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3|回复: 1

重估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政协报

  李学勤,1933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他现为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记者:李先生,您好!2008年清华简的发现引起了学界的轰动。能否请您对清华简的学术意义再做一次简要的概括?
  李学勤:清华简有几个特点:首先,清华简是战国竹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发现的战国竹简批数有很多,可是主要都是随葬器物的单子,也就是业界所称的“遣策”,还有一些是关于墓主的占卜记录,也有几批发现则是书:一批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发现的郭店楚墓竹简,是儒家、道家方面的文献著作;另外一批是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抢救购回的竹简,也是儒、道方面的著作,而清华简其主要内容则是经、史类著作,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而类似经、史类著作的发现,过去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在汉景帝末年,在曲阜孔壁发现的书,最主要的是《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典籍;还有一次是在西晋武帝咸宁5年发现的“汲冢竹书”,其中最主要的是《竹书纪年》,属史书类。清华简,则既有《尚书》这样的类似“孔壁中经”的经类著作,也有《系年》这种很像《纪年》的史书著作,其在性质上与“孔壁中经”和“汲冢竹书”都比较相似,所以在学术史上,应该说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清华简里最重大的发现还应该说是《尚书》或《尚书》一类的书。我们知道,一直以来,存在着古文《尚书》真伪的争论,我们在清华简发现了真正的古文《尚书》,明确地证明了《十三经》中流传的孔安国古文《尚书》是一个晚出的本子,使得伪古文《尚书》的论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在学术史上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它证明了宋朝以来学者的讨论是正确的。
  记者:清华简是一个宝藏,因为包含了关于战国时期历史文化等极其丰富的内容,除了为《尚书》今古文争辩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能否请您再具体谈谈清华简中一些从前未发现的资料?
  李学勤:比如在第一辑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就发表了关于楚国的内容,其中一篇《楚居》,明确地记载了楚国有哪些王,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楚国迁都多少次等等,那个时代是战国中期偏晚,很多东西都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前的,所以清华简中发现的这些东西都是极为珍贵的。
  明朝末年,有一个著名的和尚叫觉浪道盛,他写过一篇重要的文章叫《三子会宗论》,他说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光辉的时代,有三个学者同时并世,他们从未相互见过,却从三个方面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这三个人就是孟子、庄子和屈原。清华简和郭店简等这些材料所处的时代,正好就是这个时代,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材料,也就是“三子”这个时代的遗物了。
  我认为一个考古文物上的重大发现,不是在于发现了什么金银玉器,而是在于这个发现能够改变我们对于一个历史时期或者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看法,这才是重大发现。清华简的意义,我想也在于此。
    记者:我们知道您一直主持着清华简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过去的5年里,你们已经公开发表了三辑的研究成果,第四辑研究成果拟将公布,请您介绍一下清华简的最新研究动向。
  李学勤:在第四辑研究成果中,我们将公布一些关于《易经》的东西。有一篇我们想称为《筮法》,是讲数字卦的。最使人惊奇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卦位图,看起来接近于后天八卦图,但是有明显的不同,一开始我以为它画错了,可仔细研究发现并非如此,这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卦位图。现在还有一些问题仍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说每一步都是极其难的。但我想公布之后,应该会再次惊动学界。
  记者:我们知道,清华简最初被发现时,也曾经历过真伪之辨,经过专家鉴定、科技手段的介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消解了质疑的声音,请您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李学勤:清华简是盗墓出土的,这是很不幸的事情。而这个过程造成的损失,是很难判断的。一批竹简是真还是假,有着严格的判断标准,就像你是学艺术的,在艺术领域里鉴定古代书画,也是有着严格的鉴定标准的。清华简我们通过古文字学的角度进行判断,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测定,已经大致地测定出它的年代。2008年10月中旬,我们邀请了11位著名专家对清华简做鉴定,鉴定结果是真的,我们尊重这个鉴定意见。从清华简的发现到现在,历时5年,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也公布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消解了质疑。当然,提出质疑是有原因的,因为现在社会上伪造文物现象泛滥,假简非常之多。所以,质疑,不是阻碍,相反,它会推动我们的工作。
  记者:从清华简的研究上也可看出,学术求真与求实态度一直是学者们的坚守,请您谈谈学术的求真与求实。
  李学勤: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对学术与科学来说,求实与求真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以清华简来说,我们觉得这个发现确实很重要,于是我们通过媒体做了一些宣传、解释的工作。老实说,过去我不太赞成这样的做法,但是现在是信息社会,公众需要了解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向公众传达。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能夸大,尽量做到真实地反映。
  当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也一定有不对的地方,发现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及时更正。比如,最开始我们认为清华简中有《康诰》篇,为什么?因为我们发现了一支简上有《康诰》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尚书》其他篇中没有这句话,但现在证明,它不是《康诰》。我们说错了,说错了就纠正。
  再如,在第一辑报告中,有一句话中有一个“日”字,当时按“日”字念这句话,我们也觉得非常别扭,我们当时猜测这个字可能是“田”字,可是通过电脑将图片放大,看到的仍然是“日”字,我们遵照我们看到的事实,只能将其认定为“日”字。可是后来,我们又通过红外线等科技手段发现,它确实是“田”字,我们就纠正了原来的观点。可是这不是说我们不实,恰恰是在当时所具备的条件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这个情况。
  我们将清华简进行拍照付印,出版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我们付印的原则就是要原色原大,这是很重要的科学态度问题。
    记者:看得出清华简在整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你们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的?
  李学勤:每一篇简,都是一个难题,难到常常令我们目瞪口呆!第四辑,到现在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几个字我们认不出来,可是认不出就是认不出,也许最后我们会把这些认不出的字就这样留下了,但是我们会尽可能给大家提供一个说法,将来也可能我们会改变对这个字的说法,也可能会有更好的说法,但至少现在,我们要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材料的基础。这个研究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上博简也是从2000年开始研究,一直到现在,才出了9本报告,你可以看到,像这种竹简的整理工作是非常漫长的,因为太难了,一做就要十几年,二十几年。按照我们目前一年出版一辑整理报告的速度,清华简也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全部整理出版,至于对它们的研究工作,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个人的生命是很短的,是很有限的,能做多少工作也是有限的,我们珍惜这样的机会,我们希望能够将清华简材料尽快整理出来,很好地发表。
  记者:对于当前考古领域存在的问题,您有何看法与期望?
  李学勤: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学术的伟大复兴。历史考古这个学科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你要知道,中国对于古代遗存的研究起源非常早,我们过去不叫考古学,而叫古器物学,叫金石学,这是传统的考古学,而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早的,从汉代就开始萌芽,至宋代已有了非常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吕大临的《考古图》,实际上已和今天我们的考古报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当时没有摄影技术而已,中国的文物考古传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引以为豪的一个方面。
  我当前最大的期望,是想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一个理念——文物考古不是少数专家的工作,它需要社会和公众的共同支持。假如清华简不是通过盗掘方式出土的,而是通过考古的方式被科学地挖掘出来的,那么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信息。我们当然可以猜测那些未知的信息,但是,猜测不是真正的知识!而这样的损失是没法挽回的。因为文物考古的研究材料是不可逆的,一切不能够再回去了,我们也恢复不了了。换句话说,一些很重要的信息被破坏了,毁弃了。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社会公众对于文物考古的认识不够。
  而历史留给我们的,就只有这么多!从西汉“孔壁中经”、西晋“汲冢竹书”到清华简,这其中跨越了2000多年。至于还会不会有第四次发现,不要说我,就是你能不能再等到,都不得而知。我常说,文物走私和毒品犯罪一样,因为利润很大,就会有人铤而走险。我们希望公众真正了解文物考古的意义,将清华简向社会公开的很重要的动机也正在于此。
  记者:最后问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历史对于现实的意义,您个人对此有着怎样的看法?
  李学勤: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人们经常会问,历史学对我们有什么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南开大学讲课,有一次,我在校园散步,南开大学里有一条河,沿着这条河就走到了主楼,走到主楼附近时,我看到一个布告栏上贴着很多大字报,讨论的就是历史有用没用的问题。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历史无用论,那时候我们就在讨论,什么叫有用?什么叫没用?一定是物质的“用”?生产的“用”吗?可是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更重要的还有精神。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历史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说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历史的事实!正是因为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史,才更能看出历史对于中国是多么重要!在这样长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经历了多少曲折苦难,才将这么多人口,这么多民族,这么大片的土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国家,这就是5000年文明历史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对古代的历史有兴趣?因为古代历史见证着我们文明历史的根源。清华简的存在就告诉我们,在公元前300年前,我们的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这一点是它最突出的意义。清华简、郭店简都给了我们共同的知识,即楚国不是当时文明的中心,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地方,还存有这样的古书经典,它涉及的知识又是这样高深,并且看起来它的存在还相当普遍,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已充分说明我们古代文明是多么的发达。这一点不止对于我们专业人员,对于公众,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他的历史,实际上,也没有一个有出息的民族会抛弃他的历史!只要一个国家想真正的崛起,想站起来,就必须要正视他的历史,所以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我过去常常提到,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估价不是很公正,我们对于古代文明历史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的评价都偏低,现在,考古的新发现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评价,清华简就让我们看到了在2300多年前中华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相关链接:
  清华简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包含相当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先秦经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即旨在将清华简置于文学、艺术领域进行释读。会议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为研究中心,同时涉及《诗经》《尚书》《春秋》等其他传世先秦经学文献,讨论内容涵盖文献学、文字学、历史学和哲学等领域,来自海内外的50余名专家提交32篇论文。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先生认为清华简中的《芮良夫毖·小序》为先秦《诗序》之遗存,它向人们展示了先秦时期《诗序》的原始面貌,在文献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李炳海教授通过对清华简中《耆夜》的解读,认为该篇是建立科学的《诗经》阐释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简帛文献研究应当有所突破的课题;济南大学教授蔡先金认为清华简中《周公之琴舞》的意义在于不仅呈现出一篇完整的颂诗,而且是迄今唯一可见的一部完整的“颂”类乐章,或可少许弥补《乐经》亡佚留给后人的缺憾。

发表于 2013-5-2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的112次方 于 2013-5-27 16:52 编辑

我们将要达到的,是本次人类文明从来没有达到的----进入星际时代。我们将通过推进这个事业,开创一个超越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化的文化,让这文化成为被全世界所认同的,深远改变整个人类的。

见识下那些外星人的文化,你就明白中国的古代文化和他们有重复的部分,但很多很多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过的。

中国的古代文化也从外星文化中吸收过很多营养,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地外文明之间有很深的渊源。

但在浅薄野蛮的世界钱权制度下,这些都被刻意掩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00:40 , Processed in 0.04822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