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9|回复: 11

[国学论道] 易经是玄学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经是玄学吗?
《易经》对中国文明的贡献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中国文明从制造工具,认识与判断事物,到确立道德价值观都离不开易经。

孔子易传列出了各种工具与易经的关联,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 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又说“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孔子易传云:“制器者尚其象”,就是告诉人们,卦象能启发创造新的工具。在很多易经讲座和一些国学大师的论著中从不提及这一点,是读不懂还是故意略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个人认为,易经最早是被用来制造工具,其次是认识周围的事物,然后才是《周易》叙述道德价值观。这个过程由简至难。《周易》最难,需要相当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有所得。

在认识与判断事物方面,易经是集“感应、认识、判断”于一体的思想体系。非西方意义上的人物分离的认识论。两者有着根本的差别,比如,西方认识论将人与物分离,导致了“唯物”和“唯心”之争。而易经则认为人与物是一体的,人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与物相互感应变化的过程,根本不存在“唯物”和“唯心”之议。古人称易经为“变易”,“不变”。这里“变易”指万物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不变”是指时间永远不会倒转,这也是易经唯一的假设。易经不存在类似宗教永恒不变的上帝、佛祖或者大神的意志。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主张尊重事实,排除主观臆断。“虚其心,求其意”。古人曾提出:极数、定象和理意三个格物步骤。“极数”是收集大量,全面和精准的数据,“定象”是根据数据识别模式,“理意”则是指找出模式背后的理意。理工科方面的专业人士应该对这些实践方法相当熟悉。个人认为或许理工科的专业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易经。易经的“理意”与西方的自然规律或定律不同,是指在某个具体变化过程中的“理意”。一个“理意”在具体变化过程中是固定的,但在一个更大范围的变化过程之中就很可能是变化的。这就是说,一个具体的“理意”往往只适用于某个过程、尺度或时间段之内。在这个范围之外,又会存在一个更广的“理意”。古人曰:“洁净精微,易之教也”,“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讲得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易经思想体系不认为存在永恒不变、无所不在的固定“真理”。任何理意(或“定律”)都只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段内成立,人们应当不断地验证目前发现的理意(或“定律”),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接受,并认定这些“定律”永远不变。比如,从易经的角度,物理学中的一些守恒定律,在大尺度范围中,就不一定成立。再如,我们不能认定目前发现的宇宙“常数”就是一定是不变的,或许一亿或几十亿年后,这些数就会改变。易经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理意”的唯一标准。如果那些近代的国学大师们能深入生活实践,也许他们就不会望词生义了。

易经是极为重视实践的思想体系。但将易经运用于人的行为与价值判断,问题就出现了。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物体”种类。与被老子称为“长生”的自然界物体相比,人从诞生到死亡,无时不刻地发生着变化,且这些变化不会被重复。又由于人的秉性各不相同。这就注定了适用于自然界的“数-象-理”方法不完全适用于“人”。
中国古人,文王,孔子根据易经发展出了极为抽象的比较适合于“人”的形而上道德概念体系《周易》和《易传》。研讨这套形而上的体系或将之运用于具体的形而下的人类日常行为要求相当丰富的生活实践和对形而上概念及方法深入思考,往往令人感到难以把握,这就是“易经”又被称为“玄学”的来源。比如,“人性”,这个“性”就是古人根据人的阴阳变化过程引申出来的形而上概念。孔子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成之者性”,是“性”最为基本的形而上诠释。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是从天人阴阳相互感应的角度讲解“性”,朱熹说:“天之赋于人物者谓之命,人与物受之者谓之性”又是从理学层面加以说明。中庸与朱熹对“性”的解读都来源于易传,层次不同。

希望国人能真正下功夫研究《易经》,在实践中了解易经的概念和方法。不要像那些近代的所谓国学大师们坐在阁楼里读易经,必然一无所得,谬论百出。还有一种人,他们从不读易经,却喜好道听途说。他们对易经的概念与方法一无所知,却总是要以一副权威的口气地评论易经,他们的评论除了东拉西扯外从不涉及易经的概念和方法。孔子曾说:“诬善之人其辞游”,指的就是这些人。

发表于 2014-8-1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这些关于易经的阐释,有完整的集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十翼,尤其易传讲解得最为准确清楚。
初学者可先读朱熹的《朱子语类》,王弼的《周易正义》和李光地的《周易折中》,千万千万不要读清末以后的书。
要定心,静心,安心,一字一句地读,反复琢磨古人讲的“意”,就能有所得。比如,古人说:“《易》:简易,变易,不易”。“简”指《易经》的思想体系高度抽象和简化,非通常的“简单”。“变”指《易经》描述事物的“变化”,“变化”这个概念是中国思想体系中独有的,西方思想体系中没有“变化”这一概念。“不易”古人解释为六爻的位置不变,对照易传,就是指时间不会倒转。
读《易》要求忘却从课本上植入的现代概念。这比较难,人往往先入为主。有一个方法也许可以一试,在生活中观察体会事物的“变化”,追寻“变化”的含义。慢慢就能超越西方的思想体系进入易经的阴阳思想体系。记得曾读到一本介绍古希腊哲学的书,古希腊人曾产生过非常初级原始的阴阳概念,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再进一步。而中国的易经在伏羲时代就已初步形成,这要比希腊人早得多得多。伏羲的智慧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真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曰若稽古,妙不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9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交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新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是哲学不是悬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5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教,楼主在此没解释何为玄学,在我接触的概念中,中国的玄学以阴阳五行为根本,而五行的起源本人沒看到过权威的考证,只是看到五行的起源甚至比周易更早之说,是否真确?而如五行说与易同生或早生,那么玄学与易是否有密切联系?本人读书少,读古书更少,祈能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易经的理解皆来自古人。要说“新思路”,倒是近代的一些国学大师们自创了不少。如章太炎说:“诸儒所谓气者,应改称为力,义始相应。”,这位国学大师试图用西方的概念解释易经,他的出发点就错了。易经与西方哲学不同,易经是大学,西方哲学是小学。这位章太炎大师用牛顿力学诠释易经,必然谬论百出。

玄学不是一门学说。所谓学说是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概念,方法和与之相应的观察与实践的理论体系。故易经是一门学说,而玄学则不是。对某些人来说,易经是玄学,量子力学也是玄学。中国的儒,道都是以易经基础,他们的概念与方法皆出自易经。所以易经是中国文明的核心。
五行说也是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之上。古人告诉我们,五行是八卦(八个符号)中的五个。因此五行说不可能早于伏羲易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古拉1 发表于 2014-9-20 03:31
我对易经的理解皆来自古人。要说“新思路”,倒是近代的一些国学大师们自创了不少。如章太炎说:“诸儒所谓 ...

受教了,杂谈中一帖说黄帝创干支,由此说来当晚于伏羲八卦,是正解,文王解卦成易经,那么,能说是五行源于八卦,而早于周易卦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的全部内容就是通过八卦相重形成的六十四个符号。没有名称,没有卦辞,没有爻辞。

伏羲被公认为八卦的创始人。而历史上对重挂(设六十四卦)之人有不同的说法,王弼认为伏羲重挂,郑玄以为神农重挂,孙盛以为夏禹重挂,司马迁认为文王重挂。我个人赞同朱熹的观点,伏羲创八卦之时,六十四卦的思想已初步形成,后人使之完整。如同当年牛顿仅仅创立了微积分的思想,而使微积分成为一门真正的数学体系则是后来的数学家。

古人将这六十四个符号用于现实世界就产生了“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其中“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个人猜想“连山易”,“归藏易”与创制工具,发展生产有关。而“周易”则是将易经六十四个符号用于人类社会,创立了中国文明的道德体系。

中国古人认为中国文明有四个圣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亦有将文王,周公并为一人称三圣人。伏羲作为易经的创始人,理当为圣人。为什么创“连山易”,“归藏易”的人不被尊为圣人,而与”周易“有关的文王,周公,孔子皆被尊为圣人?古人认为“连山易”,“归藏易”着重于“术数”,如同当代西方的数学物理学科,不可为圣。而周易则是讲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应为圣。

易经只是六十四个符号,人们可以将之运用于工具制造,事物变化趋势的预测,人类行为、心理和思想变化的诠释,人类道德体系的建立等等。周易是将六十四个符号运用于人类社会、家庭、婚姻,行为。周易阐明了社会、国家、家庭、婚姻等等,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行为是正当的,怎样做才能带来吉祥与幸福。因此不难理解伏羲之后只有文王,周公,孔子被尊为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曾要求人们将周易的卦爻辞全部去掉,只剩六十四的符号。
这才是易经。
无名易卦.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5 08:07 , Processed in 0.04586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