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动心静 于 2011-4-3 19:00 编辑
林尹民烈士生平 在辛亥革命的历次起义中,广州起义也称为黄花岗起义是最著名的一次,也是最壮烈最鼓舞人心的一次。这次起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前奏。孙中山先生对黄花岗起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21年12月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孙中山悼念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这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遇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队伍役并寿。”
并为黄花岗纪功坊题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字。黄花岗起义纪念日三月二十九日被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尹民(1887-1911),字靖庵,号无我,福建闽侯人,林觉民的族弟,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堂叔。是史称黄花岗“三林”英烈之一(黄花碧血党人“三林”即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他们同年生、同年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而捐躯)。林尹民刚出生,母亲便逝世了。长大后,林尹民对父亲林孝扬极为孝顺,对兄长林肇民也很尊敬。他性格豪爽又有远大志向,平时喜欢喝酒,饮“数斗不乱”。 林尹民很有力气,能举起三百斤大石,曾聘请拳师学习少林武术;五年毕业。他沉着勇猛,寡言少语。
林尹民的伯父林孝恂在浙江做知县,叫他前往与林文同校读书,两人是好朋友。林文性格宁静谨慎,与林尹民性格完全相反,但交情极深,人们感到很奇怪。林尹民虽然终日嬉戏,但天性聪明,成绩最好,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伯父十分器重他。1905年,林文到日本留学,林尹民没有了知心朋友,郁郁寡欢。伯父安慰他说:“你写文章说出志向,文章好,我可以对你父亲说,也让你去日本。”林尹民十分高兴,当即写了文章,得到了伯父的赏识。
翌年(1906年)林尹民自费东渡日本,入成城学校学习,武艺为全校第一。这年他20岁,该校是日本陆军士官生学校;1909年林尹民毕业。不久,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补为官费生,学医显然难酬其志,他曾感叹地说:“大丈夫生于此时,当将铁骑五千,横行天下,效檀、王、徐、常辈(明初四个开国将领),长驱逐北,收复河山耳。何能终身伏案作博士耶?”因此林尹民课外努力学习中外兵书,有所心得,往往拍案叫好,于是精通军事谋略。林尹民与林觉民、林文在日本留学时,同租一室,号为“三林”,因三人同年生,以出生月日先后论大小,人称林文为大林,林觉民为中林,林尹民为小林。 东赢几年,林尹民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了解日深,接受了一些革命思想,认为:“中国之病,已入膏肓,舍革命以正本清源,无可救者。”1910年经林文介绍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成了一个革命党人。
留日期间,林尹民常说: “顾中国将亡,何有于家族!” 他认为应该把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个人和族中的私事应该放在次位去考虑。对待自己的婚姻则抱定“革命不成,何以为家”的态度,始终不曾娶。他早年订婚,及至适婚年龄,他的父亲便屡次催促他完婚,他总是设法婉拒,私下对亲近的人说:“现在不是结婚的时候,即使有天姿国色的人,也应忍泪不顾。何况未娶,而自寻苦恼呢!如有不幸,怎么对得起她?”
林尹民加入同盟会后,取了别号叫“无我”,表示为了革命宁愿自我牺牲的决心。他还说过:“凡事只问当为不当为,成败利钝,不必计也。”即不应计较个人得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11年4月15日林尹民与友人郑烈携带六箱军火回国,参加广州起义。 4月27日下午5时30分,林尹民与先锋队队员在黄兴的率领下进攻广东总督署衙门。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歧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文当场牺牲。林尹民等5人也相继中弹。黄兴被打断右手中食二指第一节,便以断指继续射击。林尹民仍奋勇杀敌,但寡不敌众,终因“飞弹中脑,血涌如注”,而壮烈牺牲,年仅25岁。
辛亥革命胜利后,族亲以林尹民的胞侄林亶(其兄林肇民之子)为之后嗣,即林尹民的嗣子,以缅怀先烈,继往开来。所以林亶少年时代免费就读于同盟会用黄花岗烈属抚恤金创办的"私立福州光复中学";在1981年由民革上海市委推荐林亶作为黄花岗烈士的后裔出席上海各界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 参考:福州新闻网 马福桥2009年12月29日; 《百年家族——林徽因》陈新华著; “林长民及其从兄弟”陈兴龄; “医人不如医国” 林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