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来自环球博客
靠玩弄数字来忽悠老百姓,社会稳定得了吗? 有个学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五年CPI被系统低估7%”。 国家统计局官员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呢,却“认为媒体报道的结论是主观推断,与事实不符。有关媒体不核实报告内容的可靠性,所用标题误导公众。” 学者是否能够“误导公众”,这要看什么问题。如果是说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事情,我想,大概没有人有如此神奇的特异功能。原因很简单:过日子是要花钱的。 老百姓兜里的钱基本上是个常数;他们每天的花费,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情况,比如重大节日,或者婚丧嫁娶等事情,一般也是一个常数。一般说,后面这个常数通常是没有多少变化的。然而,在最近的正常消费当中,这个常数却在时时变动着。怎么变动呢?总是变得越来越大。就是说,家庭日常开支见日就涨。尤其是近来,这个常数在急剧地上升。为什么会这样?超市里面的东西越来越贵了;农贸市场里面的蔬菜水果等必需品,每天涨得老百姓心慌慌。虽然最近政府给一些低收入者发放了有限的补贴,但基本上无济于事。一般家庭,小康之家吧,面对此情此景,也徒唤奈何。总之一句话:绝大多数的人们,他们口袋里的钱是越来越不够用了。 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越来越不够用了,这是大家的切身感受,根本不用什么学者来指点。那个劳什子CPI,老百姓懂得的不多。不过我想,老百姓的口袋里的钱天天减少,可能就是CPI日日升高的时候吧。至于说,CPI升高了多少,基本上是个学术问题,与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无关。谁家过日子看这个劳什子,盯住自家口袋里的钱就行了。收入基本不动,物价却见日就涨,CPI会不会跟着上升呢?这个问题,老百姓不懂,国家统计局官员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不会不懂吧。 我想,姚景源先生也要穿衣,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出行。如果先生也是如同一般小民那样,每天要挎着菜篮子到农贸市场/超市里去买这买那的,也要为疯涨的房价发愁的话,可能,先生也不会被什么学者之流“误导”了,因为先生的钱袋子也是一个常数。当然了,先生与一般小民不同,无论物价怎么涨,先生都有办法来抵消它,并且超过它!惟有这份能耐的人,才会“认为媒体报道的结论是主观推断,与事实不符。” 但如我这等小民,几如井底之蛙,只知道自家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了,少得心里发慌。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去关心什么CPI。不过我想,有闲情逸致的人们还是多关心一点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少去扯那个CPI的淡。企望用这种不着边的数字来粉饰太平,来安定人心,做得到吗?有本事就去把已经疯涨了的物价降下来,那才是太平盛世的样子呢。 专门靠玩弄数字游戏来忽悠老百姓,社会稳定得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