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0|回复: 0

罗塞利斯:拉美应积极融入亚洲价值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访联合国拉美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国际贸易与一体化部主任罗塞利斯

核心提示:拉美特别是南美地区一些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不是很大,从危机中很快复苏过来,这大大受益于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复苏和继续发展。

奥斯瓦尔多·罗塞利斯(Osvaldo Rosales),智利大学经济学硕士,国际贸易与服务以及国家间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专家,现任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国际贸易与一体化部主任。1990年至2000年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顾问。2000年至2004年任智利外交事务部国际经济关系总干事。其间,他参与了与几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框架谈判,担任智利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小组组长,智利与欧盟经济及经济协定谈判经济组组长,并负责与韩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挪威、瑞士、爱尔兰、列支敦士登)、P4(智利、新加坡、新西兰和文莱)、美洲自由贸易区、南锥体共同市场以及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th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ECLAC)是联合国五个地区性委员会之一,旨在促进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发展,与成员国政府相互合作,全面分析发展进程,为成员国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该委员会成立于1948年,当时称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后来逐步扩大至加勒比海地区,1984年正式改为现名。其主要职能是促进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推动本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提升地区的社会发展。

近10年来,中国和拉美地区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如何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美国在中国与该地区的双边关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其办公室,独家采访了拉美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国际贸易与一体化部主任奥斯瓦尔多·罗塞利斯先生。

1、亚洲奇迹背后是亚洲价值链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好,罗塞利斯先生,感谢您接受采访。请问您对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有何评价?

奥斯瓦尔多·罗塞利斯(以下简称“罗塞利斯”):首先,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日益步入成熟,并正向互利战略伙伴的新阶段迈进。目前,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引人瞩目。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的贸易投资关系发展迅速,一直在不断翻倍。2010年,双边贸易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在过去10年间,该地区是中国最有活力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是该地区重要进口国之一,其中有13%的进口产品来自中国。

其次,拉美国家众多,就与中国贸易而言,情况差别比较大,所以我们要注意区分南美、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这十分重要。南美与中国的贸易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互补性,而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则不一样。对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而言,“中国制造”给他们带来的挑战更大,因为他们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而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正在代替墨西哥和中美洲。就南美地区而言,也因国家而异,在矿产品等占本国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例如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的一些地区,中国与其贸易日益密切;也有另外一些以出口农产品为主的国家,如阿根廷、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西等,中国是这些国家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如在最近10年时间里,中国一跃成为智利、巴西等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秘鲁、阿根廷和古巴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再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必须加倍努力,使其出口中国的产品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增加高附加值和高知识内涵类产品,并且需努力促进与中国在商贸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和联系。

最后,这些国家必须提升拉美在亚太地区的投资,从而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价值链。从过去10年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发展看,首先毫无疑问,发展速度非常快,大家也都非常看好今后的发展前景。不过,机会和挑战总是并存的。在看到各种机会时,我们也要积极、认真地应对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建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应积极融入亚洲价值链,请谈谈您的看法。

罗塞利斯:亚洲整个价值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盟经济体、新加坡、泰国等,他们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相互辉映,形成了牢固联系,从而使得整个亚洲价值链有了很大活力。我们在考虑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时,不应完全只关注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更应该看到亚洲价值链的整体图景,在关注重点的同时,不应忽略整体。

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全面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经常说中国—亚洲,因为中国是亚洲的一部分,不应孤立起来看中国。如果离开了亚洲价值链,我们就无法很好地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我们的出口商只盯着中国、韩国或者新加坡,而不善于从全局着眼,将他们联系起来看。实际上,亚洲奇迹的背后是亚洲价值链。

例如,当某个中国产品从上海被运往纽约时,该产品是中国的产品,但实际上,它很可能是亚洲的产品,有着韩国的设计、日本的技术和新加坡的服务。那么,拉美加勒比地区的国家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努力融入这一亚洲价值链,而不是简单把产品运到广州或者上海的港口就完了。要与整个价值链有更多联系,不仅是在这些国家投资,而且要进而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中国是核心,在亚洲,价值链意味着亚洲—中国价值链。

2、拉美国家更看重与亚洲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能否谈谈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中存在哪些障碍?

罗塞利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来拉美投资的中国企业对投资国要有正确的认识,在劳工政策、环境以及签证等很多方面,这里和其他地区的情况不一样。由于本地区国家大多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政府的权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们很有可能无法落实协议上的约定。通常而言,中国企业会试着与政府谈判,并认为政府有权力来执行项目条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诸如某村庄就矿石项目的抗议,政府对此却无能为力。中国企业或许会不解,会想“我们不是已经和政府说了吗”,但是,政府的回答可能只是“对不起,但我们确实办不到”。中国方面需要理解这一点。政府无法保障在文件上声明的所有权利,他们还需要面对来自公民社会和其他政党的压力。

其次,在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而货币兑换利率的变化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在过去5年中,欧洲和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出现低利率、低增长现象。与此同时,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很快。美国在对抗经济危机时印制了更多美元,这些钱大多数并未在国内市场流动,因为那里消费低迷,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都开源节流,大家都试图减债,欧洲也一样。因此,钱流向了经济增长很快的新兴国家,由此就会带来货币兑换利率的变化,这对拉美加勒比地区出口也有一定影响。矿产品、农产品之类不需要借兑换率来刺激出口,因此影响不大,但对其他产品的影响却比较明显,而这对优化出口多样化而言是不利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评价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有人指出,布什政府时期过于关注中东与反恐战争,忽视了拉美“后院”,如今,奥巴马政府重新重视拉美地区了。

罗塞利斯:美国与拉美之间的互动并不容易。同样,我们需要在南美和拉美之间做个区分。从贸易额看,墨西哥对外贸易中有80%是出口美国的,中美洲地区出口美国的占总出口额的60%,哥伦比亚和秘鲁为40%左右,而对其他国家而言,却要少很多,例如智利和苏里南,其出口总额中,出口至美国的只占15%左右,而至亚洲的却占30%—40%。因此,各个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亲疏各异,美国对墨西哥、中美洲而言的重要程度当然会甚于南美国家的,而后者会更看重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3、拉美一体化:做中国更有凝聚力的合作伙伴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果要在中国投资,拉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里?

罗塞利斯:中国需要自然资源,而拉美加勒比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肥沃的土地、能源和矿产,这就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性。这类合作可以包括投资、服务、设计、共同提升品牌等。除此之外,也面临着挑战,那就是我们必须努力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如果我们有一个更加统一的市场,有着同样的贸易规则,这或许对中国会有更大吸引力。中国需要一个更加统一的伙伴来进行项目投资、物流、交通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谁可以代拉美发言?

罗塞利斯:这就是问题所在。我认为,所有的拉美国家都想与中国单独建立联系,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们需要形成更有凝聚力的团体,才能更好地把握在与中国发展关系中的机会,更好地交流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双方都获利。我们一直努力向各个政府建议,有的人认同我们的想法,但是至今还未采取任何一体化的措施。

目前最缺乏的是政治意愿。这首先需要政府部门能真正理解这个情况。就目前而言,当出口一直在增长时,会创造很多机会,更多好消息会接踵而至。但是,如果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看到今后二三十年,并且试着从亚洲的视角看问题,我们或许能更清楚地意识到,每个国家的市场还是太小,实力与中国比起来还不匹配,所以需要联合起来。但在我看来,南美大多数政府的认识还很有限。

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在这个统一体中的老大:巴西。巴西认为他们不需要其他国家,可以和中国对等讨论,自己也已经有各种与中国沟通的渠道。这对该地区国家而言是个问题,因为巴西是该地区的主角,但要成为巴西的伙伴却并不容易。巴西说“我不需要你们,我们和中国有着直接对话关系”。确实,巴西是二十国集团的一员,也是金砖国家的一员,巴西“不需要你们,你们太小了”。巴西的企业遍布全球,是全球级的国家,他们认为不需要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支持。

4、加强互补性优势 借中国东风乘势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多次谈到,近些年来中国在提高产品质量、附加值生产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罗塞利斯:是的,中国工业化进展十分显著,技术密集型服务、商业服务领域的贸易、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等,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节节攀升。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规模及占GDP的比例变化就很能说明问题。

过去15年,中国研发投入大大增加,从85亿美元增加至870亿美元(2007年)。比较2007年各国研发投入额,虽然中国与美国(3080亿美元)或日本(1250亿美元)相比差距还很大,但已经领先大部分国家,包括德国(590亿美元)、法国(360亿美元)和韩国(370亿美元);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看,中国(2007年占1.49%)已经十分接近英国和加拿大了。

另外,从资金来源与投入模式看,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十分接近,即大部分研发基金由商业部门提供,也用于商业部门。以2006年为例,中国700亿美元的研发基金中,有470亿美元源于商业部门,政府投入仅为190亿美元。

研发投入对提升一国工业生产水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中国虽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大大增加,但却还未将之立即转换成实际的市场投资或者创新。中国每年申请专利的项目很多,但是真正落实到市场、实际运用的却很少。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还有较大差距。但是,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比起来,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中国政府有很强的创新发展意识,也一直在努力推动创新与运用。为了提升研发能力并转换为实际生产力,中国政府启动了大量长远规划性的创新工程,鼓励商业部门与学术领域之间的密切合作,以更有效地将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换成实际生产力,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生化、高新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等产业。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建设了很多国家工程中心和产业实验室,并为关键、重要产业搭建技术交流与共享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贸易关系》报告提到,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南美地区经济发展,使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并没有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太大的影响,您怎么看?

罗塞利斯:拉美特别是南美地区一些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不是很大,大都从危机中很快复苏过来,这大大受益于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复苏和继续发展。中国对自然资源等的大量需求确保了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保持较高的价格水平,拉动了拉美的出口,从而使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出口产品的一些南美国家,相对而言受危机的影响较小。

如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应该把与中国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加深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关系作为战略性目标,并借中国的东风提升本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考虑到全球经济依然未从危机中完全走出来,同时,世界中心向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转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应更好地找到与中国具有互补性的地方,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加深与中国的贸易与合作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努力提高技术性产业,而不应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自然资源出口或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拉美国家应该努力提高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含量。在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该地区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大大获益;另一方面,又不应仅仅满足现状,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应通过自身努力进行创新,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在基础建设、物流、人力资源培训等多领域进行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亚洲价值链,加强双方互补性优势,从而利用好中国及其背后整个亚洲的巨大市场,密切双边的伙伴关系。

(感谢中拉互利发展基金会对本次采访的帮助)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opinion.m4.cn/2013-03/1203074.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8 04:08 , Processed in 0.0409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