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gx 于 2011-6-17 13:08 编辑
终于见到一篇比较靠谱的关于“公安”与“警察”的文章,看来还是《旺报》对大陆更了解一点。
只是文中最后一句,“如果有人在大陸當面稱呼警察為「公安」,那麼這位「公安」會立刻瞭解,開口者,台胞也”。其实也可能是港人,尤其是普通话很不标准的。台湾人可能大多也是受了港剧的影响。
没找到“媒體還常常消遣偷渡客來台開口尋求「台灣公安」協助,從而暴露其身分”的例子。不过类似的新鲜例子还是有的,前些天《东森》就报道了一则:某台商的儿子(国中生)从小在大陆长大,回台湾向“公安伯伯”求助。
此新闻有诸多不靠谱之处:
1.公安伯伯:《旺报》的文章已经指出,大陆当面称“警察”而非“公安”,而且小孩通常称警察为“叔叔”而非“伯伯”,所以只会是“警察叔叔”,不会是“警察伯伯”,更不可能是“公安伯伯”。
2.國父像當成基督:大陆的小学都有学到有关孙中山的内容(随便找一下就有:《不懂就要问》、《孙中山破陋习》)。即使他真的不认识中山先生长什么样,你也无法想象一个生活在台商家庭已经这么大的孩子,没见过100元的台币。
3.公安伯伯你是不是基督的信徒:因为警察用了有“基督”头像的钞票,他就问“你是不是基督的信徒”。不知道这位长期生活在大陆的台商儿子,有没有问过他父亲和他自己,是不是毛泽东的信徒。如果说媒体没造假,那就只能说这孩子的智商实在是有点问题。
记得还有另一家媒体报道此新闻,就更离谱了,说此台商长期在广东经商,儿子一起在广东生活长大,所以说的“一口京片子”。哈!
*********************************
《歷史研究所》公安與警察
2011/06/16 | 吳啟訥/台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海峽兩岸對峙期間,基於意識型態和社會環境隔絕的原因,雙方的誤解甚多。其中一項是:台灣民眾普遍認定,大陸稱警察為「公安」 。媒體還常常消遣偷渡客來台開口尋求「台灣公安」協助,從而暴露其身分。其實,不論中共建政之前,還是1949年以後,大陸從來未曾將警察稱做「公安」。
1937年,西安事變後重新服從國民政府領導的中共,比照中華民國政府的警察制度,即在中央設立內政部警政司,在地方省市設立公安局之例,設立延安市公安局,編制為35名「人民警察」。當國民政府 於抗戰勝利後將地方治安機構改稱警察局後,中共並未同步更改,但公安局內的警務人員仍稱人民警察,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沿襲此例。中共建政後,公安部及各級公安局在文件與媒體中時常被稱做公安機關或公安部門,依舊稱做「人民警察」,簡稱「民警」,但在民間習慣 上,還是普遍簡稱警察。
儘管警務人員也時常在與其他行業對比時被稱做「公安人員」,但「公安人員」並不簡稱為「公安」。簡言之,警察局裡的警務人員是警察,公安局裡的警務人員還是警察。在毛時代,大陸民眾當面稱呼警察為「民警同志」、「警察叔叔」;近30年來則逐漸在當面敬稱之為「警官」。如果有人在大陸當面稱呼警察為「公安」,那麼這位「公安」會立刻瞭解,開口者,台胞也。
http://www.want-daily.com/News/Content.aspx?id=0&yyyymmdd=20110616&k=17915aed7bb9a81196139f84ceafb832&h=c6f057b86584942e415435ffb1fa93d4&nid=K@20110616@N0004.001
*********************************
台商子很不台 求援公安不識國父
2011/6/4 上午 11:56:59
一名台商的小孩從小在大陸長大,最近回到台灣,因為睡過頭趕不上校車,不知道怎麼到國中上學,連忙跑進派出所要向公安伯伯求救,員警聽到公安伯伯一時間也愣住了,好一會才弄清楚這名中學生要做什麼,員警掏出一百元要讓他坐公車,他還把百元鈔票上的國父像當成基督。
背著書包的國中生,跑進嘉義市一間派出所,向員警求救,聽到一口京片子的國中生叫著公安伯伯,員警一時間也愣住了,問清楚了才知道,父親是台商的國中生,從小在大陸北京長大,最近才回到台灣,但是他睡過頭趕不上校車,想走去學校又迷路,身上又沒錢只好到派出所求救,他可不知道台灣是叫警察伯伯。
員警不止熱心開車送他到學校,還掏一百元給他買早餐,員警:「因為他對國父不熟悉,所以他看到百元鈔的圖像,他以為是基督,所以跟他心目中的公安伯伯說,公安伯伯你是不是基督的信徒,這句話讓我們同仁啼笑皆非」
把國父當成基督,這個員警一時間就解釋不清了,只好安慰國中生,未來要慢慢的學習台灣的文化。
http://inews.ebc.net.tw/news/viewNews.aspx?id=7601 |
偷渡客, 台湾人, 文章, 新闻, 普通话, 偷渡客, 台湾人, 文章, 新闻, 普通话, 偷渡客, 台湾人, 文章, 新闻, 普通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