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相淮老朽 于 2013-12-4 22:21 编辑
某些人说:毛泽东追求不一般的饮食生活,甚至在困难时期都津津乐道于各种口味的饮食。这种说法不合乎常理也不合乎毛泽东的个性,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
网络上流传着一篇《毛主席的菜单,不服不行!》,特别提及1961年4月26日工作人员会同厨师定制的一份西餐菜谱:“有牛羊肉菜十多种,西餐汤十六七种,其他种种更是名目繁多”。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断定,这份菜谱根本就不是毛泽东在1961年4月26日这天实际享用过的食谱,因为任何一个人在一天之内都不可能吃下那么多的西餐。厨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只是在1961年4月26日这天,替毛泽东日后可能大规模宴请西方客人制作了这本菜谱。
菜谱和食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饭馆里供顾客点菜用的是菜谱,顾客的结账清单是食谱。同样,毛泽东的饮食记录就存在上述两种情况,厨师常备(供做菜参考特别是为来客所准备)的菜品名单就是菜谱。毛泽东的食谱则是由身边工作人员记录的毛泽东的实际饮食情况。
现存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毛泽东菜谱、食谱共计23份,其中食谱15份,有具体年代的为:1956年4月、1958年10月14日至1959年12月18日、1962年9月19日至1963年5月27日、1963年5月至1965年6月、1965年8月30日至11月21日、1976年7月10日至18日、1976年8月至9月、1976年9月4日至9月8日;菜谱8份,有具体年代的为:1961年4月26日、1964年10月22日、1976年6月26日。
毛泽东的食谱记录着毛泽东的饮食情况,从中我们明显看到毛泽东的生活饮食起居可以用“不刻意为之”这句话概括,即不刻意地追求,不奢侈,不浪费,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
有的食谱一天才写一次,有的两天写三次,有的一日写三次,其中还有多次写着“半夜”,这说明毛泽东吃饭并无时间规律,平均来看,一般是一日两餐或者两日三餐,吃饭时间不一定。
毛泽东每餐一般四菜一汤,饭量和菜量都不大,有时吃点芋头、麦片粥、压缩饼干也算一餐。
毛泽东爱家乡韶山的“炒苦瓜”和“焙辣子”。有一份食谱,从5月到7月(具体年代无从考证)3个月的时间里,记载他一共吃苦瓜21次,带辣椒的菜31次。毛泽东喜素但并非不食荤,他爱吃红烧肉、火焙鱼、红烧肘子之类的大众菜。
毛泽东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如,他常吃的小虾就是中南海产的。从60年代一直到他去世这段时间,他都喜欢叫大家在中南海的园子里和旁边的边边角角种上各种蔬菜、瓜果之类。1967年3月22日的《毛泽东食用蔬菜和副食品的记载》中,就写明他食用的蔬菜和副食品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产,一种是外购。自产的蔬菜和副食品已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需要采购的主要是本地不能生产的蔬菜、粮食、水果、海味干货等,数量很少。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留存着一份《食品处理账》,上面清楚地记载:采购菜的多出部分,第一,交由供应科处理;第二,若有需要,身边工作人员买下;第三,卖给食堂。可谓物尽其用,这从一个方面也说明毛泽东的节俭,反映出他在生活上是如何严格约束自己和身边的人。
即使是毛泽东的生日,食谱也比较简单。 1958年他的生日食谱记载:大菜为“萝卜丝鲫鱼、长征鸡、烧豆角、炒大白菜”,小菜为“炒腌菜、炒腊肉”,主食、面食为“米饭、寿桃、寿面”。从食谱上看,能体现生日氛围的仅仅是多加了“寿桃和寿面”而已。 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69岁生日。他只吃了早餐,而且是和工作人员一起吃的,食谱记载:干烧冬笋、油爆虾、白汁鲤鱼白、鸡油冬瓜球、炒生菜。这份菜谱中没有肉类,印证了毛泽东在1961年主动提出不吃猪肉、鸡肉的情况。中餐没吃,晚餐也仅仅是一缸子麦片粥。
这些普通的饭菜里凝聚着光荣传统,凝聚着革命精神,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最好的营养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