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第三声

[公知观察] 直击浙江“招工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这边情况也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动报酬提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靠低端手工业经营的小企业越来越难维持,有资本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可以收购,而且竞争压力减小,可以催生高端产业有实力的大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招工难是好事,不然中国永远没有动力产业升级!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中间不可通融吗?只要提供正规的就业条件,执行国家法定假期等,我想招大学生还是可以的,要知道现在招个普工要比招个办公室人员,工资高多了,也难多了,现在就是逼着企业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也要好好考虑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了,中国如想长期在世界上保持影响力,必须保持长期保持十亿以上的人口数量级,而当前只生一个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100、50、25.....的算术减少是要灭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人口少(密度少)就发达,那么为啥东部缺工,西部出来打工?有的宣传只是宣传,要自已动脑想问题才行,当年实行计划生育绝对正确,但今天要变(不是放开生,只是准许生两个)也是刻不容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招工不难,是招廉价奴工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krain 于 2011-2-17 08:31 编辑
另外也要好好考虑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了,中国如想长期在世界上保持影响力,必须保持长期保持十亿以上的人口 ...
yxf3256 发表于 2011-2-17 06:33


如果现在完全放开并视情况逐步过度到鼓励生育,中国的远期人口也许可以勉强维持十亿。如果中国只开放二胎,根据中国的生育意愿和东亚其他国家和海外华人生育现状,我估计中国的长期生育率依然不会超过1.5,而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和男女性别比决定中国需要2.3的生育率才能保持人口不下降。所以,只开放二胎中国的人口还是会以100, 65, 43, 28,...的速度快速衰减。我很反感夸张,所以我通常采用比较保守的数据。

台湾,澳门,和香港的生育率都已经接近或低于1了,虽然那里生育2,3个孩子还是很常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招工不难,是招廉价奴工难
正气大侠 发表于 2011-2-17 06:49


所以说这是好事。不过中国的招工难只是刚刚开始,以后一年会比一年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招工难,找工作难!
其实是实质是:找廉价劳动力难,找高薪工作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们那工资都开出2500  包吃包住 一天工作8小时,如遇加班双倍工资。 甚至有些企业都加三保。。。却依然很难招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也要好好考虑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了,中国如想长期在世界上保持影响力,必须保持长期保持十亿以上的人口 ...

yxf3256 发表于 2011-2-17 19:33

  搞了半天是要多生奴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浙江工厂多,老板多,就是没人愿意当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搞了半天是要多生奴隶
yayoo 发表于 2011-2-17 22:04



    LZ就是这意思,现在AC有些帖子借口劳动力短缺,人口老年化诋毁基本国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15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做出回应。
这份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长达25页,专门用一章对于正己烷的使用进行说明:“2010年,我们了解到,在苹果公司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即联建科技),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我们要求胜华科技停止使用正己烷,并提供证据证明已经将该化学品从生产线上撤下。还要求他们修复通风系统。自采取上述措施以来,再无工人因化学品暴露受到损害。”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表示,已查实所有受到影响的员工均已成功得到治疗,“我们会继续检查工人们的病历,直到他们完全康复。胜华电子已按照中国法律的要求为患病工人和康复期的工人支付了医药费和伙食费,补发了工资。137名工人中的大部分已经返回该工厂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搞了半天是要多生奴隶
yayoo 发表于 2011-2-17 09:04


在你眼里中国人都是奴隶吗?你这是在攻击中国政府,还是在侮辱中国老百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krain 于 2011-2-17 10:51 编辑
2月15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做出回应。
这份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长达25页,专门 ...
maque001 发表于 2011-2-17 09:22


希望那些只知道一味压榨中国工人来争取西方跨国公司一杯羹的企业滚出中国。苹果公司的姿态更是让我觉得虚伪与恶心透顶。它需要的是从其巨额利润中,多分哪怕一点给代工企业,而不是一边把代工成本压到极致,一边还摆出一副道德高尚,悲天悯人的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们那工资都开出2500  包吃包住 一天工作8小时,如遇加班双倍工资。 甚至有些企业都加三 ...
江南雪 发表于 2011-2-17 21:18



    这待遇比我都好很多,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ern 于 2011-2-17 23:45 编辑

魏巍:惊闻山西“黑砖窑”事件:到底谁埋葬谁?

最近,山西的“黑砖窑”事件震骇国人。我是从河南电视台热心记者付振中同志的报道得知的。他曾三赴山西,暗访黑砖窑上百家才第一个揭开这层黑幕的。据报道,社会上的一些黑中介,在全国各地绑架或拐骗青少年和老人、智障者,贩卖到这些黑砖窑做苦力。其中年纪最小者仅八岁,大者十三岁。他们都由黑心窑主雇的打手手持棍棒监管。每天劳动十七八个小时,如果哪个稍许怠慢,即以棍棒相加,这些可怜的孩子往往被打得遍体鳞伤,有的甚至被打傻了。新砖出窑,还没有冷却就让孩子们背,把他们的背也烫得红肿溃烂。吃饭只有馒头,喝凉水,还限十五分钟。晚上则挤在地铺上,冬天也不生火,挤在一个黑屋里,完全像牲口一般。终年不刷牙,不洗澡,一个个像黑人一样,身上的泥可以刮下一层,与记者会面时,有人身上还穿着破烂的校服。……亲爱的读者,你们谁能想到,这种只有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才有的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奴隶劳动,会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呢?会出现在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呢?正象鲁迅当年说的 “我疑我在的并非人间”。
   
      其实,冷静思之,这类残酷的剥削形式,并不自今始。把它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相比,也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多年以前,不就出现过某鞋厂限制工人的自由,收缴他们的身份证,锁在铁门里劳动,以至工厂失火烧死工人的事吗?外国工厂主让中国工人罚跪的事不是也发生过吗?有一年,总工会开劳动代表大会时,我曾给当时的负责人倪志福同志打电话,说到这类事件。倪志福同志深有的感慨地说,“魏巍同志,你不知道呵,让工人趴在地下学狗爬的也有呵!”至于说到劳动时间,“八小时工作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长期斗争所获得的成果之一,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新中国建国一开始就实行了。可是改革开放以来,除国有企业外,其他一亿多农民工,劳动时间至少是十一、二个小时,或者十四、五个小时,还要不时加班加点,哪里还有什么“八小时工作制”呢?一个人,精力体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过度支出,就是生命的透支,到了四十多岁就不行了,这实际是摧残生命,扼杀生命。到现在,“八小时工作制”到哪里去了?何时才能够恢复呢?如果不改变这种残酷的剥削,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面对山西的“黑砖窑”,当前最紧迫的,自然是坚决、干脆、果断地全部捣毁,将人一个不剩地全部救出来。同时必须将丧尽天良的黑窑主、黑中介迅速捉拿归案,绳之以法。对受害者则必须进行补偿,给以治疗,恢复健康。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尤须头脑清醒,决不要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这件事已经持续好几年了,有关各方,尤其是警方是绝对不会不知情的。那么为什么一直掩盖到今天?这其中有什么奥妙?我们不能不想到过去处理矿难问题。新时期以来,我国矿难之多,问题之大,死伤之重,影响之坏,在全世界数第一了。对此,政府也曾下了很大决心,关闭了相当大数量的煤矿。可是曾几何时,有些私人煤矿,又不断悄悄恢复,禁而不止,矿难又随之而起,再一次恶性循环。察其根源,还是官僚腐败造成的。腐败不除,叫你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教训是沉痛的。这次,要彻底消除“黑砖窑”,必须与反腐败结合起来,对“黑砖窑”的保护伞展开追击。
   
      这种坏事,今天出在这里,明天出在那里;今天解决这个,明天应付那个;总是摁倒葫芦浮起瓢,年年月月,何时才了?古语说,“善除恶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不从根本问题上解决是不行的。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要从市场经济和私有化的迷津中解放出来,在真正科学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上前进。这才是中国人民之幸,之福,也才符合党心民意,其它的道路是没有的。
   
      马克思有一句大家熟知也最经典的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要知道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是深刻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之后得出的结论。而资本家正是资本的人格化,他有自己独特的灵魂。你在他耳边喊一千遍、一万遍“以人为本”,也不能改变他“以利为本”——追逐最大、最高利润的本性。山西“黑砖窑”事件不就鲜明地说清了这一点吗?人生谁无父母,谁无儿女,面对着那些八九岁、十二三岁的孩子如此残酷对待,还有一丝一毫的人性吗?所以我说一切剥削制度,包括资本主义都是最没有人性的东西,最摧残人性的东西。最近,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华盛顿举行的“共产政权下受难者纪念碑”落成仪式上,恶毒咒骂共产主义是恶魔,其实他不就是地地道道用炸弹吓得伊拉克儿童啼哭的恶魔吗?他不就是屠杀阿富汗、伊拉克人民并把美国士兵送进死亡之海的恶魔吗?他不就是全世界制造恐怖的总代表吗?而发誓要消灭一切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者才是最富有人性的人,才是真正维护人类尊严的人,才是代表人类真正友爱相处的未来的人。
   
      恶魔们,诅咒吧,发狂吧,看将来,到底谁埋葬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铁西区下岗工人生活现状纪实


  沈阳市铁西区曾被称为东方的鲁尔,是中国工业厂矿最集中的地带之一,这里密布着沈阳市80%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绝对数超过1000家。保工街、卫工街、轻工街、重工街……铁西的大部分街道,都是以“工”命名的。这里曾经创造了光荣和奇迹。

  时代流转,当国企为改革付出代价时,铁西尤痛。75万人口的铁西,成为中国下岗失业者最集中的地带。“下岗职工累计15万、失业人员5万。” 这是该区劳动局的最新统计数字(这应该是保守统计)。今天,事关下岗者命运的中国社会保险改革,又在铁西率先拉开。所以,倾听下岗者的声音,无法回避这个地方。

  12月16日,本报记者来到铁西,开始了为期五天的采访。

12月16日 第一感觉

  夕阳的余辉笼罩着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站在昔日红火的建设大道上,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落魄。

  沈阳实业电机厂门口,厂名中的“沈”字已经大部脱落,“业”仅仅留着左右两点。厂房空空荡荡的,里面的大部分窗户玻璃已残缺不全。寒风吹打破窗,发出一阵阵的呜咽声。

  记者紧接着在沈阳大拖拉机厂的职工宿舍楼经历了一幕“电梯惊魂”:记者从这座高楼上拍照返回时,电梯在六层戛然而止,旋即迅速下滑,快到底时才停住。记者余悸未消,问同梯一位老人:“这电梯没人修吗?”
  老人苦笑说:“这是老毛病了,几乎每天都要犯。厂子黄了,哪里还有钱修电梯?”
  这就是铁西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这样的工厂在这里比比皆是。据沈阳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铁西区的国有工业企业中,六成以上亏损。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保守”的数字。
  夜幕降临。记者乘坐的出租车从厂区驶入家属区————铁西工人村。出租车司机于光顺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曾经是全中国最现代化的住宅区。所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说的就是这里。”
  还没到晚上8点,工人村的街道上已经看不到几个人了。楼群中灯光昏暗,一片寂静。于光顺解释说:“工人都下岗了,谁还有心过什么夜生活?”
  在街上惟一可看见的灯火,是几个卖水果的小贩在摊头点的小灯泡。当我们的车子驶过时,摊主冲着我们大喝:“鸭梨!五元钱六斤!贱卖!”

12月17日 柴米油盐

  对李长江的采访,是在他家的地上进行的。
  这位沈阳轮胎厂下岗职工的家里,没有沙发和椅子。惟一的折叠凳被大家推来推去,谁都不肯坐。15平米的房间中,除了一张碎木拼成的床之外,别无家具。用来盛放衣服和日常用品的,是墙角的两个旧纸箱。
  李长江今年51岁,1998年下岗,按政策只能领两年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现在已经拿不到一分钱了。
  沈阳市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金”为每月240元,由单位负责发放24个月。但如果厂子困难,就不能按时拿到。此后如果生活难以维持,可以到民政系统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205元。
  李长江为那205元奔波过。但街道的人一查,说不行,因为在他家的角落里,还蹲着一台电视————20英寸、最老式的那种,那是他的亲戚送的。“只要家里有电器,就不够特困的资格。”老李跟记者解释说。
  李家三口的日常生活主要靠他爱人祝淑荣的退休金维持。每月月初,当祝淑荣领到这245元后,就开始精打细算:50斤大米,55元;一袋面粉,50元;5斤豆油,14元……余下的钱,会买一些便宜菜。对于五元一斤的猪肉,他们已经两个星期没问津了。
  冬天来了菜价要涨。祝淑荣来到市场,一口气卖了80斤白菜、50斤萝卜。
  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祝淑荣有严重的颈椎病。十月初,是她今年惟一一次走进医院。但她拿到处方后,马上“逃”了出来。
  她跑到药店,舍弃了药方中最贵的“大活络丹”,用身上仅有的50元钱买了些便宜药。
  这种办法在这里是很流行的。所以铁西的药店特别多,兴工街中段不足50米的范围内,就有4家药房。


“你们没有医疗保险吗?”在街头一个下岗职工聚集的地方,记者问。
  “扯啥呢,你!”一位中年男子不满地回击,“厂子连生活费都发不出来,还医疗保险个球!”对这个“幼稚”的问题,人群随即传来一阵哄笑。
  下午,记者在街上转了转,惊奇地发现这里几乎买不到中档的“红塔山”香烟,烟摊小老板对此的解释是:“这烟太贵,卖不动,所以干脆不进货。”
  而在工人村农贸市场,猪肉每斤比沈阳别的区少5角钱,鸡蛋每斤少2—3角钱,百姓的购买量也很小。
  “但这不是好事。”农贸市场负责人担心地说,“长此以往,这个市场会逐渐萎缩的。”
  到了晚上,这里的一些男子开始喝廉价白酒,在劳动公园,在街头巷尾,偶然还可以看见一些吆三喝四的闲人。当地一位记者曾就铁西治安状况做过调查,发现这里的案发率在沈阳位居前列,甚至出租车司机在夜间都不敢拉客去铁西。

12月18日 女人的坚强

  早晨8点,工人村农贸市场的大门打开了,400多个摊位的主人陆续拥入。他们中八成以上是下岗职工。
  “一到冬天,我们就遭罪了。”摊主牟义美对记者说。1998年,她从沈阳重型机械厂下岗后,一直在这里经营水产。
  此时沈阳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0度,刮着三四级风。而相当一部分摊主要在每日凌晨三点赶到附近的批发市场进货。微薄的收入让他们不舍得打车,在严寒和黑暗中骑车前行的滋味可想而知。
  今天牟义美患了重感冒,坐在农贸大厅里直哆嗦。这里没有暖气,温度与屋外一般无二。但她坚持不点电炉子,她说电炉子太耗电。
  牟义美把双手插进大套袖里,那里揣着“土暖气”————一只热水袋。她平时穿37号鞋,但现在是42号,因为套了六双袜子。
  在冰冷的水泥台前坐了两个小时,牟义美才迎来第一个买主。对方狠狠地杀价让她难以接受,但又不肯放弃生意。最后,一斤虾以18元成交。买主在临走时又往篮子里抓了一只,为此两人再次争吵了起来。“你要不给我,我就不要了!”买主的话让她不得不屈服。她把头伏在冰冷的水泥台上,对记者说:“这样我是要亏本的。”
  尽管沈阳市有规定,下岗失业者做生意可以“减免一年工商管理费”,但条件是:这个下岗职工必须是首次自谋职业。而对很多经营者来说,他们自己出来做生意,是在几次不成功的打工之后。于是,他们就要交齐各种税,要交工商管理费、摊位租赁费。还有卫生费、报纸费、消防费……合起来,每月要数百元。
  随着铁西企业的不断兼并破产,越来越多的的下岗职工拥向小生意场。人们之间开始了惨烈的竞争。工人村市场门口新开的早市,抢走了人们的不少生意。
  “现在,每月最多赚六七百元。”牟义美的收入,代表了工人村农贸市场摊主们的水平。
  但失去工作的人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是,铁西区惟一一家官办职介所永远是人满为患。
  “每天都要接待100多名下岗职工,根本忙不过来。”职介所所长阎晓明说。她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是中午12点,但求职大厅里依然人头攒动。
  在工人村附近的一些路口,则出现了若干个自发组织的劳务市场。徘徊在那里的求职者胸前挂着牌子,上面写着诸如“水暖工”、“电工”等自己擅长的活计。下午两点左右,气温回升,是他们最扎堆、最活跃的时候。
  当记者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他们就注视着你、追着询问你:“要不要人,要不要人,干什么都行!”
  黄昏,记者在工人村巧遇李长江————那位轮胎厂下岗职工。“我的车丢了,那是用大家凑的200多元买的。”他的语气满带悲伤和愤恨,“我真想剁了那个小偷!”

12月19日 “并轨”

  在铁西劳动局的办公室里,就业指导科负责人张兴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再就业工作,是希望与困难并存。”这位基层工作者说,“缺乏资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从表面上看,都说是‘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 ’,可停留在开会和新闻报道,上面的实际支持还远远不够。比如说铁西区的就业经费,市里是一分钱都不拨的,全部要我们自筹。为什么我们区只有一家职介所,而且规模那么小,因为没钱。”

  已在劳动部门任职多年的张兴国,经历了沈阳的安置下岗者的四个阶段:1991年—1993年,称为“青年自谋职业”,当时下岗迹象刚刚出现;1993年—1998年,称“再就业工程”———因为下岗人数猛增,“工程”浩大;1998年—2000年,转为“再就业工作”;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则把重点放在了“并轨”上。
  2001 年7月8日,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在沈阳宣布:为期三年的社保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在辽宁省正式启动。其中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并轨”————此后,下岗者将直接拿“失业保险金”。保险金由社会保障系统发放,个人可享受24个月。所以,下岗职工不再担心因企业效益不好,领不到 “养命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社会化改革,也被列为“试点”的核心工作。对于铁西乃至沈阳全市70万下岗职工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
  临近中午,记者又来到沈阳市劳动局。办公室主任潘国华告诉记者,沈阳的“并轨”工作正在进行中。省里要求2001年年底完成30万人,截至当日,任务已完成过半。
  另据沈阳市政府透露:从2002年起,政府每年将筹集2000万元扶持下岗者。其中的1000万用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经费;另一半则作为他们自谋职业的小额贷款。而当天沈阳电视台的节目中,也传来了改造铁西的好消息————明年,有关部门将对铁西进行重新规划,要打造“东方鲁尔”。而铁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就是一笔财富。

12月20日 希望与爱

  这里很多下岗职工都爱听刘欢唱的那首歌:心若在,梦就在,从头再来。
  早晨8:00,牟义美照例摆开水产摊。虽然她仍要面对寒冷和病痛,但精神还算不错。“还有10天就是元旦了,春节也快到了。”她盘算着,“每年到这个时候,虾呀、鱼呀都能卖个好价钱。”
  李长江则赶往一个朋友家,朋友答应支援他300元钱。马上,他又能骑着新三轮去拉活了。
  工人村九马路的劳务市场里,那些胸前挂牌的求职者们,依然在寒风中倔强地等待着雇主。有人来了,有人来了!他们一拥而上。
  而沈阳北方大厦里的劳动局官员们,仍在为2001年年底完成30万人的“并轨任务”忙碌着。
  “我没力量想太远的事情,但日子得过下去。至少,为了我的孩子。”一位下岗母亲的话让人振奋。
  而在李长江家徒四壁的屋里,几盆麒麟掌————一种类似仙人掌的植物————枝繁叶茂。“这花儿好活。”李长江说,“即使来年咱交不起供暖费,暖气停了,它也冻不死。”确实,希望并未因失去工作死去。而抗争本身,就是一种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 14:10 , Processed in 0.04049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