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阎建钢导演,陈文贵编剧,吴秀波、孙淳等主演的《赵氏孤儿案》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这部剧的问世衍伸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报纸和网络上,业内人士、精英阶层、普通观众都给予了它赞誉之声,但与这种赞誉声不相匹配的,却是不温不火的收视率数据。 是真的曲高和寡吗?未必。如果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样的剧来比,《赵氏孤儿》在情怀上做得有余,却在戏剧冲突和节奏上,不具备如上作品的可看性。但它出现得太是时候了——我们真的很久,没有看见一部这么正儿八经、这么把自己当成“作品”去对待的电视剧了。从诚意和创作态度上,它满足了观众的“正剧饥渴症”。
与以往纯粹的剧评不同,我们还在此篇中独家对话了该剧编剧陈文贵,他以创作者的身份,对《赵氏孤儿》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并回应了相关质疑。
一部有诚意的历史正剧 教科书式的编剧思路:给雷剧一耳光 “浮躁”已经成为了中国电视剧的统一表情,而这样的表情,在一剧之本的剧本上又显得格外的醒目。《赵氏孤儿案》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正是编剧的用心。从已经播放的20集余可以看出,编剧陈文贵一直在和自己玩着“左右互搏”的游戏,他讲求每一段情节都必须要事出有因,经得起推敲,而他又把这样的推敲赋予到人物身上,屠岸贾、赵朔、程婴三人在剧中作出的一系列心理分析,甚至可以直接拿去作为“心理学”的教案。同时,在前十几集里,陈文贵让屠岸贾使出了敲山震虎、诬陷、离间、挟持、捧杀等品种丰富的计谋,让赵朔最终死得无话可说,也为摔子戏做足了铺垫。
《赵氏孤儿案》的剧本具有教科书式的意义,它为如何改编历史传奇提供了一个范本——观众可以在剧中看到清晰的编剧思路,也看到严谨的戏剧结构。这对于当下那些连逻辑关系都拎不清的雷剧而言,无疑是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精彩的双雄对决:教所谓的大咖们演戏如何走心 《赵氏孤儿案》也应该成为演员们的教科书,观众真的不在乎演员一集的片酬是六位数还是七位数,他们在乎的是,演员的表演是否对得起这些钱。他们最反感的是那种处处强调自己是贵族,演出来的却连菜市场大妈大叔都不如的演员。从这个层面上讲,《赵氏孤儿案》的两大主演吴秀波和孙淳,堪称这个行业的良心,他们告诉了演员们什么叫演戏“走心”。
陈凯歌的电影版《赵氏孤儿》固然也有不少的可取之处,但看过影片之后,观众对于程婴、屠岸贾的形象是模糊的,不会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与之发生共鸣,也不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看过之后的感觉,不过是观众听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讲了一个完全与自己无关的故事。《赵氏孤儿案》的优点恰恰在于此,看程婴摔子,他的纠结,他内心遭到的摧毁通过吴秀波入木三分的表演,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并且浸入到观众的骨髓,观众会情不自禁地带入角色进行思考——要是我会怎么办?吴秀波为演这场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天天在房间里放戏剧版的《赵氏孤儿》找感觉,并且为了让人物命运的走向更符合逻辑,还主动提出改戏,由程婴来完成摔子。这样的敬业精神和表演态度恐怕圈内没多少人能做到。孙淳亦然,一个演员塑造反面角色的最高境界是,不仅仅是会告诉观众角色有多坏,而是会向前推进一步,告诉观众角色为什么这么坏,并且还会将他“坏”里面仅存的那一点人性的闪光,在举手投足之间不经意地展现出来。当观众开始发出“屠岸贾很坏,但为什么我依然很喜欢他?”这样的疑问时,孙淳的角色塑造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正三观之作:让观众向往那个时代 近年来,电视剧行业一直在呼吁要传递正能量,正能量到底是什么?是原配和小三大战三百回合,终于凯旋而归?是抗日女侠前一秒被强奸,后一秒仍然可以爆发奋勇杀敌?是通过东方姑娘和令狐冲在一起,让人们相信这个世界依然有真爱?正能量不是在毁灭三观之后,给你一个神话般的结局,这种正能量只适用于精神病院,它是傻瓜的诗篇。
在《赵氏孤儿案》里,导演阎建钢一直都坚持在传递“仁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仁义伴随着光明磊落的纠结,赵朔死于承诺,为了救程婴,他可以放弃致敌人于死地的机会;也可以为了信守借粮不战的诺言,以命相抵拒绝攻打楚国;程婴输在“医者仁心”,无论他多么恨屠岸贾,都绝不用“药”要挟人杀人,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医匠;公孙杵臼为了回报赵家的救父之恩,可以牺牲掉自己的老婆,也可以随时牺牲掉自己;屠岸贾固然坏,但他也坏得坦荡,他承认自己是小人,对赵朔使出的每一计都是阳谋,而非阴谋。
这种价值观的输出,是通过缜密的逻辑性完成的,是有理有据的,它不会让人反感,还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向往那个时代。
为该剧挑一点刺 这样一部舆论都说好的电视剧,为何却不能取得一个理想的收视率?如果说观众不喜欢历史正剧,为何像《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这样的电视剧,又能获得口碑和收视率的双丰收?《赵氏孤儿案》现在的境况就像是一个学习非常努力的孩子,他具备足够的资质,有最好的老师,也认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所有功课,但最终却没有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能怪谁?最终还得从自身上找原因。
十几集才出一个高潮,挑战观众耐性 《赵氏孤儿案》目前遭到诟病最多的是剧情的拖沓,从程婴赴晋国报信到赵氏灭门,经历了长达13集的时间。这对于看惯了快节奏国产剧的观众而言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许多观众尚未欣赏到该剧精华的部分,就匆匆将它抛弃了。此外,该剧的过场戏偏多,一些马车上的戏份完全可以删除;过度强调了打斗场面,比如屠岸贾剿杀公孙杵臼那场戏,导演为强化公孙杵臼的英勇,非要让他和官兵大战三百回合才作罢。这些问题都导致整个故事的叙事偏慢,有观众就认为,前十五集至少有三集的水分可以挤掉。
过度重视结构,却弱化了故事性 《赵氏孤儿案》的结构是教科书式的,但在故事性上却稍显得弱了一点。屠岸贾使用计谋将赵朔一步一步逼死的设置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这些计谋从观众的角度看,算不上特别的高明,同时也缺乏特别强烈的递进关系。因此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人在推动剧情的发展,而非故事本身——纵然孙淳和吴秀波的表演都是出彩的,但对于非“粉丝”级的观众而言,长时间只看两个人飙戏还是太累。此外,为了能强化剧中人物的思想和观点,导演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有些过度强化,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某些角色的智商极其不稳定,比如国君,在面对赵朔时,他显得特别的聪明和狡猾;但面对屠岸贾,他又显得特别的幼稚。如果拿《赵氏孤儿案》与《雍正王朝》作比较,《赵氏孤儿案》结构上完胜,但故事上却稍逊一筹。
有了品质剧的基础,尚缺点火候 《赵氏孤儿案》的好评如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电视屏幕上,已经很久没有一部不打雷、不穿越,不过分戏说的历史正剧了,因此,它的亮相,才让媒体、业内人士如获至宝,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表扬和鼓励,也可以将这样的现象定义为“正剧饥渴症”的集中爆发。但站在客观的角度讲,《赵氏孤儿案》是有一些瑕疵的,不能把观众不买账的原因,全部归结到观众欣赏水平不高上。《赵氏孤儿案》具备了一部好剧的所有基本要素,但在细节的处理上尚需斟酌。如果评一部剧的满分为100分,这部剧可以打到85分。
对话编剧陈文贵 回应质疑:节奏太慢,是为了做足铺垫 搜狐娱乐:十几集才出现高潮,有没有考虑过观众的接受度? 陈文贵:我写的其中有一稿,是第一集就把孩子摔死了,其实那一稿也不错,但是这个戏毕竟是写给现代的观众看的,现代很多观众的价值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摔死自己的孩子。我很欣赏电影版的思路,把程婴逼到走投无路故而摔子,但被用过了,我就只能选择另外一条路,用程婴的忠义来带出他摔子的举动。为了把这种忠义铺垫足,让故事更具有说服力,就必然要去写他和赵朔、和屠岸贾、和公孙杵臼的种种关系,这个铺垫到底有多长,的确值得商榷。 搜狐娱乐:有很多观众认为,剧中人物的智力不是很稳定,比如国君,你怎么看? 陈文贵:可能是观众大多习惯了比较平面的角色,其实人物角色应该是立体复杂的,塑造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国君,他把赵朔看成他的威胁,因此他会用各种手法去对付他,对于屠岸贾,他是把对方当成自己最信任的人,骨子里不会有戒心。所有《赵氏孤儿》故事里的国君都是昏庸的,但我们认为,昏庸只应该成为他其中的一面,而不是全部,否则这无法解释他为何能当上国君。 搜狐娱乐:屠岸贾为陷害赵朔设计了很多的计谋,但观众认为这些计谋并不高明? 陈文贵:这个其实我在写的过程中也一直在考虑,也想过各种方案,到底计谋要设置多深,观众才有耐性看下去?我们的电视剧是面对所有的观众,要照顾到不同观众的口味和需求,深和浅的度不是太好把握。
谈收视率:不能为了收视率,让屠岸贾爱上庄姬 搜狐娱乐:现在收视率不温不火的状况,你有没有想到? 陈文贵:其实开始我很有信心,因为吴秀波这么挑戏的演员,只看了我当时完成的15集剧本就接了,孙淳也是。而在央视内部的看片会上,评价也相当好。据说央视还组织了普通观众看片,大家的打分超过了9分,算是一个很高的分值了。为什么到最后收视不好,我也说不明白。 搜狐娱乐:有观众认为主要是故事性偏弱了一点? 陈文贵: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觉得可能恰恰是故事性太强,中间的曲折太多,失去了部分观众。另一方面,大家也注意到了,这部剧的女角的戏份少,也没有俊男美女,而我们在剧的大方向上,是以智斗为核心,它更像是一部政治局,当你选择这条路,收视率就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搜狐娱乐:所以写的时候其实没有过多地考虑收视率? 陈文贵:对,如果考虑收视率,就去写宫斗剧和神话剧了,《赵氏孤儿》的题材有先天弱点,不好写,其实很多人此前都在尝试,还有的把它往爱情剧上引,比如屠岸贾爱上庄姬公主,但我们有想传递的价值观,不能这样写。 搜狐娱乐:前面十多集的斗智戏份太密集了,这其实很容易让观众因为看着太累而换台。 陈文贵:其实摔孤之前的戏份,还剪掉了四集,比如赵朔和庄姬公主的家庭戏,公孙忤臼和他老婆的生活戏。每一场智斗之间,都有这些戏份来缓冲,但最后从通盘考虑,把这些戏份删掉了,让人感觉就是演员场场都在斗。
谈历史正剧:戏说不是戏闹 搜狐娱乐:其实这一类型剧,此前还是有不少的成功案例,比如《雍正王朝》,感觉《赵氏孤儿案》还是稍微缺了点什么? 陈文贵:像《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这些剧在港台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因为港台的导演和编剧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但大家也会发现,这些剧出现之后,接下来拍的帝王戏反响就比较一般了,因为重复。当时阎建钢找到我,而没有去找刘和平、朱苏进等内地优秀的编剧,也是因为希望我能在这一类型剧上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历史、艺术、商业上能做到平衡,我其实也是在尝试。 搜狐娱乐:在你看来,一部合格的历史正剧的标准时什么? 搜狐娱乐:说历史正剧其实挺吓人的,没多少人敢拍。我更愿意称《赵氏孤儿案》为历史剧、古装剧,我觉得我们不要去避讳谈戏说,《三国演义》也是戏说,更何况很多史书也是靠不住的。只是我们要明确,戏说不是戏闹,而是通过对故事本身戏剧化表达,诠释全新、积极的价值观。历史的真实不需要太考究,艺术上的真实则要下大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