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多前的1904年,英国将殖民的战火燃向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西藏的祥和宁静由此被打破,一场实力悬殊的惨烈战争,开始在“世界屋脊”上展开。西藏民众的无畏与殊死抗争,大清王朝的破败与懦弱忍让,已深深烙入中国近代历史血与火的篇章之中。那慷慨与屈辱交织的一刻,多少年后,人们都没有理由忘却。
A 窃取情报
1600年,英国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这个最初以通商、贸易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机构,后来演变成英国殖民统治的工具。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之后,开始向中国西藏渗透。
第一个进入西藏的英国官员,是东印度公司秘书波格尔。入藏借口是,英国侵略不丹时,班禅六世曾经调停过,因此派人前去道谢。1774年11月,28岁的波格尔带着随从,经不丹入藏。
波格尔入藏时,西藏地区最高统治者是清王朝册封的宗教领袖——dl、班禅,以及清政府的驻藏大臣。经过五个月跋涉,波格尔终于来到班禅居住的扎什伦布寺。六世班禅接见了他,并送给他一套藏族服装。
波格尔随后向班禅提出想去拉萨,遭到拒绝。波格尔入藏前,首任英印总督哈斯廷斯就指令他尽可能利用班禅的影响力为英国在拉萨建立一家商业机构,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1775年4月,波格尔踏上归途。五年后,波格尔因心脏病在印度加尔各答去世。
波格尔带回的情报使东印度公司了解到,在中国西藏南部边境的几条峡谷中,有1000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仍然畅通。亚东峡谷成为最早被英国人盯上的通往西藏的通道,为连接这条古老通道,英国加紧在印度修建铁路。
历任英印总督都收买“探险者”为他们提供西藏地区的情报。所谓“探险者”霍尔德希说:“西藏很多财富都在这里,所谓财富并不只是某些原始粗野的艺术,而主要是无穷的矿产和羊毛。”
给英国提供了更为重要情报的是被称作“班智达”的人。这些在西藏周遍生活的印度土著居民,在英国秘密间谍机构受训后被派往西藏,用伪装的工具进行测绘。经过一次次测量,英国人完善了他们手中惟一的康熙年间的西藏地图。这样繁复而长期的窥探,肯定不仅仅是为了通商。
B 烽烟四起
1882年,英国由于经济危机,开始感到囊中羞涩。英国《泰晤士报》鼓噪:“我们坚决要求进入西藏,那儿有一个广大市场在等待着我们。”
很久以来,与中国毗邻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先后与中国封建王朝结成宗藩关系,作为宗主国的中国,一直向藩属国提供着强有力的军事保障,那些藩属国自然形成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一道防线。
从19世纪开始,西藏周边的国家烽烟四起。英属印度连连发动对尼泊尔、缅甸、拉达克、不丹和锡金的战争。这些中国的宗藩成员国在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惟一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军事支援上。但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已无力向藩属国提供军事援助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关系开始破裂。
到了19世纪70年代,毗邻西藏的中国外藩全部被纳入了英国势力范围,英国在战略上已形成对西藏的包围态势。
西藏地方政府在承受着外来威胁的同时,对清政府的军事实力感到失望,但他们仍坚决地抵制着外国人进入西藏。
C 《烟台条约》
当时的英军还不敢贸然闯入西藏,他们等待着进藏的借口。
1884年,英国一支200多人的武装“探路队”由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带领,从缅甸强行侵入中国云南,在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后,马嘉理被杀。英国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在条约中,英国人得到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游历、探路”的权力。条约还规定,他们如果由中国内陆经西藏前往印度,清政府需通知驻藏大臣协助通行。
消息传来,西藏地方政府上书中央政府:“凡是英人通商游历所在,将来即为英国之地”。英国在中国周边国家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西藏地方政府的警觉。
《烟台条约》签订不久,由英印政府财务秘书马科蕾率领的英国政府所谓“商务代表团”,在300名卫队的护送下来到了西藏边境。这个代表团中没有一个商人或商务官员,有的只是测量人员、绘图人员等专业人士。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自然遭到了西藏地方的抵制。
西藏地方政府以这个异教人组成的使团将对西藏的宗教构成威胁为由拒绝他们入境。不久,入藏不成的马科蕾在国内政客的指责声中,病死在锡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