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0|回复: 2

[时事新闻] 世界之“乱” 乱的不只是体制更是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论语》中有一段话,说孔子与弟子在经过一座城邑的时候,孔子不由地感叹“人真多啊”,学生就问他,人这么多,应该怎么办?孔子说“富之”,即让他们富有,生活充裕。学生又问,然后呢?孔子说“教之”,也就是说,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帮他们形成社会的文明。最终,只有好的“文明”,才能保证这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从深层讲,现今社会最需要反思、解决的,其实不是经济问题、体制问题,而是文明问题。
   砚青 北京媒体人


  相信不少人一定有这个感觉: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乱”。而且,这种乱不是一般性的、偶发的,而是普遍的,甚至影响深远的。从突尼斯的“花花革命”到整个“阿拉伯之春”,再到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再到现在的伦敦骚乱(或许称“英国骚乱”更准确些),一个接着一个,让世界越来越感受到真实的骚乱、动乱、紧张不安,而不是在欧美大片中。而且,在这一系列“乱”中,一直有一个贯彻始终的质疑,即对当今政治体制的质疑。


  可以说,对体制的质疑,是“质疑界”声音最大而且人数最多的。质疑什么体制呢?“阿拉伯之春”质疑的当然是“专制”与“独裁”,希望建立更“民主”的政体。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甚至伦敦骚乱,受质疑的自然是“西方民主”,尤其是美债危机,被很多人当成了西方民主造成经济恶果的反面教材。


  伦敦骚乱虽然未必像“阿拉伯之春”那样是指向政体的“革命”,然而,国际上形成的“幸灾乐祸联盟”(《环球时报》语)却对英国进行了类似的“反击”。“反击”中,有人甚至大呼让英国首相卡梅伦下台,认为他对民众太残暴了,竟然镇压。这些“幸灾乐祸联盟”,包括伊朗内贾德和正在饱受战火的利比亚卡扎菲。


  之所以说他们是“反击”,是因为他们之前也做了同样的事情,甚至更残暴,曾被西方及英国反对过。现在好了,他们终于找到了“报仇”的好时机。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外交政策》还特意刊登了一张内贾德此时开怀大笑的照片,据说笑得满脸都是皱纹,看来是太高兴了。


  可以说,从“阿拉伯之春”到伦敦骚乱,其实人们质疑的政体对象在转变。从最初的质疑“专制”而向往西方民主,变成了质疑西方民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貌似是在质疑“体制”,实则是在借助“质疑体制”,来为自己辩护。就像内贾德、卡扎菲之流,如果他们本身已经做得很好,在遇到国民骚乱时也会“手下留情”、“爱民如子”,那么,他们绝对有充足的道德依据来批判英国。然而,他们自己却连这个道德都没有,即拿这个道德说事儿,暴露出的,只是想借此机会报一己之“仇”而已的狐狸尾巴。他们很多时候会赢得世界的同情,但那不是因为他们“正确”,而是因为他们“弱”。同情,并不等于尊敬。


  其他质疑西方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的媒体、学者、评论家也是不计其数。


  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假设那些社会的骚乱、动乱的确与他们的政治体制有关,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思维来看待他们呢?是像内贾德、卡扎菲之流那样一味“攻击”而不是真正认真地思考吗?那样的话,显露出的也只能是我们的自私与狭隘。


  可以说,现今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骚乱、动乱,及金融、经济的动荡,以及举世对“体制”的质疑,正在逐渐形成一种世界舆论氛围,这种氛围或许就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体现。


  现在,乱的是英国,尽管他已经用武力极快地压制下去了。但是,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呢?程度又会如何?


  目前,整个人类社会都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状况与生活状态的矛盾,借助发达的现代信息通道,得到了空前普遍而深远的传播、加剧,甚至放大,而且,由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国家社会都表现出相近的社会矛盾。所以,现代社会变得非常脆弱,小小的事情都会引发较大的动荡。


  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但凡一个积极、热爱生活的人,都应该冷静而且理性,最主要的是真诚,真正地用心去探讨真正的出路,而不是狭隘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攻讦。


  说白了,政治体制只是社会文明的载体,我们探讨的重点不应只放在体制这个层面上,更要反思我们目前的“文明”状态。现在,人们很少论及“文明”,似乎它是无关紧要的,只论“经济”,似乎它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然而,不要忘了,我们生活的一言一行,我们的习俗、思维习惯,都是由我们的文明决定的。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文明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状态。目前世界的“乱”态,表现出的不只是体制的“乱”,更是文明的“乱”。


  从深层含义上来讲,我们现今社会最需要反思、解决的,其实不是经济问题、体制问题,而是文明问题。如果一辆汽车,它的发动机是坏的,无论外表涂得多么漂亮,都不能顺利驾驶,何况是长途旅行。


  《论语》中有一段话,说孔子与弟子在经过一座城邑的时候,孔子不由地感叹“人真多啊”,学生就问他,人这么多,应该怎么办?孔子说“富之”,即让他们富有,生活充裕。学生又问,然后呢?孔子说“教之”,也就是说,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帮他们形成社会的文明。最终,只有好的“文明”,才能保证这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就像现在,简单地说,二战之后,世界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和平,在此期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多数国家都在循序渐进地致力发展经济,可以说大部分国家做到了“富之”,那么,眼下的种种“乱”则暴露出了整个社会“教”的缺失,即文明的缺失。文明缺失导致的是社会不公、功利主义、竞争主义横行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演变成新的“弱肉强食”、贪图私利享受而忽略道德责任的社会现状。


  眼下,我们的确应该考虑并着手重建我们的“文明”了。应该有一种新的“文明”。新的“文明”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到了近代我国一位被称为“文化怪杰”的思想家辜鸿铭曾做过的一段描述。


  辜鸿铭在《尊王篇·文明与无政府状态或远东问题的道德困境》中说:“在新的文明中,受过教育的人的自由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而是自由地干公正的事情。农奴或未开化的人之所以不去作恶,是因为他害怕今生的皮鞭或警棍以及来世的炼狱。处于新的文明中的自由人,对他来说,皮鞭、警察或炼狱再也没有必要。他之所以公正行事,是因为他喜欢这么做;他之所以不去作恶,并不是由于自感卑下或胆怯,而是由于他讨厌作恶。在人格修养方面,他并不是服从外在的权威,而是服从内在的理性与良心。”


  辜鸿铭所处的时代,是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清末民初时期,那时的他,即放眼未来,构想将来人类文明的状态。现在来看,是不是让沉浸于一味追求经济规模、国际地位、军事实力等一系列外在实力的我们汗颜呢?


  当然,文明重建之路必然是崎岖而艰难的,然而,相信它也是最值得人类花精力去做的事情。



发表于 2011-8-1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仅是文明冲突,还有种族冲突这个西方挑起来的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拉伯之春”质疑的真是体制吗?埃及、突尼斯、也门不都是民主体制产生的政府吗?
“阿拉伯之春”后的埃及、突尼斯和之前的体制有区别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0-24 12:23 , Processed in 0.04124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