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uyeguihua 于 2011-3-11 10:54 编辑
作者:熊文彬 发布时间: 2010年09月19日 10:53
自1951年和平解放,特别是1959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
西藏是我国文物古迹较为丰富的大省之一,现有2300多处文物古迹。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西藏的文物保护工作,从政策倾斜、人才培养、资金投入,设施等方面加大援藏力度。在1961年颁布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西藏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夏鲁寺、萨迦寺和古格王国遗址等著名的文化遗产单位就名列其中。到2007年,国家一共公布了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西藏就有35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西藏各地,不仅有宫殿、寺院,也有园林、遗址、庄园和陵墓。
在资金的投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中央政府就累计投入了7.3亿多元。2008年,国家宣布再次投资5.7亿元,对大昭寺、小昭寺、昌珠寺、古格王国遗址、扎什伦布寺和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等个22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维修。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外,西藏还有4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68处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单位已经或正在得到修复。
我们以布达拉宫为例。随着布达拉宫的对外开放,西藏广大的翻身农奴不仅有机会登堂入室,来自全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有机会领略这座古代文明成就的象征。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布达拉宫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性机构布达拉宫管理处。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布达拉宫保护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仅中央政府就先后数次投入巨资,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其中,1989-1994年,中央政府拨专款5500万和大量的黄金、白银。2001-2006年,又投入3300多万元资金。经过精心保护和维修后的布达拉宫焕然一新,在西藏的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年前来参观布达拉宫的游客不断攀升,一度达到一天5000多人次的规模。
由于游客人数大大超过了布达拉宫的承载能力,最后政府不得不对每天参观的人数进行限制。在旅游旺季,布达拉宫的门票可谓纸贵如金,一票难求。布达拉宫脚下雪城和布达拉宫广场周围的旅游商店和地摊的生意也十分火暴,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布达拉宫显然是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典型缩影之一,藏族古代文明成就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旅游业得到发展,当地老百姓也从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中受益。
与布达拉宫一样,在文物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上取得双赢的西藏文物保护单位很多,如大昭寺、罗布林卡、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古格王国遗址……每到一处,映入眼帘的都是这些焕然一新的文物保护单位,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无一不是旧貌换新颜。
西藏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大省之一。与文物古迹的保护一样,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对此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保护。对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抢救、整理、研究和出版就是其中的典范。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为此就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这项工作。1979年,西藏大学成立了格萨尔抢救小组,主要是录制、整理民间艺人扎巴的说唱本。1984年,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自治区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格萨尔王传的普查工作,寻访民间艺人,收集流散在民间的旧版本和旧手抄本。到2006年,先后寻访到57位民间艺人,收集到74部旧版本和旧手抄本。1997年,西藏社会科学院成立自治区格萨尔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大抢救整理格萨尔史诗的力度。到目前为止,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和西藏大学己录制说唱内容120多部、近5000小时。并且根据录音整理出版近50余部书籍,按收集到的老版本和手抄本整理出版30多部。与此同时,形成了一支近百人的格萨尔研究队伍,出版专著、论文集和期刊多达30多部(种)。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他们都成为国家的说唱专门人才而得到礼遇。
为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03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又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庞大保护工程。西藏一共命名了19个民间艺术之乡,将120个项目列为自治区级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06年,其中的38项被正式列为西藏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涉及民间文学、舞蹈、戏剧、歌曲、美术、民俗等各个领域。除格萨尔王传史诗外,藏族唐卡、藏戏、藏医药、弦子舞、锅庄舞、热巴舞、扎什伦布寺羌姆、昂仁迥巴藏戏、山南昌果卓舞、邦典和卡垫制造技艺、藏族造纸技艺、门巴戏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和雪顿节等7大类15个项目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目前为止,西藏有6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3个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国家共投资6.3亿元巨资对其进保护。
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古代文明的成就,同时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西藏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尝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和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保护,同时通过挖掘潜力,推陈出新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经济反过来又为它们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从而形成双赢的局面。西藏的旅游业和服务行业直接享受到了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成果。据相关部门统计,2007年西藏接待游客总人数首次突破400万人次,达到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亿元,相当于西藏国民生产总值的14.2%。
当然,西藏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基础薄弱,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技术和能力还较弱,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西藏各级政府不仅已经有了充分的意识,并且已经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西藏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wenhua/2010-09/19/content_546187.htm
该贴已经同步到 yuyeguihua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