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回复: 0

[国学论道] 传递老派文人的真性情——“典雅文存”编辑杂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朱玲


    一


    不知道他人如何定义文人,我心中的文人应该和世尘保有距离。离喧嚣太近,会被热闹带走;浮在半空中的,那不叫文人。


    老派的文人,总有一间书斋,冷清且乐在其中,专注于自己所好,且不问得失。这间书斋是文人们的桃源。正因为此,文人与世尘的疏离感得以体现。也正因为疏离感,文人才能成其为文人。


    这是我心中的文人,他们冷清地做着自己的学问,但是他们的学问不应该被世人冷落。


    我知道有这样一群读者,在过目即忘的加速度阅读成为习惯的今天,他们依然保持着阅读的慢节奏,他们的阅读更为在乎阅读本身带来的享受,悠哉游哉,自得其乐。天南海北地找来自己喜欢的书,一本一本搬进书房,他们的读书藏书一切只关乎个人,只关乎爱好,独立的阅读判断和趣味,与潮流、热点以及实用无关。


    这是我心中的知识分子读者。


    二


    我想把老派文人的书介绍给这群知识分子读者。这也是我策划“典雅文存”系列学术随笔的初衷。这两种人群,让我非常着迷,我喜欢他们身上的那种不会左顾右盼的、安静的、笃定的神情。


    做文人的书给文人看,这是“典雅文存”的基调。我希望这套书呈现出来的气质与之相得益彰。


    沈从文先生,寂寞书斋里的大学问家,他的研究基于他的所好。在无人理解他的专注,无人体会他的寂寞的年代,他做出了大学问。看沈先生云淡风轻地阐释深奥的学术观点,文学应该是深入其骨髓的,否则他做不到如此的举重若轻。


    朱家溍先生,鉴定国宝的国宝。他的风雅和文人气质,再艰难的时岁,也难掩其光彩。他的学问,在与文物的寂静对话中完成。他的为人和为文都有种沉静的气质,傲骨而内敛。


    张伯驹先生,称其为近代最伟大的收藏家,一点不为过。无论波峰谷底,一生总能悠然自得。书画于他,就像生命于他。一掷千金为了所好。但需他割其所爱时,他也能坦荡、从容。在他那样富贵的家庭,荣辱不惊,可能更容易些吧。他的文人范儿,不用端着,与生俱来。


    “典雅文存”选择的学者有沈从文、朱家溍、张伯驹、齐如山、单士元、那志良等等。这些先生在寂寞中做出来的学问,是真学问,应当留给热爱他、珍惜他的读者。


    确定了选编的思路以后,后面的工作就简单了。与版权方联系授权,选择合适的篇目,装帧设计等等,全是常规的工作。成书过程中的思考和花絮,我始终难忘。


    我为“典雅文存”定下来一个选编角度,那就是有代表性的学术随笔。先生们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我按此标准选编出来,把能够洞见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精髓的文章,推荐给读者,如果读者以此为门径,进入到先生的研究世界,“典雅文存”的引荐作用也就做到了。


    这套丛书的版权方,多是作者的直系亲属。于是,我有幸结识了这些先生的后人。沈从文先生的公子沈龙朱,已年届七旬,温和而平静,与夫人住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内。第一次见面,他就谈起他父亲的恋爱史,谈起了汝龙翻译的契诃夫作品,谈起了他父亲如何追求母亲的趣事。他们的家有种不喜浮华的安静氛围,我知道一定源自沈从文先生。


    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荣,我跟她见面是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当时约在故宫的东华门,远远看她骑着一辆自行车从故宫内出来,然后引我进入。她的办公室位于故宫内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桌子上、沙发上、书架上除了书稿,还趴着好多懒洋洋的小猫。她告诉我,这些都是生活在园子里的野猫,因为屋里暖和。她话不多,却一再叮嘱书不要定价太贵,朴朴素素就好。


    张伯驹先生的女儿和外孙,我们无数次地沟通。《烟云过眼》成书期间,恰逢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我有幸被邀请参加了多次纪念活动,在故宫和其故居举办的书画展、座谈会,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京剧票友演唱会等等。他的家人们用张先生喜爱的方式纪念他,这是最好的纪念。


    三


    我庆幸自己做了这个选题,并由此得识先生们的后人。目前,“典雅文存”顺序出版了朱家溍先生的《故宫藏美》、张伯驹先生的《烟云过眼》,沈从文先生的《古人的文化》也即将出版,后续的品种也在逐渐丰富。先生们的智慧与学识虽然无法聆听当面,但在选编过程中,通过阅读,他们的学问以及文人气质,我已深深感受。对于“典雅文存”那些尚未成书的先生们的作品,齐如山先生的《氍毹留痕》、单士元先生的《北京的营造》、罗哲文先生的《古迹》等等,我无比期待。


    因为这套书有明确的读者定位,装帧设计也是我费尽思量的环节。“典雅文存”的目标读者,对于阅读,对于书的形式,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喜好,我和美编几经讨论和修改,确定了布面精装的整体风格,但是布面精装会带来很多印刷工艺的限制和束缚,虽然庄重典雅但是稍显单调。为了避免这种单调,我们决定在布面上进行压纹处理,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典雅中带有些许时尚的气息。封面书名集古人的字体,美编用心多多,特别是“故宫藏美”几个字,在稳重的大红布面上略显拙意,巧妙地达到了大美至拙的意境。


    现在回头看一下这套“典雅文存”的成书经过,我越来越明确了一个思路,让先生们的文人气质通过我的工作传递出去,进而得以延续,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作者系中华书局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8 07:20 , Processed in 0.0350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