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31|回复: 12

【2010.10 法国《国际信使》特刊】到来的中国(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欢欢在法国 于 2010-10-29 17:45 编辑

【题目法国《国际信使》特刊:到来的中国


【来源】该报2010年10月推出的特刊
【译者】AC特约编译:欢欢在法国
【声明】Anti-CNN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链接


                                   

                (本期中国特刊封面,封面照片为北京艺门画廊代理艺术家杨勇作品)

【报刊简介】


《国际信使》(Courriel International) 是法国著名的信息周刊,现隶属于《世界报》集团,每周四出版发行。1987年秋天,四名巴黎人最先构想创立此刊。1990118日,柏林墙倒塌一年之际,在两名创始股东帮助下正式出版发行。而该周刊其中的一名创始股东,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兽首持有者皮埃尔.贝尔热



《国际信使》属于文摘类周刊,选编世界各地报刊上的优秀文章,翻译成法语发表。2008年,该周刊设立的首届外国小说奖,颁给了中国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







【往期特刊回顾】



近期,法国报刊杂志热衷于出版中国特刊,向法国读者集中报道中国。去年年底《观点》杂志以周迅照片为封面的中国特刊就是一例。而《国际信使》更是经常性地把关注的目光对准中国。今年48日,该周刊就已推出一期报道中国的特刊,题为《中国的世界——北京如何在世界五大洲建立威信》,分别选取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中东5个地区媒体对于中国在当地影响的报道,介绍了中国的海外投资、国外的孔子学院、中国在世界组织中的地位等等。往期封面照片如下:            

         


                           





【本期特刊社论】



此次的特刊,选择从客观世界、日常生活、思考未来三角度报道中国。《国际信使》杂志负责中国新闻的女主编Agnès Gaudu,在社论中如是写道,中国已经适应了全球化,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便利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与近邻关系的改善也促进了中国公民的出行,农民向城市迁移着甚至穿越了国界。但这一流动性打破了社会经济框架,让一个越来越城市化人口的日常生活变得不确定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质疑‘中国模式’。它是不是一个独特的经济模式?它意味着统治意志?它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特殊性?这种被一些人赞扬又被另一些人诋毁的模式,作为争论的主题,它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探讨他们的体制、改革和未来的机会"


与上期特刊相同的是,继续揭示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说太早谈论‘中国模式’胜利的话,但至少事实已经是,中国无处不在。而同样的,在肯定了中国作用的同时,依旧不忘指出,这是西方的不安




     【特刊浏览】



   开篇的摄影作品,看过韩寒《独唱团》创刊号的人,应该有印象。这是中国摄影师严明的作品。严明生于安徽蚌埠,毕业于安徽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20012007任职于南方都市报,2007年至今任职于南方日报视觉新闻中心。长居广州的摄影师严明,在报社工作之余坚持个人创作,将其在广东、四川以及重庆等地区的码头游荡时拍下的照片集结成作品《我的码头》。

观其作品,无论是广东清远,在北江边拈花发呆的男人,还是内蒙月光下的蒙古人雕塑,无一不是在令人目眩的社会背景下,去寻找一种空旷与凝固,去表现剧烈变革的中国,人和事时常处于无奈与不确定之中的现象,引人思考回味。


               


                                                         



                  


                                          

   

   鉴于《国际信使》是知名的文摘性周刊,选择都是全球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报刊杂志上的相关文章,所以接下来就顺道看看在本期中国特刊中,该周刊选择报道了哪些优秀文章,又有哪些是中国媒体所报道的。


1、《姚明:球员模式》,左边为北京一街道上姚明的巨幅肖像。正文来自德国《明镜周刊》多年前采访姚明的一篇文章。文中姚明感叹:被视为偶像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但他已经接受了这点...只是一直作个榜样会把人拖垮。他常常希望自己是个普通球员                                                           




            


照片最右侧,仔细看就会发现,《国际信使》推荐的是:

《瞭望东方周刊》20101月的杂志《捧杀中国》
                              
                       



2、以地图的形式,展示中国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大实力。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更有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数量,对外投资金额和类型等。

                    
                  


3、左面,该周刊选择了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林和立于0912月发表在香港亚洲时报在线上的文章,原文题为《中国公布它的新世界观》。右面,选自上海《东方早报》一篇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文章。


左右两侧选取的代表性周刊为:

《中国经济周刊》091月的《全球新秩序》——岁末年初,25位权威人士的回望与前瞻

《瞭望东方周刊》20109月推出的《中国式夏天》      

                        




4、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院薛理泰发表在香港《信报》上的文章:中国“老二”面临的严峻挑战。文章开头写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时指出:“我不接受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他在讲话中两次提到中国,既没有贬低中国,也没有指责中国,是把中国作为正面例子给予引证的。外界解读时,或谓奥巴马不能接受退居世界第二的前景,实际上给中国下了竞争的挑战书。对奥巴马这番表态还应该想深一层,更贴切的潜台词或许是“我绝不能让你当世界老大”。

                           



5、左边标题为《在非洲,不要试图复制中国》。原文出自《印度快报》。
右边则为中国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发表在香港杂志《领导者》上有关“中国模式”的内容节选。


                           


6、本文来自美国纽约的《新闻周刊》,关注焦点为中国迈入高铁时代。

                        
                        



7、左边为《新京报》记者曾颖报道的今年春节临近时,由珠三角城市农民工组成的10万返乡摩托大军。右边为《南方农村报》记者童大焕关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报道。
         
           



8、左侧为《经济观察报》记者张宏、李丽、张斌联合发表的长篇报道《富人移民进行时》;右侧算是《国际信使》的特色,介绍各国近期代表性事件相关的词语。往期与中国相关的周刊里,分别出现过汉字:谷歌、和平和罢工。

         
                        



9、时评人乔志峰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一篇针对电视剧《蜗居》停播的文章:《成也房事,败叶房事》。文章旁边可以看到《新民周刊》的热门刊物:话说《蜗居》:从房奴到小三

   
                           



10、节选自《南风窗》记者田磊的报道:北京教育,实现公平有多难?

               
                           



11、左侧标题《谁不喝酒就不是中国人》,节选自《新周刊》一期相当有特色的刊物《酒桌即中国

           
                    

                          


12、又是一篇节选自《新周刊》的报道,一个中国目前的热门话题:剩女现象。

                           
                             

文章最右侧可以看到这本杂志:                     
                              



13、图中一个大大的“被”字,清楚彰显出文章内容与民意相关。节选自博客中国。


最左侧可以看到《南风窗》有关转型中国的二代现象的杂志封面。


最右侧为《瞭望新闻周刊》的《民意调查在中国》。

                              

                  




14、节选自《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怡波、宋广辉、实习生王晨有关全民偷菜”势头强烈,人们在虚拟中享受“自欺欺人”成就感的相关报道。
      
            



15、本文节选自《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先锋、章苒、项开来、叶超的报道《加薪潮下的中国工人》。



                 


(时间关系,以下原文照片省略。敬请原谅。我的AC空间里有照片完整版。)



贴出其他被引用的文章及出处。


16、节选《瞭望东方周刊》一期名为《医改向最难处掘进》的刊物。


17、节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炎迅有关长三角化工污染事故高发引发民众积怨的报道。

18、特刊题为《在非洲,不要试图复制中国》。原文出自于《印度快报》。

19、特刊题为《与台湾关系:经济作纽带》。原文选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20、节选自《中国经济报》有关中国劳动力转移的文章。

21、英国《卫报》有关西藏的一篇文章

22.、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资深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有关中国模式的相关分析评论。

23、《瞭望东方周刊》对北大教授潘维主编的新书《中国模式》的报道。该书是由一群优秀的中国学者从中国人自身的角度对中国模式进行的一次全方位解读。        

                                    

24、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东方早报》对中国经济体系的看法。文章旁边附加了经济学家张五常08年的一句话:中国已形成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

25、前任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的文章:《中国模式是制度缺陷,还是制度创新?——中国模式论的质疑》。

26、著名学者朱学勤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关于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相关言论。

27、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北京记者、高级研究员于泽远针对《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有关中国高层应与特殊利益集团切割的评论文章。《国际信使》左侧介绍了最初以皇甫平为笔名的周瑞金。

28、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舒立有关深圳特区成立30年的相关文章:温家宝总理深圳讲话为何受关注。

29、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叶海林发表在《国际先驱导报》上的文章:从误读到误毒。究竟是世界误读了我们还是我们没读懂世界,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

30、青年律师许志永发表在《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的文章:什么是中国。


特刊最后,《国际信使》选取了20名中国媒体笔下的特色风景,即20位在中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来自中国的各个领域,有商人、记者、艺术家、博主、政治家或是社会新闻事件的主角。

他们分别是:

艺术家兼博主:艾未未

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

独立专栏作家:长平

导演:冯小刚

作家兼博主:韩寒

财新传媒编辑:胡舒立

狱中前首富:黄光裕

歌手:李宇春

记者兼博主:闾丘露薇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

财经记者、主持人:芮成钢

比亚迪总裁、《福布斯》上届首富:王传福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躲猫猫调查委员会创意人:伍皓

商人、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演员兼导演:徐静蕾

上海闸北袭警案主角:杨佳

演员:章子怡

曲艺明星:周立波

中国第一公民记者”、博主:左拉(本名周曙光)




   


                    


                                          

发表于 2010-10-2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杂啊,怎么没重点的,法国真是浪漫透了,还是罢工所以东拼西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非洲,不要试图复制中国》。。。。。。。

是的,应该复制印度-‘穷人的天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Jigong


    一提三哥,那老有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述“南都系”的内容占了主要版面,看来,还是南都系的人更符合洋大人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就是一个窗户,一份坚持就是一个榜样。
欢欢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全面的话题,让我们从各个角落去窥探这个几千里之外的国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从整体篇幅看,南方系和右派的声音比左派更大,更入洋人的眼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从整体篇幅看,南方系和右派的声音比左派更大,更入洋人的眼睛。
天丛云 发表于 2010-10-29 17:51


中国有右派?
没有
右派是保守的无比爱国的
中国没有右派
中国只有洋奴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摘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

但从选题看有些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每一期都能提供大家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述“南都系”的内容占了主要版面,看来,还是南都系的人更符合洋大人的观点 ...
无可就要 发表于 2010-10-29 17:21



或许本来就是洋大人在表达观点,他们在说话,只是有人翻译成了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选取的都是中国热门的话题、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3 21:27 , Processed in 0.04636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