会有提着皮包进来换币的女人,想要收藏各国货币就赶紧行动吧。

  还来不及回味,后藏的行程已经宣告结束。后藏地区以日喀则为中心,历史上,日喀则曾非常繁盛。这里的宗教、文化、地理、人情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出一幅灿烂多姿的民族画卷,使人魂牵梦绕,久久不能忘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4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幅灿烂多姿的民族画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是我们2010年做的调查的文字,想不到在这里也有。我是这篇文字的摄影师: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喀则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享有盛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众多寺庙,构成了众多教派浓郁的宗教文化。位于城西北的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最重要的景点。班禅的另一外行宫德钦格桑颇章是市区内又-重要游览地,该行宫位于城西南,又称新宫。

日喀则市有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城所在之地的名称最早叫“年麦”,意为“年楚河的下游平原”。十四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庇护,设立十三个大宗,最后一个“宗”(相当于县)叫“溪卡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简称“溪卡孜”,也即该市保留至今的藏语发音,表示大司徒统制全藏的雄心已如愿以偿了。以后,又在日喀则古城北侧的山上修建日喀则宗,并在宗政府周围逐渐盖起了一些房屋,开始了最初的日喀则城镇建设。1447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即一世达赖喇嘛主持修建了扎什伦布寺。在帕竹王朝建立以后约三百年,噶玛噶举派的辛霞次旦多吉用武力统一了后藏的六个宗,取代了帕竹政权,建立了藏巴地方政权.他将溪卡桑珠孜改名为“颇章桑珠孜”,并对日喀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在噶玛王朝统治西藏的二十四年间,日喀则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被誉为首城。历史上,日喀则之所以发展成为后藏的政教中心,还有一小因素,据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地修行讲经。这位高僧曾预言雪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日喀则。以后,虔诚的宗教徒便在此设“宗”。从而发展成为后藏的“首城”。十四世纪中叶,宗喀巴在西藏创立黄教,收徒传教,其中的两个徒弟,他们的转世就是后来统治西藏的达赖和班禅。自五世达藕以后,西藏加强政教合一,达赖和班掸这两个前后藏的宗教首领,在政治、经济上也对所辖地区实行统治。这样,逐步形成了前后藏势力范围的划分。后来在英帝国主义的挑唆下,班禅与达赖失和,更是形成各据一方的局面。于是,日喀则地区成为班掸的管辖区,日喀则也成为班禅的统治中心。

来自:http://lvyou.baidu.com/scene/view/c0344db66f54bc917500eff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新社9月26日电  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简称拉日铁路)26日开工建设。于拉萨举行的拉日铁路建设动员大会上,三位高官分别从不同侧面解读了这条铁路的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说,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作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是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是西藏至新疆铁路的重要通道,是拉萨至聂拉木、亚东口岸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重要,沿线资源丰富。

张平说,建设拉日铁路,对于改善藏西南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沿线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于优化藏西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增强西藏对外交流和自我发展能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建设拉日铁路,事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建设拉日铁路将进一步扩大西藏铁路的覆盖区域,显著改善西藏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密切西藏与内地的交流融合,促进西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造福各族人民群众。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说,修建拉日铁路是继青藏铁路创造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之后,在雪域高原上的又一壮举,是西藏在“十一五”时期的最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拉日铁路,开辟一条连接前后藏的全天候运输大通道,这是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支撑。拉日铁路的开工建设,是造福今人、泽被子孙的千秋伟业。

鉴于拉日铁路的重要意义,发改委和铁道部都要求铁路建设部门和参建单位要科学组织施工,推进技术创新,搞好环境保护,把拉日铁路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和谐工程、生态文明工程和百年不朽工程。

拉日铁路26日宣布开工建设。该工程工期4年,初步设计概算总额133亿元,设计速度120公里,年货运量可达830万吨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09:33 , Processed in 0.0428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