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69|回复: 35

[东方区] 明君亡国的典型史例——崇祯皇帝自杀370年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君亡国的典型史例——崇祯皇帝自杀370年祭
张宏良
370年前的此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以身殉国,与大明朝共同灭亡。当日凌晨,崇祯帝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前来,遂与宦官王承恩登上煤山(今景山)上吊身亡。三天后崇祯尸体才被发现,乱发覆面,一只脚光着,与王承恩相对缢死。终年34岁,死前把数十名皇后嫔妃和女儿全部杀死。这位曾经六下罪己诏的崇祯皇帝,其文韬武略绝不亚于明太祖朱元璋,德能勤绩更是在二千多年中国诸多皇帝中堪称表率,怎奈生于末世,无力回天,最终成为历史上十分罕见的亡国明君。
明君亡国,堪称是千古教训。无论今日人们能够总结出多少条教训,其中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在天下初乱、流民四起之时,没有去抚民反而错误地去剿民,结果在内忧外患中亡朝亡国。
2014-4-24
发表于 2014-4-2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洞庭农夫8 于 2014-4-25 10:22 编辑

对流民该安、对怨民该抚,对暴民(比如对武装恐怖组织及其成员)露头就该剿!!!宽严相济,缺一不可!单一的过分的强调只抚或者只剿,都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乱不剿,必遗大患!这应该也是明朝灭亡过程中留给后人的教训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亡因素很多,崇祯的个人能力并不是关键因素,但崇祯的确是个失败者,最值得称道的恐怕也只剩下“气节”二字了。

但就是这个“气节”,或许是导致华夏沦亡三百年的罪魁祸首,如果崇祯不轻率赴死而是逃往南方,那么就不会有南明的内斗,满清的机会会小得多。

可惜、可悲、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皇帝以身殉国,与大明朝共同灭亡。确实悲壮!但他不是所谓的明君!他对内不能安民,对外不能御敌,吏治分不清忠奸,处理内忧外患分不清主次、措手无策、进退失据,只知下罪己诏!这是哪门子明君!此等“明君”治国,不亡才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农夫8 发表于 2014-4-25 10:12
对流民该安、对怨民该抚,对暴民(比如对武装恐怖组织及其成员)露头就该剿!!!宽严相济,缺一不可!单一 ...

最后就把自己给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vic8001 发表于 2014-4-25 10:25
明亡因素很多,崇祯的个人能力并不是关键因素,但崇祯的确是个失败者,最值得称道的恐怕也只剩下“气节”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农夫8 发表于 2014-4-25 10:32
崇祯皇帝以身殉国,与大明朝共同灭亡。确实悲壮!但他不是所谓的明君!他对内不能安民,对外不能御敌,吏治 ...

听口气你比他还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丟权亡国,对乱民的抚与剿,都不是最根本最主要原因!最根本最主要的是要防止出现民不聊生,大多数老百姓都无法生存下去的局面,如若出现了如此局面,无论剿抚、还是“罪己”,都将无力回天!这应该也是明亡留给后人的教训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4-2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农夫8 发表于 2014-4-25 10:12
对流民该安、对怨民该抚,对暴民(比如对武装恐怖组织及其成员)露头就该剿!!!宽严相济,缺一不可!单一 ...

你说的倒挺容易,可是当时明朝是什么状况?托他那位木匠兄长兼先皇以及九千岁的福,到他手里的明朝是外要拒蒙古、满清的年年入侵,内要清剿全国各地叛乱。兵源枯竭、财政枯竭。为了维持国家财政收入,政府只能加税,税加的越多,反的就越多。国家已经进入恶性循环了。你以为朝廷不想谁落头就剿灭谁吗?问题是它做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丙辰,贼迁帝、后梓宫於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明亡。
. . . . . . . . . . . . . . . . . .
是年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贼於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礼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諡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 . . . . . . . . . . . . . . . . .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明史作者显然是对崇祯持肯定悲悯的态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丙辰,贼迁帝、后梓宫於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明亡。
. . . . . . . . . . . . . . . . . .
是年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贼於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礼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諡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 . . . . . . . . . . . . . . . . .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近期内,根本不可能出现明末那样普遍民不聊生,那样严重的内忧外患的的局面!因此此文作者想借明亡影射点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徒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农夫8 发表于 2014-4-25 10:46
丟权亡国,对乱民的抚与剿,都不是最根本最主要原因!最根本最主要的是要防止出现民不聊生,大多数老百姓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

. . . . . . . . . . . . . . . . . .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史作者有所肯定,大家可以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bostonlegal 发表于 2014-4-25 11:00
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 ...

此皇帝确实值得敬重又惋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农夫8 发表于 2014-4-25 11:00
在近期内,根本不可能出现明末那样普遍民不聊生,那样严重的内忧外患的的局面!因此此文作者想借明亡影射点 ...

去问问前苏联倒下时的那一段时间的经历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05:12 , Processed in 0.0460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