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7|回复: 9

西藏首批唐卡專業本科生將畢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4-19

【大公網訊】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唐卡專業8名本科生,今年6月即將畢業。他們是西藏自治區第一批唐卡專業本科生。

據新華社拉薩4月19日電,西藏大學藝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小組組長邊巴旺堆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說,西藏大學在全國第一個把唐卡藝術請入大學講堂,保護、繼承和發展了這一藏族傳統繪畫,特別是在理論體系上取得了飛躍。

「我們的學生,除了主要學習唐卡外,還要學傳統國畫、西洋畫以及電腦設計;不僅學技法,更注意學習理論。所以,我們畢業生最大的特點是理論功底紮實,視野比較寬廣,很受歡迎,主要去向是學校師資和藝術團體美工。」邊巴旺堆介紹說。

「唐卡」係藏文音譯,是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具有鮮明的藏族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邊巴旺堆介紹,西藏大學從1985年開始進行唐卡教學,當時招收的是專科生,唐卡只是這些學生學習的其中一個科目。從2000年開始,每年招收至少一名唐卡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04年,招收了唐卡專業第一批本科生。

「第一批唐卡專業本科生今年畢業後,我們打算再招15名唐卡專業本科生。目前,僅拉薩、林芝、山南三地就有50名學生報名。」邊巴旺堆透露。

目前,經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申報,國家已把唐卡中的勉唐派、欽澤派兩個流派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下撥保護經費。失傳多年的唐卡顏料傳統工藝已被成功發掘並恢復生產,受到唐卡畫師的廣泛歡迎。

目前,西藏大學藝術學院有4名教師從事唐卡教學,其中包括1名教授和1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丹巴繞旦教授出版有《西藏繪畫》《西藏美術史》等專著。
「無論是理論還是技法方面,唐卡藝術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邊巴旺堆介紹說,在唐卡技法方面,傳承更加深入;在唐卡理論方面,完善的理論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藏族传统绘画大师丹巴绕旦教授

引述于西藏文化网:http://www.tibetcul.com/renwu/mrzf/200607/755.html

——文/图 丹木真


    现任西藏大学教授的丹巴绕旦是世界著名的藏族传统绘画大师,他的学徒遍布各地。在他的艺术人生中为西藏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既与他的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同时更离不开他的不懈努力和对西藏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与执著。


    一、从西藏山南地区的“艾”部落说起

    西藏山南地区的“艾”部落(今西藏山南曲松县境),从古到今,一直是西藏历史上以绘画、雕塑、雕刻、堆锈、刺绣、书法等多种艺术而闻名的一个部落。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艺术创作为生,是闻名于世的西藏艺术的发源地。这个地区为世界各地输送了不计其数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今天,响誉世界的“热贡艺术”最早就是从“艾”部落一个叫“拉嫂艾哇”的艺术家传来的。就书法而言,近代西藏著名的两种草书中一个是官体,另一个就是”艾”体。从勉拉顿珠将他的绘画艺术传到“艾”部落开始,人们就世代继承藏族绘画五大画派之一的“勉唐派”艺术。“艾”部落的艺术中,尤以一个被人们以“卡道”(色彩)来命名的绘画世家的绘画艺术最为著名。顾名思义,之所以被称为“卡道”(色彩),就是因为他们的绘画艺术在这里所拥有的权威和地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这个家族将他们原住的一幢三层的楼房从中间隔开,分为南北两家。从此,人们把这南北两家称之为“卡道羌哇”和“卡道劳哇”,即北部色彩,和南部色彩。丹巴绕旦教授就出生在这个被称为“卡道劳哇”的家里。

    西藏历史上,自从五世dl喇嘛时期的西藏地方政府摄政第斯•桑吉嘉措组织画工彩绘布达拉宫之后,就设立了画师们自己的组织——“嫂疆”,这是西藏政府管理艺人、安排支差的一种组织。而且对“嫂疆”所属的艺术家根据技艺高低有一系列专门的职称,这些职称从高到低依次为 “悟琴”、“悟琼”、“羌席”和“劳酬”等四个级别。来自各藏区的艺术家都可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嫂疆”,并参加职称评选活动。丹巴绕旦的爷爷才让加吾曾获最高职称“悟琴”,是13世dl喇嘛的贴身画师,随13世dl喇嘛觐见过清朝慈禧太后,并在他的画作中记录了当时的所见所闻。至今,才让加吾的壁画在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处处可见,而且有其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和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布达拉宫正门进入白宫,首先看到的就是由才让加吾绘制在大门口的威武、强壮的四大天王。才让加吾还在布达拉宫东日光殿等处绘制了各种题材的众多壁画和唐卡。更为重要的是他绘制在罗布林卡“尖森颇章”里的颐和园,详尽的展示了我们今天无法看到的当时颐和园的全貌。这些壁画是研究西藏艺术、宗教、历史以及研究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史的重要资料。才让加吾一生精心培养了八名出色的艺术家,其中一名就是他的儿子,也即丹巴绕旦教授的父亲格桑瑙布。

    13世dl喇嘛为了表彰和鼓励艺术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新增了“来蚕”和“冲道”的两个职称。格桑瑙布曾获“冲道”职称,他主要负责宫廷内的工艺美术及设计制作,同时也绘制壁画和唐卡。他为当时的西藏政府设计制作了一套货币,包括纸币一百两、纸币25两(已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和一些硬币等。此外,13世dl喇的灵塔也是他亲手设计制作的。能为当时西藏地方的最高精神领袖制作灵塔的人,他的才艺和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格桑瑙布的一生共培养了包括丹巴绕旦在内的三名出色的学徒。


    二、对西藏传统绘画教学的不懈努力和对艺术的热爱与执著

    丹巴绕旦教授生于1941年,六岁时进入私塾“嘉康”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藏文书写、藏文正字学和语法等知识。丹巴绕旦教授在十一岁起白天学习文化知识,晚上开始学习绘画技法,由于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他很快就学会了藏族传统绘画的全部技法和色彩配制技术,并且达到了能在自己的小指指甲上绘画“六长寿”(人、兽、鸟、树木、山、水)图的境界。十五岁时,丹巴绕旦教授进入色拉大乘学院学习因明学、绘画理论和度量经。在这里他接受了很正规的系统的理论教育,也了解了绘画的知识,对他以后的创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丹巴绕旦教授在十八岁时(1959年)参加工作。作为西藏解放后的第一批工人,他参加了西藏那曲地区硼砂矿的开发。后来,由于他在当时是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组织上就把他吸收到西藏军区山南农场小学任教。从此,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民族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教育人才和艺术人才,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因工作需要,1979年丹巴绕旦教授调入西藏师范学院从事格萨尔研究工作,期间绘制了《格萨尔王传》中大量的故事情节,其中的12副作品被收入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格萨尔王传》之《门岭大战》,6副作品被收入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格萨尔王传》之《天岭九卦》作为插图,原画被私人收藏。

    1984年起,丹巴绕旦教授担任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教师,从事藏族绘画理论与技法的教学工作,并首次对藏族美术教育的传统私塾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开创性地将唐卡和壁画艺术引进到高等学府的讲台上,为西藏大学培养了近十名美术理论和美术技能的高级教师。丹巴绕旦教授在长期积累现代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适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一整套教学模式,并编辑或撰写了分别适用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教科书《西藏绘画》、《西藏美术史略》、《汉藏藏汉美术词典》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几十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数次。


    三、高尚的人身品格造就高超的艺术成就

    艺术不分高低、不分贵贱,都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藏族传统绘画是藏族固有的特殊的表达方法,是几千年历史孕育的文化结晶,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棵奇葩。藏族绘画艺术有着千变万化的表现手法和绘画内容,除专门的宗教题材的绘画外,还有描绘和表现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医学、天文历算等各种题材的手法,可谓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并非只单纯地制作宗教崇拜偶像。藏族传统绘画的《造像度量经》是专门讲述绘画比例与绘画技巧的典籍,是藏族古代艺术家对艺术的归纳和总结。藏族历史上有很多版本的度量经,只有认真研究度量经,才会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就拿绘制医学唐卡的度量来说,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度量,根据不同对象的身高运用造像量度,可以准确无误的找到身体各个部的穴位,藏医针灸学就是以此来判定穴位的。所以说藏族传统绘画大师不仅仅是画家,还是医学家、历算家、星相学家、历史学家和佛学家。丹巴绕旦教授要求学生熟读度量经,但同时也强调“学习度量就是为了画出好的作品,否则度量有什么用”。也正是因为他精通度量,才得以绘出一副副描写西藏历史的精彩画卷,才得以使西藏艺术走向世界。丹巴绕旦教授在1991年创作的《地球》在日本举办的四季美术作品展中获铜奖,并被收藏。1992年,他的作品《吉祥天母》在中国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上获佳作奖。此外《布袋和尚》作为他的另一代表作,被埃及博物馆收藏。曾应埃及等国邀请出访了南非、肯尼亚、埃及等国。2005年,应日本国立佛教大学邀请,前往日本讲学。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一帖

丹巴绕旦教授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艺术、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藏族人民,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国际国内各界的肯定。1989年获得了由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0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教育奖;1991年授予西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获西藏文艺最高成就奖“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1997年获曾宪梓全国优秀教师二等奖;1998年主持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藏族传统绘画颜料的恢复与发展”的研究,经自治区科委专家的鉴定,取得了自治区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专利,产品投放市场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丹巴绕旦教授作为著名的艺术家,被《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典籍收录。

    丹巴绕旦教授,曾是藏族绘画大师安多强巴先生生前最好的朋友,他们二人经常相互登门拜访,共同探讨藏族艺术、历史、文化、教育和宗教等课题。他俩一个注重传统,一个追求真实,两种风格截然不同。虽然同是绘画神祇,但是丹巴绕旦却尽量保留传统,是传统派画家,他的画作色彩光泽油润,整个画面呈现出金黄的色调,使人感受到一种辉煌的、古典的伟大风格;而安多强巴先生却在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现代绘画技法,形成了既不同于藏族传统绘画风格,又不同于西方现代绘画风格的独特风格。在藏区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看了安多强巴的画会产生欲望,看了丹巴绕旦的画会产生信仰”。曾有很多人纳闷,为什么绘画风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能如此好的相处呢?但谁也没有看到隐藏在两位艺人内心中的是深厚的藏族文化。为了传播和继承藏族艺术,他们都各自创办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丹巴绕旦教授的私塾学校就设在他家的对面,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教学。因为学徒大都来自贫困地区,所以这个学校从创办以来就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学费,甚至连房租和水电费都由丹巴绕旦教授自己承担。这个学校先后培养了近百名美术工作者,他们有的来自日本、韩国、台湾等地,也有来自青海、甘肃、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等不同省份的,尤其是来自西藏各地农村的学徒为多。他们当中,有的连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带着纸和笔就来学习,而且在这里往往一学就是五六年。所以不仅要给他们教绘画,还要给他们讲历史,讲文化、讲人生,教他们怎么做人等等。不管是什么身份的学徒,教授对他们都一视同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教授,而且从不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用丹巴绕旦教授的话说就是:“为这些农村的孩子找一碗饭吃”。每个学徒在学业期满时都要进行“毕业创作”,作品合格者,教授在毕业作品上加注意见、签字、盖章(教授私章)后,方可进入社会,进行自由绘画创作。而且持有这个“毕业证”的学徒都能够在大型建筑中从事各种壁画绘制和装饰工作。

    四、尾声

    丹巴绕旦现任西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特聘教授、西藏民间美术家协会会长等职。他的学徒已经遍布各地,他们有些在国内从事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其中有些已被评为教授、副教授;还有些在国外从事艺术创作、或教学工作,创作和正在创作着一副副美丽的画卷,谱写着藏族艺术、藏族历史的新的篇章,为人类艺术事业奉献着各自的力量。而丹巴绕旦教授依然一如既往、默默无闻地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学徒。他在整个艺术人生中所创造的美,所投入的爱,真正体现了“普度众生”的精神。

   [img=260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border=0,367 src=]http://61.135.207.167/forum/cn/[/img]   [img=260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border=0,367 src=]http://61.135.207.167/forum/cn/[/img]

            作品:十六尊者之一            作品:莲花生

[img=400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border=0,282 src=]http://61.135.207.167/forum/cn/[/img]

荣誉与自豪


图左一:丹巴绕旦教授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积极迎接教育评估

引述于:http://info.tibet.cn/news/xzxw/kjtw/t20070524_241450.htm

作者: 李立枝   发布时间: 2007-05-24 11:02:11   来源: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晋美正在进行油画创作。



西藏大学音乐系央金卓嘎正在进行声乐学习。李立枝 摄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刚下课的热巴舞学生。李立枝 摄



西藏大学艺术学校的舞蹈学生在进行基本功练习。李立枝 摄


  面向教育部评估,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逐步走上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路子,努力把艺术学院办得更具特色。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史论、声乐、器乐、绘画史论、藏族美术、民间舞与史论、舞蹈基本功等7个教研室以及中韩艺术研究所和西藏大学校级艺术研究所。2000年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合并到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后,使艺术学院的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目前艺术学院拥有14间大小教室,1间展览厅,2间资料室和1间阅览室,1间电脑设计室和1间音乐制作室,藏书约一万册,并拥有各种杂志和期刊百余种,另外还有美术专业用的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及音乐、舞蹈专业用的道具和各种演出服装等。
     
  艺术学院目前有专业教师68人、在校生225名,其中研究生5名、本专科生138名和中专生82名,先后为自治区教育战线和文艺团体输送了800多名专业人才,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岗位骨干力量。(责编/石坚)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技术 藏文编码字符集”国家标准字型工作组会议纪要

引述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ttp://www.nits.gov.cn/sc1002/tibetMeetingSummary2006082.asp

    2006年8月8日,"信息技术 藏文编码字符集(扩充集B)24×48点阵字型 吾坚琼体"国家标准字型工作组会议在拉萨召开,来自内地和西藏的字型工作组成员(名单附后)参加了会议。

    按照2005年5月云南迪庆会议形成的决议,工作小组完成了《信息技术 藏文编码字符集(扩充集B)24×48点阵字型 吾坚琼体》的送审稿。

    在本次会议中,工作小组成员对"藏文琼体字型24×48点阵国家标准编制说明"进行了确认,同时对《信息技术 藏文编码字符集(扩充集B)24×48点阵字型 吾坚琼体》的送审稿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工作组成员一致认为送审稿基本达到标准报批程序的要求,并对点阵字型送审稿中的个别字型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工作组成员对该点阵字型的修改原则、完成时间及未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点阵字型的修改原则

    1、 在修改时,要保持吾坚琼体的字型风格。
    2、 同一部件出现在不同字根的同一位置,该部件的字型应保持一致。
    3、 按比例纵向压缩的字型应保证与原字形似并易于识别。

    点阵字型的修改时间进度安排

    1、2006年9月15日前,请欧珠老师提交5702个字型中修改过的字型,分发给工作组成员。
    2、2006年10月15日前,工作组成员将意见反馈给欧珠老师。
    3、2006年10月30日前,欧珠老师提交报批稿。

    未来工作计划

    未来的字型标准:
    1、点阵字型标准:
       (1) 白徂体;  
       (2) 朱匝体;  
       (3) 吾坚尼体;  
       (4) 吾坚艾体。
    2、推荐曲线字型标准:  
       (1) 徂同体;  
       (2) 草体。  


附:与会人员名单
  

    洛桑土美 西藏藏语委办公室,西藏自治区编译局
    代红 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陈壮 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欧珠 西藏大学
    尹江红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吕建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
    王永平 二炮信息技术研究所
    张力伟 中华书局
    邓戈 西藏大学
    仁青诺布 西藏大学
    普次仁 西藏大学
    格桑多吉 西藏大学
    顿珠次仁 西藏大学
    边巴嘉措 西藏大学
    次仁曲杰 西藏藏语委办公室
    常福良 西藏藏语委办公室
    丹巴曲达 西藏藏语委办公室
    拉琼 西藏藏语委办公室
    次仁顿珠 西藏自治区编译局
    益西桑布 西藏自治区编译局
    董家平 青海师范大学
    赵晨星 青海师范大学
    赵维纳 青海师范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绘画艺术大师——安多·强巴的一生

引述于:http://www.chinatibetnews.com/GB/channel19/155/200601/13/46136.html

2006年1月13日16:48

楞本才让·二毛
写生

赶羊的小木棍是他最初的画笔

    1915年,安多·强巴在青海尖扎县的一家半农半牧的家庭中诞生。他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孩子,头发微微卷曲着,一身脏脏的小藏袍,喜欢打石头,在放牧的路上会大声地唱歌,与他人不同的是他手中赶羊的小木棍,是他最早握起的画笔。他说:“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画画,也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更没有人教过我。那时,所谓的画画,就是用手指在地上画;用拨火棍在石头上、墙上画;家里穷,买不起纸和笔,我就把大地当纸,树枝当笔,糊里糊涂地开始‘画’了!”7岁那年,他脱去了藏袍,到家乡的艾隆寺出家,成了一名小扎巴。

    安多·强巴开始学习经文,黎明时起床,磕3个头,然后开始大声地朗诵颂祷词,早上的时间还要书写藏文,中午饭后他就可以画画了。上了年纪的老喇嘛会爱怜地看着他沉醉的模样,常常还会揪揪他的耳朵,他会不时地得到十分珍贵的几张纸和用矿石碾磨成的墨水,一张张小画上是他熟悉的山、草原、牛羊,以及一些歪歪扭扭的帐篷和土房子。寺院里有一些模糊的壁画,他猜想着上面的故事,用指头在手心里模仿地画着。他是艾隆寺最小,也是最调皮的扎巴。同时他又非常的聪慧好学,虽然经常让老师头疼,但他越来越出类拔萃。云游塔尔寺

    寺院其实就是一所综合性的学府。传授哲学、礼仪、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绘画及雕塑艺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安多·强巴说:“我对经文的兴趣不是很大,相比画画、雕塑,还有木匠、石匠的活,我就觉得经文枯燥,所以我的注意力一直不集中,总感觉我应该做些更有意思的,更快乐和更自由的事。”

    表面上,他和所有的僧侣一样,接受了20多年传统的严格的完整的寺院教育,过着一种普通的出家人生活,在寺院规定的假期里,回家短暂地住几天,脸上带着一个喇嘛特有的微笑,把袈裟整理的干净又得体,甚至给得了常见病的乡亲开开药,这也是他在寺院里学的。然后,他赶回寺庙,重复着每一天,也重复地想象着越来越清晰的梦想。他说:“每当我拿起笔时,忽然就有了一种冲动,脑子里会有奇怪的念头,我就不管什么,十分快地画下来,有时不要说别人,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以理解,我那时画的都是些山水景色,那些平时人人熟悉的风景,在我的笔下,不知怎么就有一种怪怪的味道!”

    “云游”是出家人的特权。对于俗人来说,只是“漂游”、“漫游”或着“旅游”,而一个长年身处森严寺院里年轻僧人,最渴望的就是揣着自己的木碗,与同伴一起欢笑着走出去,走进外面的阳光世界。

    安多·强巴第一次远行到塔尔寺,在高大茂密的树下站了好久好久,菩提树的一片树叶竟也落在他的肩膀上了,他幸福地笑了。

    他见到了从未看见过的巨幅壁画,满满地延伸在悠长的回廊两边,他现在已经能读懂上面所有的内容了,他还见到了一位正在调和矿石颜料粉末的老画师,那异样的香气让他激动无比。他奢想有一天,也会有这样一面大大的墙壁让他尽情的画一画,把他的虔诚、热爱、情感、激情全部画上去,让自己的生命永远熔化在里面。这次云游,虽然十分短促,但却使安多·强巴大开眼界,尤其是看到雄伟庞大的塔尔寺,竟有好几千的喇嘛,而且那些云游的喇嘛,去的地方更多,更远,不仅到过圣地拉萨,而且还去内地的佛教圣山道场朝拜,有的人居然还去过印度和中国南面的许多国家……

    回到艾隆寺以后,安多·强巴再也坐不住了!尽管没有上师,可他画什么“像”什么

    1938年23岁的安多·强巴,成为拉卜楞寺一位年轻的习修僧。拉卜愣寺是黄教六大寺庙之一,更是佛画艺术的宝库,几乎每座宫殿里的佛画都是鸿篇巨制,技巧精湛高超,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初出茅庐的安多·强巴,真是一片艺术的海洋。

    他先进入闻思学院(显宗学院)学习,内容是浩瀚的五大论,这五大部经典,共分十三级台阶式层次,要全部学完一般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的安多·强巴是不会去完成这样的学业的,他要走的那条路,不是循规蹈矩的,是他人所没有走过的路。

    那么,要想在拉卜楞寺画几幅甚至一幅宗教绘画谈何容易!尤其是藏传佛教密宗最注重“事相”,在绘制佛像前,绘画者首先要从心灵深处发愿,然后进入法坛接受灌顶,授受咒语印法,在冥思观修中证的大自在,才能开始作画。更严格的是:画画处必须讲究百步之内无臭无秽,清净幽美。出入作画的地方,要一出一浴,穿干净的衣服,不能与别人闲谈。佛像完成后,还须请高僧大德开光加持,才是圆满。

    安多·强巴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机缘。从开始他就没有上师,也就没有藏传佛教最注重的传承,他只是一个在地上、墙上、石头上乱写乱画的怪僧,可他画什么就“像”什么。脱掉袈裟,走进八廓街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一帖

那时去拉萨,靠的是脚力和糌粑,奢侈点就带几条风干肉,幸运点就会遇上一支商队,或者一群僧人。从拉卜楞到拉萨,近3千公里的路程,要走好几个月,旅途之艰辛,难以想象!这年27岁的安多·强巴裹着一件十分破旧的袈裟,外带一个小小的包袱,终于到了拉萨。

    拉萨,起伏在大片大片的林卡和沼泽地上。那时没有一截马路,城里的人主要居住在八廓街、鲁布、巴郎学一带。而最活跃的是外藏来的朝圣者们,他们使这座古老的圣地无比的鲜活,荡漾者世俗的快乐和满足。

    安多·强巴被这自由的气氛感染了。他在拉萨西面山上的哲蚌寺呆了一年,就脱去了袈裟,溶入了八廓街形形色色的人群中间。安多·强巴说:“初来拉萨谋生挺不容易。我从哲蚌寺下山以后,就成了一个游子,怎么办,总要吃饭。八廓街什么样的人都有,各自的活法不一样。无奈中我拿起画笔开始谋生。”

    围绕着大昭寺,在东西南北四个角,竖立着四根高高的旗杆,挂着各色的经幡,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管理这四根经旗杆的人叫“热杰巴”,他们是安多·强巴在拉萨最早的朋友。因为安多·强巴最早是在旗杆下,靠着石头,给过往的人画画,而这些自由散漫、不修边幅的“热杰巴”就充当了他的助手,他们非常乐意为这位英俊的安多小伙子服务,更尽力地为他喝彩捧场。第一个藏族街头画家

    对在八廓街忽然出现的街头画家,人们还没弄清他的称谓,但他的画却十分抢手。“人们评价我画的唐卡很逼真,尤其是他们喜欢的人物画就更活灵活现。其实在这之前我还没有好好画过人物呢!”。“这时,我得到了一张dl喇嘛的照片,我就照着画了出来,有个人特别的喜爱,给我点报酬就拿走了。这一下,我的名声在拉萨就很快传开了,后来惊动了噶伦拉鲁·次旺多吉,他派人到处找我……”

    神殿布达拉宫上传下来的口谕,让这个来自安多默默无闻的云游僧、小画家、穷艺人着实吓了一跳,一时摸不着头脑。当他知道是拉鲁·次旺多吉偶尔听说了他的传闻,引起了兴趣,想让安多·强巴给自己画个像时,他才吐了一口气。他拿着送来的照片,不几天就完成了,结果拉鲁非常满意,因为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画,或者说这样新的画法。

    “从那以后,找我画画的,尤其是画人像的就更多了。我的收入就多了,一张像可以收100两藏银,当时20两藏银合一块大洋,一幅画的收入可以买到60多斤酥油,一个月只用几天的时间画画就足够我们四个伙伴的开支。只要口袋里有钱就行了,其他的时间云游四方,非常的惬意、愉快和舒服!”

    他穿上了来自印度的粗条花纹的西服,蓄起了头发,他的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怎么近视了,于是,他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茶色的眼镜,这在当时是不容易配的。

    他走在人群中,格外地醒目,而且人们对他越来越尊敬,因为他常常是从布达拉宫下来喝茶的。他可不是一个苦修苦行苦钻苦想的艺术家,他骨子里是一个热爱生命、追求享受、自由和爱情的人,所以他更注重实用,更看重现实,更忠诚自己的内心。所以,他虽然常常被人控制,但他总会有余地保留下自己的一点小空间和几个好朋友尽情地享乐。享誉西藏的宫廷画师

    这些朋友当中,有英年早逝的根敦群培。他的画风或多或少受了这位师长的影响和滋补,他们时常在一起,浪游在拉萨的各个好去处,安多强巴到现在还清晰记得,根敦群培最爱吃一个汉族开的烤饼铺做的肉馅饼,而买饼子的钱是一位女朋友塞在大大的印度火柴盒子里给他们的。当时,他俩都是噶厦注意的特别的人物,只不过两人的命运和结局大不相同,安多·强巴十分得宠,而根敦群培被关进了布达拉宫下面的郎子厦监狱,安多·强巴每次上下布达拉宫,都会路过那高高的监墙。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一帖

安多·强巴成了噶厦官员、贵族、庄园主等达官贵人家的座上宾,这些当时西藏的统治者们,让安多·强巴在他们的藏柜、柱子、梁上、墙壁上画下了许多花鸟禽兽和风景。当然,他画的最多的还是唐卡和壁画、以及十四世dl喇嘛的法像。一时间被推崇至极,安多·强巴从一个游子进入了西藏的上层社会。

    十四世dl喇嘛亲政以后,安多·强巴跃身成为宫廷画师。在dl喇嘛的指示下,他长期在夏宫罗布林卡作画。年轻的十四世dl喇嘛常常站在他身后静静地看安多·强巴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来。

    他的壁画,至今,在安谧秀美的罗布林卡中鲜艳如初。把毛泽东画进唐卡的第一人

    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时,人们赶制着各种纪念品,阿沛·阿旺晋美特意让安多·强巴画一张毛主席的唐卡,作为西藏人民的礼物,敬献给了毛主席。这是毛泽东得到的惟一把他画进唐卡的画像,而安多·强巴对这幅唐卡并不满意,他总强调:把毛主席的脸画得太平了,缺少生动感。后来他跟随dl喇嘛和班禅大师来到北京。

    西藏代表团回藏时,他要求留下来,那是因为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参观时,刚好碰上人体写生课,他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可以让自己大大长进,而在西藏是办不到的。他的要求被同意了。他很可能是第一个学习接受了西方油画技法的藏族人,从而使他的画在浩瀚的藏传佛教绘画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他自己也被写进了历史。

    在北京短短的一年多的学习时间结束了。这时他正值壮年,身体、精神、环境等处于最佳状态,他一生的创作高峰也正是这段时期,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宗教绘画上,而且侧重于人物。安多·强巴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画匠”,他画了不少传统的家庭装饰画,有“蒙人驭虎”、“财神牵象”之类的壁画,更多是描绘藏式家具,从柜子、藏桌到佛龛,而他画的唐卡,一般人是很难得到的。沉寂的日子

     1959年拉萨城里一片混乱,安多·强巴十分惶恐,在dl逃亡前夕他意外地“病”了一场。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忽变,安多·强巴是没有多少心理准备的。从金碧辉煌的宫殿到烟熏火撩的百姓人家,他都能以一颗平常心谦恭地活着,总是平静地面对这一切的。

    他奇迹般地逃脱了“文化大革命”的洗劫。人们似乎忘了解放前安多·强巴的地位和待遇,以及他的那些宗教画,而在他画的毛主席身穿军装、手拿语录挥手天地间的大幅肖像前激动的热泪盈眶。安多·强巴似乎很熟悉这种狂热和激情,这同样是真实的,令人感动的。

    几乎是在同时,他潜藏在空空的哲蚌寺的一间隐蔽的小房间里,偷偷地画了一批唐卡。那时,哲蚌寺里没有一个僧人,曾经的“哲蚌颇章”是粮库,而他的那些学友,一个个不知去向,反而已是一个俗人的安多·强巴又神秘地回来了。他穿着有四个口袋的中山装,一次一次地走在山路上,有些伤感。

    “我上哲蚌寺的时候,是一个穷僧人,下山后是一个游子,而现在,我有这么多的孩子、学生,每月领到工资,真是很幸运!那时我藏在哲蚌寺画唐卡,也主要是一种怀念,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结果,在很暗的光线下,紧紧张张画出来的画居然更传神、更好看,我相信是有护法神保佑的,当时如果被发现了,那就全完了!”

    很遗憾的是,他画的那么多毛主席的画像,没有找到一张,画在墙上的80年代初就被粉饰掉了,而那些巨大的牌子,就更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惟有藏的很隐秘的唐卡,完好地保存下来了。有的留给了哲蚌寺,有的散落在民间,被供奉的人视为珍宝,一般不予示人。

    而他自己一生没有留存一幅自己的作品,如果想看看,他就去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寺庙,在收藏画的人家喝碗茶,坐一坐,就满足了。美协第一任主席

    经历了旧西藏、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后安多·强巴看着修复一新的壁画,身上充满了力量。他生命的暮春来临了,并健康地迎来了21世纪。

    上哲蚌寺时,老一点的喇嘛都认出他来了,有的还挤着眼睛责怪老强巴那时骗了他们,一下山就把袈裟脱了。他们亲热的笑声回荡在哲蚌寺措钦大殿前的广场上。安多·强巴在褐红色的墙壁上,一时性起,飞快用大拇指的指甲画下了哲蚌寺全景,郁郁葱葱的树林让他想到了当时去拉萨时的情景。

    在他画的一幅无比动人、飘飘欲飞的“卓嘎”(白度母)唐卡前老人禁不住伤感地说:“我画了一辈子的仙女美人,但我却从未得到过一个真正美的女人!”

    安多·强巴和第一个妻子生活了7年之后,1957年他又搬到了策美林的一个小院里,一个非常清秀的拉萨少女成为他的第二个夫人。第二个妻子生了7个小孩,没有一个继承了他的画业,长子格隆现在开了一家甜茶馆,他有极高的绘画天分。现在他的第二个妻子,仍然住在二楼,要爬上木制的楼梯,微微倾斜的栏杆有些接口处腐朽了,房间里的布局没怎么变,他和儿子格隆在多年前合作画的藏柜依旧摆在那儿,墙上的镜框里水粉画是他的原作,水粉颜料是从内地带进来的,十分的珍稀。在几张折了好几折的描彩的老照片上,我们发现他的第二位妻子比从前瘦小了一些,但脸上的皱纹却不是太多,依稀可辨昔日的容颜。小院今天依旧是从前的规模,窄小的走廊,飘散着桑烟……

    1981年安多·强巴当选为西藏美术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1984年出国去印度,在印度的时候,他画了一张《吐蕃三英主》的巨幅唐卡,令人惊叹!当时就有人劝他留下来,被他拒绝,依然回到了拉萨的家。晚年的辉煌

    在拉萨好几家豪华的酒店宾馆的墙壁上,天棚顶上,安多·强巴把晚年的热情倾注成拉萨那永远的风景,还有那些永远飘飞在他心中的“拉姆”。他在75岁的时候,居然迎来了他的第3个妻子,一位高大壮实的安多女子,他们是一个家乡的,这场婚姻,使老人的晚年充满了怀旧的意味,而且,他从离开安多尖扎县后,只回去了一次,带回了这位妻子,并养育了2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今年12岁,小的叫罗丹,今年刚满8岁,长得十分的标致,尤其是眼神和下巴和父亲非常相似,他俩都在布达拉宫西面的雪新村小学上学,年迈的父亲对他们更是疼爱倍加,常常站在平台上注视着他们背着书包走进人群中。

    小罗丹经常充当爸爸的助手,在安多·强巴晚年的宗教作品中,儿子是他画释迦牟尼的模特,金刚跏趺端坐在他的面前,父子俩在幸福的时光中,共同完成了最珍稀的几幅作品,而安多·强巴的罕世才情,更影响滋润着他们的成长。

    他虽然已经是一位老人了,但他非常健康,精神抖擞,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喜欢吃磨的很细的糌粑,用肉汤炖的土豆粉丝,蘸一点西藏的辣椒,他被更多的人请出去,在拉萨新起的高楼大厦中,画下了异常奇美的风景画。

    他们的家,就住在布达拉宫脚下,在一层层延伸的石阶旁,一个单独的藏式小院,墙沿上摆满了鲜花,有各色的度母花,菊花和冬青。还有一条纯种的北京哈巴狗,雪村拆迁后,虽然让安多·强巴很不熟悉,但他每天站在这里,可以看见以前关押根敦群培监狱的旧址,以及布达拉宫广场上飞驰的汽车和闪烁的霓虹灯、老外和旅游者。

    他像从前一样,喜欢出门,去八廓街的老朋友家,转经;带着儿子和女儿慢慢地爬上头顶的布达拉宫。安多·强巴美术学校

    把自己积累一生的学识和经验留给后人,是他最大的心愿。在布达拉宫东侧,从前藏军司令部的房间里,挂着一幅铜牌,上面刻着“西藏安多·强巴私立美术学校”,这是在西藏自治区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朋友们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西藏解放前,他曾办了一个唐卡学习班,学生大多是贵族和官员的子弟,而现在,40多位学生全来自民间,有10来岁的,也有30来岁的。他们在著名的安多·强巴亲自教授指导下,除了学习传统的唐卡艺术绘画,主要研习独有的“安多·强巴画派”的技法和精髓,学生的作品在社会上深受欢迎和称赞,这是老人最欣慰的。

    他想把学校的规模再扩大一些,能招收更多的学生,能更正规地进行教学,能带学生到更多更远的寺庙去参观学习,盼望学生能走出西藏,到更广阔的天地里飞翔,他相信,在有生之年自己的愿望是一定能实现的!

    来源:藏人文化网   

吐蕃三英主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度母写生(节选自:藏族画师安多强巴传奇)



       画师安多强巴的名字在藏区享有广泛的声誉,提起他就如同在内地提起齐白石、张大千,在西方提到毕加索一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一百年来最伟大的藏族画师。他年届八十尚生育一子,这位艺术大师旺盛的生命力和一生浪漫的传奇故事也令人惊叹不已。



        当画师安多强巴提出以我为模特儿画一幅度母唐卡的时候,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记得当时我扮成了白度母的模样,裸露上身,彩带飘拂,端坐于法台之上,当我手结契印的时候,心中真的升起了一种十分圣洁美好的感动之情……(摘自拉萨美人索娅的日记)

    度母这一题材在安多强巴一生的画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应该说与历史壁画、人物肖像一道,三足鼎立地构成了安多强巴艺术的主体。而三类题材中,恐怕倾注了最多感情色彩的当属度母无疑了。

    现在我们能从一幅站立的白度母唐卡间接地领略一二。这幅美人度母的构图是极为大胆的,对于宗教题材的绘画而言,说她惊世骇俗也不为过。度母身材纤弱,红粉酥胸毕现,左臂上弯,莲花指拈着一朵灵芝,右臂下垂,直指欲害人性命的毒蛇。度母几近裸露的上身披挂着金光闪闪的宝珠和缨络,下身是五段儿纱裙,薄如蝉翼,玉腿见于其中,脚下祥云片片,身边金花朵朵。最为精彩的是在度母裙下画了一堆顶礼的小人儿,仔细看去,是一对夫妇带着一群孩子。安多强巴告诉我,这是此画的供养人,也就是他们一家人。这位度母面庞清秀、五官甜美,完全是一位现代摩登女性的模样。

    安多强巴告诉我,此画表现的是遇到毒蛇害人时口念度母经,度母显灵降蛇伏妖的故事。在安多强巴的笔下,这幅宗教题材的圣母简直可与波提切利的《春》媲美,甚至还有点儿拉斐尔前派的味道,真令人怀疑其时流行于西藏的英国文化是否对他有过什么影响。结果老人告诉我,是20世纪50年代中去内地时,看到一家玻璃画店中艳俗的美女图让他心旌摇动,梦缠魂绕,终于在数年之后,化为安多强巴笔下的一尊度母。

    我们在哲蚌寺一座佛殿的二楼上打开了封闭得严严实实的窗户,以便可以平视地看到大殿正中高高悬挂的一幅大唐卡,这幅画中的菩萨是白度母,藏语叫“卓嘎”。这尊白度母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面部丰腴,表情平静,富有立体感,身段也极为丰满,头戴金冠,服饰飘逸,整体风格雍容华贵,令观者为之动容,心生敬意。此幅唐卡作于1972年。

    就在我们忙于从窗口拍照时,安多强巴在一旁竟然端详起担当翻译的藏族姑娘索娅了。突然他走到寺院二楼的黄色墙壁前面,用右手大拇指的指甲在墙上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之后很快,这位美丽姑娘的面容便浮现于墙上。当我们正惊诧于老先生怎敢在寺院乱划乱刻,而且还是一位美人头时,老人的手已上扬,顺着姑娘的发际画出了大山的轮廓,紧接着他又在半山腰处画起了一排排的僧房,这时我们已经很清晰地看出他笔下画的就是哲蚌寺了。老人越画越激动,指甲飞快地在墙壁上跃动,他时而后退观察,时而又冲向前,但是手臂始终向前高抬着,双腿微微抖动,就像握着一支佩剑,时刻准备准确出击似的。在场的我们全都被这突发的行为镇住了,也深深为他从美人到大山再到寺庙的精妙构思叫绝。这位喇嘛出身的艺术家生动地向我们演示了怎样从一位美人观想到信仰的过程,不怪许多人认为六世dl的情诗都是参禅的心得呢。老人最后在画的右下角用藏文签上了他的大名安多强巴。老画家伸过手指让我们看到指甲已经磨得秃秃的了。

    我趁机问他:“您笔下的度母栩栩如生,显然不是按照《造像度量经》画出来的,难道这些画中的度母都有生活中的模特儿吗?”

    安多强巴回答:许多度母在他的心中是有具体模特儿的。“不过直接对着模特儿写生画出来的不多。前些年,有一位在北京班禅身边工作的藏族记者旺堆,就请我以他的女友为模特儿画了一幅度母的唐卡。”

    那么不严格地遵守《造像度量经》画出的佛像是否就不合法度呢?对此,安多强巴的态度十分明确:什么叫《造像度量经》?我们一般遵守的都是指15世纪的绘画大师曼拉·顿珠加措所创立的佛像画法,他编著了《造像度量如意宝》并创立了曼拉画派,可是他的画法也是在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画法并融入了西藏风格之后所形成的新的流派,这也是他个人艺术的归纳。怎么能说后面所有的人都不能越雷池一步了呢?

    安多强巴说:早在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修建的时候,藏王赤松德赞就请来自印度的大师寂护(藏语音译为“希瓦措”)主持佛像的雕绘工作。当讨论具体该用印度、尼泊尔样式还是汉地样式的时候,藏王与大师发生了争论,大师认为佛诞生于印度,自然应以印度样式为准,而藏王则认为,应该采用西藏的样式,这样才能更利于当地百姓接受信仰。可是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样式呢,所以就下令从藏族百姓中挑选模特儿,按照藏族真人的模特儿来塑造佛。于是就以当时的大美人若萨·拉布门为模特儿塑造出第一尊西藏样式的度母像,此外,其它的度母、观音和马头明王也都是依据体形完美的模特儿创作出来的。安多强巴为此还专门去大小昭寺,仔细勘查了来自汉地和尼泊尔的两尊释迦牟尼塑像的尺度,发现他们之间的比例尺度甚至都不相同,更不用说与西藏传统绘画和雕塑尺度的完全不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坝行——佛缘


    藏区行走风景随处即拾,然寺庙、美食、人文却是需要寻觅的。每到一处一定会尽量前往寺庙,参拜,还有欣赏壁画、建筑、了解宗教教义,尽管仍是肤浅。

    这次在马尔康因有了阿木的引荐,有幸参拜了3所寺庙,其中2所为本教寺庙。

  本教由公元前1917年即藏历木鼠年诞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辛饶弥沃大师创立,是西藏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博大精深的古代象雄文化为基础,广纳当时周边地区文化精华,形成了独具特殊魅力的西藏宗教文化。

    本教曾有力地推动整个青藏高原快步走进文明与进步之路,本教自己也经历了三次(前弘期、中弘期、后弘期)极为重要的发展过程。本教在漫长的流传岁月中先后经历了吐蕃王直贡赞普灭本,象雄王国灭亡,吐蕃王赤松德赞灭本,吐蕃王朗达玛灭佛灭本等多次劫难,尽管如此,本教本身所具有的强大本土生命力和雄厚的群众基础让它延续至今。

  西藏本教宣扬去恶从善、因果报应、轮回痛苦和涅盘快乐等基本教理,主张广学博闻与实践修习并举,尤其注重修炼大圆满密法。辛饶弥沃祖师明确反对原始本教中杀生祭祀、踏血盟誓等充满血腥味的陈规陋习,主张用自创的替身灵品仪轨来取代以上陈旧习俗,本教因此积累了体系庞大而内容复杂的仪轨教法,后来传入西藏的佛教基本沿用了本教的多数仪轨,并且称其为伏藏法宝。西藏本教自称是大乘不灭本教,全部教法分为九乘次第,先说世间法事,后说出世法门,具有和佛教一样的五道十地理论、六度教义和密宗四续法门,讲究入教先皈依三宝,修密须修供三根本,处处发心利乐众生。

  位于马尔康城郊小水沟的莫尔寺旧经堂,新经堂在更改的山坡上,正在修建中。









每个寺庙都有的四大金刚像壁画













掌管寺庙的护法壁画,也保平安、健康



木雕护法像



佛祖像




度母像




经堂两侧的小佛龛



与莫尔寺活佛合影


离开莫尔寺穿城而过又去了查北拉康寺,查北拉康寺又名小寺,也在马尔康城边的山坡上,顶着午后炽热的高原阳光,一步步攀登石板铺就的山道,很快汗水便湿了衣衫,平常这样的高度攀爬起来可以健步的,但在这里只能一步步走,没有气喘吁吁被引路的三郎则郎夸奖已经很荣幸了。


回望来时路




壁画






佛像




每天下午都会习经文的小和尚,老师便是寺里的玉兴活佛




最小的这位十分腼腆,一直不好意思面对相机




正在做宝瓶的玉兴活佛热情接待了我,谈论中详细介绍了装脏的全部过程以及内容,原来,与其他教派有很大的不同,末了为我加持,还给我挂上了金刚结。




整个下午在一片祥和、宁静中度过。


走出寺庙看到了马尔康城的全貌。


[ 本帖最后由 元素 于 2008-4-19 12:0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03:37 , Processed in 0.04865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