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5|回复: 0

大学生道德底线究竟何在? 复旦学生“冷漠与感恩”引发热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0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3日,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黄山遇险,致营救民警张宁海不慎坠亡。据媒体报道,复旦学生脱险后不谈哀悼殉职民警、先是讨论如何搞好“媒体公关”,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并推卸责任,后又在1217日牺牲民警追悼会上下跪道歉。记者针对这一事件以“大学生道德底线究竟何在”为题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网民爆炸式的不满与质疑主要集中在事发后一些获救学生的不当言论上。18人获救名单中的杜某是复旦登山协会会员,获救回校的杜某自称“心理状态还可以”。与同学在留言对话中透露出“校方让大家克制”,有同学提醒他“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某回应道,“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渡过这次难关吧。”
复旦获救学生杜某的不当言语一石激起千层浪,冷漠的态度让人心寒,没有反思也没有感恩,而是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地称“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这一系列的言语引来了网络巨大抨击与社会强烈谴责。最终,这些获救学生于张宁海追悼会当天在复旦校园内公开下跪道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旦学生由于自己的冒险行为导致一名警察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成没念过书的文盲也该知道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对警察表示哀悼和感恩,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伦常。“或许他们不这么认为,而会以自己的学识来理性分析自己的做法是否更有价值,认为自己是在维护学校和复旦学子的声誉,以及怎样才能使利益最大化。在这样的逻辑中,他们才会在牺牲民警尸骨未寒时去构思如何推卸责任来粉饰自己的错误。他们所拥有的教化和道德修养在他们的知识和才华面前是何等的苍白。”
著名网评人知风在面对复旦学生获救这一事件时则表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现代许多学校的教学理念往往重视强调“才”而忽视了“德”,教育的天平发生倾斜是导致大量缺乏道德的事情发生的重大因由之一。如果人人在法律准绳之下、道德底线之外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样的社会是可怕的。这些大学生虽然丢失了社会道德,但自以为比别人更懂社会规则,而且能熟练地应用潜规则——先讨论如何搞好媒体公关。“可惜啦!民警只是救起了这些披着名牌大学华丽外衣的躯壳,他们的道德却坠入了万丈深渊。”
更有学者指出,大学生们之所以有如此令人震惊的表现,可能与学生个体思想意识有一定关系,更主要的可能要追溯到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在校园内外的泛滥。在这样思想的主导下,不少大学生往往更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利益和诉求,至于理想、信仰、心灵乃至基本的人情人性,似乎大都是可以变通的东西。因此,即使每年隆重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似乎也很难真正走入青年学生的意识深处。


www.ppb4.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05:00 , Processed in 0.12243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