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回复: 0

[原创国观] 不列颠式战争,美霸“再平衡战略”的范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地行正 于 2014-10-18 22:43 编辑

在《摆脱霸国控制,欧亚大陆须联合!》或《防受控,欧亚大陆须联合!》一文中,提及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英国作为欧陆之外的岛国,对欧陆实施被称为“不列颠式战争”的“欧陆均势”战略,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将此伎俩传授给美霸的历史。这里再将历次“不列颠式战争”时间表和概况列举于下。
-
欧亚大陆冲突频乃、硝烟四起,多因美霸的“再平衡战略”所致,这是老牌英霸用过数百年的“欧陆均势”战略的翻版,是挑拨离间、危害大陆国家的诡计,是老牌英霸传授给美霸的愚昧伎俩。
-
回顾老英霸的“不列颠式战争”史,再看看当今欧亚大陆被美霸挑起的各处冲突,有助于欧亚大陆各国看清美霸控制欧亚大陆的阴谋来历和走向,避免再重蹈因内斗而受陆外势力控制的覆辙。
-
“不列颠式战争”的时间表:
-
1586—1604年,英国联合法国打击并裂解西班牙,史称“英西战争”。
-
1672—1674年,英国联合法国打击荷兰,史称“英荷第三次战争”。
-
1688—1697年,英国联合荷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皮埃蒙特-萨伏依(现意大利西北部地区)、德意志诸邦,打击法国,史称“大同盟战争”或“九年战争”。
-
1701—1713年,英国联合荷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包括今奥地利、捷克、匈牙利、荷兰南部,及意大利部分区域)、普鲁士等国,打击法国、西班牙,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
1740—1748年,英国联合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荷兰、捷克、匈牙利、西里西亚、俄国等国,打击法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西班牙、萨克森(现为德国东部)、皮蒙特(现为意大利撒丁岛)、那不勒斯王国等国,史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
1756—1763年,英国联合荷兰、普鲁士、汉诺威、葡萄牙等国,打击法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俄国、西班牙、萨克森、瑞典等国,史称“七年战争”。
-
1793—1812年,英国联合荷兰,并策反俄国和中欧各国,打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此后,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百年。
-
1914—1918年,英国联合法国、俄罗斯帝国、塞尔维亚、美利坚等国,打击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史称“一次世界大战”。
-
“不列颠式战争”的概况:
-
16世纪后半叶,西班牙在西南欧和中欧扩张势力,实力达到威胁英国的海洋霸权的程度,英国策动反西战争,支持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地区)脱离西班牙独立,资助法国由陆路进攻西班牙,加上英国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重创西班牙“无敌舰队”,至16世纪末,西班牙势力衰落,欧洲暂无对英国有威胁的势力。
-
之后约六十年,欧洲大陆没有出现新的霸权势力。其间因荷兰海军力量成长显著,英国舰队与荷兰有两次交战,但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在英荷战争中没占到便宜,但也没有遭受大损失。
-
17世纪中叶荷兰崛起了,一度打到伦敦,迫使英国签定《布雷达和约》,后者在贸易权并殖民地重划方面让步。1672年英联法战荷,分别从陆地和海上发动进攻,荷兰无法低档法军进攻,被迫掘开海堤淹没国土,才使法军撤退。1673年3月荷兰海军击退英国舰队。6月英法联合舰队与荷兰进行了两次斯库内维尔海战,8月法国退出战争,英荷都无力继续战争,于1674年2月签定《威斯敏斯特和约》,战争结束。1652至1674年,英荷打了三次战争,史称“英荷三次战争”。
-
17世纪80年代法国崛起了,因其厉行改革,实力大增,在巴勒莫海战中歼灭了荷兰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对此英国贵族坐不住了,于1688年发动了“光荣革命”,驱逐了亲法的詹姆斯二世,拥立其女婿,荷兰奥兰治王朝的亲王威廉三世(荷兰独立建国的国父奥兰耶亲王的曾孙)为英国新王,称英王威廉三世。威廉三世此前2年已经致力于策划包含奥地利、西班牙、皮埃蒙特-萨伏依(现意大利西北部地区)和德意志诸邦的奥格斯堡同盟,对抗法国。英王威廉三世登基后立刻组建英荷联合舰队,向欧陆反法国家提供津贴,并派陆军到欧洲参战,同时英格兰、苏格兰与荷兰正式加入奥格斯堡同盟。“大同盟战争”,又称“九年战争”,全面爆发。1692年5月,英国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重创法国舰队,此后双方转开经济战,大同盟一方在大西洋、地中海以及北美封锁法国港口,劫掠后者的商船;法国也派遣大批舰船赴各处远洋,对英国海外交通线和基地实施劫掠和海战相结合的“巡航战”,到1695年,法国财政首先濒临崩溃,双方于1697年秋缔结和约,法国的第一次豪强时代结束。
-
“大同盟战争”期间,英国干预欧陆、塑造欧陆均势的战略思想成型,这就是后来利德尔·哈特总结的“英国式战争模式”(TheBritish Way of War),即海洋军事和经济强国利用在与海洋有关的经济中获取的资源和财力,以纵横之术资助欧陆弱小国家,对抗欧陆强大国家,海洋强国自己则封锁欧陆强国的港口、并发挥海军机动优势,进行具有主动权的沿海战争,即不定时间、地点的的登陆袭击。路德维希·德约在《德国与20世纪世界政治》中指出:“TheBritish Way of War”的实质是“使欧洲以外土地上日益增长的资源可以被用于反对欧洲内部超级强国的斗争”。
-
与“英国式战争模式”相应,有“英国式战争的财政模式”。1693年英国开始发行国债,后又建立英格兰银行,通过精细预算和信贷体制保证海军建设的持续性,至1700年,英国作战舰队总吨位回升到17.4万吨,其盟国荷兰海军9.7万吨,超过法国海军的17.6万吨。
-
1700年11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没有子嗣承继王位。按照亲属关系,西班牙王位既可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也可以由法国波旁王朝的人继承(因查理二世属于哈布斯堡王朝旁系,而他又是法王路易十四的内弟)。由于法国的外交活动,查理二世遗嘱把王位传给路易十四的孙子之一安茹腓力普。当时的西班牙除其本土外,还有意大利的大部分、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地区),以及遍布美洲、亚洲、非洲的面积广大的殖民地。1701年,为阻止法国的大陆优势和西班牙海洋力量的结合,威胁到英国的海洋霸主地位,英国联合荷兰、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再度对法、西开战,此即“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次战争期间,英荷联合舰队占领了地中海咽喉直布罗陀(直到现在英国还没归还给西班牙)。1707年夏,英荷舰队更配合奥地利欧根亲王攻占法国地中海舰队基地土伦,迫使港内的46艘战列舰全部凿沉。到1713年战争双方签署《乌德勒支和约》时,法国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大片殖民地以及在葡属、西属美洲的贸易特权全部落入英国手中,且前者的战舰总吨位进一步衰落到英国的30%以下。
-
1740至1748年,为瓜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欧陆进行了一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英国、奥地利、荷兰、捷克、匈牙利、西里西亚、俄国的联盟为另一方,以法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西班牙、萨克森、皮蒙特、那不勒斯王国的联盟为一方。战争的导火索是1740年10月,“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于逝世,有关奥地利王位继承权发生国际争执。由于诸侯割据,“神圣罗马帝国”早已形同虚设,从15世纪初至该帝国各地形成割据状态时,帝国皇位均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据。1474年起,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但已徒具虚名,皇帝只对仅剩的直辖领地(主要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疆域)有控制力。查理六世没有男嗣,根据遗嘱,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包括今奥地利、捷克、匈牙利、荷兰南部,及意大利部分区域)不可分割,王位由长女玛莉亚·特利萨继承。但受法国支持的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和西班牙对玛莉亚的继承权表示异议。法国图谋侵占奥属荷兰以报前仇,使自己扶植起来的巴伐利亚的查理·阿尔布勒喜特“选帝侯”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须由七大“选帝侯”推选);西班牙觊觎意大利境内的奥属领地;普鲁士则欲在中欧获得领土。英国为了防止法国和西班牙再次崛起,联合荷兰、捷克、匈牙利、西里西亚、俄国支持法国的劲敌奥地利。刚刚崛起且对普鲁士的强大感到不安的俄国,是在战争的后期才在英国的游说下真正参战,并迫使在陆战中占据优势的法国所率联盟方坐到谈判桌前。1746年,在英国的撮合下,俄奥同盟条约重新生效,后又经反复谈判磋商,至1748年1月,俄军才进入普鲁士。法国害怕俄军进逼莱茵,终于同意举行和谈。1748年10月,战争双方签订《亚琛和约》。不过,这只是七年战争(1756~1763年)爆发前的休战。
-
1756年,欧洲阵线划分又发生变化。英国联合荷兰、普鲁士、汉诺威、葡萄牙组成的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西班牙、萨克森、瑞典组成的同盟战争,最后英国所在方获胜。当主要参战国在1763年缔结《巴黎和约》时,英国夺得了法属加拿大和印度的绝大部分,以及大半个法属西印度群岛(现印尼地区)。至此,英国成为全球海洋占绝对优势的统治者,其战舰总吨位已接近法国与西班牙之和,将法西军舰长期封锁在海港和近海。虽然1775-1783年法西荷支持的“美国独立战争”给了英国一个很大的挫败,但没有撼动英国作为世界海洋霸主和欧陆均势操控者的地位。
-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很快预判法国将向西欧和中欧扩张,可能再度打破欧陆均势,且虑“共和”思潮蔓延,所以在1793年组织反法同盟,再度对法开战。战争开始不久,英国舰队占领土伦,使法国地中海舰队龟缩海港,次年英国舰队又在“光荣的六月一日之战”重创法国大西洋舰队。但西班牙在1796年底与法国结盟,法军由陆上进攻占领英国盟友荷兰。英国舰队于1798年8月1日在阿布基尔湾袭击了保障远征英国殖民地埃及的法军补给线的法国舰队主力,英国舰队获胜。法军统帅拿破仑以远征埃及为战略突破的计划遭受惨败。拿破仑在1800年联络俄国沙皇保罗一世,请其与斯堪迪纳维亚诸国组建“武装中立”同盟,牵制英国的注意力。但英国一支舰队在1801年初突入波罗的海,摧毁了与俄国结盟的丹麦海军主力。不久后保罗一世遇刺身亡。英国的海洋超霸地位续固。1803年英国舰队在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塔拉法尔加角附近,重创法西联合舰队。从此之后,法国再无能力挑战英国海上霸权。但之后不久,拿破仑在陆上取得在奥斯特里茨战胜俄奥联军等战役胜利,奠定了其陆上霸权。此后英法陷入了海陆对峙态势。拿破仑在欧陆颁布对英交往封锁令,并与俄国媾和,构建一个大陆封锁体系,使欧陆市场对英国关闭,以至后者的远洋贸易和国内经济因缺少资源和市场而受重创。但法国无能力为欧陆各国提供替代英国远洋贸易和工业所能提供的资源和产品,时间一长,各国对封锁令阴奉阳违。尤其是桀骜不驯而又遥远的俄国无法约束,经由波罗的海与英国进行着大量的贸易。英国因此得以再次施用离间计。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最终,英俄与中欧各国联合起来,在陆上打败了拿破仑的法国,从此法国再未重获欧陆霸权。
-
1870年代,中欧聚合形成了新兴欧陆强权,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俾斯麦宰相领导下快速崛起。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散,工业经济跃升到新的能级,在资源和人口方面占据优势的大陆强国,德国较英国具有更强劲的经济活力。英国工商业优势遭到德国挑战,英国商品在本土和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稳步下降。1840-1870年,英国工业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只有3%,1875-1894年更进一步下降为1.5%左右。英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的百分比在1880年尚有22.9%,但到1913年已减少为13.6%,落后于德国和美国。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从1880年的23.2%,下降到1911-1913年间的14.1%左右。于是英国又玩起拿手好戏:欧陆平衡战。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了,英国就联合法俄等国围攻德国(正如以前西班牙或法国强大时,英国联合中东欧国家打击西班牙或法国一样)。1907年元旦,英国外交部西方司高级书记官克劳提交了一份关于英法及英德关系现状的24页备忘录,指出了柏林作为英国主要敌人的必然性——德国“有意推行一种本质上反对英国核心利益的政策……有意建立德国霸权,首先是在欧洲,最终是在全世界”。它曾经依靠武力和领土扩张建立了一个“欧洲大陆上首屈一指的大国”,现在又尝试以惊人的野心、偏执和粗暴“在世界政治舞台中扮演更重大的支配性角色”。最重要的是,德国正在“尽己之力建立一支尽可能强大的海军力量”,试图剥夺不列颠海上霸权在全球大洋体系和欧陆均势之间的唯一中介者地位,这触到了英国的底线。因此,1793—1812年,发生了历时4年又3个月的一次大战。战争的一方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另一方是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协约国和美国。由于新武器的使用,战争损失空前。与以前每一次欧洲大战一样,英国所在的一方又是胜利方,不仅再次显示了海洋霸权的战略份量,也再次显示了英国玩弄欧洲平衡术的功力。
-
结束语:在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达和全球化充分的今天,欧亚大陆国家应抵制美霸开历史的倒车,再玩弄这愚昧的伎俩,及其长期控制欧亚大陆的企图。欧亚大陆各国应团结起来,形成本大陆国家间矛盾冲突的和平解决有效机制,发展自贸区,甚至建立统一大市场的联盟,摆脱美霸的无理控制。


补充内容 (2015-2-11 14:25):
更正
倒数第二自然段
原句:1793—1812年,发生了……
更正为:1914—1918年,发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11:39 , Processed in 0.03414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