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5|回复: 1

刘泰特:中国汇率政策的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5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币严重低估后是选择一步大幅升值还是选择缓慢升值和国内通胀来对冲人民币低估,这是有关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十分重大的问题。
  经济规律是:货币大幅升值会导致经济紧缩,由此造成资产泡沫破裂和贬值,而普通国民收入因为货币大幅升值带来的好处不会像资产泡沫那样随风而去,也就是资产泡沫多的少数富人财富会大大缩水,而国民劳动则收获得到了人民币名义工资升值后提高了的国际购买力。日本近二十年经济是充分的证明。
简单说,一国货币升值,总体是是有利于该国劳动收入,而不利于资本收入。
  当然升值对经济有广泛影响,比如经济紧缩后影响就业,但是任何经济政策不可能无负面作用,关键比较利弊大小,就社会全体劳动者收入而言,不容置疑升值更加能够改善劳动者国际劳动收入地位,这早已是被实践证明的问题,比如日元升值和日本国民劳动的高收入是等同关系。 
  有人强调,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维持低工资能扩大就业,而且称之为中国人口红利优势,好像低工资还是在为穷人着想,是为了解决他们就业问题,这完全是一面之词,甚至是一派胡言,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讲话。打个比方,穷人对有钱人说:你的钱太多了,你根本化不完,我来帮助你花钱,有钱人愿意吗?
  诚然在政府缺少真心实意帮助低工资劳动者的情况下,资本利用劳动者的相互竞争是可以遥遥无期的维持低工资,像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甚至可以再维持几十年的人口红利,但是这种做法背离了社会和谐的原则,也是与世界上经济发展成功的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劳动者收入大致相平衡的增加的普遍规律格格不入的。
  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历史上一次次的农民起义中,吸取深刻的历史政治教训。
  三十年来,中国一直将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政权稳定、民族意识重商拜金的政治文化条件下,当经济效率发展提高到一定水平,特别是当中国市场规模经济优势凸显以后,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就大大提高,人民币升值潜力就越来越大,换一说法是人民币越来越相对的被低估。
  如若人民币不升值,在购买力平价国际经济贸易规律的作用下,中国会出现大量贸易顺差,顺差结果是中国美元储存增加。
  美元是主权货币,外国持有美元越多,美国就越是产生美元贬值的内在动机,即变相的减少美国的国际债务,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赖掉国际外债是逻辑统一的。巴菲特等在未来十多年内不看好美元,恐怕这是重要原因。
  这样,人民币不愿意升值,导致中国储存美元越来越多,由此而产生的美元贬值风险就越来越大。
  而人民币升值越是推后,中国的美元储存会日益增多,日益增加的美元储备又使中国政府更不愿意人民币升值,因为越来越大的汇兑损失,一朝买单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相关责任部门会留下历史的骂名。 
  于是这个隐患一直被小心翼翼的搁置一边。
  但是,中国的外贸经济却绕不开这个日益尖锐的矛盾,于是陷入决策悖论和恶性循环:
  如若人民币马上一了百了的升值,储存美元的汇兑损失马上浮现,数额惊人!坚持不升值,美元储存与日俱增(人民币缓慢升值效果一样),后患无穷,最终逃脱不了一次性大幅升值,届时遭受更巨大的汇兑损失!
  于是中国政府双管齐下,一是人民币慢慢升值,二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即国内通胀。
  人民币缓慢升值对于解决人民币低估问题(实质是国际货币名义的低工资),几乎杯水车薪,而升值被含糊的无限期的拖延,相伴的是对人民币资产非理性的无限(没有底)升值的预期,即资产泡沫不断膨胀。
  而国内慢性通胀政策,对冲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被低估,也是很多问题始料不及,矛盾重重,防不胜防。
  比如,中国采用通胀,美国也会跟着货币量化宽松采用通胀,中美两国通胀相互对冲,人民币依旧严重低估,中国仍然大量贸易顺差。
  除非中国一步到位的采用“恶性”通胀,大幅降低人民币国内的实际购买力(而且是购买劳动,即工资),来对冲国际贸易中的人民币低估。
  事实上,中国主要是采用缓慢通胀来对冲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那么中国“持久战”性质的内外货币政策(即缓慢通胀和升值),应对和对冲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如何转化成中国空前的资产泡沫和世界首屈一指的两极分化的呢?
�溓w��@�� @�� 应的是低工资在经济增长中作出的红利牺牲;另一部分超额收入是取自对冲升值增发的货币,而这个新增货币购买力,对应的是社会慢性通胀,即摊薄了原有货币的购买力。
  因此不难发现,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过程,是中国通货膨胀日益提速的过程,是两极分化急剧扩大的过程。
  在中国政治格局滞后发展甚至道德水准倒退的情况下,一旦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大历史机遇,利益分配机制会本能的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社会不公,“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传统政治弊端,在“功利思想革命”的大发展、大改革年代,更受大工业带来利益爆发增长的刺激而大显身手。
  这就是用通胀应对人民币升值而诱发出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特大新问题,这是一个体制性的不能克制自己的综合问题,是一个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问题,可能是绝大多数人始料不及的。
  对冲升值而新增的货币,是由政府统一掌握,除了上述不公平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外,还有很多的钱被政府广泛用于社会投资,所以这几年中央企业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国家基础设施和政府办公大楼也是遍地开花。
  表面来看,用通胀对冲升值,不是“无中生有”的给国家带来一大笔财富(资本)吗?国家财富积累和财政一下变得很富足。
  表面意义是如此,正因为有这种表面意义,很多政府官员产生错觉,以为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此心安理得舒舒服服的享受这笔财富,奢侈浪费风气四处弥漫。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深入分析,为什么中国GDP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速的发展了三十多年,但是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打工者,还是那么贫穷?这就是上述馅饼的代价,说明人民币升值本应让劳动者得到的升值红利,结果被不升值的政策剥夺了劳动红利,因此上层社会的超级舒服(很多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经济职责公职人员收入超过发达国家),是以下层的牺牲为代价的。
  通胀对冲升值,关键是要实现缩小国际贸易中的中外名义工资的差距(朝鲜工资提高100倍是另一种意义的极端做法),但是由于通胀带给中国工人工资提高的幅度仍然很低,中外工资水平差距仍然是触目惊心(中国劳动工资平均是美国工人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如故,因为只要中国的劳动价格十分的便宜,在经常项目国际贸易中,人民币就永远是被低估的。
  事实是,通胀对冲升值而印刷出来的人民币造成的结果主要是:两极分化,资产高估产生巨大泡沫。
  因为“无中生有”的人民币没有流入进普通劳动者收入,而是大量流入到少数人手中,就必然出现很多人因为工资增加赶不上通货膨胀而更加趋于贫困(和人民币升值带给他们收入提高是天壤之别),而少数人得到了国民收入再次分配更多的财富,这个财富在通胀预期中又去追逐资产升值的投机,在羊群效应下,资产泡沫一浪高过一浪,而广大穷人买不起投资性资产,于是富人仅仅凭借资产(典型的是房屋)增值的收入,就使穷人望尘莫及。
  中国资产泡沫的难以置信,使很多人甚至众多著名经济学者产生了错觉,认为人民币被高估了。
  这种错觉是被中国富人的纸醉金迷蒙住了双眼,这些富人其实占中国人口比例非常之小,而中国的经济大厦是由货币名义月收入2000元左右的广大劳动者支撑的。
  当国际经济竞争进入纵深领域后,劳动工资水平就越来越成为一国货币国际贸易汇率的决定性因素。
  资产的价格,会像雪崩瞬间倒塌,但是一国的工资水平是生命之树常青,具有韧劲,是一国经济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毫无疑义,判断人民币汇率合理的估值,是以普遍意义上的商品劳动名义工资作为第一要素,对于中国这样超级世界贸易大国更是如此。
  最近,我听到两种声音,一是中央电视台报道在一次国际经济会议上,一位中央某经济部门负责人,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要继续发挥人口红利的优势,这种说法,就是要保持中国低工资的国际竞争优势。
  他应该好好反省,国家经济增长带来了财富,难道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他应该明白,目前两极分化已经十分严重;他不去批评极端不合理的特权垄断性的高收入,还要宣传号召广大民工继续牛马一样的低工资生活,去实现带给少数人好处的经济增长;他的思想逻辑很容易推导出:如若中国的低工资永远不改变,那就最好,因为中国就可以永葆人口红利。
  另一个声音,是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摘录如下:“国际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 3月26日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的通胀问题或比所见更为严重,并且通胀形势还将继续恶化。他同时看好未来30年的人民币投资机会。”
  当中国人纷纷担心人民币贬值,而绞尽脑汁寻找人民币投资出路,但是罗杰斯却长达30年都看好人民币,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还非常的低,正是依据这点,就可以判断人民币长期必然大幅升值。如若根据中国房子的价格来给人民币国际性的估值,那么结论必然和罗杰斯南辕北辙,必然得出人民币不是升值的问题,而是要大大贬值的问题。
  罗杰斯为什么看好人民币的周期是如此之长,因为他摸准了中国人口红利的主导思想,即长期低工资和缓慢升值的经济路线。
  还有一点请注意,罗杰斯向来是看好大宗商品,那么人民币和商品有联系吗?有,因为它们共同点是内在价值升跌的预期。打开思路,可将人民币汇率价格看作一种特殊的商品,这个商品价格主要由一国工资水平决定,而目前人民币国际币值中的工资水平是远远被低估的,长期来看人民币中的工资水平肯定会回归提升至国际水平。(本文是续刘泰特谈话105《中国汇率政策的困境》)

发表于 2013-10-15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难道升值贬值,不是针对美元的吗?难道升值贬值不是基于美国的压力吗?你把最关键的因素刨除在外了,你的结论就值得商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21:43 , Processed in 0.0422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