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9|回复: 8

孔子被误解的话(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才看到有人聊到以德报怨被曲解,觉得很有意思,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转来与大家分享,我比较认同这类新的理解。

孔子有些话被误读误解,更有些话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故不能不为订正之!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正义:此互文见义也,即: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注:知通智。仁者=智者,行事合宜为智。有仁心方能行事合宜。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释:樊迟请教种庄稼,孔子说,这要请教老农民,他们比我厉害。樊迟又请教园艺,孔子说,这要请教老园艺师,他们比我优秀。孔子不是回答说去请教农民和园艺师,而是老农民和老园艺师,也就是技术如火炉青的专业人员,说明孔子对种庄稼和园艺是很在行的,但认为自己还未臻于化境,这体现了孔子实事求事的态度,也体现了孔子谦虚的态度。然后孔子埋怨起了弟子:亏你还是偶的学生,连老师最善长的东西都给忘了,偶最善长的是传道,让大家明白礼义仁信。如果你把老师的教导发扬光大,让统治层信奉礼义仁信,则天下和乐,长治久安。偶难道不是比那些顶尖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厉害吗?这体现了孔子善于见缝插针、循循善诱的教育风范,也体现了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更体现了孔子进行互动式交流教学的活泼学风。有些人把这段话解释成孔子不爱劳动,简直是放屁!《诗经·魏风·伐檀》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若孔子不乐稼穑,怎会把此篇讽刺不事稼穑的诗收录?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理营田与田地放牧之事)。由此可见,孔子不乐稼穑不事稼穑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正义:子路与孔子一同出去,落在了后面。看到一个在给田地锄草松土的老人,子路问他:“你看见我的老师吗” 老人说:“我老了,我四肢已迟钝了很多,眼睛也老花了,五谷也分辩得不是很清楚。哪个是你老师,我没看清!”老人说完,又开始忙农活了。子路带着新鲜感和恭敬心有滋有味地看着。于是老人对这个年轻人颇有好感,留下子路住在家里,还杀鸡作美食热情招待子路,还叫两个儿子来向子路问好。明日,子路赶上了孔子,向老师说明了情况。孔子说:这是隐居之士呀!让子路再去见他。到了他家里,已经出外作事去了。子路感慨说:不为国家作事是不对的!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悉心调节,是不可以忘记的。以道辅佐君主,让君主仁以爱民是不可以忘记的。没有良臣辅佐,君主怎么会自觉爱民呢,隐者表面上是洁身自好,实际是乱了施仁政的根本。君子为国家作事,是出于为国家施行仁道的考虑!仁道之所以无法流行,我知道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正义:“志”和“行”亦是互文见义也。父母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趣是否正当高尚。父母不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品行是否还和以前一样,三年没有变化的,才是真孝子,意即是有人监督和没有人监督一个样,是真正的有德行,而不是迫不得已这样作,装出来的。注:志趣当高尚、品行有德即是在扬父母之德也,谓有家教也,由子女之品行可窥见父母之德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正义:整天把心思花在攻击与已不同思想的人,不把心思花在自己的为学修德上,只会让自己内心狂躁不已,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是害了自己。
  
  
  
  子曰:“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正义:惟在古代是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与”是“给与”的意思,整段话的意思是说:女子送给或嫁给小人是很难活得快乐的。一定会被虐待。养动物亦曰养,养腹而已。养人者,不当养腹而已,亦要养志矣!体现了孔子对女子遇人不淑命运的同情,提醒女子以及女方家庭找男人要以德,而不是注重对方的物质背景。表现了孔子对妇女社会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孔子对小人的鄙视,指明了在全社会弘扬儒学以敦德化的重要性。孔子的理想就是天下人都作君子,不作小人。有些人解释孔子看不起女人,那是很荒唐的!孔子曰: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故孔子有教无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道无亲疏,圣眼无贵贱,一切众生,圣人皆以平等解。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释:知通智。人之性本善,民要发挥他们善良的本性来生活,不可使它们用权谋诈力来生活。“天下有不可泯没之理,根本于人心。若天下人只知竞争,不知德义,趋于诈力权谋以争胜也,不以他人之冷暖死活为意也,此乱世之象也,则民族安有核心竞争力以致远也?非淡泊宁静则无以致远也,天下何物最大?天道最大,天下何事最切,顺天道克已复良知最切。”对此理还没有理会清楚的,详见拙著《儒学要义》:http://blog.sina.com.cn/u/48f3ae2b01000380
  
  总结:孔子的话往往有深刻的内涵,所以孔子的话在历史上被称为微言大义。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大道无亲疏,圣眼无贵贱,一切众生,圣人皆以平等解。偶们万不可以小人之心来解读,让某些人以行其奸。
  
 来源于国学大师陈立宪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chenlixian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转一个补充,这些不是孔子的话,而是另外一些经典话语的新解释:

 1、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9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
    
      歪曲程度:7
    
      反面影响:9
    
      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
    
      歪曲程度:9
    
      反面影响:5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这样会搞死自己的”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3
      5、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只是我们都没曾想到,后边还跟了一句“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你们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你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发表于 2008-4-25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
----------------------------------------------------------------------------------
樂死我了。各位,板磚有沒有準備好?
发表于 2008-4-2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板砖!江湖第一暗器~~
发表于 2008-4-25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最不能理解。
还有“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就知道孔子不会玩歧视的。
以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个真的是汗啊!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发表于 2008-4-2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楼主 的帖子

“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照楼主意思,后面怎么解释?
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

这不过是夫子的一句玩笑类比罢了,主要还是批判小人。
女子不过是在古代女性地位从属男性后的自然表现罢了,这里的女子显然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年女性,且只是她与其丈夫的闺房问题,显然也不包括母子关系。当然更不会是老妇和幼女。


孔子是不会无聊到替小人的妻子操心的,他没有如此“博爱”!!

自古以来,就这句话误解最深!
发表于 2008-4-2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句,论语的意思基本都非常好懂,弯弯绕本人没有见过,楼主的解法不符合春秋战国人们的语言习惯。
惟女子中惟做助词用??请再举一例支持,让本人多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08-4-26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优则仕

应为学习后具有优良的品德,(则)可以做一名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社稷的好官!而不是学习则可以做官(发财)。(大白话解)

[ 本帖最后由 茶友 于 2008-4-26 02:30 编辑 ]
发表于 2008-7-1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故知新....好贴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 17:28 , Processed in 1.71940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