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刘继坤、康璐璐合作开发了“双足机器人”项目。图为他们在操作机器人表演“倒立”。
在北京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竞技机器人、智能汽车、航空模型、平台仿真技术等多个开放实验室里,处处可见刻苦钻研的“迷彩学子”身影。该校国防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已成为校园中一道风景。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如何让国防生所学知识从课堂向实践延伸,让国防生专业素养与部队信息化建设需求衔接?面对这一课题,第二炮兵部队驻校选培办和学校主管部门共谋思路,将学校本科生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基金、多学科交叉综合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向国防生倾斜,并在国防生班设立科技实践兼职辅导员,为国防生单独设立“砺剑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努力为国防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近两年,该校大多数国防生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派出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的课题组中,国防生连续5届担任主力和骨干,4次夺得亚军。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该校国防生有9项成果获奖。2010年7月,在“海峡两岸节能减排科技论坛”上,北京科技大学国防生李璇、季成龙、闫树堃等合作开发的“具有发电功能的烟气除尘装置”和“蜂巢强化换热多燃料取暖器”两个科技创新项目,从两岸110余所高校选送的1628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双双被专家推荐在大会上展示交流。其中体现的创新思路和精巧设计博得海峡两岸百余所高校校长、师生代表和该领域多位评审专家的赞誉。
08级几位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卓有成效的国防生谈到,通过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实践和研讨活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思维和视野更加开阔,对毕业后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战略导弹部队工作岗位更有信心了。
驻北京科技大学选培办主任龙洋对国防生在科技实践活动取得的进步,更是津津乐道。他说,近两年先后有2名国防生因科技实践成绩突出,被学校提名为“学术之星”。由国防生完成的“火箭助推滑翔机研究”、“机械设计三维零件库系统开发”、“基于模型直升机的双轴航拍云台和监视系统”等10个科技实践项目,获得学校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其中2件作品被选送“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行动计划”以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意博览会”,进行展示交流。学校先后向部队输送的200余名毕业国防生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所在部队网络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新装备试训等攻坚任务的技术骨干。
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培养了团队攻关意识、增强了建功军营本领。如今,“学以致用长才干,科技实践当标兵”已经成为该校国防生学习成才的好风尚。摄影并撰文/孙建朋王明睿王栋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6/08/6886258_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