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3|回复: 20

[网贴翻译] 横渠四句怎么翻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横渠四句如何翻译?HENG QU FOUR DICT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讨论啊。没有定译。
发表于 2014-7-1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词典翻译

为天地立心 To Set the Mind for Heaven and Earth

为生民立命 To Set Life for People

为往圣继绝学 To Inherit the Sage's Knowledge

为万世开太平 To Initiate Peace and Security for All Ages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敢问如何叫做为生民立命?一直没有琢磨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铢衣 于 2014-7-15 10:24 编辑
bostonlegal 发表于 2014-7-14 13:41
感谢,敢问如何叫做为生民立命?一直没有琢磨透。


我也没有深究过,《中庸》中有一段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清代大儒章学诚《文史通义·原学·上》跟《中庸》中的这一段似乎可以互相参考。

百度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7041/5143859.htm?fr=aladdin 解释得更全,不妨看看。

《文史通义·原学·上》

《易》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学也者,效法之谓也。道也者,    

  成象之谓也。夫子曰:“下学而上达。”盖言学於形下之器,而自达於形上之道    

  也。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希贤希圣,则有其理矣。“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圣如何而希天哉?盖天之生人,莫不赋之以仁义礼智之性,天德也;莫不纳之於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伦,天位也。以天德而修天位,虽事物未交隐微之地,    

  已有适当其可,而无过与不及之准焉,所谓成象也。平日体其象,事至物交,一    

  如其准以赴之,所谓效法也。此圣人之希天也,此圣人之下学上达也。伊尹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後后,使先觉觉後觉也。”人生禀气不齐,固有不能    

  自知适当其可之准者,则先知先觉之人,从而指示之,所谓教也。教也者,教人    

  自知适当其可之准,非教之舍己而从我也。故士希贤,贤希胜,希其效法於成象,   

  而非舍己之固有而希之也。然则何以使知适当其可之准欤?何以使知成象而效法    

  之欤?则必观於生民以来,备天德之纯,而造天位之极者,求其前言往行,所以    

  处夫穷变通久者而多识之,而後有以自得所谓成象者,而善其效法也。故效法者,   

  必见於行事。《诗》、《书》诵读,所以求效法之资,而非可即为效法也。然古    

  人不以行事为学,而以《诗》、《书》诵读为学者,何邪?盖谓不格物而致知,    

  则不可以诚意,行则如其知而出之也。故以诵读为学者,推教者之所及而言之,    

  非谓此外无学也。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後为学?”夫    

  子斥以为佞者,盖以子羔为宰,不若是说,非谓学必专於诵读也。专於诵读而言    

  学,世儒之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自感为天地立心,可以参透,而为生民立命,仍然一头雾水。看了您的提示,有些了解,但仍然一头雾水。
但感谢了,我会继续琢磨。感觉有些头绪了,但还需要理,需要悟。生民是什么,命是什么?天命是什么?性是什么?道是什么?教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深入研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倒是觉得这段很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bostonlegal 发表于 2014-7-16 12:34
嗯,自感为天地立心,可以参透,而为生民立命,仍然一头雾水。看了您的提示,有些了解,但仍然一头雾水。
...

盖天之生人,莫不赋之以仁义礼智之性,天德也;莫不纳之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伦,天位也。以天德而修天位,虽事物未交隐微之地,已有适当其可,而无过与不及之准焉,所谓成象也。平日体其象,事至物交,一如其准以赴之,所谓效法也。此圣人之希天也,此圣人之下学上达也。

所谓天性就是人应该具有的“仁义礼智之性”,天位就是各种人伦关系。在处理人伦关系中,让各种“天性”发挥出合宜的作用应该就是指“命”。

不过这里面有个基本的假设作为前提——人性本善。孟子强调“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仁义礼智”人区别于禽兽所应具备的特质,还得依靠不断地自我修养来保持,否则也会泯灭正面的天性。

教——人生禀气不齐,固有不能自知适当其可之准者,则先知先觉之人,从而指示之,所谓教也。教也者,教人自知适当其可之准,非教之舍己而从我也。

应该是指天性聪明而且道德高尚的人,他们的人生任务之一就是负责引导普通人知道他们的天性,必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来学会如何做人。

道的理解,此处特指儒学中的“道”,区别于道家、老子《道德经》中的概念,可以参看韩愈的《原道》,也可以看章学诚的《原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bostonlegal 发表于 2014-7-16 12:38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嗯,这段倒是简明扼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铢衣 发表于 2014-7-16 13:02
盖天之生人,莫不赋之以仁义礼智之性,天德也;莫不纳之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伦,天位也。以天德而修 ...

我不解的是,既然仁义礼智信是天性,为何还需要后天教化?心,性,道如果是一个东西,又如何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如果不是一个东西,又如何能得出仁义礼智信是天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stonlegal 于 2014-7-16 14:53 编辑

我倒是觉得,不知道对不对,这为天地立心,言天地本无心,天地道法自然,而人出焉,则于无心之天地,生出许多光明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处其一,随道而安,天地虽广,与我何干?故曰心外无物。人作为主体,不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则只是天地之道的服从者,终究不过是道家或犬儒的窠臼。然人为万物之灵,一旦要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相当于为这个世界画了坐标,自我观之,世界与我心等大,心外无物。为天地立心,则为这个动态的世界立了坐标,这运动着的世界,突然有了瞬间的安静,这一刻,人参赞化育,可以与天地叁也。人,不是被动的自然的人,而是有着参赞化育的宇宙中心了。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天地从没有中心,到围绕着人类社会为中心而运动,此为天地立心。而人类社会的立心,则要与天地叁,一方面,要格物致知,求得道,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应道,参赞化育之。如此,原本残酷无情的天地,变得光明起来,温暖起来。
为生民立命。对于人类社会这个整体,也需要求得大道,需要让所有的人,与我一样,尽其心,知其性。不通仁义,则与万物一般,通仁行义,则可以尽人事,听天命,豁达对待一切。仁者寿,足乎内。
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一个意思。其实都是圣人为人类社会划定坐标,制定行为规范,并指出,这是符合人性的,能够保证人类社会长治久安和个体安居乐业的根本之道。这就是孔子说的大道吧。这个大道,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孔子的学说,主要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孔子的学说,儒家的学说,说到底就是从人性出发,求得了人与人如何相处的关系和规范。

但是脑子还是很糊涂。还是没有顿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stonlegal 于 2014-7-16 14:57 编辑

领会起来很难很难。仁义礼智信,特别是仁义,是保证人类社会长治久安和个人安居乐业的办法。这是古圣先贤从人性出发求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stonlegal 于 2014-7-16 15:08 编辑

这境界,已经有些造物主的使者的感觉了。所谓人王。耶稣是也,孔子是也,默罕默德是也,摩西是也。造物主者,天地也,而或谓之上帝或真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bostonlegal 发表于 2014-7-16 14:45
我倒是觉得,不知道对不对,这为天地立心,言天地本无心,天地道法自然,而人出焉,则于无心之天地,生出许 ...

你的理解颇有“天人合一”的味道。

我觉得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类中心论”是合理的,但是结合天地、自然界,“人类中心论”就站不脚了。因为世界客观存在的,人的存亡不影响天地的存在,天地若不存在,人也就无法存在。

顿悟,这个不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因为是宋人,非今人。
所以我觉得孔子的学说,就是指导那个时代的人如何做人。孟子则进一步教育我们加强自我修养。我个人感觉,人家是千年不出一个的奇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bostonlegal 发表于 2014-7-16 14:55
领会起来很难很难。仁义礼智信,特别是仁义,是保证人类社会长治久安和个人安居乐业的办法。这是古圣先贤从 ...

光读经书很难参透,还得结合历史来看。

就拿仁义来说,楚汉相争,天下凋弊,采取轻傜薄赋的做法,是仁义的方式。中国建国后,城乡剪刀差,相当长的时间内,是靠榨取农村来求得城市工业的发展,最后才以工业反哺农业。

两个不同的时期,采取的方式截然相反,但都达到了仁义的目的。以儒家通权达变的观点来理解,似乎变成了只问目的,不择手段(类似于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以道家的观点或许就好理解一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不在乎形式上的仁义,而是真正让所付出的行动、所作出的牺牲达到仁义、即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目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铢衣 发表于 2014-7-16 15:20
光读经书很难参透,还得结合历史来看。

就拿仁义来说,楚汉相争,天下凋弊,采取轻傜薄赋的做法,是仁义 ...

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的角度来说,今人的行为规范,如八荣八耻,如果能够做到,也是仁义的一部分。
所以其实孔子不仅仅提出了规范,而且还从人心出发,从根本上让人不犯法。现在法律的行为规范很好,但是缺少思想规范。所以孔子是圣人,知本。而不少国家的法律,只惩罚行为,而不注重教育,这就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bostonlegal 发表于 2014-7-16 15:20
呵呵,因为是宋人,非今人。
所以我觉得孔子的学说,就是指导那个时代的人如何做人。孟子则进一步教育我们 ...

要不怎么说他们是圣贤呢?不过,好就好在,他们说人人都有通过自身修养而成为圣贤的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6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bostonlegal 发表于 2014-7-16 15:24
从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的角度来说,今人的行为规范,如八荣八耻,如果能够做到,也是仁义的一部分。
所以其 ...

附议。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铢衣 发表于 2014-7-16 15:31
附议。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不过得到了是思想行为规范这一结论后,却没有顿悟的惊喜,反而觉得淡淡的。这大约是人的弊病吧。总是希望能够和天,和神秘的东西挂上钩。可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类似于马克思主义说物质世界是固有的,是本来就存在的,不去探讨更加形而上的东西。这一点,类似。其实,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上帝或者真主这里,也是语焉不详。而对于耶稣,摩西以及默罕默德的教诲,则非常详细,这与孔孟的教诲非常详细,而有关天地本原的东西,只是告诉你,致知在格物,自己去格吧。
呵呵。
自然界或者天地间的道理,是高深莫测的,而能参透的,如西方之牛顿与爱因斯坦。但人世间的道理却总是浅显平常的,如果太难,则不足以化众。然而,所难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吧。

正是孔子、耶稣和默罕默德都集中在人身上,所以宗教往往专注于人与人的关系。然而,随着人对自然界的不断认识,人们对孔子许多话,就可以赋予新的含义。例如,如果我们格物致知,得到了天地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则可以更好滴生活。但这显然不是当年夫子的意愿。夫子的意愿,是修养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圣品质的不断向善,无限趋近完美的人格。

所以夫子,特别是孟子,特别高大。因为人格的力量。素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08:44 , Processed in 0.0604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