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3|回复: 14

[公知观察] 400亿公园遭拆除?还是三处可快速拆除的钢制景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回复中
三、关于网友看到的三处景观拆除现象,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参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指示,部分展示手法需要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角度进行调整,网友图片所示拆除,是为适应申遗要求,实际上是在异地以另一种方式展示,并无资产损失。
(大明宫保护办回应"拆除"事件:是调整展示手法http://www.sn.xinhuanet.com/2010-08/19/content_20666686.htm

那拆除的成本呢?

大明宫所有复建的钢结构建筑都是可快速拆除

夏建国: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如期开园
http://xa.focus.cn/news/2010-02-22/862457.html

节选
 建筑采用可拆除钢结构

  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个遗址保护工程,市民在这里能看到什么?

  夏:大明宫遗址公园所有的建筑都具有可逆性。文保工作要求在进行文物考古的时候,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进行快速拆除,包括丹凤门如此大体量的建筑在内,全部采用钢结构,连屋面都是钢的,这些都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

  钢结构不会影响建筑的观赏性。并不是所有的公园都要建成游艺场,在公园里面设置几个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保护现场等,也很有特色。到目前为止,遗址公园内15个遗址,有展示性的,有标示性的,比如龙首渠,只是在原址上象征性地进行建设,告诉观众这里曾经有过什么;有一些是挖掘后再进行修缮,供游人欣赏。


随时可以拆除或异地安装。

大明宫遗址公园国庆开园
http://www.sn.xinhuanet.com/2010-02/23/content_19073441.htm

节选

建筑尽量压缩
随时可拆可迁

    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夏建国介绍,因为考古、遗址保护的需求,园区内建筑总量尽量压缩,并绝对禁止永久性建筑,以免破坏地下遗迹。仅有的11处建筑均为钢结构可逆性建筑,包括宏伟的丹凤门在内,随时可以拆除或异地安装。售货亭和公共厕所等必备的设施,也全部是可移动的板式结构,可随时拆装。
发表于 2010-8-19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居然无人来顶,可见普通人总是更喜欢谣言和谎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很多网站的图片来看,很像是钢结构的拆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个帖子,算是知道真像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像是钢模块
有其他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等看,还有其它內幕吗?说实话,如果这就是真相那太不好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开始就不相信这个400亿公园拆除的新闻,因为不到一年就能花400亿建起公园?这是个什么样的公园?但凡有点头脑的都会有疑问,可惜这个记者脑袋也不太灵光或者就是靠哗众取宠来吸引眼球,所以我相信公园方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NC的记者太多,宁愿相信谣言的傻子读者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没用的

昨天上午疼讯就有3000条以上的漫骂的评论

然后开始体制问题了

张敬伟:大明宫的建与拆是决策失误惹的祸2010年08月20日 09:11
凤凰网财经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fhzl/20100820/2534352.shtml
张敬伟 财经评论员

8月16日,有拍客爆料,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即将开园之际,部分已建成的各式建筑竟遭拆除,引起网友和周边市民的质疑。(19日《西部网》)

大明宫遗址公园于2010年5月正式开始建设,预计10月1日开园。按照规划,此处遗址公园是以大明宫遗址保护、城市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为特色,是一处以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新区。可见,这个遗址公园建设的名头相当之大,耗资自然不菲,媒体报道是400亿元。

离开园日期不足两个月,应该说院内主体工程已经竣工。这个时候,已建成的建筑被拆除,而且不止一处。当然让人疑惑,是决策失误还是工程质量有问题抑或其他原因?公众想知道答案,可是有关方面都噤声不言。在信息闭塞的情境下,公众揣摩的信息汇聚传播,就有可能变成以讹传讹的“谣言”,形成公共舆论,到时候有关方面再来辟谣和解释,恐怕就很难了。

有关方面讳莫如深,只能让公众想到其拆毁新建建筑有着难言之隐的猫腻。因此,公众就此论议拆者“糟蹋钱”是符合逻辑的。更深一步言,拆者糟蹋钱,也说明建者有问题。毕竟,无论是拆还是建,决定者绝非普通百姓,而是有权者在拍板。归根结底,拆与建的矛盾最终都指向总根源:决策者的失误。

400亿元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应是重大的市政工程,决策过程应该是相当周密而且经得起民意考验的。从随意的拆到公共信息的梗阻来看,这项工程的决策显然缺少了公开透明的公共属性,更像是全流程都由权力拍板和主导。这样的决策过程,由于存在着程序上的先天瑕疵,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新建建筑由此“短命”也就成为必然的宿命。

这样的必然,如此的宿命并不乏见。曾是北京标志性建筑的四星级凯莱大酒店[12.92 -0.31%]开始拆除,将在原址建五星级酒店;武汉耗资千万社区卫生中心刚建好即面临拆除;河南南阳在建数千万元经适房或拆除让位农运会;镇江“巨蛋”倒掉被网友调侃为“生于2000年,卒于2010年,镇江全体小鸡敬立”。市政、公共乃至城市标志性建筑难逃新建就拆,一般老百姓的住房更容易成为“短命建筑”。不久前,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语出惊人:“中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来15年后得拆了重建。”所谓70年的住房使用权被公众讽刺为“传说”。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种拆拆建建的游戏,是糟蹋钱。但究其根本,这些被拆的新建工程要么是匆忙上马,是前任权力政绩或形象工程的应景之作;要么是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打算,新建建筑和现有的城市格局不协调;要么是新建建筑建筑质量不过关,需要推倒重来;要么是权力至上,根本不把民生建筑当回事,以公共工程倒逼民生住房...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拆建,拆建者自可以去对号入座。但不管如何,其中都有权力强梁武断的魅影,都是错误决策惹得祸。

大明宫曾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枢,伴随着盛唐梦碎而化为历史的烟尘。今人重建大明宫遗址公园,重塑历史传奇的本意可谓良善。但是,耗资巨亿的大工程还未完全落成就有部分建筑被拆,无论被拆的是不是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现代人决策的草率和执行力的偏差已经昭然若揭。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新建与快拆,是权力好大喜功、决策失序的典型标本。



大明宫公园建了拆拆了建 能叫无资产损失?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10-08-20 08:00  来源:长江网
http://news.cjn.cn/cjsp/fb/201008/t1202518.htm

有网友在论坛爆料,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即将开园之际,部分已建成的各式建筑已遭拆除,引起网友和周边市民的质疑。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就此回应称,网友图片所示拆除,是为适应申遗要求,实际上是在异地以另一种方式展示,并无资产损失。(综合8月19日西部网等)

    建了拆,拆了建,“中国式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拆拆建建过程中被折腾得“短命”的。所谓短命建筑,是指未到寿命期限却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拆除的建筑,除设计和施工质量原因外,更常见的短命建筑则是源于短视规划以及问责不力。事实上,很多短命建筑原本就不应该出现,也完全可以避免,就是因为一些人缺乏理性的拍脑袋决定,造成如此尴尬情境。大明宫遗址公园部分已建成建筑还没来得及“发光发热”就“英年早逝”,可谓又一短命建筑“光荣载入史册”。

    耗资400亿的遗址公园,无论如何都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规划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建设的每一个组成构造,都要有前瞻性,长远地考虑,并慎之又慎。但公众看到的是,该工程项目半路杀出个“申遗需要”,以致已建成的建筑惨遭拆除。表面上,“遗址公园正处于建设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任何的建设调整都属正常”,实则暴露了整个项目规划短视、统筹不周、建设紊乱等问题。何况,拆旧建新关乎工程资金流向,也涉及公众的知悉权利,听证或公示环节必不可少。

    更让人可笑又可气的是,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对此的回应竟是“在异地以另一种方式展示,并无资产损失”。众所周知,拆迁已建成建筑必然需要也会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三者缺其一则无法进行。即便是整体搬迁、再续利用,拆迁成本和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是不容忽视的。有关方面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异地展示”,能够让资产丝毫无损呢,莫非真的学会了江湖中传说的绝世武功“乾坤大挪移”?如此掩人耳目、推卸责任的技法实在太拙劣了,甚至有辱公众智商。

    早就有人大胆指出,中国的建筑“未老先衰”平均寿命只有30年。且不说“楼脆脆”、“楼倒倒”等豆腐渣工程,如今大明宫遗址公园内部分建筑的“命丧襁褓”就给予了印证。在建与拆的交替中,在拆与建的轮回里,多少建筑被人为折腾而“一命呜呼”。个中资源浪费使人痛心不已,而规划不当、统筹不力的相关责任却总是被轻轻掩去。频繁的权力避责已让公众“审丑疲劳”,也许只有来一场“问责风暴”才够带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上述2家批评政府只是拍着脑门做决定


这些媒体不也是不问情况就下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那些JY都到那里去了啊????随便就去银行贷出200亿那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啥公园啊400亿,圆明园也没那么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7 09:11 , Processed in 0.04697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