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满仓

【10.08.19 经济学家】恰逢其时的宝宝 — 重新思考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两个,养不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说作者对计划生育政策了解是很差的,比如“在其它很多地区,一些类似允许二胎的政策陆续出现。农村居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通常被允许生二胎(一般要间隔4年);”,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就允许生二胎,而不是“通常”。还有“很多地方的夫妻如果都是独生子女,也可以生育二胎。”,全国一样的,如果夫妻双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这些都是《计生法》明确规定的为什么还要搞些似是而非的“一些”“很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先生想多要一个孩子,但是他的妻子觉得受够了。他们的第二胎还是一个女孩,因此他给取名为“若男”。"后这句话说的,至少是杨某人没有尊重他妻子的意愿要二胎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个人还是比较支持,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我个人认为以后可能或者说是可以搞集体养老或者是互助养老等等方式去解决,不要把老龄化拿出来作为增加人口的一个理由,看看现在的竞争和资源分配,再看看我们的环境和高房价,再看看我们的城市交通、住房、就业,就是生下一个也觉得孩子怪可怜的。女儿已经2岁了,我就是想哪怕把我们这一代人牺牲了(大不了老了没有人管自生自灭)也不想给人类或者是中国社会再增加负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生育:一抓就灵

提振生育:百求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均每户人家要养育2.3个孩子,才能保证更新一代人
现在计划生育不是已经有松懈了么,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则可以生2个。MS最近正在讨论,双方只要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可不可以生两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生育只是控制汉族人口的增长.长此以往,只要一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跟汉族比肩,那么中国内乱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9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把计划生育说的那么邪恶,现在最可怕的是连计划生育部门都不知道,中国到底是有多少人,尤其是有多少政策外生育的人,一楼引用的数字就连他自己可能也不相信真实性有多高!就拿计划生育执行的比较坚决的省份山东省来说,两年来清理的未上报超生人口上百万,更不要说其他省份了!超生更是吓死人,天知道中国漏报人口是多少?一些无良砖家,早让西方洗脑熏心人,他们的话我们别信,他们的数字最多也就是用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口情况,不全面的小道消息推理来的,更不可能代表整个中国,最恶心的就是这些所谓的砖家了!我就不明白,中国人这么多这是个不诤的事实了,他们在迎合西方谴责中论坏境差、道路拥堵、教育文化差等等的负面现实时,他们都会说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论迎合西方用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出难题的时候,又说中国人太少了,不人性化了,这和汉奸没什么两样!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中国人口的确是太多了,你我都不要否认,应该说这也是制约我们前进的最大桎梏,这个现实没有任何色彩背景!别指望外国人对我们“普世价值”,奥黑曾说过:中国人要过上我们(西方)这样的生活要浪费多少资源,是我们不原看到的!其实中国的问题都出在那些“黄皮白心”的无良砖家身上,这些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汉奸,别指望他们来拯救我们的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先生想多要一个孩子,但是他的妻子觉得受够了。他们的第二胎还是一个女孩,因此他给取名为“若男”。"后 ...
西域无风 发表于 2010-9-2 09:14



   现在说的好听,真到那时候你会怎么想呢?人到了快死的时候的求生欲望有多强烈,你没试过,没见过就不要乱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就说,要是超生家庭把男方都结扎,保证没人违反计生。
说来说去就是男人因为不用受惩罚,所以才想多要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就说,要是超生家庭把男方都结扎,保证没人违反计生。
说来说去就是男人因为不用受惩罚,所以才想多要 ...
雨蛙蛙 发表于 2010-9-22 18:52


强制结扎,减少的是将来青少年的数量。依我看,还不如对年龄大的老年人实施计划死亡。这样做既减少了人口的数量,又减轻了老龄化的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说服中国放弃计划生育政策,才是遏制中国的崛起最有效方法。让中国背上沉重的人口负担,自顾不暇,内斗 ...
无可就要 发表于 2010-8-31 17:58



    不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该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了。人权呀、劳动力呀、孤独的孩子呀、公平性呀都不是我觉得最重要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党和政府的承诺。
刚实行计划生育时,我已经上学了。记得当时国家大力宣传的是国家人太多了,社会(主要是国家)负担太重了。负担不起预计到来的出生潮(当时解放后婴儿潮一代到了生育年龄)。其潜台词是要求解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作出牺牲,同时承诺了当负担的起时,会取消相关的政策。
现在国家富有了,而且对每个孩子的负担比例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已经几乎都是国家负担,至少是90%)。
因此在人均国民GDP3000美元之际,国家应该信守当年不成文的承诺——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尽管不会对解放后出生的一代人所作出的牺牲给与补偿。但国家不应该再欠他们孩子的债了。我们的国家同样负担不起这样的债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The child in time及其中译本的说明


杨支柱



The Economist的北京分社首席记者James Miles先生2010年8月17日来依约到学校来找我,边吃边谈,大概谈了两个小时,他买的单。到了8月21日,James Miles的文章Rethinking China's one-child policy  The child in time(http://www.economist.com/node/16846390)已经被“mlandi”翻译成中文贴在“译言”网上了。因为有网友把译言网的文章链接链到我的网易博客某篇文章的跟帖后面,我才知道James Miles这么快就写出文章并出版了。我看报道涉及我的部分比较简单,又有若干不准确的地方,所以没有转到我自己的博客上,只在那个跟帖后加了个说明。

今天富贤兄来信,说The Economist “将你描述为重男轻女的中国典型男人了”。我顺手一点他给的链接,发现The Economist网站上Rethinking China's one-child policy  The child in time一文的“推荐”已达146,英文评论也有59条,其中不乏对我进行严厉批判的。再看“译言”网上的中译文,也已经有5000多浏览量。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发一个主贴,澄清有关的误传。

翻译方面也有些问题。标题The child in time应该译为“正当其时的孩子”而不是“急需的孩子”。虽然我多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批判强制计划生育上并且也确实喜欢孩子,但是由于我太太舍不得她的工作(中国大陆无证生育是不可能休产假的),我们并没有生第二个孩子的事先计划。但是我太太刚刚因为金融危机领了三万元补偿提前解除了劳动合同没一个月,便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孩子的名字叫“若楠”,因为今年四、五月份国内外许多媒体都报道过,很容易查证,译成“若男”不大应该。but his wife has had enough译成“但是他的妻子却受够了”严重不妥,似乎我太太很烦孩子,这显然不是事实,应该译成“但是他的妻子觉得两个孩子就够了”。她不想再生,是因为她是工程师,她不希望她的职业生涯受到太大的影响,并不是孩子让她“受够了”。还有一些错误与我家没啥关系,我就不一一指出了。

不过主要错误来自作者第一段中间的一句话和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He knew the risk, but he badly wanted to father a boy. (他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是他太渴望有个儿子了。)

His second baby turned out to be a girl. So he called her Ruonan, a homonym for “like a boy”. (他第二个孩子生下来却是个女孩。所以,他给她起名为“若楠”,意思是“像个男孩”。)

关于孩子的性别和孩子的名字我跟James Miles说得非常详细,我还把“若楠”二字给他写在纸上了。我的大意如下:

孩子至少要两个,三个也许更好,因为三个孩子才可以在家里近距离旁观同代人之间的交往。不管是两个还是三个,最好是能儿女都有。因为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所以我更希望第二个孩子是男孩,起了个名字“又生”(一则取“春风吹又生”之意,二则抗议独生政策,但我没跟James Miles解释取名“又生”的原因)。孩子出生后才知道是个女孩,“又生”这个名字只好作废。因为她上面不是个哥哥而是个姐姐,怕她长大后把“又生”误解为“又生了一个女儿”,认为我们不喜欢她。因为没了名字,所以到网上征集,还给一些朋友发信征集,最终采纳了梁中堂先生建议的名字“若男”的音,但改了字。梁先生取名本来强调的也是音,他的意思:一是像生了男孩一样喜欢;二是因计生政策,生二胎似有困难,但可以克服。因为“若男”重名率太高,所以我给孩子取名“若楠”,兼取楠木耐腐蚀、不异化之意。

我的以上概括不会有问题,除了因为它是事实外,也因为我以前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多次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这是很容易查证的。我想问题可能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篇幅有限作者不可能把我那些详细的解释写进去;一是汉语表达中有些微妙的差异,对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难以理会,或者难以用英语表达。

而我愿意花时间做出说明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由于现在中国大陆性别比严重失衡,性别偏好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我们批判计划生育的人的共同的看法:重男轻女的传统不可能一朝一夕改变,而且过去也没有导致性别比失衡;所以计划生育,而不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必须对今日中国的性别比失衡负责。至于我个人,在孩子出生前希望是个儿子,但那是因为老大是个女儿。我没有性别偏好,我只是觉得儿女双全家庭才完美。

此外,我家老二长得跟她姐姐一样,是典型的女孩,不像男孩,我也没打算把她当男孩养。我痛恨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父母把对儿子和女儿的希望都放到一个孩子身上,使得养出来的孩子不男不女,影响孩子的终身幸福。如果我们把女孩当男孩养,那可真是该天打雷劈了。所以梁中堂先生所说而我也欣然接受的“像生了男孩一样喜欢”,决不可以简化为“像个男孩”。

我并不认为性别偏好都是“传统观念”或“落后思想”。就像有人爱吃萝卜,有人爱吃白菜。如今连同性恋都不认为是疾病了(我个人仍然倾向于认为同性恋是疾病),把更为常见的性别偏好都当成“传统观念”或“落后思想”恐怕过于武断。有人偏好男孩,也有人偏好女孩,更多的人希望儿女双全。偏好的结果,我看并不会导致性别比失衡。但是偏好归偏好,有两个原则必须坚守:一是绝对不可进行性别选择性堕胎,二是绝对不可以把女孩当男孩养或者把男孩当女孩养。这是上帝决定的,人类不可以越俎代庖。那么偏好怎么实现呢?就是接着生,直到生出自己希望的儿子或女儿,或者去收养一个自己所偏好的性别的孩子。

今年四、五月份大陆和海外各有二十家以上媒体报道过杨若楠出生所引起的风波。有的采访过我,有的没有采访。即使采访过我的,我也发现过不少错误。但当时每周接待几起采访,甚至有同一天接受几起采访的时候,我没时间一一订正其中的错误。还有日文、德文、西班牙文的报道,我一个字都不认识。我当时的想法,是不管准确不准确,不管受推崇还是挨骂,都来者不拒,自编消息或电话采访也欢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全世界关注中国的强制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看来,由于我沾杨若楠的光成了“反计明星”,我或许需要自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计划着生育

人少了会有鼓励政策吧

点评

鼓励不起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0 1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婆反正不打算生二胎了~~

点评

劣币驱逐良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0 1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5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计划生育刚开始严格时出生的。我们是孤独的,没有兄弟姐妹,什么都要自己一个人承担。再过10年,两个人要养活7~8个人(夫妻2人+父母4人+孩子1~2人),如此重负,在你们眼中垮掉的的80后、90后能承得起。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承起。。。计划生育让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生活得优裕。但是当我们再过10年,那份责任,压力会比我们的父辈、祖父辈轻吗?

所以,希望80、90不再是“不行”的代名词,更是巨大的责任。
(貌似有点跑题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人最终会成为少数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蛙小王子 发表于 2010-8-30 14:49
现在你让人们多生
估计也没有几个愿意多生了吧

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之涛 发表于 2010-11-11 17:36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计划着生育

人少了会有鼓励政策吧

鼓励不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7 03:16 , Processed in 0.04971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