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5|回复: 31

老北京传说,知道了会很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最喜欢坐在大槐树下,听老爷爷老奶奶讲老北京的传说。那些故事总有一点古灵精怪,不着边际。如今站在史迹前,回味 这些故事,却又饶有趣味,生硬的石头似乎充满了灵气。石头是不会讲故事的,那就让恒丰海泰和大家一起回味那些源远流长的老北京古老传说。带着故事游北京,这 是文青的节奏嘛(*^__^*)  ~~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刘伯温建北京城​

1、 北京城如何成了“哪吒城”?


2.jpg

北京在元代就已经有了哪吒城的雏形:南三北二,东西各三。张昱写道:“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吒城。”进城三门是“三头”,北城二门是“双足”,东西各三门是“六臂”。​

而众所周知,后来的北京是“八臂哪吒城”。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瓮城东西开门是耳朵;正阳门里的两眼井,就是哪吒的眼睛;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的八臂;北面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皇城是哪吒的五脏,皇城的正门——天安门是五脏口,从五脏口到正阳门哪吒脑袋,中间这条长长的平道,是哪吒的食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明永 乐皇帝朱棣决定迁都,命工部人员来建北京城时,众官员都非常恐慌,不敢领下这个圣旨。因为那里是一片苦海幽州,有孽龙作怪,他们不能降服苦海幽州底下的孽 龙。大军师刘伯温和二军师姚广孝自告奋勇,联手担当起建城之责。两人协议:一个去东边,一个去西边,各想主意;十天后再背对背绘出建城的图画,看谁的主意 先拿出来。他们在路上分别都遇见了一个穿红袄的小孩,小孩跟他们说“照着我画”,那小孩就是哪吒。十天以后,这二位背对背地画出了同样的一个图画,都是这 “八臂哪吒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2、 “高亮赶水”(高粱桥和玉泉山的故事)

2.jpg

刘伯温建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高亮赶水”。据说元朝皇帝住在苦海幽州府,燕王扫北以后,这幽州府没了,就剩下一片苦海了。刘伯温要建北京城,就要制服盘踞在这里边的老龙王和老龙母。他们一看朱棣修北京的决心越来越大,刘伯温的主意也越来越坚定,便决定来捣乱,他们化成了一对老夫妇,用两只水篓装起全城的井水,推车带走。​

刘伯温就选山东大汉高亮去追水,并告诉他,在捅破水篓后,赶紧往回跑,不可回头。高亮骑了马,出了西直门,追上了龙王、龙母,捅破了一只水篓,高亮就往回跑,可是他没完全记住刘伯温告诉他的话,回头看了一下,结果被浪头卷走。​

高亮被水卷走的地方,就是高亮桥。现在按谐音叫"高粱桥"。可惜,他捅破的水篓装的不是那个甜水,是咸水。另一只装甜水的水篓被龙王就带到了玉泉山,所以咱们喝水老爱玉泉山的水。咱们城里边的水井不是甜水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3、“刘伯温赶石”

2.jpg

再有一个传说,就是赶石的传说。建北京得有材料,特别得用石材。北京房山区有一个大石窝,叫石窝村。石,就是所谓的汉白玉。这些石头怎么运过来的,这也有传说。传说这些石料都是有灵性的,可以像赶牲口一样赶到北京来。​

有一个传说,来自一句口头禅叫“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落在卢沟桥”。 就是说从那大石窝赶这三块大青石,要修北京城。但是大青、二青和三青都商量好了,说刘伯温要赶咱们上北京,咱们就坚决不动。刘伯温拿鞭子就抽这三块大石 头,最大的那块大青石它不动,它忍着疼;这二青呢?稍微动弹了一下,所以这二青就离开了石窝村了;这三青实在受不了,就被赶走了。可是赶着、赶着,到了卢 沟桥那儿的时候,有一个绊脚的地方,就把三青给绊住了,三青一下趁势也就不往前走了。所以说叫"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落在卢沟桥。"当然,现在是看不见 这个景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4、“西便群羊”的传说

2.jpg

以前西便门外有一批石头,现在当然看不见了。这些石头其实就是石景山那边的山脉边缘落下的几块石头,这几块石头也被传说是赶石头赶过来的。传说他们应该在鸡叫之前进城,结果它们磨磨蹭蹭,或者是赶石头的人疏忽大意慢了半拍,不小心鸡叫了,这石头就赶不动,落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5、“沈万三跺脚挖银”(什刹海的由来)

2.jpg

要修北京城,得用银子吧,这里面也有一个传说。刘伯温听说北京有个活财神名叫沈万三,就命令手下人四处找他。手下人就在鼓 楼一带看见一个穷要饭的正跟人抢烧饼,一问正是沈万三。沈万三就受到刘伯温的款待了,可是他不肯承认自己有钱。刘伯温就叫手下人拿板子痛打沈万三,沈万三 只好带人找银子,边走边挨打,走到后门桥那儿实在受不了啦,忍不住啦,随便就那么一跺脚“就在这儿!”于是就按其所指开始挖地,真挖出了一窖银子。后来又 打他,因为一窖银子不够,刘伯温又不断地痛打沈万三,结果他一共跺了十回脚,在这个地方挖了十窖了银子,所以这个地方叫“十窖海”,后来念白了,叫“什刹海” ,其实这都是富贵之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苦海”和北京​

1、 “苦海幽州”的故事

2.jpg

传说以前北京是一片苦海,人们都管它叫“苦海幽州”。老百姓们没法子,只好住在西面和北面的山上,把这片苦海让给了龙王。于是,龙王和龙母就带着全家占据了苦海。躲到山上去过日子的人苦到什么份上呢?苦到泥锅做饭、斗量薪柴、人吃血米(后面有介绍)的地步。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代,苦海幽州来了一个穿着红袄短裤的小孩,名字叫哪吒。哪吒跟龙王、龙子打了起来了,整整打了九九八十一天,最后拿住了龙王、龙母,放跑了龙子、龙孙。这龙王、龙母被拿住以后,水就平下去了,慢慢地露出了陆地。接着哪吒又封闭了各处的海眼,把龙王、龙母关在一处大的海眼里,上面砌了一座大白塔,叫龙王、龙母永久地看守白塔。从此,这个地方就不叫苦海了,光叫幽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2、“泥锅做饭、斗量薪柴、人吃血米”的由来

2.jpg

讲这个由来得先知道明成祖迁都前,皇帝官员都是住在南方的。​

泥锅做饭——就是砂锅做饭,南方人是不用砂锅做饭的。(其实炖砂锅还是很好吃哒( ^3^ )╱~~ )​

斗量薪柴——指用筐来盛煤,南方人习惯用柴禾当然料,一捆一捆的。​

人吃血米——那当然是高粱米了,南方人吃的大米,是白色的。(粗粮哦,呵呵呵)​

这个传说,多少地凸显了重建北京城的难度。对于从南方过来的人,各方面都不适应,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实在找不到图片,上图仅为参考差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3、北新桥的海眼

2.jpg


说这刘伯温和姚广孝俩人建了北京城,发现北京城有几口海眼,东边通到大海。最大的俩:一个在京西玉泉山,镇在一个大庙地下;一个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北新桥,没镇住。这镇海兽就老出来闹腾。刘伯温就跟它商量,说:“我们要建北京城,你先进去,等什么时候这桥变了旧桥你再出来。”镇海兽想了想就跳进了海眼。回头刘伯温就告诉百姓,说这里只能叫北新桥,永远不能叫旧桥了。​

后来,北新桥的海眼被动过两回:一回是鬼子进北京,使大铁链子往上拉,拉了一两公里,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黄汤,还隐隐的有海风的声音,伴着腥味。日本人慌了,赶紧把链子又顺了回去。第二次是红卫兵为破四旧,也用大铁链子往上拉,也全吓傻了,赶紧恢复了原貌。神乎其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鲁班和北京​

1、“锔大家伙”

2.jpg


鲁班在建北京的传说里面是个重要人物,有"锔大家伙",修白塔的传说。什么叫"锔大家 伙",就是白塔裂了,石匠们不知道怎么办来修这缮,每天都愁得要死。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位老人,他是锔锅锔碗的。这位老手艺人故意地在这边喊"锔大家伙喽, 锔大家伙喽。"哦!这些木匠听明白了,咱们得把这白塔裂的这缝给它锔起来,所以后来这白塔就按他的指点给修好了。后来想想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鲁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2、东直门上的大脚印

2.jpg

北京城的城门在动工时总应该有先有后,据传最早建设的便东直门。北京所有城门都要按照东直门修建,因为修建这座城门不是别人,就是瓦木工祖师爷鲁班师傅!​

传 说明成祖朱棣决定重新修建北京城。修东直门时候,楼檐东北角比其它楼檐略高一些。众木工急得直出汗。正在犯愁之时,人群中走出中年壮工一名,围着东北角楼 檐察看了一圈。突然,三下两下爬上脚手架顶,一个鹞子翻身,一只大脚正落在楼檐东北角的椽子之上。再一转身,飞一般溜滑下来,钻进人群,不见了踪影。​

大 家互相看看,正在犯疑,一位年轻木匠手指楼檐惊叫:“大家快看!”众人聚齐观看,只见斗拱已经四角平服,稳稳当当!工头大喜,上楼一看,角上椽头黑乎乎一 个巨大脚印,恍然大悟,对众人道:“原来就是祖师鲁班,快敬快拜!”大家一听,扔下手中家伙跪地便磕,口中高呼祖师慢走!​

东直门修缮完工,那椽上的鲁班脚印一直留着,凡是后来到京的木工瓦匠都要登上城楼,观瞻祖师留下的足迹。如今,东直门早已拆除,留给后人的,只有这一点点神乎其神的传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二环路的传说​

1、北京城为什么是“凸”字型?


2.jpg

如今北京的二环路是按照原北京古城墙而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北京二环路呈“凸”字形,那么为什么不修成正方形呢?​

北京的城门数量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最早的北京内城是口字型的,是元朝的时候建造的,后来的外城和外城的七个城门都是明朝和清朝重建的。​

明 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部兵临北京城下,肆意暴掳之后从容而退,史称“庚戌之变”。为抵御外敌,1564年,修筑了包围在南郊一面的外 城。原来是想把北京城建成"回"字型的(外城包围内城的结构),于是从南城的永定门开始建。但是三天两头被蒙古骚扰的明朝政府实在是财力不济,结果建到广 安门、广渠门的时候,钱没了。只好把外城墙与内城墙连上,于是便有了西便门和东便门。这样,北京也就形成了“凸”字型结构了。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基本延续 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2、缺角的西直门

2.jpg

北京的古城墙周长60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细心的人会发现,古城墙没有西北角,即二环 路没有西北角,西直门路段就像方形桌子被砍去了一角。据史书记载,北京古城墙在元代时是方方正正的,此所谓“城方如印”。但是到了明代,内城、外城和皇城 均有缺角现象。​

为什么古城墙没有西北角?相传,明朝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修建为直角,但不知何故,屡建屡塌,前后百年间,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古人是比较迷信的,有人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西北角撑不住天空的重量。所以再建时就把城墙向里挪了一些,从此再没有塌过,这就是现在的斜角。​

从科学上讲,明代西北角这里是积水潭,西北角城墙因积水潭而成斜角,部分水面被隔于城外,城内水域以德胜桥为界,东部水面称什刹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其他有趣的传说​

1、“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jpg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传说,很久以前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多的数也数不清。有一个县令听到了这个传说,很不服气,心想:怎么会数不清呢?于是就派了100个官兵去数,结果每个人数出来的数目都不 一样。这真奇怪了!怎么会这么多人都数不清呢,县令决心亲自去数。​

他到了桥头,从东到西、从西向东各数了一遍,数目还真的都不同。县令惊得一身大汗,再数第三遍、第四遍,没有一遍结果相同。啊呀呀!出鬼了!莫非狮子长了腿,会动了?​

想 到这儿,他有主意了。半夜,趁着没人,县令轻轻地走到桥边,小心翼翼地朝桥上望。果然,狮子都活了,东窜西窜,滚过来滚过去,玩得开心极了!县令情不自禁 “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叫,可不妙了,狮子都立刻回到原位,一动也不动了。从此,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就再也不会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2、“铸钟娘娘找鞋”

2.jpg

传说过去钟楼的大钟敲的时候,尾音里总是带着隐隐的“鞋 鞋 鞋”的声音。这时那老人就该说:"铸钟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 ​

话 说这皇上盖了鼓楼,就要有和鼓楼差不多的钟楼。皇上下了圣旨责成工部在三个月内铸1万3千斤大钟一座。工部就找到了北京最好的铸钟师傅。大家齐心合力很早 就铸成了一口大铁钟,心想这下可以请功领赏了。可谁知皇上看了大钟,很不满意,下令工部务必在三个月之内铸成一万三千斤铜钟一口,如若不成,拿工部大人是 问。工部大人迅速找到铸钟师傅,说要是完不了工,你们的脑袋就都没了!铸钟师傅赶紧都回去工作。可是到了最后一夜了大钟还是铸不成,因为这铜呀它不好凝 结。等凝结了,这钟早就变形了,于是大家只能坐在化钟炉旁边,等天亮了那就是大家的死期! ​

说 这铸钟师傅里有个年纪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里有个小女儿。这天小女儿来到铸钟厂给爸爸送饭,知道了大家的事情,疯了似的一头就冲进了化钟炉。大家一看不好 都上去拦,却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只绣花鞋!可谁知待大家回头一看化钟炉,铜水早变了另一种颜色。大家齐努力,竟连夜铸成了大钟! 至于说后来,铸钟厂拆了在原址盖了一座铸钟娘娘庙,现在好像也拆了,鼓楼后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铁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3、“豫王府的院墙高三尺”(协和医院旧址)

2.jpg

豫王府原在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民国初年,美国人出资买下豫王府,改建成协和医院。据传说在拆豫王府时挖出了金窖、银窖,光金银宝物的价值比美国人的出资和建院费用加在一起还要多。​

豫王府现在虽然看不见了,但北京的老辈人还常说起它。因为它建筑特别,一是它的府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前爪曲伸,趴在地上,神态懒洋洋的,称为懒狮;再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院墙比别的王府高三尺。为什麼高三尺,这裏头有个讲头。​

老 豫王多铎为奠基清业曾立下汗马功劳,被太祖封为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就是子孙后代辈辈为王,见了皇帝不参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懒王。老豫王多铎的第 四代小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欢下棋,两个人棋艺都不错,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乾隆皇帝经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娱乐。​

一 次,乾隆又邀豫王下棋。豫王说:“这次得论个输赢。我要是输了,您抠掉我一颗门钉。”乾隆皇帝同意了。“您要是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豫王提出 条件。“好!”乾隆在兴头上答应得也挺痛快。条件讲好了,二人就摆开棋式。俩人越战越激烈,对奕十盘,杀了个五比五平。“我输给您五盘,您抠我五颗门钉。 我赢您五盘,您给我加五份俸禄。”豫王要求兑现诺言。乾隆没辙,只好勉强答应。​

乾 隆回宫后,越想越不是味儿。心想:我赢他五盘,只抠他五颗门钉;输给他五盘,给他加五份俸禄。这不是欺负人吗?於是乾隆下旨:豫王有欺君之罪。但因豫王是 铁帽子王,不能加罪。乾隆皇帝为了出这口气,说:“不能加罪,我也得臊臊他。”他下旨让工部把豫王府的院墙加高,比别的王府高出三尺,和大狱的院墙一般, 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终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4、钓鱼台的传说


2.jpg

姜子牙有一个妹妹,在北方幽州一带出了家。她就是后来京城西妙峰山上的碧霞元君娘娘。姜子牙云游天下,终有一日,来到了苦海幽州北京城。见水草丰茂,人烟稀少,很是喜欢;同时在幽州还找到了自己的妹妹,便在现在的玉渊潭畔定居下来。兄妹二人平日说经谈道,闲下来就各自拿着钓鱼竿垂钓,每次垂钓都是满载而归。​

玉渊潭里居住的龙王是东海龙王敖广的幼子,它生性暴躁,容不得人。他发现姜子牙兄妹天天在这儿垂钓,就想教训一下姜于牙兄妹,让他们远离此地。于是就把玉渊潭水涨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将他们站立着的高高的河坡给淹没了。​

姜 子牙掐指算出是龙王在搞鬼,于是连续观察了半个多月,弄清了玉渊潭龙宫的位置。他在龙宫的上方,砌成一个圆圆的台子,随后又在圆台上建了一座望海楼,楼高 三十余丈。龙王被巨石压得动弹不得,气得嗷嗷大叫。姜子牙死后,望海楼也逐渐坍塌了,但他铸的石台子依旧将龙王牢牢地压在下面。后来,人们就把这台子叫做 钓鱼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照片太珍贵了。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北京故事源远流长,读来受益匪浅......
版主辛苦,谢谢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19 13:28 , Processed in 0.05366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