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6|回复: 5

向西藏进军的历史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旧闻:揭秘18军进藏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0日13:33   SMG《深度105》
18军卫生部领导行军休息

藏北的部队将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SMG《深度105》2009年3月29日播出“说旧闻:揭秘18军进藏”,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1959年的3月28号,农奴制度废除,百万农奴得以翻身。而今天《说旧闻》要为您讲述的,是西藏解放历史中,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十八军进藏。1950年,二野十八军在毛泽东的亲自决策下,进入西藏,为后来解放百万农奴铺平了道路。这次进军,被称为“第二次长征”。
  王贵 时任18军侦察参谋:背的粮食吃完了以后,眼睛都凹进去,手指甲盖都凹进去了。
  李俊琛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就冻得你半夜里可以哭。你手伸出来一拿钢钎,可以把皮粘下来。
  徐永亮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18军用自己的躯体铺出一条百万农奴解放的大道,这个话绝不是空话,也绝不是大话,是实实在在的。
  字幕:北京 2009年3月16日
  现场:记者与阴法唐见面 他与当年的老战友寒暄
  [解说]阴法唐将军当年任18军52师副政委,第一批进藏。这位87岁的老人至今还对1949年前后西藏微妙的局势印象深刻。
  [采访]阴法唐 时任18军52师副政委:(当时)英国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和印度都在打西藏的主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感到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啊,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解说]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出访苏联的专列上,急电中央,提出要尽早进军西藏。时任西南局负责人的邓小平和刘伯承经过反复权衡,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当时驻扎四川的第二野战军18军。1950年3月29日,军长张国华率领3万大军告别了四川的父老乡亲,向西藏开拔了。
  [解说]这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进入高原,18军中,几乎没有人有高原生存的经验。强烈的高原反应,成为这支部队的天敌。徐永亮的部队先后翻越了14座大雪山,有4名战友因为高山反应引发的肺水肿,永远地安息在了雪山上。
  [采访]徐永亮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后来我们就懂得一个道理,高山缺氧,赶快下山,从山上往下滑,叫什么滑啊,就是滚,滚下去,往下看,再往下滚,一直滚到山底下,只要到山底下,就有救了,只要是在山上,待得够长,那就够呛,你要是一得肺水肿,必死无疑,没法抢救,因为没有药那个时候。
  [解说]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支行军队伍中,还有不少女兵的身影。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女兵,分散在进藏大军中。照片上的女孩叫李俊琛,1949年,她从北京的一所中学毕业后,加入了18军文工团,进藏时,她只有15岁,还是个孩子。
  [采访]李俊琛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哪里需要哪里去,什么也没想,西藏多苦,不知道,西藏多冷,不知道。
  [解说]在缺氧、寒冷、少粮、无路这样恶劣的高原条件下,女兵们和男人一样背负沉重的行囊,徒步走进这神秘的雪域高原。
  [采访]李俊琛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冷,有多冷啊,就冻得你半夜里可以哭,你手伸出来一拿钢钎,可以把皮粘下来。
  [解说]从川西出发直到拉萨,负重、行军6000多里,别说是高原,就是在平地,也异常艰苦,尤其是过冰河的时候,女性还承受着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
  李俊琛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女孩子来月经,这是不可避免的,就没有工具,后方供不上来。就那时候就用粗糙纸,用完了怎么样呢,就撕被子,撕棉衣,淌冰河的时候,来月经了,是很痛苦的啊,就怕着凉,女孩子这下子就比男同志痛苦啊。
  [采访]徐永亮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后来因为(冰河)过得太多太多了,女同志也没法叫我们背了,我们也无法挽裤子了,也就是遇水就走,遇水就趟,结果趟出来的衣服呢全结了冰碴,全是冰,都带着冰,然后再用你的体温把湿裤子给暖了,一天不知道要结多少次冰,这决不是夸张。
  [解说]当时的西藏是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地区,18军脚下的路,是自己一寸一寸修通的。在那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高寒冻土地带,18军用最原始的工具打通昆仑山、唐古拉山、二郎山等10多座高山,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这样的天险急流。
  [采访]李俊琛  时任十八军文工团团员:我们拿不动(工具),那个时候太小了,15岁,拿不动,我可以帮人扶钢钎啊,人家砸着我扶上,别砸我手啊,别砸我手啊,
  [解说]据统计,在当时修路前进的过程中,每公里就要付出伤亡1个人的代价。而1950年4月8日,当18军北路先遣部队3000多人历经艰险,来到康北重镇甘孜后,又几乎因为严重的粮荒而遭遇灭顶之灾。时年19岁的侦察参谋王贵,对当时的困境记忆犹新。
  [采访]王贵 时任18军侦察参谋:缺粮了,背的粮食吃完了以后,又断粮了,又是靠野菜,又靠定量,那个人瘦得,眼睛都凹进去,手指甲盖都凹进去了。
  [解说]但是,当时部队的纪律是不能向藏民购买任何物资。在18军进藏之前,毛泽东曾经提出,对于进藏部队来说政治高于军事,当地藏民也是第一次见到解放军队伍,因此18军战士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的大局。鉴于藏区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和宗教文化背景,中央曾对进藏部队有过许多特殊的规定。
  [采访]王贵 时任18军侦察参谋:藏族地区就是人烟稀少,粮食匮乏,毛主席规定了,进军西藏,不吃地方,所有的后勤供应就从后面往前方运。
  [采访]徐永亮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我们进军手册上有多少个不准啊,不准进民房,不准进喇嘛寺庙,不准向老百姓买东西吃。后来这个粥呢越喝越稀,我们给稀粥起了个名字,叫四眼粥,底下稀粥稀得一看还有两只眼睛,这个就稀到这种程度。
  [解说]徐永亮带领的演出小分队当时正跟着先遣队一起行动,他至今还记得队伍里一个名叫孙六成的战士。
  [采访]徐永亮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他来找我说,他说分队长,我能不能抓两把盐吃啊,我太饿了。我是眼看着他抓着一把盐放进嘴了去,他就这样吃下去了,你想想,人如果不是饿到这种份上,他能那样吗。
  [采访]王贵 时任十八军侦察参谋:甘孜那儿有一个老头,他说,我刘文辉(四川军阀)的24军我也见过,藏军我也见过,都是拿藏人的,吃藏人的,抢藏人的,只有解放军是给藏人的,是帮藏人的,做好事的。这个军队是太好了,所以叫菩萨兵,叫新汉人,这个美名就传出去了。
  [解说]就在18军吃着稀粥、野菜艰难进发的同时,远在北京的中央政府也在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努力着。从1950年开春后,中央先后派出了四批劝和团,劝说当地政府与中央政府合作,让解放军和平入藏。7月,来自甘孜的五世格达活佛带领着第四批劝和团入藏,但却在昌都受到分裂主义者的阻挠,格达活佛也不幸遇害,这给中央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努力带来了重大挫折,战斗已不可避免。
  [采访]阴法唐 时任18军52师副政委:在这种情况下,那就逼得你没有办法,那就只能够以战取和。毛主席事先就说过了,我们如果这一仗打好了,那就是可能争取他们来谈判。
  字幕:昌都
  [解说]昌都,进入西藏的门户。1950年7月,18军兵分三路,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接近这里,而西藏分裂主义势力则将2/3的藏军部署在金沙江沿岸,企图凭借天险,阻止解放军进藏。
  [采访]王贵 时任18军侦察参谋:昌都战役部署啊,西南军区有指示的,就是一定要截断他的后路,你打个击溃战,那就是老虎打苍蝇,老虎打过去了,苍蝇也跑了,那可不能消灭它的有生力量,造成我们下一步进军拉萨的困难,所以一定要打歼灭战。
  [解说]1950年10月7日凌晨,昌都战役打响了。王贵参加了关键的渡江第一仗,当时的激烈战斗,老人至今难以忘怀。
  [采访] 王贵 时任18军侦察参谋:135404敌人居高临下这么打,我们伤亡很多啊。牛皮船上都是15个人,这两个牛皮船只渡过去一个,牛皮船一打就是一个眼啊,但是按住了(眼)以后,勉强划到了对岸。那一个牛皮船就翻了,打沉了,打沉了以后,副排长带十几个战士全部牺牲了。
  [解说]而另一边,52师副政委阴法唐率领部分人马,渡过金沙江,从青海迂回1400多公里,转到昌都背后,切断了藏军与拉萨的联系。昌都战役历时18天,从心理和武力上解除了西藏分裂势力抵抗的"资本",为和平谈判创造了条件。因此,昌都之战曾被刘少奇誉为"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
  [采访]阴法唐 时任18军52师副政委:我们就给和平谈判奠定了一个基础,也可以说昌都战役打开了和平的大门。
  [采访]王贵 时任18军侦察参谋:昌都战役打完了以后,原来那个顽固的亲英派、主战的,就受到主和的爱国派的指责。
  [解说]1951年3月29日,西藏当地政府派遣阿沛·阿旺晋美作为代表,从昌都动身,前往北京进行和平谈判。在车站迎接他们的,是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协议正式签定。
  [采访]阴法唐 时任18军52师副政委:5月23号签的协议,25号,毛主席下命令进军西藏,那个时候进军跟原来不一样了,和平进军。
  [解说]从这时候开始,向拉萨前进的18军更像是一支宣传民族政策的工作队。女兵李俊琛也有了新的任务,就是向藏族人民学习他们的音乐舞蹈。
  [采访]李俊琛 时任18军文工团团员:老百姓对我们特别友好,因为这个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人人都是歌舞能手,所以我们到他那,一说我们向他们学舞蹈,就更来劲了。
  [解说]多年以后,李俊琛用在西藏采集的音乐素材,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歌舞《洗衣歌》,一直传唱至今。
  [字幕]
  在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艰苦行军后
  1951年9月9日
  18军先遣部队抵达拉萨
  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
  [演播室2]:十八军进藏,促成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建设新西藏的中坚力量。阴法唐、王贵、徐永亮、李俊琛等人,都把自己的宝贵年华奉献给了西藏。在采访中,15岁就入藏的女兵李俊琛说,自从上了高原的那天起,就把灵魂留在了这里,这也许就是对十八军进藏的最好注解。
  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深度105》,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编导:凌健   摄像:查家旻




[

该贴已经同步到 dalian1122的微博
发表于 2012-1-12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网资讯 > 大陆 > 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 >
正文
中国军人的高原记忆——写在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之际

2009年03月28日 00:51新华网



2006年7月1日11时20分许,由拉萨发出的“藏2”次庆典列车通过拉萨河特大桥。当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超过342亿元,人均GDP超过1.2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均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西藏经济实现了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跨越发展。

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凝聚了中央政府的殷殷关切。从一批又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到对农牧民医疗卫生保障、教育、文化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央财政的资金援助和政策扶持为西藏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新华社发

新华网拉萨3月27日电 题:中国军人的高原记忆——写在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之际

新华社记者梅世雄、白瑞雪、王逸涛

半个多世纪以来,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发生着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巨变;

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迈上富裕、文明、民主的康庄大道的征程中,活跃着一个功勋卓著的特殊群体——他们,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

在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前夕,几位亲历了雪域高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大变革的老军人,共同回忆了那一段段难忘岁月。

和平解放西藏——“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武攻文备。”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对于如何解放西藏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只有军事上准备好了,才有可能政治解决。”年近八旬的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王贵,当年以18军司令部侦察科见习参谋的身份随先遣队挺进西藏。

为何将进军西藏的主力部队定为18军呢?“主要看重18军的作战历史。”王贵说,18军里不但有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军,军长张国华也是年轻有为。

“张国华当军长时只有35岁。”王贵说,更为重要的是,张国华有远离主力部队、单独开辟和坚持一块新根据地的经验。

1950年2月底,王贵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康藏情报站(不久编为18军侦察科),随先遣部队由成都向西藏挺进。

“西藏山高路远,没有公路,山一个接一个。”王贵回忆,第一个爬的是二郎山,山顶有很厚的积雪,不时有人滑倒。

王贵说,我们一边向恶劣自然条件挑战,一边还要同溃散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作战。

“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中爬山,是个最费力的事儿。”王贵说,过二郎山时反应还不大,到了4300多米的折多山,很多人开始掉队。“我们负重几十斤,头疼、胸闷、喘不过气来。”

王贵回忆:“我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宁可在风雪中搭帐篷宿营,也不住喇嘛寺庙,这赢得了许多藏族群众和僧侣的欢迎。”

几乎在18军进藏的同时,从青海、新疆和云南等地派出的部队也在积极准备向西藏进军。

“在进军的同时,中共中央一刻也没有放弃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努力。”王贵说,但在国外反动势力的干涉和西藏分裂主义集团的阻挠下,西藏问题的和平解决走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

王贵说,为争取和平解放西藏,各级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争取工作。

“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展藏语广播,前线部队对藏军展开政治攻势,派遣人员入藏劝和,中国驻印度使馆人员同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接触等等。”王贵说。

然而,西藏地方当局对中共中央派出的劝和代表加以阻止、软禁乃至杀害,决意关闭和谈大门,同时陈兵金沙江西岸和昌都、类乌齐地区,妄图以武力阻挡人民解放军进藏。

“此时,中央及时实施了昌都战役,以打促和。”王贵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昌都战役从1950年10月6日打起,历时19天。“昌都战役是18军入藏后进行的第一个、也是整个入藏期间唯一一次大的战役。我们几乎没打多少硬仗,就全歼了藏军主力近8个代本(团),其中还有一个代本起义。”王贵说。

“昌都战役的胜利,使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惊恐不安,一片混乱。”王贵说,一度被关闭的和谈大门豁然洞开。

1951年4月下旬,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平谈判代表团抵达北京。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正式签订,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

“和平协议签订后,各路部队开始向西藏和平进军。”王贵说,“1951年9月9日,我们先遣部队进入拉萨市区。这一天是藏族传统的‘雪顿节’,拉萨各界群众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

1952年2月10日,以18军为基础组建的西藏军区正式成立。7月,随着最后一支部队进驻亚东县,18军胜利完成了和平进军西藏的历史使命。

平叛和民主改革——“边平边改!”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统治集团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动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全面武装叛乱。

“应该说,这次叛乱,是由此前的局部叛乱升级而来的。”亲历了那段历史的原18军进藏干部魏克说。

年近九旬的西藏军区原群工部部长魏克说:“《十七条协议》签订后,少数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已经预感到我军入藏将会动摇封建农奴制的根基。他们不甘心其‘西藏独立’迷梦的破产,在帝国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支持下,一心想要撕毁协议。”

“代表人物是西藏地方政府中掌握实权的司曹(代理摄政)鲁康娃、洛桑扎西等,他们公然组织伪‘人民会议’,不承认《十七条协议》,想赶走进藏的人民解放军,企图挑起暴乱。后来鲁康娃和洛桑扎西被撤职,‘人民会议’被定为非法组织。”

1958年前后,西藏的局部叛乱逐步升级,最终演变成后来的全面武装叛乱。

为了巩固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西藏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中共中央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

“和平解放初期,中央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性,曾提出‘六年不改’的方针。”魏克说,“叛乱加速了中央推进西藏民主改革的进程。”

魏克回忆,1959年3月10日上午,达赖喇嘛准备到西藏军区大礼堂观看文艺演出,“突然,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在拉萨街头散布谣言:‘军区要毒死达赖喇嘛’‘军区已经准备好了直升机,要把达赖喇嘛劫往北京’。”

“很快,2000多名不知真相的群众涌向达赖喇嘛居住地。”魏克说,“谣言搅得人心惶惶,商店纷纷关闭,市民抢储食物和饮用水。”魏克回忆。

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委员、藏族爱国人士堪穷索朗降措被叛乱分子用石块砸死,尸体被用马拖着示众;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桑颇·才旺仁增被打伤。携带枪支弹药的叛乱分子胁迫千余名群众上街同他们一道高喊“西藏独立了”“汉人滚出去”等反动口号。

全面叛乱爆发!

3月17日晚,叛乱首恶分子携达赖喇嘛等人出逃。

3月26日,中央批准中共西藏工委组成3个军事管制委员会,分别进入噶丹、哲蚌、色拉三大寺内,进行平叛和改革工作。

“我是噶丹寺的副军事代表兼副组长。我们30多位藏汉族的工作同志进入噶丹寺后,开展了一场反叛乱、反特权、反剥削的‘三反’斗争,并在‘三反’斗争的基础上,进行了民主改革。”魏克回忆。

3月28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西藏历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魏克回忆,为防止叛乱分子据寺顽抗,步兵包围了寺庙,并通过喊话争取寺内叛乱分子投降。

“到4月10日,我们就初步分清了噶丹寺内哪些人参加了叛乱,哪些是爱国守法的喇嘛。”魏克说,“然后,我们召开大会,宣布释放了509名喇嘛,将参加叛乱的54名骨干分子进行集训,并收缴了45支枪以及大量叛乱文件。”

魏克回忆,在“三反”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噶丹寺的喇嘛们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要求废除寺庙的一切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

“经过2年多的艰苦工作,民主改革取得伟大胜利。”魏克说,这一过程中,解放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菩萨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世界屋脊”没有等级公路的历史!

1954年12月25日,举世闻名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时全线通车,从此结束了“世界屋脊”没有等级公路的历史,也改变了西藏地区千百年交通闭塞的状况。

而创造这一世界奇迹的,又是人民解放军!

川藏公路从四川成都至拉萨,全长2413公里。

“这条路,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修建的。”87岁的西藏军区原第一政委、第二炮兵原副政委阴法唐,时任18军52师副政委。

包括地方人员和民工在内的10万筑路大军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许多地方需用绳索吊着在陡峭的绝壁上进行作业,有的像荡秋千一样在上百米高的山崖上悬空打炮眼,放炸药……“我们喊出了‘让高山低头,叫河流让路’的豪迈口号。”阴法唐说,在近4年的川藏公路施工中,为之献身的筑路战士达3000多人。

阴法唐回忆,川藏公路与晚期施工的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和黄河、长江源头,横跨雪山、草地和激流的青藏公路,同被西藏各族人民亲切地称为“彩虹”“金桥”!

“这两条路,使北京与拉萨、内地与高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阴法唐说。

青藏公路由青海西宁至拉萨,经过改线,现全长2143公里。

“寻找和测定青藏公路目前这条比较理想的线路,经历了曲折和艰苦的过程。”阴法唐回忆,早在我军从西北入藏时,随军工程师就开始察看地形、寻找适合筑路的线路。以后勘测线路的同志又赶着木轮大车、胶轮大车和骆驼千里探路,终于初步确定了这条公路的走向。

阴法唐说,这条公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正式施工到通车,解放军指战员和广大地方工作人员仅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在速度上创造了奇迹。




兰西拉光缆(西藏段)施工——古城拉萨从此有了信息高速公路,通信状况彻底改变!

曾经,拉萨是一座“信息孤岛”,与外界难以进行顺畅的信息沟通——电话难打,手机不通,没有网络。

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工程竣工后,这一状况得到彻底改观。

同许多重大工程一样,这一工程中,人民解放军又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997年开始施工的兰西拉光缆干线工程,总长2754公里,西藏段横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沿线最高海拔5231米,最低海拔3700多米,空气中含氧量为海平面的50%-60%,机械设备的功率只能达到设计标准的60%,是整个兰西拉工程施工的重点线段。

“根据总参谋部1997年5月22日下发的《关于参加兰西拉长途通信光缆线路施工的通知》,唐古拉山至拉萨段的土石施工任务由西藏军区担负。”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宋景原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5日,西藏军区组织6支部队进入施工现场。


“太苦了!”时任西藏军区某旅副政委的宋景原,率队全程参加了为期1个多月的施工任务。


“我们的工程地处藏北高原,气候恶劣。”宋景原回忆,“施工现场气候变化无常,剧烈的高山反应,使战士们脸色通红、嘴唇发紫。”


“40%的官兵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宋景原说,有的战士脸被紫外线烧起干疤,嘴唇干得冒血珠,经常流鼻血。


宋景原自豪地说,尽管困难如此之大,官兵们毫无怨言,一边啃着压缩干粮,一边喝着雪水,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劳动。


8月11日,宋景原和他的战友们圆满完成了所有的584公里的施工任务,比原计划足足提前了50天。





青藏铁路——标志着西藏不通铁路历史的终结!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标志着西藏不通铁路历史的终结,也标志着中国所有省、区、市全部通上铁路。


在10多万筑路大军中,又跃动着数万子弟兵的身影!


青藏铁路西藏段(从唐古拉山以北开心岭到拉萨)全长701.22公里,路段纵贯西藏那曲地区和拉萨市。沿线自然环境恶劣,平均海拔4300米,最高处达5300米,长冬无夏,高寒缺氧,地广人稀。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李素芝说,为了支援青藏铁路建设,西藏军区从安多、那曲、当雄、堆龙德庆等县抽调数千官兵和民兵,成立防空防化、反恐维稳、工程抢修、邮电通信、医疗救护等10余类分队,采取轮换形式,协助公安武警和专业人员参与青藏铁路所经乡村区域的护路联防工作。


高原医疗保障是工程建设主要难题之一。


青藏铁路5年多的建设中,没有一人因高原病致死,这里面凝聚着李素芝和西藏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的心血。


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5年间,李素芝率领他的医疗队,为3万余人次的铁路建设者提供了免费医疗服务,医治急性高原病患者3000余例,抢救外伤病人200余例,成功率均为100%。


与此同时,子弟兵还同铁道专家一道创造性地破解了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00:33 , Processed in 0.05648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