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9|回复: 67

[时事新闻] 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死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暖壶杀手 于 2011-5-2 11:18 编辑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新发布的消息,三个消息源告诉CNN,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已经死亡。

消息源称,美国方面已经获得了本·拉登的尸体。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1_05/02/6112357_0.shtml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日报道,“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经死亡。

  中新网5月2日电 据外电报道,一名美国高级官员称,总统奥巴马将在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经死亡。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发表全国电视演讲

  中新网5月2日电 据外电报道,白宫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当地时间1日晚10点30分(北京时间2日上午10点30分)通过电视向美国民众发表全国演讲。

  白宫官员拒绝透露奥巴马演讲的主题,但在发布通告后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举行全国演讲,而且又是在周日的晚上进行,这种情形非常罕见

发表于 2011-5-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称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于上周被美军击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2日11:14  环球时报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据美国媒体5月2日报道,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于上周在美军的空袭中被击毙。目前美国军方仍在等待DNA检测结果,以进一步核实这一信息。

  据美国福克斯电视新闻网5月2日消息,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美军高官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当日于白宫发表全国讲话,以宣布拉登的死讯。此前有消息称,本•拉登在上周于美军对巴基斯坦的空袭中丧生。

  报道称,目前已有多个来自美国官方及军方的信息来源证实拉登的死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就死了吧  反正也就是个象征性符号   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还得继续反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隔一阵就发表一次这样的声明,本拉登要是还活着就会出来辟谣,要是死了,那就说明美国蒙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拉登这一走  恐怖袭击近期是否会增多呢 特别是美国 和巴基斯坦境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死了 尸体好像都在美国人手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头目本-拉登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2日11:24  环球时报

  基本信息

  奥萨玛·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英语:Osama bin Muhammad bin 'Awad bin Laden),全称为奥萨马·本·默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简称为乌萨马、本·拉丹、拉丹,台湾译作奥萨玛·宾·拉登,港澳译作乌萨玛·宾·拉登。因为英语没有通用的阿拉伯语转写系统,乌萨马有很多不同的英语译名。英语里有几个常见翻译,通常被媒体使用的是Osama bin Laden,通常被情报业使用的是Usama bin LadenUsama bin Ladin,情报业简写UBL

  本拉登是基地组织(拉丁转写:al Qaeda、al-Qaida、al-Qa'ida;或译阿凯达组织、开打组织或盖达组织)的首领,该组织被很多人和国家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东伊运”的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于本·拉登“基地组织”的资助)

  人物生平

  本拉登家族是与沙特皇室核心有亲密联系的富庶家族。乌萨马·本·拉登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之家(1998年接受采访时,给出日期为1957年3月10日),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他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在KAU大学(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学习经济和工商管理(也有报告称他获得土木工程或行政管理学位)。

  本拉登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作为年轻的穆斯林理想主义者,未能感到愉快。他当过工程师,靠石油及建筑业发财,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数家公司,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他爱好骑马、到叙利亚与土耳其交界处的山地去爬山,还喜欢看空手道题材的电影,布鲁斯·李(李小龙)是他非常喜欢的演员。

  2001年9月11日,美国指认本拉登组织的恐怖分子劫持4架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2998人死亡,世贸中心双塔垮塌、五角大楼严重受损。9.11事件后,虽然美国政府多次定点行动及重金缉拿其人,但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政府在内都无法证实本拉登是死是活,而拉登的录音或录像一直没有中断地在一系列重要事件发生时出现。他的生死成了一个谜。

  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本拉登加入了数以千计阿拉伯青年的行列,前往阿富汗,对抗1979年以来占领阿富汗的苏联入侵者。

  一开始,他既参与为圣战者兴建军火库、医院、和道路的工作,也参与战斗。

  一直在调查研究本拉登的势力网的作家福登说:“后来,他开始领导一批士兵,并且亲身参与了许多军事行动,包括一次围攻贾拉拉巴德的著名战役。这是一次对抗苏联占领的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虏获了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自此之后,他到哪儿都带著它。”

  除了带给他幸运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之外,他在阿富汗的时间也为他提供了联系全球各地的伊斯兰激进人士的机会,包括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来西亚、甚至美国的人。

  

  参加活动时间表

  1989年,当苏联部队撤出阿富汗之际,本拉登返回沙特的家乡。然而这时候所发生的事,令他感到震惊。

  1990年当伊拉克部队入侵科威特时,沙特国王法赫德拒绝了本拉登所提的军事援助计划,转而向美国求援。

  沙特反对派领导人阿勒法基表示,本拉登无法接受50万美国士兵踏上沙特的神圣土地这一事实。

  阿勒法基说:“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他的想法是,这是对伊斯兰使命的重大背叛,是沙特政权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背叛。”

  本拉登于是前往苏丹,支持其他穆斯林战士,像是那些对抗埃及和阿尔及利亚政府的人。

  埃及记者达尔维希表示,本拉登在此扮演了后勤的角色。

  达尔维希说:“本拉登并未提供任何意识形态上的鼓舞。他实际上所提供的,是一个财务和补给网,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银行和投资系统,从也门一直延伸到阿尔巴尼亚。”

  1996年,苏丹要求本拉登离境。当时被极端伊斯兰组织塔利班刚刚控制的阿富汗,就成为他的最后一个避难所。

  在阿富汗,本拉登的地下势力网卡伊达开始扩张。

  调查本拉登势力的作家福登说,这个组织的成员多达五千人,分布在大约25个国家。

  福登说:“卡伊达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络网,由士兵、受过训练的爆破专家以及各种支援者组成,包括一些财务提供者。他们接受本拉登的指示。尽管这个网络似乎有许多层级的指挥,以及一个架构,但是情报机构很难破获它。”

  这个网络使本拉登得以置身于任何暴力活动之外。但他一直是一个挂名的首脑,将生命和金钱贡献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斗争。

  这使本拉登被美国列入它的主要通缉犯名单,美国还悬赏二千五百万美元捉拿他。

  美国称本拉登参与策划了1998年的使馆爆炸案和2000年袭击美国科尔号驱逐舰事件。

  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到炸弹袭击,造成二百多人死亡;10年前(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受到袭击,造成17名美国士兵死亡。

  本拉登现年54岁(2011年),仍然在招募战士,进行"圣战"。

  他最近在一盘招募战士的宣传录相带上出现,录相带的背景显示,一批蒙面男子在阿富汗沙漠的一处训练营接受训练。

  本拉登在录相带中这么说:“这项训练的成果,是为唯一的真主所进行的圣战。你在巴勒斯坦的兄弟们,正期待你们,以便摧毁美国和以色列。”(HPZ)

  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拉登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前苏联的斗争。拉登组织了一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提供他们去阿富汗的路费,还建设了一些训练设施。拉登还把世界各地的游击战、破坏和隐匿专家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战术指导。

  1988年,拉登及其“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尔·伊达”的大本营,专门训练“圣战者”。“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采取极端暴力手段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是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部分,当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美国中央情报局那里学来的。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导弹等尖端武器。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军费来武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

  1989年前苏联撤军后,拉登带着他的“兄弟们”重返沙特。由于和沙特政府发生矛盾,

  1994年4月拉登的沙特国籍被取消。

  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从此通过高科技手段同阿拉伯世界的追随者进行联系。

  在见过拉登的西方记者眼里,拉登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人,身材瘦削,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像个“文弱书生”,平时常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长袍,讲起话来轻声轻语,极有礼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成了美国的头号“眼中钉”、“肉中刺”。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爆发后,拉登认为美国已取代前苏联成为“伊斯兰世界新的恶魔”。1998年2月,本·拉登组织了“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伊斯兰圣战组织”是其派生组织)。

  本·拉登宣称:“美国人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华盛顿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拉登说,他毕生的目标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将所有的美国人赶出伊斯兰世界,不管他是军人还是平民,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儿童。

  美国在中东维持着近2万驻军,动辄对中东国家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另一方面,美国在全世界竭力宣扬西方(主要是美国式的)民主制度,灌输西方(主要是美国式的)人权观、价值观,在拉登看来美国这种“意识形态入侵”更为可怕。

  “打击美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恐怖活动”  拉登认为,

  1998年5月,拉登说,美国陷入黑暗的一天将会很快到来,不久将有震惊世界的暴力事件发生。时隔不久,美国驻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使馆同时发生爆炸。

  美国立即悬赏500万美元捉拿拉登。克林顿还不惜动用巡航导弹对苏丹的希法制药厂和拉登穴居的阿富汗山区进行轰炸。由于拉登拥有极其先进的通讯手段和许多逃脱追踪的掩护手法,时至今日,美国仍然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

  美国的特种部队和情报部门平时被动作片和肥皂剧吹得神乎其神,但他们对如何抓捕拉登却毫无办法。拉登从来不使用容易被跟踪的卫星电话,使用的交通工具也都是一些不易被发现的破旧卡车或小车,睡觉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并且常常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他的计划。

  中情局至今摸不到拉登的踪影,拉登的活动却游刃有余。有报道说,拉登在埃及、黎巴嫩、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等地都有忠实信徒。他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战士除了在世界各地搞恐怖爆炸外,还被派往北非、车臣、塔吉克斯坦甚至波黑等地“战斗”。

  拉登在全球织起了一张巨大的恐怖活动网,准备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打一场十字军战争,以“血洗900年前十字军东征给伊斯兰世界带来的切齿之恨”。

  阿富汗与本·拉登  美国政府曾多次希望阿富汗塔利班当局交出本·拉登,将其绳之以法。但阿富汗塔利班当局早就表示,绝不将本·拉登交给美国或交由第三国审判。

  巴基斯坦境内一家报纸援引塔利班外长的话说:“将本·拉登交给第三国,只会为美国不惜一切手段逮捕本·拉登大开方便之门,没有人会希望阿富汗政府这样做的。”

  为了迫使塔利班当局将本·拉登交给美国或第三国接受审判,联合国曾于1999年对塔利班实施制裁。今年1月,联合国再次对塔利班实施制裁。

  阿富汗新闻文化部发言人称,美国没有证明本·拉登与东非两起美国大使馆爆炸案有关的“力证”。他说:“美国给出的理由不足以证明本·拉登与这个案子有关。这是美国诽谤塔利班的又一次努力。他们以各种名义诬陷我们,时而是毒品,时而是人权,还有时是恐怖主义。”

  塔利班最高领导人乌马尔认为,美国没有权力要求引渡拉登,并呼吁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一道反对美国对待拉登的政策,重申塔利班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拉登。

  以教义严格著称的塔利班视“圣战”为其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利器。因此,塔利班对所有“圣战者”都采取支持的态度,驱逐本·拉登则会直接危及塔利班统治理念及其宗教原则。

  此外,本·拉登的雄厚资金及对伊斯兰银行的感召力,对于处境孤立、经济困难的塔利班政权来说弥足珍贵。据说本·拉登一直在为塔利班提供战争经费,并出钱帮助塔利班训练“圣战战士”。

  播放征兵录像带  拉登制作了一辑内容非常火爆的征兵录像,公开呼吁穆斯林极端分子加盟由其发动的针对美国及以色列的“圣战”。他还号召巴勒斯坦人“以暴制暴”,让对手“流血再流血,毁灭再毁灭”。

  作诗描述美舰“科尔”被炸  最近拉登在一首诗中描述了美国驱逐舰“科尔”号是如何缓慢地驶向死亡之旅:就在亚丁/那艘让胆小者害怕/泊岸出航都会带来恐惧的驱逐舰/已被我们的勇士摧毁。

  策划袭击美国使馆  6月17日,印度警方拘捕了一名印度男子阿巴斯·谢赫,从而将3名涉嫌受拉登指使密谋袭击美国驻印度和孟加拉国大使馆的恐怖分子缉拿归案。

  密谋刺杀小布什  据美国媒体透露,拉登计划在7月20日至22日期间,趁布什出席8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之机谋杀他。根据德国警方的情报,拉登的灵感来自《007》中的一个镜头,要像詹姆士·邦德一样遥控装满高效能塑胶炸弹的无人驾驶飞机,让其直接击中会议场所,杀死布什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北方)

  国际恐怖主义  国际恐怖主义是指个人或团体在战争以外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个别国际暴力行为。它是当代世界上国家、民族、阶级、宗教间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是国际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

  就本质而论,恐怖主义是一国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矛盾不断积累和世界范围内南北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两者交互作用而生成的毒瘤。

  1995年,美国俄城联邦大楼爆炸案、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和拉宾遇刺案,使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浪潮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有人甚至因此认为,当今世界最使人伤脑筋的,除了艾滋病就是国际恐怖主义。而美国东非大使馆挨炸的惨状更使人们相信,恐怖主义不仅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更是21世纪的全球性难题。

  

  拉登现在的生死是个谜

  拉登多次“现声”

  虽然现在关于“拉登已经死去”的说法层出不穷,但是诸如“拉登最新录影带”、“最新录像”等消息,却也时常在媒体里出现。关于他本人现在究竟是死是活,恐怕无人知道。

  当局者说

  我们不能允许美国人住在神圣的地区。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我们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如果以色列人杀死巴勒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国人杀死伊拉克的无辜人民,如果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们放荡的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向我们开战,我们就有权进攻他们。———本·拉登

  我们当然非常想抓住拉登,但要彻底摧毁这张网还要做许多事情,逮捕拉登只是其中的一步。———美国反恐怖官员克拉克

  事实证明,仅仅掌握他每天的活动以及他当时所在的位置等情报,而不知道他下一步计划,抓捕行动总是会功败垂成。———美国国防情报机构人员休格斯

  活动历程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5年1月:谋杀教皇保罗二世未遂。

  1995年6月:谋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

  1995年11月:驻巴基斯坦埃及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东非美国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美国人为劫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共有2998人罹难。贴身武器  AKS74U经常跟随他一起出现在“基地”组织公布的录像中,画面中这支枪靠在他的身后,还有容弹量为45发的RPK-74机枪弹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画面是有深刻含义的,因为这支枪是在阿富汗战争中缴获的,它来自与一个前超级大国的战斗中,因此具有“胜利”的象征意义,而45发的超大弹匣则暗示着战斗到底与杀死更多异教徒的决心。另外,这支枪的最初设计目的就是用作个人防卫,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本·拉登想要发动的“圣战”将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游击战争。这支AKS74U随着本·拉登精心制作的录像带一起传播到全世界,暗示并煽动着恐怖主义分子的情绪。

(编辑:SN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早就死了,这些年来美国只是打着他的幌子到处侵略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隔一阵就发表一次这样的声明,本拉登要是还活着就会出来辟谣,要是死了,那就说明美国蒙对了 ...
yic000 发表于 2011-5-2 11:27



美高官称奥巴马将宣布本-拉登已经死亡


奥巴马去宣布  是不是更加权威一些呢

可能这几天就会有确切结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早就死了,这些年来美国只是打着他的幌子到处侵略而已。
phoenix77 发表于 2011-5-2 11:32



    是不是借此事来转移人们关注利比亚卡扎菲亲属被炸死的视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台现在在直播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活动的源头在美国所谓国家利益在海外的无限扩张,在美国自身,而不在拉登。

一个拉登倒下去了,千万个拉登站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用全世界一半的军费,制造拉登,然后再炸死他?有钱人啊?

问题是,他没钱啊,欠一屁股烂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上最最邪恶滴恐怖分子被宣布挂了~。恭喜美帝荣升恐怖大亨滴宝座额!额呵呵\(^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情局最优秀的情报员本.拉登不幸陨世,带路党JY应该集体默哀5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拉登倒下去了,千万个拉登站起来了。
这不是祝愿,是已成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反美斗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刚换了国防部长和中情局局长,

选择在这个时间宣布这个消息有点蹊跷,

1)可以对塔利班进行心理战,

2)是不是可以说阿富汗战争可以结束了?

3)证明美军的强大。

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海林:拉登之死何以不再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8:40
国际在线

  作者:叶海林
  几天前,法国一家地方报纸公布了本·拉登的死讯,称沙特情报部门确信拉登已经罹患伤寒死于巴基斯坦,言之凿凿,字字句句,皆有所本。
  消息不但立即成为世界各大媒体转引的焦点,而且震动了有关国家的政府高层。时隔
数日,却遭到了上述国家外交、情报以及国防部门的一致否认。本·拉登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再一次死而复生,玩了一把大变活人。
  其实,早在2002年美军攻进阿富汗后不久,本·拉登的死讯便不绝于耳。也早就有人指出,拉登的死活已经与“国际反恐战争”没什么关系了,因为他作为“基地”旗帜的象征性作用远远大于指挥和策划的实际职能。即使拉登已经死了,“基地”也不会停止活动。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拉登已经多年没有露面,就连半岛电视台也很久没有搞到他的录音带了,但“基地”依然作为美国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存在,个把月前不还险些在英国克隆“9·11”吗?
  但细想一下,拉登的死活无足轻重真的只是因为“基地”的徒众已经将其“升华”为精神偶像,而偶像是否真实存在其实并不重要吗?似乎也不尽然。
  在“9·11”的受害者以及“9·11”的受益者(不论是间接得益的美国“鹰派”,还是直接得益的拉登自己)看来,所谓的“国际恐怖主义”即使不是一个组织上的金字塔,也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金字塔,塔尖便是乌萨玛·本·拉登。
  把恐怖主义理解为金字塔结构对于恐怖袭击的受害者而言,自有情感上聊以自慰的理由: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坏事总是一两个坏人策划的,消灭了这一两个坏人,便可天下太平。理智上认识到“反恐”将是漫长痛苦的战争是一回事,情感上愿意接受这一现实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对于间接获益者而言,金字塔理论更有其政治必要性,否则何以为“越反越恐”开脱呢?美军进攻阿富汗之前,将本·拉登的“基地”和奥马尔的塔利班等量齐观,但很快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基地”甚至连个挂牌营业的基地都不存在。这固然可以归咎于情报误判,但这种误判至少部分地是因为间接受益者们和受害者们有着同样的主观意愿。只是在军事胜利换来了全世界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后,“鹰派”们才认识到或者说承认了“基地”的细胞结构,但仍然认为拉登即使不是组织上的最高领袖,也仍然是从阿富汗到
伊拉克,从土耳其到西班牙的一切恐怖分子的精神教父。

  当然,本·拉登是绝不会站出来否认这一点的,他巴不得成为全世界恐怖分子的龙头老大呢。
  然而,拉登真的是恐怖主义的旗帜吗?或许五年前是,而现在不但拉登,就连“基地”是否依然是全球恐怖分子的“基地”也很难说了。
  首先,不是所有发生在伊拉克的爆炸都是“基地”策划的,也不是所有的爆炸都受到拉登的欢迎。今天的伊拉克进行着两场战争,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军不过是其中一场战争的目标而已,伤亡更大的另一场战争发生在不同教派和民族的伊拉克人当中。这固然可以作为美国“反恐战争”“越反越恐”的证据,但战争既不是“基地”打的,也不是在他们的旗号下进行的,和“基地”的“胜利”又能扯上什么关系呢?
  其次,在阿富汗,接防的北约军队并没有把“基地”当作对手,作战对象是企图卷土重来的前政权,现在塔利班的目的在于回到喀布尔,至于回到喀布尔后是否要让拉登坐第二把交椅不过是一种遥远到虚无缥缈的可能罢了。在阿富汗的冲突是围绕着政权问题进行的,和“基地”也扯不上多大关系。
  最后,在“基地”真正希望燃烧战火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这一战场,形势更加让拉登沮丧———“9·11”后全世界恐怖袭击的罹难者已达到1.8万人,死在美国本土的却不过个位数。“基地”只能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下手,而且最近迭遭败绩。就这一战场而言,美国的“反恐战争”已经取得了重大———如果还不是决定性的胜利。作为失败者的“基地”如何引领全世界的恐怖分子呢?
  人们常说“反恐战争”越反越恐,这是事实,但这一事实却并不能证明拉登的胜利。实际上,这个星球每天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的绝大部分和拉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在组织上和思想上都是如此。拉登既不是“全球恐怖组织”(这个不伦不类的“组织”根本不存在)的行政首脑,也不是精神教父。他不过是一个曾经很重要的恐怖组织的首领而已,他的生死之所以不再重要,便在于此。
  来源:东方早报




一篇老文章  刚才央视也采访这位专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e0745


    顶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7 00:21 , Processed in 0.05588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