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C踢胃

[军迷互动] 历史课本的双种标准:只说二战爆发前英国和法国的对德政策是绥(suí)靖政策,不说苏联的对德政策也是绥靖政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lz说的早就知道的。

苏联的行为看上去不道德,但在自己国家政权看来做的没什么错。
当时面对纳粹德国的这个怪物,英法和苏联都明白,是一个三角关系。谁去面对,谁倒霉,而中立者得益。
所以不能用道德来评价。

而苏联在东北的所做所为,是可恶,相比日本的侵华,要轻的多,而后的gcd还是gmd都是无力或者不愿意去追究的。

我相信有一天中国军队如果驻扎在日本,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肢解波兰是波兰活该!十月革命后波兰进攻苏联(那时候叫苏俄),杀人无数。苏联肢解波兰不过是报复。

波兰如果再骚情,俄罗斯还会再报复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china.com/zh_cn/cult ... 41222/12026183.html


  “飞虎队”:揭秘不该被遗忘的苏联航空志愿队
2004-12-22 08:38:28  
【评论】【中华网BBS】【进入聊天室】【 推荐给朋友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仅以此文纪念那些在中国人民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华助战、与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苏联英雄们——被遗忘的苏联“飞虎队”

  他们金发碧眼,他们讲俄语,他们比陈纳德的“飞虎队”更早地来到中国,他们为保卫中国与日本人浴血长空,他们中有二百多人永远留在了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他们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知……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为您揭开苏联航空志愿队援华作战那段尘封数十年的历史那些为中国献身的苏联英雄一个闷热的日子,一位老人,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国家只提供这一间房,很多活动都是拿自己的工资来搞的”。作为俄罗斯老战士委员会中国组负责人,伊万诺夫不大的办公室到处堆着书籍或纸张。简陋的房间连个电风扇都没有,几个小时采访下来,我的衬衫已经背后湿透。

  穿着长袖衬衫打着领带的老人却并没有注意到难熬的天气,他兀自为听说再过几天就是中国抗战胜利58周年而兴奋着。82岁的老人,说起六十多年前苏联空军援华抗日的往事,宛如目见。“蒋廷黻的一纸谏言让蒋介石注意到苏联这个潜在的盟友……”

  墙上挂的大幅地图,无言地说明着主人的经历——1937-1941 苏联航空志愿队作战图。地图上的主体,在我看来再熟悉不过了,那是一张硕大的中国地图。

  一根粗粗的红线从苏联直指中国境内的兰州,66年前,苏联空军志愿队就是沿着这条线来到中国。当时,国民党的空军已经打光了。1937年,日本已自行生产了1500多架军用飞机,包括多种型号的轰炸机、战斗机以及侦察机。相比之下,羸弱的中国空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到了11月初,剩下的飞机不到36架。只能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组装一些飞机。眼看中国空军将全军覆没,国民党政府开始寻求外援。当时太平洋战争还未爆发,美国无心介入,蒋介石只能将目光投向苏联。早在1934年,蒋介石就派蒋廷黻秘密访苏。“七。七事变”前,蒋廷黻曾专门在《独立评论》上发表文章,批评蒋介石的对苏政策,认为不应同时与苏、日两个邻国为敌,建议联苏抗日。但蒋介石始终对美英调停抱有幻想,没有最后定夺。直到走头无路,南京政府才下了最后决心——8 月20日,蒋介石电令已时任驻苏大使的蒋廷黻,要他迅速接洽苏联政府,急购200 架驱逐机和100 架轰炸机。第二天,《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苏联对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援助正式展开。“撞也要把他撞下来……”

  苏联不仅派来飞机,还有人

  战斗机驾驶员安东。古边科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5 月30日,9 架日本轰炸机出现在汉口机场上空,苏军立即起飞迎敌。随着两架日机冒着浓浓黑烟栽向地面,又来了近百架日机试图掩护剩下的轰炸机返航。但逃跑途中仍有14架日机被击落。苏军飞机只损失了2 架。

  打扫战场时大家忽然发现少了安东。古边科。正当四处搜寻时,远处的地平线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小黑点,那是安东的飞机。当它在一片欢呼声中摇摇晃晃地降落后,战友们惊奇地发现机身正前端好像少了一块东西,显然是由于飞机撞击造成的。奇迹般地,安东从容走出机舱,脱下尚未打开的降落伞,绕着飞机巡视了一周,然后才讲述他死里逃生的经历。

  原来日军来袭时,安东匆忙驾起一架飞机,但升空后发现,机上仅有一架机枪。击落一架飞机后,当他准备继续射击另一架敌机时,才发现子弹已经全部用完了。

  固执的安东不愿意就这么白白地放走敌人。“我紧紧地跟着这个日本人,然后瞅准时机用转动着的螺旋桨砍打它的机翼。”在一声巨大的金属撞击声后,日机一边机翼飞了出去,机身立刻侧翻、栽向地面。安东飞机的螺旋桨也严重变形。不过他发现飞机居然还能勉强滑翔,于是放弃了弃机的打算。 就这样,安东硬是“飘” 回了基地。

  不久,日本飞行员的尸体在一个小湖旁被发现。年轻的苏联人就这样完成了第一次撞机的尝试,他因此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在整个苏军援华期间,只有14人获得过这样的荣耀。像安东。古边科这样来华参战的苏联小伙子还有1090人,包括多名经历过西班牙战火洗礼的作战英雄。1937年11月底首批飞行员到中国后,就直接投入了南京的战斗,直到12月12日被迫飞离南京。尽管日军数倍于己,他们却总是主动出击。南京的不屈不挠,奠定了他们未来4 年战斗的基调。

  黄莺、燕子、喀秋莎

  在那张硕大的“远征图”上,标着无数个轰炸、空战地点,南京、徐州、南昌、武汉、广州、兰州、甚至西部边陲昆仑关,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正面战场。尽管他们骁勇善战,但在地面战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空中的胜利很难扭转大局。随着战略重镇不断被攻陷,且战且退成了苏联飞行员的宿命,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兰州、从南昌到重庆……

  但苏联人是不认命的,他们确实有这样的资本。当时在中国作战的伊-15 、伊-16 ,是苏军的一线装备,伊-15 比较灵活,便于水平作战,被苏联人称做“黄莺”。伊-16 则因速度快、便于垂直作战和追击,而被叫做“燕子”。“黄莺”和“燕子”高低搭配,往往以少胜多,为中国空军掌握1937-1940 年间的战场制空权做出了很大贡献。还有一种被苏联人称为“喀秋莎”的CB轰炸机,速度比同时代的日本九六式战斗机还要快。

 装备和勇气,成就了苏联飞行员的一次壮举

  1938年2 月23日,苏联红军节,志愿队决定长途奔袭日本在台空军基地。当时台湾是日本空军的一个主要基地,松山机场上停着大批战机。指挥官留恰哥夫决定派出两批轰炸机队:一队是驻在南昌的中苏混合编队轰炸机队,12架飞机;另一队是驻汉口由波留宁率领的的苏联空军志愿队轰炸机队,28架飞机。当天早晨,两队分别出发。由于领航员计算偏差,南昌起飞的机队没能到达台湾。波留宁大队由于航程远,不得不用5500米高空直线飞行来节省燃料。从汉口到台北,飞行员们一直忍受着高空缺氧的折磨。

  到达台北时,云层中出现“天窗”,苏军迅速钻出云层投弹,机场陷入火海。日本人根本没料到竟有人能够袭击台湾,毫无戒备,战斗机和高射炮都成了“哑巴”。

  此次轰炸,苏军共投掷了280 枚炸弹,炸毁敌机12架,营房10栋,机库3座,还焚毁了可供3 年使用的航空燃油及其它装备,松山机场完全瘫痪,一个多月不能使用。

  第二天晚上,宋美龄以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名义设宴为全体参战人员庆功。她在祝酒辞中说,这次袭击已经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日本当局已将台湾行政长官罢免,并将松山基地司令官撤职,交法庭审判。“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在异乡作战,最大的不便源于文化和语言的隔膜。苏联航空志愿队来华作战初期,曾发生过跳伞的飞行员被当地的民众误认作日本人而加以围殴的事件。为了避免类似的误会,国民党政府为他们制作了蓝色的袖章,上写“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1938年初,波雷宁的飞机在一次战斗返航中出现故障,不得不降落在一片芦苇里。全体机组人员看着这片陌生的地区,忧心忡忡。不久,300 多个中国人小心翼翼地朝他们走来。波雷宁赶紧用手指着绣在他制服上的蓝布条,这些中国人端详了一会儿,突然都露出了笑容。语言不通,机组人员就通过画图指导村民们把重达7 吨的飞机从沼泽地里拖了出来,中国人硬是用人力把飞机移到江边,抬上一条小火轮,一位老船长痛快地答应把飞机运到汉口。

  随后,几位“洋人”被安排到一个小餐馆吃了顿安逸的便餐,有蒸肉、花生米和各种陌生的蔬菜。饭后在一个安静的村舍里美美地睡了一觉。他们这才知道身在芜湖,事后回忆里,这里更像是一个战时疗养所。护送他们去汉口的中国小伙子带足了面饼,还特意带上了茶水。性格开朗的他一路上时而做着手势讲故事,时而用口哨吹出动听的中国民歌。两天后,飞行员们安全回到了汉口基地。不久,飞机也运回了。

  听着这段往事,我的目光无意中落到老人身后那幅 “中苏人民友谊万古长青”的条幅上,忽然另有一番感触,不禁插话询问。原来书者任栋梁的父亲任辅臣曾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率领中国团与白军英勇战斗,最终壮烈牺牲。五年前,伊万诺夫还曾陪同他祭拜了父亲的墓地。卫国战争前,苏联人到中国来帮助抗日;卫国战争后,中国人远赴他乡帮助抗德——除了“中苏人民友谊万古长青”,我一时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话来表达这一份感动。

  一次,几个苏联飞行员乘坐一辆敞篷汽车行驶在汉口大街上,一群女大学生发现了他们,其中一个女生突然大声呼喊:“塔瓦里希!”(俄语同志的意思——编者按),苏联飞行员也大声回答:“塔瓦里希!”“塔瓦里希”走了!”

  在充分领教了苏制飞机的优越性能后,日本人有针对性地研制出新一代的零式战斗机,几次较量后,空战的主动权再一次向日军偏移。1941年6 月苏德战争爆发,由于国内吃紧,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规模逐步缩小,苏联空军志愿队也陆续回国。至10月,苏联对华物资和人员援助基本停止。特瓦利西们就这样告别了中国。

  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总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1091名飞行员。他们带来的飞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250架,其中包括561 只“黄莺”和“燕子”,222 架轰炸机(大部分为“喀秋莎”),以及100 架教练机。

  四年中,日军损失飞机986 架,战舰100 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日军王牌飞行员中的“四大天王”三位被击落。当然,志愿队也献出了211 条生命。

  塔瓦里希虽然走了,但飞行员留下的所有军事设备中方已能完全掌握,并能继续给日军造成一定威慑。不过,制空形势已大不如前,直到陈纳德率领“飞虎队”来华,当然,那都已经是后话了。

  伊万诺夫老人似乎对我拿苏联空军志愿队和美国飞虎队相提并论颇不以为然。现在他们的“俱乐部”里已经没有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成员了,老人说,三个月前,最后一位援华飞行员费多罗夫去世了。一路走好,“塔瓦里希”。

  苏军无名烈士长眠武汉

  杨公楫已经83岁,曾担任解放公园的第一任主任,3 周前染上肺炎,刚刚痊愈。看到记者他显得有些意外。苏联空军志愿者在1938年武汉空战中牺牲后,被掩埋在万国公墓。1956年,其中15位烈士遗骸从万国公墓迁到解放公园,当时负责迁移工作的可能只剩下杨公楫一人健在。弹指间半个世纪过去了,从哪里说起呢?杨老说,就从掩埋讲起吧。

在尸骨堆里找英雄

  烈士墓的历史几乎和解放公园的历史一样长。1938年的武汉空战,苏联空军志愿者有100 多人牺牲。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把能够收集到的烈士骸骨都葬在汉口的万国公墓,但处理得相当粗糙,没考虑分类,把战争中所有死者一股脑儿埋进了万国公墓。杨公楫说,万国公墓里埋的什么人都有,有战士有平民,有无产阶级有资本家,有中国人也有苏、英、美、西班牙人,甚至有日本人。有些立了碑,有些则只有一座坟头。

  1953年解放公园开始修建,1956年建成。刚建成时公园是一张等待规划的白纸,武汉市政府决定动迁苏军烈士遗骸至解放公园。杨公楫告诉记者,分辨尸体的工作是1956年夏开始的,但进展得很困难,原来的墓坑里几乎没有一具完整的尸首,有的只是白骨。在当时的语境下,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无产阶级英雄从那些资本家和流民中分出来。后来历尽艰辛分出了15具苏军遗体,但具体谁是谁,可能不一定完全对号入座。解放公园一直有个计划但没能完成,就是建一个“烈士纪念坛”。杨公楫说,1956年烈士骸骨迁移时,发现很多烈士身上还带着遗物,如怀表、信件、勋章、纪念品等等,后来全部交给了民政局,但公园想把这些纪念品收集起来建烈士纪念坛。园林局局长万流一到中央活动,想建个大的纪念碑,通过关系找当时的财政部长李先念拨款 40万元,但资金紧张,省市截留了一部分,到公园已所剩不多,后来无力再修建纪念坛了。给他们回家的感觉

  8 月8 日,天气还没摆脱连日来的酷暑,记者在解放公园寻找苏军烈士墓。几弯几绕,才发现这个别有洞天的地方。烈士墓三面都被葱郁的林木所环绕,可以感觉到难得的清凉。墓道两旁,40年以上树龄的龙柏、雪松郁郁葱葱。杨老在任时,曾用中国的松、竹、梅等花木同苏联方面交换月季,并将这些月季栽种于墓旁,力图使先烈们能在故乡熟悉的草木中安然长眠。画眉、斑鸠的鸣啼在林间清脆地回响。在公园的东北角,一片面积近400 平方米的草坪静静地铺展着。草坪的尽头,一座高8 米、占地1 平方米的大理石纪念碑巍然矗立。碑身正面,“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十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据杨公楫介绍,烈士墓的选址是很讲究的,左面是朝梅岭,右面是夕桂岭,一朝一夕两岭之间,“青山处处埋忠骨”也许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吧。在烈士墓的正前方,有条小河,跨河而建的小桥名为 “落虹桥”,这是象征着苏联空军志愿者的飞机如一道灿烂长虹从天而降。整个墓地都是依照苏联的习俗建立的。如纪念碑是方锥形(中国碑是方柱形),墓台是长方形(中国墓墓顶是圆形)等等。墓碑碑座四面镌刻着中苏两国国徽浮雕,碑身背面用中俄两种文字铭刻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永垂不朽!”

  与纪念碑遥遥相对的是烈士墓的墓台。淡青色的花岗石墓台长约32米,高3 米,岁月的风尘早已在它身上刻下斑驳的印记,让武汉人无法不回想起那段沧桑沉重的往事。

  据湖北省外事办介绍,烈士墓建成后,每年都有人来举行祭扫、悼念活动,即使在中苏关系比较紧张的时期也不例外。1986年国际和平年,11对新婚夫妇在10月1 日结婚的当天来到烈士墓敬献鲜花,并带着敬仰与追思在墓地栽种了象征和平幸福的松树。

  让历史的见证者不被忘记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两国关系曾经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敌对状态,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真挚的感情也因此受到过长时间的扭曲,许多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也被尘封。陈纳德援华抗日“飞虎队”的事迹是在中美建交后才开始走热。可见,国家之间的交往程度对历史长河中的史实揭秘影响巨大。

  南京孙中山纪念馆范方镇副研究员曾专门研究过苏联航空志愿队,他认为,在中国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不如陈纳德“飞虎队”那么有名,有以下一些具体原因:一是苏联空军援华战斗时,苏联并未与日本正式宣战,所有志愿队处于保密状态,对外称“中国空军正义之剑大队”;二是他们的战绩主要在1938 年取得,1939年后他们的飞机老化,战斗减少。1940年日本造出性能极强的零式战斗机后,为减少无谓牺牲,苏联飞机就很少再投入战斗。三是苏联军方频繁更换空军志愿队的领导人,也使志愿队缺少陈纳德那样一直在华作战的著名人物。

  去年夏天我曾随团访问加加林宇航中心,在一间陈列室里我意外地发现了一组介绍1937年到1941年间苏联志愿空军援华抗战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这再次唤起了我探寻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好奇心。迫切的心情促使我开始搜集有关资料和采访当事人。然而,资料的查找困难很大;当事人大多已不在人世。就在三个月前,我听说最后一位在世的苏联航空志愿队成员病危的消息,马上联络,但被病人的家属婉言谢绝。当时的心情,用扼腕叹息来形容可能也不为过,要是早一点该多好!(小百合BB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ern 于 2010-11-3 01:26 编辑

历史真相:美军强暴武汉名媛惨案始末
分类:历史回声 2010-05-05 18:27:25 阅读:148 评论:0
  
    历史真相:美军强暴武汉名媛惨案始末        

    ·中国大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暴行走,他们高呼“美军滚回去!”     

  一九四八年八月七日武汉的汉口发生了二十多名美国空军人员,即陈纳德的部分飞虎队人员集体强奸武汉名媛事件,即“景明大楼事件”。但是这件震惊中外“强暴案”却被当时的国民党当局掩盖了下来,最后竟然仅将几名参与其中的中国人判刑了事,致使真正的罪犯一直逍遥法外。

    景明大楼在武汉的汉口鄱阳街四十九号,原来是英商景明洋行,美国空军有个临时招待所就在这里。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二日,住在景明大楼五楼的美孚公司汉口分公司大班利富,伙同美国空军军官乔治林肯把先后在天星歌厅和江汉歌厅搞乐队的菲律宾人赛拉芬找去,决定由赛拉芬负责在利富住处组织一场舞会,除乐队外并要他代邀中国妇女参加一是伴舞,二是伴宿,不许中国男人参加。

    赛拉芬领命后,立即跟菲侨克劳兹和他的中国姘妇章月明等商量,决定由自己和克劳兹组织乐队,章月明出面邀约中国妇女。章月明找到江汉歌厅茶房头佬杨玉麟,通过杨玉麟的关系,找到江汉歌厅歌女莎莉等人,并通过她们四出找人。后来章月明又找到江汉歌厅茶房刘宝山,要他找人伴舞。刘宝山则找到失业舞女曹秀英,要她动员中国妇女去参加舞会,并许以厚利。曹秀英见有利可图,当然十分热心。她不仅邀约了同屋的张太太、杨太太等,还与赛拉芬的中国姘妇谭碧珍一起,找来了刘太太、罗太太等十多人,连曹秀英的女儿也参加了。当然除赛拉芬、利富、乔治肯等数人外,其他人都以为只是伴伴舞,根本不知还要伴宿的事。

    这场舞会共有三十多人参加,其中有达官贵人的太太和如夫人,也有不少名门闺秀。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三十二岁的曹秀英,而年龄最小的则是曹秀英的岁的女儿。这些参加舞会的中国妇女,除极少数是职业舞女外,多数则是前来赶时髦参加“社交”活动的武汉名媛。

    八月七日晚上,参加舞会的人均已齐集景明大楼五楼,除舞伴全系中国妇女外,二十多名“男宾”则全部都是外国人,其中以美国军人最多。美国人有美孚公司汉口分公司职员陆惠人、佛兰克、史塔司博以及美国侨民李棋、卡尔顿、格鲁、卡来尔等。英国人有江汉关水上视察赫达生等。利富和乔治林肯是这场舞会的主人。

    这天恰巧是星期六,正是西方的所谓周末,主谋者按照预定部署先将集合在一元路坤厚里十八号菲籍乐师克劳兹家的乐队人员接走。天黑后再派汽车把预先约定的一部分中国妇女从三教街美宣琦西餐馆接到景明大楼。九时半时利富的仆役刘忠泉将电梯上锁,舞会旋即开始,在阵阵加紧的乐曲中,人多舞急,酒气缭绕烟雾弥漫。洋人们丑态渐露,有的强吻女伴,有的掐腰摸身,一个美军军官竟将女伴当众搂起随即按倒在地将其内衣短裤扯破。此时电灯熄灭,乐队人员溜走之后,女人们惨叫之声便不绝于耳。

    当晚深夜十二时左右,侥幸逃出虎口的歌女巧巧找到未及逃出的莎莉家里,同莎莉的母亲一起前往汉口市保安警察总队,将此事告知警察总队分队长方向。由方向转报鄱阳街管段的汉口市警察六分局,再由该局局长苏天纯请示市警察局长任建鹏后派分局巡官马步云带了警察前去侦察。但是马步云等人到达景明大楼时遭遇洋人阻拦不准上楼,又是几番请示联系之后,他们才获准上到五楼。这时已是八日凌晨三时许了。现场上仅剩下利富和乔治林肯二人强作镇定始终不吐实情。只说是一场舞会已经结束,但是警察却看到他们那副兽行刚过的仓皇神情,还有地上和沙发上的衣裤他们不未及收捡整理。

    然而,在场的警察什么也不敢说,只有怏怏而归。八日上午,《中国晚报》记者杨钰通过关系了解到一些情况。在找汉口市警察局长任建鹏而遭到拒绝后,杨钰便在当日的《中国晚报》上把这桩丑闻捅了出来。这不是简单的强奸案,而是大规模有预谋有准备的轮奸案,有的妇女竟被轮奸达三次。

    惨案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尽力封锁消息,以顾全所谓“国家名誉”和“盟邦友谊”。但当时人民的呼声,舆论的压力,迫使国民党当局不能保持沉默了。但他们惟恐事态扩大,“影响中美邦交”,便一面派人向新闻界疏通,要记者们“顾全大局”;一面传讯章月明、杨玉麟、刘宝山、曹秀英、章继英等人,要他们承担罪责。而除美国人利富和菲籍侨民赛拉芬早在此事公开揭露时逃往香港外,其他参与此事的美军军官和美英籍侨民们一直逍遥法外。

    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国民党汉口市地方法院将章月明等五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罪名是“妨害风化、意图营利”,让他们做了洋人的替罪羊。特别需要说明是,受害者很多都是国民党军官的家属。据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日的《大连日报》报道,其中还包括当时武汉市参议会的议长市议长张弥川的二太太和某行政首长的如夫人,以及住在巴公房子的高太太、宋太太、张太太等。所以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就结束了,因为国民党政府后来竟然将被强奸的妇女中的几个闹事的抓来判刑,理由是引诱勾引盟军从事淫乱活动。

    其实,“景明大楼事件”只是美军在中国罪行的冰山一角。十九世纪中叶,跟着英国人把鸦片卖到中国的国家中,就有美国;而鸦片战争中和英国一起侵略中国的也有美国;后来又在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沈崇事件”。因此美国及其美国军人对于中国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非一个“景明大楼事件”所能说清和了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C踢胃 于 2010-11-3 12:54 编辑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630&highlight=%E6%B3%A2%E5%85%B0%2Bstern
俄媒体披露了一些解密档案,对波兰有关苏联是“二战罪人”的指责进行反击 ...
stern 发表于 2010-11-2 19:54

苏俄媒体还曾经“披露”卡廷惨案的“真相”,说那2.2万波兰俘虏是德军而不是苏军杀的呢!!

另外苏联倒是确实把外蒙古从中国肢解、分裂出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C踢胃 于 2010-11-3 12:59 编辑
历史真相:美军强暴武汉名媛惨案始末
分类:历史回声 2010-05-05 18:27:25 阅读:148 评论:0
  
    历史 ...
stern 发表于 2010-11-3 01:25

1个沈崇跟景明楼事件中的那点中国女性加起来的总人数远远少于苏军在东北强奸的中国女性的总数!恐怕只抵得上苏军强奸的中国女性的总数的一个零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去看大学的历史教科书,在很多问题上都要比高中历史教科书细致得多,尤其是东方战线的 ...
地支木 发表于 2010-11-2 01:14

关键是中国的主流媒体、宣传机构说苏联当时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虎队”:揭秘不该被遗忘的苏联航空志愿队
2004-12-22 08:38:28  
【评论】【中华网BBS】【进入聊 ...
stern 发表于 2010-11-3 01:19

中国的国有媒体、宣传机构很爱报道美国的丑事和坏事,很讨厌美国的中国媒体唯独在美、苏两国的援华志愿航空队这件事上厚美薄苏,这是为什么?因为跟美国的飞虎队比,苏联的援华航空队根本不值一提!无论是两个志愿队的规模还是战果,美国的都远强于苏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那2.2万波兰俘虏是德军而不是苏军杀的呢!!
CC踢胃 发表于 2010-11-3 12:43


日本盟友, 死了活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苏联倒是确实把外蒙古从中国肢解、分裂出去了!!
CC踢胃 发表于 2010-11-3 12:43




蔣中正﹕外蒙獨立乃實踐三民主義的楷模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主持
                                                                              
中央常會、國防最高委員會聯席會議講--
                                                                              
我今天代表本黨的同志根據 國父的遺教說明我們今後對省區以外邊疆民族問題﹐換言之﹐
就是對於外蒙和西藏民族問題的方針﹐我們中國國民黨﹐自民國十三年改組以來﹐外蒙古就
派代表來參加祝賀﹐我們 國父對他們的禮遇﹐有如上賓﹐從沒有視他們為藩屬的意念與態
度﹐決不像北京政府對他們視〔第172頁〕為殖民地加以壓制。我們國民政府成立以來不僅
對於外蒙如此友愛﹐就是對於西藏也莫不如此。我全國同胞必須知道如果我們忽視這些民族
平等自由的意志﹐抑制他們獨立自治的能力﹐這不僅違背我們國民革命的精神﹐且足以增加
我們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紛擾﹐貽誤我們建國的百年大計﹐亦影響到世界的和平與安全﹐至於
外蒙自北京政府時代民國十一年起﹐在事實上已脫離了祖國而宣告獨立﹐如今已屆二十五年
﹐我們早已明了我們如不能以國民革命的原則﹐和本黨一貫的傳統政策用斷然的決心來解決
這個問題﹐勢將引起永久的紛爭﹐對於國內安定與世界和平﹐都將因此要發生重大的影響﹐
今當日本帝國主義已告失敗﹐東亞和平秩序﹐初見端倪之際﹐我們認為這是解決這一重大問
題的時機﹐如果外蒙以友好的精神循合法的程序﹐提出他獨立的願望﹐我們政府自當予以承
認。
 我在這裡要指出我們實施民族主義的三個重要原則﹕第一﹐我們中國政府和人民必須懷抱
崇高的精誠﹐與堅定的決心﹐斷不能效法日本對待高麗的行徑。凡對於他持有自治能力與獨
立精神的民族﹐必須予以精誠的扶持其成長﹐使之達成自主和獨立的目的。我們必須一反日
本帝國主義之所為﹐使東亞大陸在世界反侵略戰爭全面勝利的曙光之中﹐樹立民族自主和自
由平等的基礎。五十年來﹐我們中國國民黨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反抗日本﹐不僅為中國本身
自由平等而奮鬥﹐亦且為高麗的解放獨立而奮鬥。今日以後﹐我們更須本於同樣的宗旨﹐與
一切有關的盟邦﹐共同尊重民族獨立平等的原則﹐保障他們行將獲得的地位。第二、在省區
以外的邊疆民族﹐具備自治能力﹐與有獨立意志﹐而在經濟政治上到達了可以獨立程度之時
﹐我們的國家對他們必以親愛友好的態度和精神﹐自動的扶助他們獨立自由﹐永久視為中〔
第173頁〕國平等的兄弟之邦。不因其離開祖國而發生惡感或歧視﹐而我們各民族﹐亦必須
對其祖國以和睦親善的態度﹐循合法的程序﹐向其政府提出願望﹐以達成其目的﹐不可采取
反抗祖國的行動﹐以引起民族之間相互的仇恨。第三、各省區以內的大小民族在政治上、法
律上一律予以平等﹐在信仰上、級濟上亦予以充分自由而不加以幹涉﹐以達成我們各宗族間
精誠團結友愛互助之目的。
                                                                              
 如果我們大家注意上述三個原則﹐防制所述各種弊端﹐我們對於外蒙合理合法的要求﹐決
不加以阻礙﹐並將予以扶持而使之實現。西藏民族的政治地位﹐也是久懸未決的問題﹐我可
以負責聲明﹐如果西藏民族此時提出自治的願望﹐我們政府亦必將賦予高度的自治。如果他
們將來在經濟條件上能夠達到獨立自主的時候﹐我們政府亦將如對外蒙一樣的精神扶助他們
的獨立﹐但必須其能鞏固其本身永久獨立的地位﹐不可蹈襲高麗過去的覆轍﹐一面要求祖國
承認其獨立﹐而一面即被日本的違約並吞為其奴辱﹐又要使我祖國為之數十年之犧牲奮鬥﹐
而始獲得今日的解放。
 外蒙西藏問題的解決乃是我國民革命最大的任務﹐也是民族主義實現的楷模。我個人必負
起全責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我全國同胞亦本著國民革命的原則和民族主義的精神﹐協助政
府來解決這個問題﹐使其得到圓滿的結果。為了世界和平與安全﹐為了國家鞏固與建設﹐我
們對於全世界民族問題的主張﹐必須依據大西洋憲章與三民主義的精神來求得解決。至此我
對於我們中國西南邊疆上的幾個民族問題﹐也是以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關系﹐不能不表示我們
中國的願望。第一、緬甸民族。我們中國在抗戰期間﹐兩度派兵入緬作戰﹐我們遠征軍將士
﹐直接間接傷亡的數目﹐共在二十萬人以上。但是我們尊重盟邦主〔第174頁〕權﹐恪守國?
信義﹐我軍在緬甸戰場的任務一經完成立即撤回本國﹐我們視此乃是我聯盟國一份子應盡之
義務﹐決不對緬甸政治加以幹涉。但希望我盟邦對緬甸民族之待遇應積極改良﹐並早日予以
平等的地位。第二、泰國民族。我們中國是因泰國作戰﹐而首受影響的國家﹐故泰國本來劃
入中國戰區。今將泰國改隸東南亞戰區﹐中國自無異議﹐然而我們始終認定泰國對我聯合國
宣戰是出於被動的﹐純由日本帝國主義的脅迫而參戰的。因此﹐我們希望泰國在日本帝國主
義失敗之後﹐--在戰後仍應恢復其固有的獨立和平等的地位。第三、安南民族。中國在抗
戰期間﹐因安南政府不能自保其主權﹐並供日軍以侵華的基地﹐因之中國的生命與財產皆受
巨大的損失。但是我們今日除了恪守同盟國的協議派遣軍隊接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日軍的
投降之外﹐對於越南決沒有領土的企圖。我們的希望是越南民族能從自治以臻於獨立﹐以實
現大西洋憲章的規定。最後﹐我要提到香港問題。香港與廣東是安危與共的鄰封﹐太平洋戰
爭爆發以後乃劃入中國戰區。今當日本帝國主義失敗之際﹐我們中國決不藉招降的機會﹐忽
視國際合作和盟部的主權﹐所以我們不願藉此派兵接收香港引起盟邦間誤會﹐但我可以對世
界與全國國民負責的聲明﹐關於香港的地位﹐從前是以中英兩國條約為根據﹐今後亦當依中
英兩國友好的關系協商而變更﹐我們的外交方針和國際政策﹐主張尊重條約根據法律以及時
代要求與實際需要﹐而求得合理的解決﹐現在中國全國各租借地均經次第收回﹐九龍的租借
條約自非例外。但是我們中國亦必循兩國外交談判的途徑﹐以期收回我們領土﹐行使我們主
權。
 總之﹐這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空前的戰爭﹐今日聯合各國無不希望這空前的戰爭成為最
後的戰爭〔第175頁〕﹐我們中國作戰最為長久受禍亦最慘痛﹐所以希望和平亦最為迫切﹐
凡足以促進國內團結及國際和平者﹐我們必盡力促其實現﹐我們必與我各盟邦共同奮鬥到底
﹐務使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以後﹐對我聯合國間無隙可乘﹐勿使其再有卷土重來的機緣﹐而日
本強權政治消滅以後﹐亦勿使世界上再有強權政治的發現。在此一意義上我以為民族平等和
國家獨立的原則之實現最為當務之急﹐國民政府自當本於中國立國的精神與國民革命一貫的
國策﹐乘此世界和平曙光初啟之際﹐使民族主義尚未完成的一方面見諸施行﹐我個人平生的
志願亦因此而獲得了實現﹐這實在是世界和平與中國建設的保証﹐務望我全國同胞同心一德
﹐協力一致以赴之﹐則民族復興﹐建國完成﹐自可計日而待﹐而對我八年抗戰所犧牲的千百
萬軍民同胞之英靈﹐亦可告慰﹐而聊以自慰了。

      [轉載] 蔣中正﹕外蒙獨立乃實踐三民主義的楷模[轉載] 蔣中正﹕外蒙獨立乃實踐三民主義的楷模伊莉討論區伊莉討論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国有媒体、宣传机构很爱报道美国的丑事和坏事,
CC踢胃 发表于 2010-11-3 13:12



美国暗杀蒋介石的计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蒋介石差点死于一次精心策划的谋杀,谋杀的策划者既非日本特工也非汪伪汉奸,更不是地方军阀,而是被其视为主子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罗斯福要杀掉蒋介石这位“盟友”呢?
        首先,在战略方针上美蒋存在根本分歧。二战爆发后,美国从全球战略考虑,决定联合英国,首先对德作战,对日采取守势,实行“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向中国提供贷款和武器,使中国继续抗日,为美国赢得对日决战的准备时间。罗斯福指出:“维持中国的抗日具有美国国防第一线的作用。”在中国抗战时期,美国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政府提供了十多亿美元的贷款和大批物资,并派大批美军顾问来华帮助中国抗战。
        与罗斯福的愿望相反,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是“运用英美之力解决对日问题。”他接受美援的目的不是替别人作战,而是保存甚至壮大自身实力,为消灭其最终敌人--中国共产党服务。蒋介石认为“日寇为癣疹之疾,共党乃心腹之患”,“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深知:若同日军拼光了本钱,战后且不说消灭共产党,就连任何一个地方军阀也不会拥戴自己。因而他在抗战中的基本方针是保存实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致使大片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
        战略方针的根本分歧必然导致军事指挥上的分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继英美之后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但是蒋介石期望由美国出兵帮助自己打败日本,而不愿将嫡系部队开赴抗日前线。而中国战场的溃败有损美国远东利益,于是在1942年初史迪威来华任蒋介石的参谋长时,罗斯福致函蒋介石要求把军队指挥权交予史迪威,以图改变中国战场局势,但是遭到蒋介石的拒绝,而且由于蒋介石从中作梗,使史迪威的命令无人理睬。1943年10月史迪威计划率中国驻印反军反攻缅甸,蒋介石却拒绝把美式装备的30个嫡系师从滇西入缅配合作战;罗斯福改组中国军队的建议蒋介石也不加理睬;…罗斯福对蒋介石在军事方面的不合作态度极其不满。
        其次,在反共方面美蒋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自身利益不同,因而在权衡抗日和反共的轻重缓急上存在矛盾。蒋介石担心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于是不断制造反共摩擦,而罗斯福认为只有保持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方能一致对日作战,从而保证“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实现,因此对蒋介石制造的诸如“皖南事变”等危及抗日大局的反共行为不但不予支持,而且相当不满。
        再加上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四大家族的横征暴敛,国民党政权的腐败,致使人民生活日趋贫困,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这使罗斯福等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对蒋介石政权未免失望。
        从美国的自身利益出发,罗斯福打算除掉蒋介石。1943年12月史迪威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时,罗斯福对史迪威说:“你如果无法与蒋相处,又无法换掉他,那就一劳永逸地把他干掉算了,”并希望看到中国“出现一位真正具有民主精神和合作态度的新的政治领袖。”史迪威令其副手多恩将军执行罗斯福的这项口头指令。多恩拟利用蒋介石将于1944年3月访问印度之机实施谋杀,具体方案是:当蒋介石的座机飞越两万英尺的喜马拉雅山时,飞机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机上所有乘客不得不弃机跳伞,而所有降落伞都是失灵的。这样在1944年3月某日,世界各国报纸都将刊载“蒋介石死于空难”的消息。
        不料,1944年3月初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豫湘桂战场告急,蒋介石临时取消访印,谋杀计划流产。可以说是日本侵略者救了蒋介石一命。
        之所以以后再没有类似谋杀计划,是因为当时德国法西斯已末日可数,而美军于1944年2月底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太平洋战局为之改观,日本法西斯失败只是时间问题,美国也就开始考虑战后称霸世界战略。罗斯福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想使中国成为亚洲抗衡共产主义的堡垒,而总统特使赫尔利于1944年秋季的中国之行后,极力使罗斯福相信蒋介石“是使中国团结一致的唯一人物”,而把蒋介石视为美国利益的最佳代理人而加以支持,当然不会再有谋杀蒋介石的计划,这是由美国的自身利益决定的。
        有趣的是,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罗斯福谋杀蒋介石的口头指令的具体执行人多恩将军担任了美国驻台湾的军事顾问,与蒋介石竟然共事十余载直到多恩奉调回美后,才在其回忆录《和史迪威从缅甸出走》一书中披露了这一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kashou1 于 2010-11-5 19:51 编辑

哈哈,1945年留下的俄日混血儿又来为自己的倭国老妈控诉自己的白人老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C踢胃 于 2010-11-7 23:24 编辑

中国网民中有很多精神上的“俄奴”,他们崇苏媚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在这个论坛上强调过无数次了,国与国之间的最根本的关系要根植于利益,而不是道德或者感情。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幼稚的头脑在这里提出和探讨这类可笑的议题呢?无论是二战之前的西方与苏联对德国的绥靖还是二战中后期的反法西斯同盟,也包括历史教科书,主要原因都只有一个:国家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6 20:19 , Processed in 0.04224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