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路高飞 于 2011-4-28 21:24 编辑
大红灯笼高高挂
——平遥
男二女七子团圆,是历代小说戏剧里大富之人的标志。最著名的是唐代大将郭子仪,一生有七子八婿,富贵寿考冠绝古今,家里上朝的笏摆满了床,明清到民国,以此为题材的戏曲《满床笏》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节目。《红楼梦》里贾府唱酬神戏,贾老太太因拈着了这出戏而喜出望外,就是典型的例子。
郭子仪的福气,一直福荫到清代的“晋商”。平遥城“日升昌票号”,祁县的“渠家”、“乔家”和太谷县的“曹家”,灵石的“王家”,当年都是跺跺脚中国就抖几抖的家族。据说中国清朝期间排位前十几名的百万富翁都是山西的,这些富翁一年的收入相当于整个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而今山西总透着一股浓浓的破落贵族家子气。那些高墙深宅的院落,那些票号高高的木柜台。那些暗合八卦之道的齐齐整整的大路,都在无声地告诉你:我们原先阔过的。
这个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唐室的四世重臣。皇帝代宗一高兴,把刁蛮的升平公主下嫁给郭子仪儿子郭暖,害惨了郭家。平时夫妻俩见面要经过管家批准,公主在宫门挂起红灯,方可准许驸马进见,进宫之后,驸马要先向公主行君臣大礼,然后才能再讨论夫妻之情。有一天郭子仪生日,七子八婿都来祝寿,就是郭暖的夫人升平公主不来拜见公婆。郭暖一气之下回宫怒闯红灯打金枝,闯下大祸,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代宗不仅没有指责,反给郭暖加官进爵,并劝其夫妻和睦相处。代宗谕郭子仪曰:“不痴不聋,做不得阿家翁,儿女闺阁中语,不必挂怀。”
公主会见老公驸马必须“点灯”,这一规矩后开不知怎地变成山西富贵人家的家规了,今晚睡哪房,就在那里“大红灯笼高高挂”。如此隆重其事,体现可山西人遵守秩序的一面。
祁县乔家大院,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这里拍过之后,院子里开始到处挂红灯笼,在青砖灰瓦之间做出强烈戏剧化的点缀,导游会指给你看“那是三姨太上吊的小屋”,“这里是每晚点灯的甬道”。其实,在乔家历史中找不到电影中的香艳,相反,家法非常严厉,根本不须纳妾,即使无后,也只能从亲戚家过继孩子。
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很明显感觉到汾阳王郭子仪固守的东西仍在:家大业大的厚重,整齐规矩的家风,子孙枝繁叶茂,当年郭子仪受封的汾阳城虽是历史文化名城,但是论体现山西特点,还是东边紧挨着得平遥城。无论是城中的群体建筑,还是具体到小小的四合院,汉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都在建筑上得以表现,用那些套话说就是“五方四象,突出中心,强化中轴,面南为尊”。全城房屋的布局都结合了龟壳和八卦的形状建筑而成,城中的街巷环环相通,熟路的人很容易找到捷径,不熟路的人却很容易在里头打转出不来。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汾阳杏花村及汾酒闻名天下,源于杜牧此诗。汾酒性烈,在唐代是少见的蒸馏酒,比之唐诗同样出名的“新丰酒”,汾酒更适合豪放人士的口味,所以欲断魂的行人一喝就精神百倍。如今的杏花村,那种“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泪在桥上流,魂在桥下游”的清明感伤意境早已不复存在。古时酿出汾酒的那眼“神井圣水”,现在作为文物保存下来,建有“古井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