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作为全世界最年轻也最高的山脉,横跨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西翼,象一位温柔的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太平洋东岸,或许有人会说因为青藏高原阻挡着印度洋丰沛的水气,才使青藏高原和我国的西部干旱少雨;而有更多的气候学家和环境学家出来鸣不平: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在牺牲自己,那么富庶的江南和沿海,很可能就不是绿州,而是戈壁荒滩。不管如何,这只是种种假说,但现实却是存在的,如何保护青藏高原是我们面临最现实的问题。
因为西部大开发,有幸来到了青藏高原,并从藏北辗转于藏南,也从藏西一路风尘到了藏东。虽为青藏高原的广茅感到自豪,更多的却为其荒凉感到惋惜和无奈。西藏除了昌都、灵芝和山南部分地区有森林之外,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半裸露乃至裸露的状态,这里草木稀少,仅生长着稀疏的小草和少量灌木,也就是这些仅有的植物保护着青藏高原,免于生态进一步恶化。可就是这些少得可怜的植物,却仍在经受着人类过度地吞噬,青藏高原这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母亲只有默默地哭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带来印度洋丰沛的水气,这一带相对于西藏其它地区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其植被相对较好,造福着两岸的藏族人民。说该地区植被相对较好,其实也是非常稀落的,以草类和稀疏的灌木构成了水土的重要屏障。草类植物匍匐于地表,以繁茂的根系呵护着土壤,而灌木则伸展着枝叶阻挡风沙的肆虐,两者共同维护着青藏高原的生态。这里相对大型的灌木品种极少,最常见也最重要的灌木有:柏若、本木、木夏和侧玛(音译)等。尤以柏若的固沙效果最好,它盘根错节,根虬枝展,含有较多的油质成分,极为耐寒,而正因为其油质较高,适于引火烧炊,因此和以上几种植物一起成了这里砍伐的主要对象。据调查,这里每户用于引火烧煮所砍伐的灌木,每年少则数百斤,多则上千斤,甚至达数千斤。而且西藏还有一个传统的陋习,在野外作业时都要烧煮酥油茶,也要烧掉不少树枝,这个数字则更难统计,细细算来,这是一个多么宠大的数字。由于西藏气候恶劣,植物生长速度极慢,每年只能长几公分,那些高达一两米的灌木不知要经过多少个年轮才能长成,而却被刀锄转眼之间身首异地,甚至连根拔除,这就让它们连来年再长的机会都没有了。每当看到肩抗驴拉一捆捆的树枝从面前流过,只觉得一种内心的震惊,西藏本来就植被稀少,却这样遭到严重破坏,难道就没有谁来制止吗?曾经试探地问过在这里居住的藏族同胞,村政府和乡政府对你们这样砍伐树木会处罚吗?他们说,只要不到别的村去砍,在自已的山上砍就没人管。
日喀则地区如此,其它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那曲、阿里及山南地区也同样看到过这种现象,他们的围墙上同样堆积着高高的干枯树枝,他们的炉灶里依然燃烧着那些在西藏艰难生长的植物。
或许你会有一个印象,在内地到处都可以看见宣传保护森林的标语,但在西藏却难得见到,或许是因为这些不是森林而不为人重视的缘故吧!记得前年在南木林县茶尔乡时,听说五、六十年代乃至乃八十年代有一个林场,当时觉得特别奇怪,因为这里山上除了草皮和稀疏的灌木,和林场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这却又是不争的事实,据当地居民说,一二十年前这里还有不少树木,因为保护不力,现在山上已荡然无存。
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大惊小怪;也可能是有关部门的见怪不怪;或许因为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特殊地区,对其特殊化处理;或许是有关部门曾经关注,却收效甚微。但生态环境是有关西藏乃至整个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应该再次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了。一是要加强宣传的力度,让藏族同胞了解植被对青藏高原的重要性,如果不能保护好这些本就稀少的植物,就等于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对那些较为严重破坏植被的行为,除了实行经济、行政处罚之外,还要考虑进行刑事处罚,以儆效尤。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考虑西藏的特殊性,大多数藏族人民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上,他们没有经济实力考虑其它燃料,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引导和帮助工作,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水能丰富的特点,尤其是重视开发青藏高原的独特能源-太阳能,使其慢慢从传统的燃料转而适应这种洁净的能源。
除了上述人工破坏的行为,同时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牧业是西藏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藏族人民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很多地方由于放牧过度,造成草场萎缩,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对高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由于交通的改善,藏药材大量流向内地,雪莲、藏贝、虫草的大幅度升值,引起过度的采掘,植被惨遭破坏……
对于目前的现状,若听之任之,则青藏高原生态堪忧!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