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3|回复: 0

回:高翔先生“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5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高翔先生“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http://bbs.m4.cn/thread-3516581-1-1.html

首先说明,本人不赞同,也反对回到过去,同时个人认为这种主张也不符合中国儒道思想的精神。但本人实难以苟同作者对儒家的评论以及解读中西方社会的方法。在我看来,作者的推断极易造成中国人思想混乱,有误导之嫌。

自戊戌变法以来,中国人了解西方已经有百年历史。近几年,中国思想界领军人物之一,甘阳先生呼吁重新阅读西方。中国人读西方已经一百年了,现在为什么又要重读呢?还有人质疑,现代中国人真正读懂了自己的历史吗?现代中国人连曾主导中国千年的经典都读不懂,又怎能真正理解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秋风先生曾说:“今天的人们,从学者,到知识分子,到大众,几乎都在无知的状态下激昂地发表自己对儒家的意见。……他们通常都会批判儒家压抑个性,妨碍思想自由。每看到这样的谴责,我就想笑:儒家已被打倒两三代人了,究竟是什么在压抑你的个性,妨碍你的思想自由?最可笑的是,你如此斩钉截铁地批判儒家,可你读过儒家吗?你的这些批判果真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吗?你的批判果真是思想自由吗?” 张祥龙老师,在批评一些现代历史学家时,指出,这些人不是根据历史自身的走向解读历史,而是“以今臆古”,可谓一针见血。
阅读原文对儒家的评论,本人可以肯定,作者对儒家的理解极为肤浅。文中作者极力渲染中国古代社会民众的思想完全受控于帝王,百姓毫无选择的可能。称自汉武以来历代帝王强行对百姓实施以儒家伦理的教化。历史果真是如此吗?回顾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变迁。汉代自武帝之后,儒学为正统官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兴起,儒学受到极大挑战,儒学地位严重动摇,当时的一些朝代帝王都是佛教信徒隋朝,提昌“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唐朝,奉行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宋朝,理学兴起,并独占鳌头。元明两朝,理学被定为官学。如果依照作者的观点,历代帝王皆是独尊儒术,他们控制着社会思想的转播,强行实施儒家教化。那么,佛道又如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行其道,以至于一些帝王也抛弃儒家转而信奉佛教,最终使得儒家的社会地位摇摇欲坠呢?到底是什么力量在左右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发展及其转播?杨轶男女士在她的论文【1】中提供了答案,她指出:“一种新的学术思想的传播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执政借助皇权的力量以官学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通过私学形式在民间传播。”她说:“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总会有一个私学的兴盛时期,这是因为私学与思想僵化的官学相比,有着宽松的学术氛围,是孕育学术思潮的摇篮,因而私学常与一种新兴的学术思潮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私学以学术文化为背景,并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成为学术发展和学术传播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学术思潮为私学提供深厚的人文基础及文化氛围,使私学更具学术个性及人文精神,促进了私学的昌盛。”考察儒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最初,儒家起源于民间,历经焚书坑儒仍无法被根绝,后为汉代官方接受。随着佛教与道教盛于民间,为官方接受后,形成儒道佛三教并行,相互取长补短。当佛教的冲击使得儒家地位岌岌可危之时,又是民间兴起的理学稳固了儒家在中国社会中的主流地位。有趣的是,理学初期,长期得不到帝王的赏识,还遭到了严厉打击,北宋后期,理学大部分时间里都被视为异端【1】。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帝王还是民众发展、转播了儒家思想?为什么宋代理学在长时间被斥为异端,遭受严厉打击下依然顽强生存发展,稍有松动便在社会上大行其道,最终使之为官方接受?儒家思想的魅力到底何在?我想答案只有到儒家经典里才能找到。可惜当代中国像作者一般的文人太多,他们不仅读不懂儒家,甚至可以不顾历史事实随意歪曲污蔑儒家。有朋友曾问:为什么今天我们既读不懂中国经典,也读不懂西方?对此,个人认为,自百年前中国的经典被赶出课堂起中国人就逐渐丧失了判断与辨别事物的能力。中国人的双眼被蒙住了,成了瞎子。

个人以为,每个文明体系皆有其独特的观察了解世界的方法(“读‘易’,看天下文明”一文,http://bbs.m4.cn/thread-3503761-1-3.html)。西方观察了解世界的方法突出表现在其“物理学科”之中。而中国观察了解世界的方法就是《易经》。通俗地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由表及里,内外合一”的观察分析方法。中国先人将这种方法加以抽象化和模式化,形成了一套解读世界的思想体系―《易经》。简单说来,《易经》认为世界上任何物事皆有“内,外”,物事的“内”对应“内卦”,物事的“外”对应“外卦”,“内外”合在一起形成六爻,表述了物事本身的演化。中华先祖就是通过认识物事的“内”与“外”了解世界,从而将人们带出森林,迈入文明。有后人认为伏羲画八卦时,便已有了八卦相重的思想。甚为赞同。由此可以说,中华文明诞生起就内含理性与实践的因子。孔子则是运用易经较全面地考察了当时人类生活及其社会活动,剖析总结了人性以及社会的变化过程,发展丰富了儒家思想,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类社会道德思想体系。儒家的很多基本概念及观点皆来自易经,如,“阴阳”,“道德”,“性”,“命”,“善”,“君”,“臣”,“民”,“夫”,“妇”,“父”,“子”,“亲”,“变化”,“天地”等等。不对易经有一定的了解,就不可能读懂儒家,更谈不上理解儒家思想。可是,近百年来,儒家思想被那些所谓国学大师们糟蹋的不成样子。这些国学大师自己不愿下功夫研究儒家首经-《易经》,却总是要装模作样地论经道儒。其实,易经的“内外”分析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常常会下意识或不自觉地采用这种方法研究或处理事物对象。比如,在评价一个人时,人们往往会举例说明某人“敦厚”。这就是易经的“内外”分析法,通过某人的言谈行为了解此人的内在本性。故系辞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希望善良的人们能对当今社会上某些公知精英们的各种言论都作一番“内外”分析,了解他们的内在本性。

将《易经》“内外合一”的方法付诸于实践,儒家称之为“格物致知”。朱子曰:“读经看史,应接事物,理会个是处,皆是格物”。中国儒家对“格物致知”极为重视,并认为这是“修身”的基础。朱熹曾批评当时社会说:“今人多是不能去致知处着力,此心多为物欲所陷了。”又说:“有一种人只就皮壳上做工夫,却于理之所以然者全无是处。”中国先人的警告,今日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回头重读原文,作者文中列举的种种现象,仅仅是中西方社会的表面现象。文章没有深入探究中西方社会的内在因素。没有做到“由表及里,内外合一”。在我看来,西方社会表面上比较松散,但其内在实是一个高度统一的终极一元化文明。而表面一统的中国社会,其内在却是一个尊重多元化的儒道文明。再考察当今中国社会,个人以为,其“外表”是“兑”,无“天”。其“内里”是“坎”,“德”陷。合在一处为上兑下坎――“困”卦。将中国近三十年的变化与“困”卦六爻时序进行比对,两者相当吻合。

儒家“格物”要求人们不仅由表及里,而且还能够从内至外,做到内外合一,朱熹称之为“内外自然合”。对于那些迷陷于“内”,进而脱离生活实际,追求空中楼阁的人,朱熹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评论:“又有一种人思虑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于事物上都不理会。此乃谈玄说妙之病,其流必入于异端。”佛教就有这种倾向。看看当今中国社会上的各种邪教,他们大多依附于佛教,并以佛教为幌子大肆宣扬异端邪说。
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弃己见,诚心意,以“格物致知”的态度考察历史和中西方社会,达到“内外自然合”的境界。

最后,再谈谈对易经与西方物理学。个人认为,易经侧重于事物变化的模式,这里的变化是指“不可逆的变化过程”。用易经的话是“注重阳”。西方物理学侧重于静止、不变事物的模式。用易经的话是“注重阴”。在我看来,易经与物理学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本人基本肯定,未来易经与物理学将会被统一在一个理论体系之下,也许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大一统理论,one theory for everything.


【1】杨轶男,“略论两宋书院与理学的传播” 济南大学学报,第17卷第2期,20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14:47 , Processed in 0.0355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