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5|回复: 0

[中外交流] 雪珥:韩国的甲午印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釜山联合国军公墓,鲜花盛开,韩国人维护得十分用心。


  纪念公墓:2300名烈士,11面国旗

  釜山刚刚下过暴雨,雨势小了些,但并未停。不过,这似乎并没有阻挡花匠们的工作,他们披着雨衣,依然在认真地修枝,看得出他们的裤子都被打湿了。雨水冲刷之后的各色鲜花,相当娇艳。

  2014年5月20日,釜山的联合国军纪念公墓(UNMCK, United Nations Memorial Cemetery in Korea),门口站岗的宪兵披着长长的黑色雨衣,看不出是否带有武器。宪兵并没检查我们的证件,只是用英文问了国籍,就放行了。

  入口处有一面黑色的追思墙(Wall of Remembrance),上面镌刻着所有在这场战争中战死的40896名联合国军的姓名。追思墙前方,是一个圆形的人工湖,据说象征着宇宙,追思墙的倒影投射在湖面,象征着逝者与天空、生者们同在。湖中有钢盔和鲜花,象征着战争升华为和平。湖中长柱上的长明火,即便在风雨中依然燃烧。

  这是一片面积有足足13万平米的公墓,安葬着2300名在朝鲜战争中战死的联合国军士兵,涉及11个国家。11面国旗在风雨中飘扬着。

  整个公墓并没有什么参观者,除了我们,就只有那些冒雨在工作的花匠。花匠们不懂英文,无法交流。但公墓中修剪到极致的花木,展现了他们风雨无阻的耐心工作。

  一个对逝者如此尊重的所在,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我甚至想,在这个半岛的另一侧,同样长眠着更多的中国士兵,他们在那边,是否也受到了如此精细的照料呢?

  不同团体的不同待遇

  因为持澳大利亚护照,我在前往板门店参观“共同警备区”(JSA,Joint Security Area)时,加入的是英文团。

  说是“团”,坐的也是一辆30多座的大巴,但只有5人——2名美国人、2名新西兰人加我,与满满登登的中国旅游团相比,实在很寒碜。足足一天的行程,我们与其它旅游团是分开的,尤其是就餐时,连餐厅都是分开的。后来我才知道,这并非仅仅是旅游的管理,也是刻意的安排——我们这个团的国籍,都属于参加过所谓的“联合国军”的国家,参观JSA是随时可以报名;而包括中国、俄国在内的国籍持有者,参观JSA甚至需要提前4天以上预订,且需提交护照复印件,以便负责JSA的联合国军部队查核身份。

  不同的团,参观线路其实完全一致。待到各类活动结束,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一路陪伴我们的韩国美女翻译,在车厢前部起立致辞,向我们国籍所在国表示感谢,感谢这些国家“保护了韩国的自由幸福”,而后深深鞠躬。随车的美军宪兵,则立正行军礼。

  那一刻,我的确百感交集。

  在这个小小的国家,有很多博物馆、纪念碑,而在我所探访过的汉城(如今叫作“首尔”)、仁川、釜山等地,不少文博机构都有对于朝鲜战争的详尽描述,字里行间,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之情。在釜山临海的山上,孔子像立在半山腰,而麦克阿瑟的雕像则在山顶,俯瞰着整个港口以及脚下的孔子,而且——孔子像是中国的青岛政府捐赠的,麦帅的像是韩国自产的。

  这真是一个感恩的国家。

  仅有一处提及甲午战争

  没错,我其实并不是来看朝鲜战争,而是试图寻找甲午战争的遗迹的。

  非常不幸,想象中韩国应该充满了甲午战争的各种纪念地,却几乎无所发现。甚至,在如此众多的各色文博机构,包括战争博物馆、近代史博物馆中,这场改变了朝鲜半岛、东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战争,居然——似乎消失了!

  比如,在汉城市中心的“大韩民国历史博物馆”,有一个展板是大事编年,在1894年的项下,只有两条内容:“东学党农民运动”及“1894年改革”;而在1895年的项下,只有一条内容:“明成皇后被暗杀”。

  在面积巨大的“国立战争纪念馆”,提到甲午战争的只有一处。那是一个展示近代对朝鲜入侵的各国军服的专柜,清军的制服也在其间,所注明的是“满洲”(Manchu),但在文字说明的顶端使用的却是五星红旗。文字解说中有一句:“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用朝鲜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这是整个战争纪念馆中,唯一提及甲午战争的文字。



门可罗雀的云岘宫,却是甲午战争时的风云之地。


  而即便在汉城的皇家宫苑中,比如景福宫,明成皇后在此被日本人所杀并当场焚尸;再比如云岘宫,当时朝鲜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高宗之生父大院君的故居,在这些甲午战争幕后博弈的主战场,洋洋洒洒的各种解说中,居然也没有甲午战争的影子。

  持续两周的探访,几乎无所收获——但是,无所收获本身,或许也是收获。这一收获就是,对于中国、日本都是刻骨铭心的甲午战争,在韩国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如果去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一定能找到一些相关资料,但我所要考察的是公共视野中的甲午战争,显然,在韩国民众视线所及范围,这场实际上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战争,被“消失”了。

  历史的剪裁背后:感恩是一种策略?

  在我所参观的韩国文博机构中,内容与甲午战争相关的,仅仅是他们所谓的“甲午改革”以及日本人对朝鲜的侵略之始。而“甲午改革”,或曰“甲午更张”,正是甲午开战后,在日本人的主导下、由朝鲜的亲日派金弘集所领导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的大多数,致力于巩固日本人对朝鲜的控制。

  其实,我的困惑不止限于甲午。在汉城市中心的“世宗文化中心”所展出的李舜臣抗日事迹,同样充满了疑点。这位朝鲜抗日英雄,在抗击丰臣秀吉的入侵中战功赫赫。这次战争,朝鲜得到了宗主国中国的极大援助,明王朝的万历皇帝派遣了大军入朝参战。吊诡的是,在关于这场战争的描述中,来自中国的援助彻底消失了,仿佛从未发生。

  而在“国立战争纪念馆”,常规展览的开头之处,倒是抗击“中国侵略”的几次著名战争:高句丽与隋朝的战争,重点描绘“萨水大捷”;高句丽与唐朝的战争,重点描绘“安市城战斗”;新罗与唐朝的战争,重点描绘“买肖城战斗”。在这些战争和战斗中,主人们无一例外都取得了大捷。而通观整个“国立战争纪念馆”,韩国人的战争史分期相当鲜明:古代,主要入侵者是中国;近代,主要入侵者是日本;现代,主要入侵者是共产主义。在极度简化了的历史中,“爱国主义”及“民族自豪感”四溢飞溅……

  从我历时两周参观文博机构的观感来看,韩国的当下感恩,实际上只有一个对象:那就是美国。不过,在看了这么多展览后,我还是为美国人捏了一把汗:若干年后,他们是否也会在韩国历史中消失?

  在朝鲜半岛的漫长历史中,历届王朝给宗主国中国写过无数的感恩信,表达效忠。甚至,汉城还有专门为感激明朝之恩而设立的“大报坛”,供奉着洪武皇帝(朱元璋)、万历皇帝及崇祯皇帝的灵位,以感念他们的恩德,历时长达204年,隆重程度,远比如今对美国人的感恩为甚。但是,在朝鲜王国改称大韩帝国、国王改称“皇帝”的前夕(1908年),这一切迅速消失了。

  感恩,似乎更像是一种权谋、一种策略,而历史,也成了手心里的泥团。莫非,东亚三国中日韩,在历史上都有着按需裁剪的传统?

  要在一个甲午战争几乎消去了踪迹的国家,重访甲午路,实在有点艰难。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勉力前行吧……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759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8 02:36 , Processed in 0.0365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