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09|回复: 15

雨果唱片:广陵琴韵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辑中文名: 广陵琴韵系列
专辑英文名: Quangling Quin Music
艺术家: 群星
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雨果唱片 7CDs
发行时间: 1987年
地区: 大陆、香港
简介:
系列名称:广陵琴韵 7CDs
唱片公司:雨果制作有限公司
演奏者:张子谦、成公亮、戴晓莲、李凤云、刘少椿、梅日强、林友仁
资源出处(Credit):MU

专辑介绍:
    中国的古琴文化勃兴于唐朝,迄至清初,琴派林立,百家争鸣。清朝康熙年间,古琴一代宗师徐常遇先生在扬州创立广陵琴派,以演琴风格融汇南北,兼济刚柔,善用偏锋,醇古淡泊,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其二子犹工于演琴,并称为“江南二徐”,“拥弦角艺,四座倾倒”,康熙皇帝曾两次在“畅春院”召见,意兴未艾。徐氏父子所著《澄鉴堂琴谱》是广陵派最早的琴谱,与后世徐祺之《五知斋琴谱》、秦维翰之《蕉庵琴谱》、吴仕柏之《自远堂琴谱》和僧云闲之《枯木禅琴谱》合称广陵琴派五大琴谱。
同年间的另一位广陵古琴大师徐祺先生,善于吸取他人之长,蓄意开拓,斟于创新,曾周游诸地,遍访名师,倾毕生鸿力,编著了广陵派最具影响的《五知斋琴谱》。其指法细微精妙,缓急有度,同时倡导循古不古,音韵并茂,成为后世广陵派传承者的先导。
    时至清乾隆、嘉庆年间,广陵琴派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古琴大家,其中以扬州仪征人士吴灴为代表。他师从徐常遇之孙徐锦堂,又莫逆之交与徐琪之子徐越,因此继承了徐门两家的琴风,同时又精研各派指法,讲究调汇气韵,促使广陵派琴曲向“指法严实,刚柔相济”的方向发展;尤其难得的是,吴灴主张“曲传音节,传其神妙”,不仅丰富了广陵派琴曲的感情内容,同时将表现形势与演奏内容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提倡二者的相辅相成。其“音随意走,意兴妙和”的思想与而今“身、律、心”三位一体的学道不谋而合。
    得吴灴真传者有二,为颜夫人与先机和尚,分俗、释两派:俗家一派重继承而轻发展,后逐渐隐没;释家一派由僧先机传明辰和尚(问樵)、袁澄道士、牧村长老等,琴派后继繁盛,绵延至四十年代仍生生不息。其中道光至清末年间,问樵弟子秦维翰推琴技于至高境界。维翰自幼冠精琴理,年过半百仍朝夕不倦勤勉苦练,尤精音律与操缦。在继承前人精髓的前提下,主指指法的轻、重、缓、急要契合琴曲内容,并且每曲必专其情,将“身、律、心”之学和调气练指之法连同目送于挥之神技融为一炉,为广陵琴派“跌宕多变、去繁删陋,著有《蕉庵琴谱》,收藏琴曲三十又二首。
    《蕉庵琴谱》行世后,牧村长老空尘和尚刊行了《枯木禅琴谱》,除去广陵派二十五首传统琴曲外,加入了七首自己创作的新曲,遗憾的是因为空尘不传俗家弟子,其新创曲目只存谱本,不曾被继承下来。空尘视琴禅合一,将佛教的蒲团禅板与琴德都作为修身养性之道,对弟子常以琴理喻禅,并主张“琴声十六则”:轻松脆活,高法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这对当今广陵琴派处理琴曲刚中带柔,柔中有刚,缓中带急,急中有缓的风格有很大影响。
    清之后,秦维翰弟子孙檀生之子孙绍陶于一九一零年与友人胡滋蒲、王方谷、夏友柏等人于扬州史公祠内梅花岭下创立了广陵琴社,并任社长,为广陵琴派的发展和中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孙绍陶10岁即能文能琴,后师从广陵琴家解石琴、丁玉田,琴艺益进。结社后,他精研琴曲,广培桃李,为继承和发展广陵琴艺,树立“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并济、音韵并茂”的演奏风貌,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再传弟子张子谦、刘少椿等均为广陵派一代宗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陵琴社进入兴旺时期,社友多达五十余人,他们继承广陵琴派艺术传统,切磋琴艺,弘扬琴学,使得古琴文化空前繁荣。一代名家张子谦先生,是我国第一位职业古琴演奏家,他精研琴学七十余年,结友甚广,集各家之长,掌一门精要。而另一位古琴名家刘少椿先生,为扬州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他倾毕生精力弹习琴学,尤精操缦。抗战时期,曾为一张古琴视家中财物而不顾,因得别称“琴痴”。刘少椿先生朝夕与琴为伴,延师三载余专攻琴艺,功力终至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并于一九五六年录制广陵琴曲八首,造就广陵派第一部音响资料。曾在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古琴,其弟子林有仁、梅曰强、张正吟、刘如珍、刘蓉珍等,均为当代其名古琴大家。
    自清初之兴盛到如今的日趋成熟,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成就了广陵琴派“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并济、音韵并茂”的独特演奏风格。这十六字箴言包括了对于音律的明辨,指法的推敲,琴曲的意境和在处理曲目与自身感情和修养时的把握。其精髓就是要将“身、律、心”三者相互矛盾的状态用艺术的方法统一起来,使技艺与情感达到至美境界。分开来说,“跌宕多变”是指处理乐曲句、段的方法。广陵派信奉乐句可长可短,不受约束,密而有序,长而不混,短而不促,乱中有致,给人清和淳朴之感;同时要求在指法的处理上讲究缓中带急,急中有缓,将平淡常规的旋律处理成清奇脱俗,洒脱自如的音调,犹如梧叶翻飞,鸿雁来宾。
    “绮丽细腻”则主要是广陵派从美学的角度处理“音”的追求。这里的“音”不仅指弹奏的每个音节,还包括和音的处理,主次音的相互谐调,强弱音的应用,弹弦力度的控制,左手按弦力度分寸,音厚,音韵的有效值,调息运气控制音动以及音与意的结合等多方面内容。古琴之丝弦韵味淳厚,柔和饱满,犹善淋漓尽致地表现清心雅韵。而探悉“绮丽细腻”的真正含义应该从演奏古琴的综合修养——“九德”来衡量,即要“正、和、法、合、力、稳、厚、气、意”,任何一方面都不应当有所偏颇。
    所谓“刚柔相济”,则应该从音的轻重迟速,乐句的微妙处理和琴曲的整体和谐性上进行理解。比如指法力度应该随感情变化而强弱有别,缓柔的乐句中应该杂以急促之音,不能循规蹈矩平淡处理,另外应该突出主题思想的高潮部分,重现起音和尾音,不草率放松任意一个音节。刚柔相济是演奏琴曲全过程的气势和意境的综合体现,为琴曲内容服务。但是广陵派在处理二者关系时绝少适用强对比的关系,而是将二者有机融合,顺其自然,这也是广陵琴派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
    “音韵并茂”是古琴乐器的主要特色。对于“音”的要求有“坚、实、圆、润、宏、细、亮、采”之分,而对于“韵”的琢磨则是建立在对于“音”的微妙把握上,先声后韵,由韵得声,无声胜有声,以及弦外之音。“音”与“韵”的相辅相成能产生各种丰富的音响效果,“音”能给人带来第一性的直接感受,而“韵”则弥补了音效的不足,加强了音域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音色的变化。表现韵的高境界就是韵随手走,音韵妙合,将无声和有声控制在最佳的比例之中,充分发挥控制韵时值的最优时间差。“音韵并茂”是演奏者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最完美的欣赏极致。
    广陵派与其他古琴派别的一个共性就是讲究意境,讲求人品和修养,讲求崇高和优美。所谓意境,存在着三个层次:情景、气境和格境。情景是第一层次的审美标准,高山的庄重,流水的灵动,梅花的高洁,樵歌的空旷,潇湘的爱国之情,广陵散的疾恶如仇……一切技艺指法的处理都应该服从乐曲的感情基调。气境是第二层次的审美,要求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突破暂时的气韵平衡而在另一个高度上恢复平衡。生命不是静止不动的旋律,它随情绪的变化波动,并在运动中把握“动之平衡”,从而“户柚不蠹,流水不腐”,生命的光彩生生不息。格境是第三层的审美境界。它体现出了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正养浩然气,忽听琴韵幽”,尝求以真心解琴,以生命修心,常抱琴心,常怀琴趣。琴家讲究“琴德”,要求学弹琴先要学会做人,这正是要求从第三层境界上塑造琴艺境界。
    广陵派的演奏风格,从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继承与创新的相互磨合。与其它唯独崇尚古风或者更为强调创新的琴派相比,广陵派更为注重二者之间的平衡。即既不迷信传统,也不忽视创新,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回归,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厚今薄古。正是这种不偏不倚,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风造就了广陵派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前进。
    自1987年起,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出版的《广陵琴韵》,全套共七张,堪称是广陵琴派最全的影响资料汇集,有一些还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性录音。这七张CD分别是:
[HRP7139-2]张子谦·广陵琴韵(一)
[HRP7140-2]成公亮·广陵琴韵(二)
[HRP7141-2]戴晓莲·广陵琴韵(三)
[HRP7142-2]李凤云·广陵琴韵(四)
[HRP7143-2]刘少椿·广陵琴韵(五)
[HRP7144-2]梅日强·广陵琴韵(六)
[HRP7145-2]林友仁·广陵琴韵(七)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陵琴派最早形成于清初,乃由徐常遇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所辑《澄鉴堂琴谱》为此派最早谱集。继起者徐祺,吸收各地名曲加工整理成《五知斋琴谱》。此谱集影响深远,流传甚广,后来的《自远堂琴谱》及太平天国之后的《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等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出版的《广陵琴韵》,全套共七张,其中的曲目虽大致相同,但唯有《平沙落雁》一曲是全套所共有的,而且每位演奏家所用的琴谱都出于《蕉庵琴谱》,因此对聆听者来说可以鉴赏到七位广陵派演奏家的琴声和琴风。

《平沙落雁》并不属于重量级琴曲,指法亦不繁杂。但越是简易的乐曲,就越难演绎,听七位琴家演奏此曲,应首推梅日强为冠,他特用宋琴“古调”演奏此曲,必有其因。此琴的音色非常难得,清脆中带有温润感,宏亮而厚实,其低音弦的“散音”低沉而宏亮,甜美通透,使听者着迷。听此曲可领略到梅日强功力深厚非凡。全曲以深平和为主,辅以圆润的“绰注”,高昂处不浮不燥,其左手“撞音”十分纤细,“呤指”从容婉约。在第三段第十九、二十小节处的“急呤”手法,已达“快中慢”的效果,精妙绝伦!

再听张子谦的《平沙落雁》,却有另一番滋味。他以耄耋之年竟能弹得如此活泼生动,节奏快而稳健,琴声纯真,内藏凡来还童之意,音新意古,奇趣无穷。

黄晓莲以清琴《衡阳王》演奏《捣衣》。此曲很少人弹奏,从所藏的古琴音带中,只有龙琴舫、徐立荪两人而已,但龙琴舫所奏的乃清代琴家钱寿占所作,并非本曲。只有徐立荪(伯荪)所演奏的与本曲相同。

此曲见于《自远堂琴谱》中,共分十二段,属于快板的琴曲。戴小莲用以弹此曲的“衡阳王”音质虽然不够甜美,但她却能弹奏得十分动听,虽然与徐立荪所弹奏的指法和速度相差不远,但胜在指力轻运用得宜,节奏明朗,感情十分丰富、投入,从起始的泛音段,她那种洒脱的风格就已经够吸引人了,至入曲后就更加地挥洒自如,后半段旋律极似“评弹”、“说书”,连续的“轮指”历历如珠,像弹琵琶一般,“上下绰注”之圆润犹胜于琵琶,可以想象用古琴弹出这种效果,其难度非常高,更何况感情尽彻七弦中,妙矣!

《招隐》选自明代《神奇秘谱》。此谱集乃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这是第一奇;集中收录“神品”之曲目多,此第二奇;至今无法完成全集六十多首中的四分之一曲目的打谱,此乃第三奇!如今戴晓莲亲自打谱而演奏的《招隐》,曲意既古亦新,真是奇上加奇。

此曲打谱经过原稿“减字谱”的校对后,觉得很有逻辑。更配上低沉的男声、大鼓、木鱼及铃埙伴奏,气氛十分诡秘,琴声叮当若清泉自洁;埙声呜咽如山风入林,飘忽浮游;男声尤为苍凉;鼓、木、铃声,正气凛然。乍听之,佛曲耶?道曲耶?非也,乃隐者招隐矣!

除了以上两曲,还有李凤云的《禅思》、成公亮的《酒狂》及各家的《潇湘水云》等较适合一般听众聆听,何出此言?乃深谙琴道者常以古代琴论、琴道做准绳来衡量琴曲,凡不属“清、微、淡、远”之曲皆为下品,虽则如此,亦无可厚非,因古之琴道在于修心养性,而快板、刚猛及奔放之曲,皆难表其意。自唐以来自成一脉,除埙、萧外,无一可和,但是斗转星移,历数千年,炎黄子孙多已是“心移境迁”,面对永恒不变的古琴音韵就好像日本的年轻人,无法欣赏古远的日本“能剧”般的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CD1
张子谦·广陵琴韵(一)
Guangling Qin Music (Vol. 1) ZHANG Zi-qian
唱片编号:HRP7139-2
古琴独奏:张子谦
箫:戴树红


    張子謙,廣陵派古琴演奏家。1899生於揚州。14歲開始向廣陵琴派前輩孫紹陶學習古琴,熟練地掌握了《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龍翔操》等曲目。1924年定居上海,與彭祉卿、查阜西發起組織今虞琴社,組織演出、電台廣播,宣傳古琴音樂。解放后,任上海民族樂團古琴演奏員,和孫裕德合作的琴簫合奏堪稱珠聯璧合。其演奏風格剛健、遒勁,繼承了廣陵琴派的特點,節奏處理較為自由,按音音色剛柔多變。 1959年起兼任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古琴教師。與查阜西、沈草農合編的《古琴初阶》是初學古琴者的入門指導。

以明琴“惊涛”演奏。


专辑曲目

01. 龙翔操
02. 忆故人
03. 天风环佩
04. 酒狂
05. 普庵咒
06. 平沙落雁
07. 阳关三叠
08. 良宵引
09. 良宵引
10. 梅花三弄
11. 梅花三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CD2
成公亮·广陵琴韵(二)
Guangling Qin Music (Vol. 2) CHENG Gong-liang
唱片编号:HRP7140-2
古琴独奏:成公亮

    成公亮先后师承梅庵派大师刘景韶和广陵派大师张子谦,在演奏技法上更多地继承了广陵琴派的风格,这个琴派具有三百年的历史,善于变换指法。运用这些指法,成公亮把声音处理得细腻丰富,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秋籁”是一张音色柔和的琴,你在听秋籁时,琴弦发出的声音,手指在琴弦上滑动的声音,甚至成公亮随着旋律起伏呼吸声,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音乐,这时你会很真切地感觉到他弹的琴是活生生的。日本当代哲人加滕周一的评价指出了这一特色,他认为成公亮的琴表现了“内心情感的极致”。

专辑曲目

01.长门怨 5:35
02.渔樵问答 9:21
03.忆故人 9:54
04.醉渔唱晚 4:36
05.平沙落雁 8:47
06.归去来辞 4:03
07.酒狂 2:28
08.潇湘水云 11:42
09.龙朔操 1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CD3
戴晓莲·广陵琴韵(三)
Guangling Qin Music (Vol. 3) DAI Xiao-lian
唱片编号:HRP7141-2
古琴独奏:戴晓莲


    戴晓莲从小随从叔外公、著名广陵派古琴家张子谦先生学习古琴,深得其旨。还曾得益于著名虞山派琴家吴景略、吴文光父子。198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琴专业,继从张子谦又先后从姚丙炎、林友仁、龚一习琴。1985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在图书馆资料室、唱片编目室任职,1992年底始,任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编辑部编辑,同时长期兼任上海音乐学院各系古琴必修、选修以及外国留学生的古琴教学。2001年起至今,担任民族音乐系古琴专业教师,并首次以大班课形式为全院本科及研究生开设了古琴音乐理论选修课。现为古琴专业副教授。2002年至2004年被院长审定为系青年骨干教师。戴氏曾多次应邀赴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参加艺术节演出、举办古琴独奏音乐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等活动。出版了多张个人古琴独奏专辑CD唱片,主要唱片为“广陵琴韵”(香港)和“古琴艺术”(法国)。

专辑曲目

01. 广陵散 8:30
02. 平沙落雁 7:26
03. 龙翔操 5:54
04. 醉渔唱晚 4:24
05. 梅花三弄 8:53
06. 长门怨 5:39
07. 捣衣 6:19
08. 潇湘水云 10:11
09. 招隐 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CD4
李凤云·广陵琴韵(四)
Guangling Qin Music (Vol. 4) LI Feng-yun
唱片编号:HRP7142-2
古琴独奏:李凤云


唱片介绍

    李凤云,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天津音乐学院讲师、天津音乐家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今虞琴社社员。1976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1981年升入天津音乐学院,师从刘刚教授、董九儒教授主修琵琶,并向陈重教授学习古琴。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她曾先后师从李祥霆、张子谦、许健、李允中等先生学习古琴及打谱理论。1987年参加全国广东音乐比赛获二等奖;同年,参加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获二等奖;1992年参加杭州古琴邀请赛获最高奖;优秀演奏奖。1990年、1997年分别在天津和香港成功的举办了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她曾应邀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演出、讲学。曾多次出席国内外古琴艺术研讨会,并发表多篇古琴论文。


专辑曲目

01.湘江怨  2:57  
02.四大景  4:27  
03.梅花三弄  8:32  
04.平沙落雁  8:15  
05.广陵散  15:23  
06.禅思  6:41  
07.韦编三绝  5:29  
08.胡笳十八拍  1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CD5
刘少椿·广陵琴韵(五)
Guangling Qin Music (Vol. 5) LIU Shao-chun
唱片编号:HRP7143-2
古琴独奏:刘少椿


    刘少椿先生(1901-1971)名绍,号德一,原籍陕西富平,1915年随父南下经营盐业,在江苏扬州长期定居。扬州处于长江、运河交流处,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清代的名画家在这里聚集,有"扬州八怪"之称。这里的琴家人才辈出,称为"广陵派"。刘少椿是广陵琴派的第10代传人,也是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刘少椿对广陵琴派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弘扬了“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广陵琴韵。


专辑曲目

01.樵歌 9:20
02.平沙落雁 6:43
03.山居吟 3:32
04.龙翔操 5:43
05.梅花三弄 9:01
06.梧叶舞秋风 3:38
07.墨子悲丝 9:47
08.良宵引 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CD6
梅日强·广陵琴韵(六)
Guangling Qin Music (Vol. 6) MEI Ri-qiang
唱片编号:HRP7144-2
古琴独奏:梅日强


    梅曰强(1929-2003),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南京人。1939年拜古琴家汪健侯为师学习古琴。1952年后相继拜金陵琴家夏一峰、赵云青、蜀派胥桐华及广陵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为师。一生精研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琴艺术,以广陵派之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为基础,兼收浙派之豪放清雅、川派之激荡狷狂、金陵派之文雅高逸而自成一家。


专辑曲目

01.山居吟 4:25
02.耕辛钓渭 3:31
03.秋夜读易 5:12
04.梧叶舞秋风 4:16
05.佩兰 13:43
06.离骚 12:37
07.平沙落雁 8:24
08.渔歌 14: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CD7
林友仁·广陵琴韵(七)
Guangling Qin Music (Vol. 7) LIN You-ren
唱片编号:HRP7145-2
古琴独奏:林友仁

    著名琴家林友仁,祖籍台湾,1938年生于上海,定居于南京。1956年开始习琴,受蒙于金陵派琴家夏一峰先生,师承广陵派刘少椿先生,在国乐大师卫仲乐先生指导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1963年)。其间,还曾先后受学于梅庵派亲家刘景韶、川派亲家顾梅羹、沈草弄等先生。数十年来一直任职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在中国古代音乐史、古琴的研究与教学等方面都颇有心得,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等等见地尤为深入。

    林先生是现今为数已非常稀少的很能代表中国琴乐之气质、神韵与人文精神的传统琴家之一。演奏风格浑朴自然、韵味醇厚、意境悠远。其教学方法,别称“松—钟功”,既独树一帜,又继承传统精神、使学生从习琴之始就回归自性修养,舒展心灵、缓解压力,充分领悟琴道的内涵与意境,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与充实,极为难得。录制有:《MUSIC FOR THE QIN ZITHERLIN YOU REN》(英国Nimbus公司)、《中天真味》(台湾风潮公司)、《广陵琴韵(七)(香港雨果公司)、《琴韵萧声弄流水》(中唱上海公司)等多张个人专辑。


专辑曲目

01. 普庵咒  11:00  
02. 梅花三弄  9:45  
03. 忆故人  9:03  
04. 醉渔唱晚  4:29  
05. 平沙落雁  8:24  
06. 樵歌  11:49  
07. 流水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记著
谢谢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凉夜清 发表于 2010-11-17 16:15
广陵琴派最早形成于清初,乃由徐常遇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所辑《澄鉴堂琴谱》为此派最早谱集。继起者 ...

优美的民族音乐专辑,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9 08:04 , Processed in 1.73492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