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7|回复: 1

[国学论道] 历史的辩证:赵新鼎“大一统论”之生态批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的辩证:赵新鼎“大一统论”之生态批判
意识(人作为生态的自觉)产生于她所来自的生态环境,这正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及自然根源。某种思想、理论的特殊性来源于其对自然及其有机构成的时空差异及变迁的正反馈,而绝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意识形态如“上帝”或“上天”之永恒,历史是必然和偶然的相互生成。
具体到中国的大一统我们首先应该看到,中国的统一之轴心,特别是首都从未离开过中央大平原的范围,特别是大运河沟通以后。中原跟北方的草原、江南的丘陵、西北高原、东南的岛屿发生一种螺旋式的聚合反应,人作为生态的自觉正是促成或缓解了生态的有机构成(如运河)及矛盾(如长城)。
我们可以发现历史的人类构成,首先是村寨,然后是城镇,从城墙到长城,人们因为中国而往往忽略罗马帝国时代也存在阻挡日耳曼游牧的北方“边墙”,这实际上是自然经济时代的文明边疆。中国到明代实际上已把这种范围扩展到东南沿海(卫所、烽燧),而西欧则因为他们半岛、岛屿的天然边界,转而向海洋发展(地中海、北海、北大西洋),然而仍是以东方为依归的(以东西印度公司为标志)。很难想像欧洲是为了跟南部非洲或未知的印第安人贸易而去挑战海洋(陆地的边界),文明是历史和生态的累积,正如化石能源的缘起一样,至于奴隶贸易(战争则是狩猎经济)只有在亚非拉的三角贸易中才具有现代意义(马克思的信及列宁的侧击)。
欧洲的兴起源于这种世界的综合,然而,中国因为他在欧亚大陆(世界岛的中央平原)的天然生态及人口有机构成,必然在世界性的大一统中重新展现其历史及现实的简单多数民主的地位,而美国因为他的分裂型本质正步上苏联的后尘。从本质上说美苏是英国(岛屿)与蒙元(绿洲)的后裔,是世界体系的走廊地带,正如中国历史上的海陆丝绸之路。
如果世界不能实现以中国为轴心、欧亚大陆为本位的统一,世界将如欧洲的千年史一样长期处于战国时代,直至生态及版块的有机重构或地球之毁灭。 to be or not,世界的无政府状态仍然是人类乃至生态的觉醒之灰色边际......

相关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柄谷行人:双重的颠倒——马克思关于“未来”的认识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康德立场的复归。马克思本人并没有考虑过这一点,但是现实却是如此。(p. 32)马克思不仅否定了黑格尔,而且还拒绝了康德那种将历史的目的( 终结) 置于前面的做法。或者说,他拒绝了在历史中发现道德的理念性。这里,我们又可以想到刚才引用的那段马克思的话: "共产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可能性:黑格尔的终结),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必然性:康德的先验),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扬弃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实践性:马克思的辩证)。"
黑格尔将民族-国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针对黑格尔的这一体系,马克思提出国家和民族只是观念的上层建筑,市民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 才是底部的经济基础。但是,问题出在他将国家看作是与文学和哲学一样的东西,将国家置于"上层建筑"当中。由此会产生两种看法: 一个是,如果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国家和民族将会自动消亡; 另一个是,由于国家和民族是意识形态、共同幻想或者表象,因此通过启蒙可以将它们消解掉。 这些看法给马克思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的挫折。一方面,由于对国家的轻视,结果带来了国家社会主义( 斯大林主义) ; 另一方面,由于对民族的轻视,结果被民族社会主义( 纳粹) 打败。这种经验给马克思主义以惨重的教训,于是,他们也开始强调国家和民族的自律性。

我认为马克思的确没有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去展望未来; 相反,他是对过去的考察。但是,对马克思而言,这就是在寻找"未来"。因为他认为"未来"就是向过去存在过的、被压抑的东西的复归。马克思,特别是在他的晚年曾研究过氏族社会,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就是因为他把未来的共产主义视为"在更高的层次上"向原始共产主义的"复归"。 (人向自然的复归)
我想做的,不是要拒斥经济基础,而是要将它拓宽。马克思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基础的。所谓生产方式,是指由谁来拥有生产资料的观点。但是,靠这一生产方式,很难说明政治层面,即国家和民族这样的东西。因此,要将它们视为与经济层次不同的、自立的东西。其结果,在事实上将无视经济的层次。而我所考虑的是交换方式。所谓"交换方式"有四种类型: A. 赠与的互酬; B. 支配和保护; C. 商品交换; 以及超越前三者的某种形式即 D。 (p. 33)其中,通常所想到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即交换方式 C。但是,我们在共同体和家庭内部所看到的并不是这种交换,而是像赠与和还礼这样的互酬交换,即交换方式 A。接下来,交换方式 B 乍一看不像交换,例如,被统治者通过臣服于统治者,向统治者纳税而换来安宁等。国家就是基于这种交换方式 B 的基础上的。还有,交换方式 C 乍一看似乎是自由平等的交换,但是由于存在着货币持有者和商品持有者之间的非对称性,会带来与 B 不同类型的阶级关系。最后,交换方式 D 是交换方式 A在被 B 和 C 渗透而解体以后在更高层次上对 A 的复归。换句话说,所谓 D 是指,建立在互酬原理基础上的社会在被国家的统治和货币渗透而解体以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曾经的互酬的 = 相互帮助的关系的复归。

现在,要区别"向失去了的东西的复归"和"向被压抑的东西的复归"这两种复归形式是困难的,因为两者常常重合。布洛赫正是因为想对这两者都进行讨论,才写了那本厚厚的《希望的原理》。但是,为了避免混淆这两者,我认为需要交换方式的观点。简单地说,这是在低层次上直接恢复,还是在高层次上恢复交换方式 A 的问题。前者是民族主义,而后者则是共产主义。(人的自觉)
最后,再谈一个重要的问题。马克思在说"在更高层次上"时,是指只有经过一次否定才能实现的向过去曾经存在的东西( A) 的复归。如果直接恢复过去曾经存在的东西( A) ,那只能是向浪漫主义或者民族主义的复归而已。而且,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这种复归方式导致了纳粹的出现。 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曾对两种"复归"方式的差异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布洛赫将它区分为"遗忘了的东西"和"还未意识到的东西"这样两种。[7]前者是指过去,后者则指未来。这也是浪漫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差异。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差异。在现实中,纳粹,这一试图恢复中世纪共同体的浪漫主义运动,就压倒了具有启蒙主义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8 01:02 , Processed in 0.0572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