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1|回复: 6

[军情观察] 断崖自救:海军372潜艇创造世界潜艇史上奇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断崖自救:海军372潜艇创造世界潜艇史上奇迹】

科罗廖夫

01.jpg

  9月2日,中央军委海军给372潜艇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礼堂举行。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宣读中央军委和海军通令,分别给王红理同志和372潜艇颁发了奖章证书、奖状。

02.jpg

03.jpg

  372艇这个一等功是如何得来的呢,查阅解放军报就能找到答案。以前常说,解放军报里蕴藏着无数情报宝藏,只要你会读。

  2014年04月10日解放军报刊登文章《锻造无畏的“水下尖刀”—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艇锤炼打胜仗能力纪实》 。文中记述南海舰队372艇列装以来,迅速形成战斗力,还多次完成演习、远航、导弹实射等重大任务,开创了该型潜艇多项第一。其中某次出航遭遇潜艇水下最危险的状况——(海水跃变层)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潜艇严重掉深,该艇奋力自救,化险为夷,创下了同类潜艇大深度自救的新纪录,创造了我军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原文如下: 当天,372艇突然接到战斗出航命令后,艇员们镇定而匆忙。他们一边下达任务,一边装载物资,提前数小时完成出航准备,创造了海军潜艇战备拉动多项新纪录。打仗本领,在一步一动中练就。

  那次远航中,“生死3分钟”的考验,372艇的官兵个个记忆犹新。

  当时,执行巡逻任务的372艇正在数百米深的大洋潜航,却突然遭遇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失去浮力的潜艇急速掉向数千米深的海底。

  “掉深”是潜艇水下航行最危险的状况之一,“掉深”到潜艇的极限深度便会艇毁人亡。此时,372艇主电机舱管道因深海的巨大压力而破损、海水喷涌而入。

  危急时刻,全艇官兵开始了条件反射式的应急处理。3分钟内,他们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雾环境中,关闭了近百个阀门和开关,操作数十种仪器,最终排除险情,顺利上浮。

  “化险为夷的本领,源于平时练就的过硬技术。”该艇艇长易辉说。

  他告诉记者,即便不出海,372艇每晚都要组织停泊值更训练:设备故障、舱室破损、战斗减员……副艇长会随机抽查训练情况。在这里,脱险、出水、灭火、堵漏等损管专项训练,从来都是“实打实”,人人参加、反复进行,直到形成机械记忆。

  “打仗的本领,都是一步一动扎实练出来的。”支队政委李云平说,正因如此,该艇经历3分钟生死考验后,他们自修自检装备,再次下潜,义无反顾挺进大洋深处。打仗作风,在一人一事中塑造

  潜艇“掉深”后继续潜航的风险,支队政治部主任何占良非常清楚。当时,潜艇的动力舱已进水,主电机、空压机等重要电气设备被海水淹泡已经无法工作——按相关规定,此时申请返航合情合理。临时党委会上,何占良支持他们继续潜行。党委会最终决定:趁夜色浮起抢修,天亮前继续向大洋挺进。何占良说,党委的决定很硬气,是因为全艇官兵的打仗作风很硬朗,作战本领高强有底气。

  抢修中,为恢复动力装置,电工军士长陈祖军在温度高达53℃、湿度90%的某控制板舱室内,趴着工作3小时,用酒精一点一点地清洁密密麻麻的连接线。该艇动力长肖亮曾是军事五项全能冠军,但在抢修中也累得3次抽筋;年轻的轮机兵朱召伟,看到喷涌而入的海水时,啥也没想就冲了进去,用身体堵住破损口。何占良说,人人敢打硬仗的作风,正是该艇顺利完成多次远航任务的关键。

  南海舰队372艇是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8艘基洛级636型常规柴电潜艇的其中一艘,2006年交付海军服役。基洛级636型潜艇的水面排水量2325吨,水下排水量3076吨,水面速度11节,水下速度20节,通气管状态下续航力7000海里/7节,工作深度250米,最大下潜深度300米,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装备“俱乐部-S”反舰导弹。

  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或“飞跃层”。跃层是海水参数随深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水层。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声速等状态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跃层对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具有积极的作用。水声设备在深声道中的使用效果最好,在深声道中航行的潜艇可以探测到距离很远的目标。在声速跃层之上发射的声呐信号,不易探测到跃层之下的目标,潜入跃层以下的潜艇被发现可能性大为减少。如果海水跃层强度较小、上界深度较深、厚度较大、较持久稳定,会形成不规则的声反射,大幅降低作反潜声呐的作战效能,给反潜行动造成困难。在战斗中海水跃层比较适合潜艇隐蔽行动,潜艇在作战中会尽量寻找海水跃层,来隐蔽待击。

  水面舰在有水下敌情状态下 ,如探测到水下有海水跃层,通常会迅速脱离,以防止自身反潜能力下降,敌方潜艇利用跃层隐蔽出击。 1996年台海危机,我军在台海地区组织海空联合演习,美国派遣双航母舰队在台湾海峡炫耀武力。在我水下力量与美国航母捉迷藏和过招时,美国航母曾突然掉头脱离对峙区。按照惯例,美国决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除非他的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事后我海军分析,很可能是美国航母遇到水下跃层,发现声呐隔离现象,致使其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和目标才撤离的。因为海流等原因的影响,海水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而在冷水和热水的中间往往会形成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声波在通过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声纳很难接收到过渡带另一侧的噪声。如果有这样一个隔离带横在前头,航母就成了瞎子,此时航母就非常危险,很容易被隐蔽在跃层下的我方潜艇一击毙命。

  但是,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 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失事,二战以来各国海军出现过数次海中断崖的失事,自救成功的,可能唯有我军这个372艇,所以才有海军宣称的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二战以来,由于海军武备系统的发展和海上战役模式的进化,海洋环境参数(风、波浪、海流、潮汐、内波、三维温盐分布等)对海军作战和生存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环境参数是海军作战平台和武器系统设计、制造的必要参数,是海上战役规划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掌握最详细的海洋水下参数,谁就能赢得潜艇战的胜利,强大海军的海洋参数都是核心机密,依靠常年的水下侦察测量积累出来的,属于绝门秘籍,绝不会对外分享的,亲爹都不行。所以,类似越南海军买几艘潜艇就可以威慑南海、吓唬中国海军的说法是不靠谱的,这样的小国小型潜艇部队,都属于业余水下力量,不堪一击。

http://weibo.com/p/1001603750439786006709

发表于 2014-9-4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4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5点钟看了此微信,我们的海军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4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度小的海水怎么会在下层???
求解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穆萨 于 2014-9-4 11:51 编辑
workout 发表于 2014-9-4 09:49
密度小的海水怎么会在下层???
求解惑

      海水密度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url=]编辑[/url]吧!
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³;(或kg/m³;),但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海水的密度与3.98℃的蒸馏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状况,是决定海流运动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但是对于不同海区有不同的结果。这取决于海水中的含盐量。 这个是没有确定值的,波罗的海的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低;红海盐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在大河出海口处海水盐度甚至接近淡水,密度较小,但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的原因使得海水密度增大。还可能由于海水不同深度的原因,海水密度会产生差别(强大的水压致使水分子稍紧凑些,密度增大,所以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的。)而且某些地区海底还存在“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该物质不稳定,可分解产生甲烷,致使海水中出现大量气泡而密度显著减小。另外理论上讲,随着气候变暖,两极冰盖融化,致使海水在不断变淡中,这会使海水的密度减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8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技术过硬才是硬道理啊。关键时刻救人救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8 04:09 , Processed in 0.04246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