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回复: 2

[东方区] 新四军就是靠捡国民党军队丢弃的武器武装起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历史的钻研者 于 2014-11-3 12:31 编辑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复制链接]


电梯直达[url=][/url]
1#




新四军展示缴获的日军武器,可以看出重武器为日式重机枪,轻武器为三八式步枪。

组建初期的新四军严重缺乏武器,几百人的队伍都没一挺机枪,大部分的步枪都是“单打一”(打一发子弹装一发子弹),几个人合用一条步枪是很常见的事情。6 g3 w" x& E& ?9 _. H# B2 G. C

新四军初创之际,全军上万人,只有6200支枪,弹药奇缺。国民党当局对新四军武器弹药的补充采取限制政策,使新四军处于“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的困难境地。


新四军的马克沁机枪8 G* ?% U2 b; d! N3 h( V5 V- e2 I
4 @9 P6 @$ A; W$ o' L5 k
国民党军队跟日军作战溃退后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新四军很多部队就是靠捡这些国民党军队丢弃的武器武装起来抗日的。8 ^' D0 K% i; f0 B- A
( c( B# }. B9 z& ~

新四军使用缴获的日军三八式步枪训练! I- |7 L" z2 e( l* q" m% o' y
/ l5 S# r- b; v& ^. Y
国民党ZF基本上没支持新四军任何武器和装备,相反还百般刁难新四军,所以造成新四军武器装备比国民党的杂牌军还要差很多(新四军比八路军装备也差很多)。新四军就是靠这些武器装备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
6 A# q9 {  M* J! R
靠敌人当运输队长,靠缴获敌人武器来武装自己,这是游击队武器弹药的来源之一。但从敌人手里夺取武器弹药是用鲜血和生命怍代价的。随着部队的扩大,战争的发展,武器的需求,特别是弹药的消耗,单靠从敌人手里夺取是不够的。国民党当局对新四军的武器弹药供应开始时采取克扣和拖延的手法。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则完全断绝了对新四军的一切军需供给。
8 n! y: b! e9 u1 z' Y; `  k; L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完全断绝了对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武装的武器弹药补给。而这一时期,是整个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年代。1941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欲将中国作为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加速和扩张它的侵略行径,将攻击的重点由华北转向华中和华南,对华中根据地不断进行“扫荡”、“清乡”和“蚕食”。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仍坚持反人民的立场,与日寇相配合,在皖南事变后,继续大举进攻华中根据地,侵占苏豫皖边区。新四军处于敌、伪、顽的夹击之中,战斗频繁,战局紧张。物资供应奇缺,特别是弹药武器的供应十分困难。


新四军训练投手榴弹
0 p  d" L8 a" h. ~
这历史是真是假啊?有没有相关历史资料啊?


一、37年出兵至38年末战略展开期。部队发展到17万人,建立了人口达5000万的根据地。) ]" _( c$ A3 ]/ d  v
/ V7 Y3 M& K& ~1 o; G+ F# j, U
共军出兵伊始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为内战期间所有,经过长征(含西征覆没)之后重武器基本丢光,但历经歼灭东北军2个师、胡宗南一部、东征山西等战役轻武器尽管品牌杂乱配置不全(如贺龙部步枪仅55支有刺刀),但基本够用。与国内军队相比弱于中央军、滇桂军,略强于川军。出征前没有得到国府大规模武器补充。共军出战之时正是日军挥军直进骄横无比而且正面有国军死打硬拼,所以共军发挥自己拿手好戏重兵游击于山岳地带,打了许多漂亮仗。其中不少是专打日军辎重部队(平型关、广阳、雁门关等)所以缴获自日军的武器装备着实不少。至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一年零三个月,中共军(不含新四军)与日军作战1500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缴枪1.2万。考虑到这期间伪军较少较弱,可以认为对日军作战占其中较大比例。主力部队补充了不少日式装备,林彪就是因穿着日军大衣而被友军误击的。
' d! m+ b7 }3 p% d: i$ |5 {
这一阶段共军增加了10万余人,武器的主要来源是收编民枪及国军散失武器。37年7月至37年11月太原失陷,与日军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人,自身损失6000人。此后主要是战略展开,收编民间武装、建立政权,其主要根据地晋冀等地原本就民风强悍、民枪众多,又经过国军与日军的大战,散失武器极多,共军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大批成建制收编民间武装并大力收集民枪,仅冀东暴动就有近20万人参加,其中精华均被吸收成军。其中新四军尤为突出,出兵地带均为国军与日军进行过主力会战之地(苏浙、鄂豫等地),叶飞部仅收集机枪就百挺以上,而五师成军之初基本是收捡武汉会战国军散失武器起家。茅山纪振岗一介商人也赠送陈毅步机枪数百。本阶段国共同仇敌忾,无军队间摩擦。而且还从国府得到不少接济。八路军新四军都有相应军费,被服、弹药供应。武器供应有记载的只有120挺苏式机枪、6门平射炮。38年129师长乐村急袭战时就有使用苏式重机枪记录。友军接济在此时也最多,卫立煌、阎锡山、盛世才等均有记录。
7 q# o6 g" T$ L) }
本阶段国共摩擦、军工自给均可忽略,而与伪军作战可并入对日军作战中,故我们得出一个比例:本阶段增加的军队武器中缴获日军占到10%,国府友军接济占10%,其余为收编民枪及国军散失武器。( F, e/ V8 u/ T3 g
: i0 ^  x9 u5 O/ h4 S3 v
本期共军基本是拼红军的老底子,指挥员均为降级使用,如林彪、贺龙等早就有指挥集团军级作战的经历,甚至有红军师级军官充任营级的情况。故指挥能力强、战法灵活。基层士兵中有一半以上是身经百战的长征老底子,进入陕北后补充的俘虏和新兵在这种一帮一的比例下迅速成长,战力可比原红军主力。从初期几战来看,尽管武器装备不好但能够扬长避短,战技一流,担任山地游击任务胜任有余。从主力部队来看每名士兵配步枪一支,手榴弹2-3枚,子弹100-200发,营连均装备轻重机枪,团级单位装备有迫击炮。战斗中能充分发挥武器效力,尤其射击纪律极强,无乱开枪之例,白刃战坚决勇猛(在刺刀不足时能运用各种刀矛杀敌),在山地运动游击战中是一流的军队。彭德怀曾自信的认为如有20万机动部队,拥有国军配备,便可在华北以运动战为主的方式与日军对垒。太原失守后分兵建立根据地,一年里增加3倍,但此时的共军很注意部队的发展与战力相匹配,新编部队尽量多整训少打仗,先打弱敌、先打小仗,以老带新,所以至38年底单位部队战力无明显下降。但武器无明显改善,聂荣臻曾对此甚为担心。
二、39年初至40年末百团大战结束,发展壮大期。共军爆炸式发展,八路军达170个团40万人,新四军达10万人。武器来源与前阶段大有改变。本期日军攻势达到顶峰,注意力依然以正面战场为主,对后方占领区关注不够。国军也正是严防死守战意高昂之时,敢于在大战之余相机发动大型反击、如冬季攻势,大型会战与局部反击连绵不断。共军对日作战保持前期主动态势,尤以百团大战为顶峰。
# D1 k* M( b, U5 R7 u& A
此时日军已开始重视扶持伪军。大力收揽土匪无赖及失意军人败类,以缴获自国军的武器予以武装,希图维持后方治安。但此类乌合之众与共军作战百战百负,共军也有意打这种缴获大代价少的仗,于是缴获伪军武器正是成为一大来源。
. _. |* `( o3 T7 P$ ]
本期国共关系逐渐冷却、开始出现大规模摩擦。如山西十二月事变,新军33个团4万人枪正式并入共军编制,华中黄桥一役歼灭国军1.1万人,缴枪4千余,华北反击朱怀冰、鹿钟麟、阎锡山、张荫梧等都是万人规模以上的大战,缴获自然不少。有了摩擦所得自然就少了国府友军接济,但经费一项直至40年10月才停发。, e6 c8 {2 [0 _' \8 O/ s. ]

收编民间武装一项较前期减少。原因是国军战线逐渐稳定,开始重视敌后建设,有意发展敌后武装,如忠义救国军等。原根据地潜力挖掘已尽。

本期共军有了较稳固的根据地,军工建设有发展,但受各种条件限制只能供应少部分弹药,武器类产量很少。
由此我们认为本期共军增加的30多万军队的武器来源中以缴获伪军、与国军摩擦所得、收编民枪为三大主项,当占到70%以上,缴获日军维持前期比例不变10%,考虑到百团大战的因素,本期与前期当是对日作战积极主动期。2 O+ _7 A" G3 n3 y" ~
6 V7 N* s; s. S7 t' l
本期共军扩展太快,除少数主力部队外,平均战力较前期有较大下降。高级指挥官在部队暴增、根据地扩大之下,百事缠身、难以专心治军,而下级官兵或伤亡或升职,此时各级干部任职范围已经远超红军时期,也是面临重新学习提高之时。新兵众多、干部缺乏,偏偏武器又没有改善,战斗力下降就不可避免了。于是就愈加强调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部队偷袭游击尚可,连初期那种带有运动战色彩的大型伏击突袭也少了,更别提攻坚战了。结果在百团大战中出现了近万主力攻不动日军不满千人防守的情况。武器装备长期没有改善也影响了共军的作战意志,在整个抗战期间共军有效使用的重武器只是迫击炮(击毙阿部规秀)步兵炮(有使用记录但无突出战绩),缴获的山野炮或掩埋或丢弃(如新四军在黄桥缴获了国军山野迫炮59门)竟无使用记录。当然这与共军没有弹药供应和专门人才有关,但也是过于强调游击与人民战争、盲目扩军的结果。即使在当时的条件下集中有限资源在各战略区编练一部精兵(以国军轻武器配备为标准)作为拳头使用,是可能也是必要的。
三、40年末至43年初。正面战场呈胶着之势,太平洋战事打响,日军充分认识到占领区治安的重要,经百团大战的警醒,下决心肃清后方,发动了惨绝人寰的治安肃正战。共军在日军的三光政策下损失惨重,军队、根据地面积、统辖人口均有50%的下降。这种情况下武器来源恐怕只能以吃老本为主,部分缴获远不能抵消损失,对日军作战呈被迫和被动之势。武器补充来源基本同于前期,与国军摩擦呈北消南长之势,一方面华北国军或投敌或被驱逐,与共军难以接触。在华中国共继续征战不断,国军韩德勤部被彻底袭破,山东也是共军建立优势。与国军摩擦所得、缴获伪军、收编民枪(仅华中地区至42年底便收集民枪10余万支)依然是三大主项,占到80%,国府彻底断绝接济,对日缴获、军工自给均有下降。
5 P! L# w. Q! d- X: k
本期共军损失巨大,冀中等平原地区陷落,转入贫瘠的山地坚持,武器装备因战事不顺更趋紧张。弹药补充连作战都不足,别提训练了。而没有200发以上的射击训练何谈合格的士兵,于是更加强调分散避战、形成恶性循环,作战主动性大减。本期对日军大队级部队的主动攻击可能是抗战期间最少的。
四、43年至45年7月,恢复反攻期。共军借太平洋战事吃紧,日军渐成颓势之际,积极恢复发展,至44年已全面恢复并呈局部反攻之势。但日军的残酷使共军患上恐日症,消极避战,避免刺激日军。这种政策在相当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正确的,以至各种文件、回忆录均不避讳。这阶段共军对日军作战次数、规模均大为减少,甚至将各战区主官调至延安整风。直到45年一号作战告一段落,日军国际国内已成必败之势,共军对日作战又重新积极起来。本阶段国军战事不顺、后方腐败,不少地方军阀、不坚定者纷纷投日,成建制者竟达60万之多。这部分军队对国军作战尚嫌不足,对共军却很是来劲,但毕竟失道在先、士气不振,被共军打的完败。共军也意识到这点,对伪军大打出手、文武齐下,既缴枪掠地又算是对日作战何乐而不为。山东动员10个团多歼伪军3000人以上的战例比比皆是。至44年争取伪军反正已逾10万人,45年更是近20万人,故缴获伪军武器成共军本阶段最大来源。此时共军虽对日避战但对国军却极其自信,粟裕竟率部跃进至国军重兵布防之地,以16000人的主力部队(装备应是共军翘楚,轻重机枪、迫击炮比例可与一般国军相比)与国军在天目山作集团军规模作战,而只勉强打了新四军唯一可称战役的车桥战役,歼日军500人,对日战事算是交差。(问题日军一号作战如入无人之境,国土人民惨遭蹂躏,而共军之小打小闹使日军放心调兵南下。毛泽东曾以戏虐口气于电报里谈起国军数百官太太被日军掳获,笔者不禁感慨万分,难道阶级仇真是大于民族恨吗?伟大如毛泽东竟也如此吗?难道国军不是中国军吗,难道国统区不是中国吗,难道官太太被日军淫辱共军就高兴了?窃以为这是共军抗战史中最为不堪之页。以当时共军实力,于日军席卷豫湘桂之时,以国家民族为重,断然出击200个团,其声势之夺人、其发心之浩荡,国内外有识之士箪食壶浆、四海归心,恐怕用不了三年就取了天下。可惜国共双方均以私利为重,视人民之苦难如无物,果然引出后来的诸多天灾人祸。)书归正传,此时共军争天下的能力与决心已昭然若揭,对国军作战信心极强。山东国军势力被彻底清除,山西阎锡山偏安一隅,河北河南国军有心无力。本期共军武器来源以缴获伪军第一,缴获国军次之,两项应占到70%。收编民枪一项,共军派军尾随日军进入一号作战新沦陷区,期望像以往一样,收编国军散失枪支。但所派军队数量有限,而国军竟迅速恢复战力,卷土重来,所以不管是豫西还是王震的359旅深入湖南都所获甚少。对日作战缴获比起百团大战前比例减少,军工自给较前期增加。五、45年8月后,共军借势骤起、动若脱兔,掠地缴枪数量之大恐怕要超过以往8年之和,也算是为内战打了基础。但这阶段战果能否算入抗战恐怕大可商榷。$ Q& ^4 m. Y: H

综上所述,共军抗战期间武器来源,得自日军不超过10%(不含45年8月后)以缴获伪军、缴获国军、收编民枪及国军散失武器为三大主项。其余军工自给、友方接济都是少数。

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其实共军武器大部得自国军。国军以弱敌强,败仗居多,据统计抗战期间每月损失步枪8368支,机枪650挺,迫击炮59门,以30%战损,其余散入民间或为日军缴获。散入民间者大部为共军所获,日军缴获后不屑自用,大部交给伪军,而共军8年歼灭伪军118万,虏获武器里国军武器自然不少。其次抗战八年国共磨擦不断,仅新四军就作战3200次,歼灭国军14万人,如果八路军倍于此数,就是说共军歼灭国军超过40万人,那末两项相加,歼灭伪军国军160万,所获武器装备60万共军有余(45年7月前)可以确定国军直接或间接武装了共军。[table=98%]
抗战期间共军在各个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战略思想受自身武器装备影响很大。在40年百团大战前,国共合作尚好,经费、弹药有一定保障,而且周围友军又常有接济,由国军在正面死打硬拼,日军以攻城略地为主无暇后顾,此时对日作战积极主动。甚至百团大战口号之一就是、保卫蒋介石。及至皖南事变之后国共正式破裂,日军又开始治安肃正,共军武器来源几乎全部依赖战争本身补充,无弹药练兵部队素质下降,无攻坚利器只能被日军拙劣的碉堡封锁线锁住。所以更加强调分散避战,只打弱敌,以保存实力为主,消极抗战。及至后期武器改善战力增强时也被政治利益所驱避免攻击日军,却敢于与国军野战部队作大规模硬战。

平心而论,共军抗战期间无论战略、政略还是战术思想都是符合自身状况及所处环境的。造成中后期消极抗日的根源中,国府不能一视同仁、积极整补共军有功部队也是一大因素。不论立场如何,恐怕谁也提供不出40年以后国府为共军提供过什莫援助。设想国府若每年能够提供共军两个师的装备及充足弹药,共军即便高层有保存实力之想,单是前线官兵和根据地人民就不会答应。同样如果共军每年得到如此补充而且像前期一样积极作战,恐怕日军治安肃正的力度也会同比翻番,如此让共军日军作殊死斗,不是更能配合正面作战吗?
3 S  b7 H% H: x7 B. Y" h
可叹,政略扰乱了战略、人事祸及了军事、内斗影响了外战!
[/td][/tr]
[/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历史的钻研者 于 2014-11-3 12:39 编辑

新四军、八路军主要是靠缴获日伪军武器装备发展壮大。再就是自己制造一部分。八路军改编时,南京只给按编额的(4.5万?)八路军发了全套被服,从帽子,帽徽,到全套军服,腰带,挎包,背包带,军毯,子弹袋,手榴弹袋,水壶,搪瓷缸,直至绑腿,鞋袜。没有发放一枪一弹。
红军长征到陕北,是员减枪精。人数少了,枪好了。枪支当然是留好扔坏。还有的部队双枪,比如侦察连,一人一支马步枪,一支驳壳枪。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和红军秘密接触,张学良和周恩来洛川秘密会谈后,东北军军长王以哲就送给红军一批七九步枪,子弹数万发,示好。之后有说张学良帮忙红军在西安采购了3000支步枪和60万发子弹,赠送给红军100车给养。还想了办法把预备给兰州于学忠军的冬装转给了红军。说个玄乎的,张学良的私人波音飞机驾驶员,那个美国人后来写回忆说,每次秘密驾飞机去肤施(延安)去接红军代表谈判,飞机上都携带有上千磅子弹送给红军。一千磅子弹不就是两万发左右?  S% j+ h3 ]% A6 e( t3 }4 G4 u
  . `  x3 C# B3 X, L/ D) Y: I
西安事变时,为防范蒋军可能进攻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请红军帮助防卫,调一部分红军主力 开进关中。39年1月9、10 两日,红一军团到达耀县、三原,红十五军团到达咸阳,10 日,红二十六军也到达洛川。“(在西安参与谈判的)周恩来在几天内将南进部队急需的弹药、给养和器材迅速补充完毕,并到咸阳看望红军部队,讲述西安事变的意义,鼓舞士气。”
西安事变后,37年2月南京开始给红军发饷,(2月第一笔到达饷银是30万元,红军就有人赶紧发表谈话说“才是应得饷银的2/5”怕老蒋回去变卦了)一个月六七十万。
按军阀混战时的惯例,请客军协战,要负责全部军火消耗,还要开拔费,给养费,预支军饷,伤亡将士的抚恤费等等。要备战,给客军每兵补充50发子弹是正常,杨虎城就送给徐海东一辆吉普车,由他的旅长张飞生送给徐海东100箱子弹。(《徐海东将军传》一版一印,二印就删去此句)一箱子弹1000发或者1500发。其他红军部队也应该得到大致相当的补充。“在几天内将南进(红军)部队急需的弹药、给养和器材迅速补充毕,”。, }! r' O- m. a  b3 L: b5 i
6 M, a7 H6 A. W
由于战火未开,红军回防,没有理由也不会把补充的弹药退还给杨虎城。之后国共停战,准备抗日,红军这次新得到的弹药自然也没有消耗掉。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缺枪少弹”一说也要具体怎么看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三师六旅十三个战斗团,115师多编一个独立团。有11个团三万多将士开赴前线,115师全师5个团13000余,120师3个团8227人,129师三个团,人数应与120师相当。按初期预部署,115师和120师开赴第二战区山西,129师开赴第一战区石家庄。/ W+ ?' Q0 q# k3 J& _
  & d4 Z# l, N* U& f6 b- x1 @
第二战区有没有,或者说如何给八路军补充的呢?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工作,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彭雪枫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经常派人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公署去领取枪炮弹药、军械、电台等通信器材和医药等。一般分工是枪炮、弹药、军械、地图、被服、医药器材等由张震同志去洽领,电台、电话机、被覆线等有线电、无线电通讯器材由我去洽领。我记得,我们从阎锡山的长官公署先后领到二三十部十五瓦特电台,领到后分发给途经太原的八路军部队。”具体领的数量有一个是“彭雪枫即派办事处工作人员去第二战区司令部,先后领过30部15瓦的电台、50万发七九步枪子弹、50万发中正步枪子弹、200支冲锋枪,机关枪,以及大批手榴弹等,分别发给路过太原的八路军部队。与此同时,彭雪枫还陪同周恩来检查了设在汾阳、侯马等地的八路军兵站的接待、服务工作。”也要说明一下,按惯例,冲锋枪,机关枪的子弹都是随枪配发,数量一般是每枪1000发,在步枪子弹数量之外。( ~& N6 S6 C) {) t2 T0 D( `: z3 z
  7 O5 ^6 w" @2 r& S
晋绥军将领孙楚在平型关附近相会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也赠送一部吉普车做见面礼。
  # h, A8 d+ ?2 c4 W7 d" C( E
猜测一下,上面的数额是补充给了115师和120师的,129师因为原定开赴石家庄,不再第二战区补充的预计之内。部电台和200挺冲锋枪机关枪是什么概念:(冲锋枪是晋造汤姆逊,八路称为桃木式)6 k; v0 a. O1 B6 ]$ O% C2 v8 Y
  ' F! i  u  ?: g/ f
长征出发时的中央红军总共有14部电台,红四方面军5、6部,贺龙部2台。长征路上西路军损失7、8部,一路上也损失也陆续缴获了几部,到达陕北的红军电台总数15部左右。一下子补充30部电台,几乎相当于全部原红军电台的两倍,对八路军来说,三师六旅11个战斗团都可以装备上新电台了。, W: t4 I. [3 w. X/ K3 x% [0 r
  . O; Z  j* @; F7 J9 J4 [
200挺冲锋枪机关枪,对比来说吧,前面提到过的川军22集团军,两个军4师8旅18个团,由于马不停蹄开赴娘子关,路上没有来得及补充,只得到20挺晋造机关枪就加入战场。实战以一天一个团的消耗,和日寇奋战,短短六天,“师长未到,师已打光;军长未到,军已打光”,一周时间战损一半。直到半年后,该部调到徐州台儿庄战场,才由李宗仁补充两个军500支步枪,每个军250支。再对比一下,老军阀石友三,十军团39年4月从山东敌后调到冀南,升级为第39集团军,(初次)获得军委会补充重机枪30挺,步枪800支,子弹100万发,薪饷半年。(《八路军史》)现在再来说129师的补充吧。
  ! `, X* h' w' d3 f; I8 r
由于129师是在平型关大战胜利后开赴山西,八路军声望大增,对日作战英勇,补充的弹药也丰裕一些了吧?与115师,120师一样,129师渡过黄河后在侯马换上前来接运的火车,火车上装着军服粮食和弹药。“在侯马发衣服的发衣服,发子弹的发子弹,发炮的发炮,……我搬了两千发子弹,扛了一挺机关枪,还背了一支冲锋枪”(《八路军老战士口述实录》771团参谋邓才文)。副师长徐向前说,“阎锡山发给我们衣服和少量的弹药”。现在好奇的是,这次发的军服似乎应该是晋军的蓝色军服,此时原晋军也消耗掉几个师了,阎老西的军服应该是早就备好了。/ R7 R. l1 S( q' T7 [$ v1 D
  
115师的平型关胜利后,阎老西给全部八路发了冬装棉衣,应该也是蓝色的。刘少奇当时是北方局书记,穿着蓝色的军服行动,有人回忆过。5 @  z7 Y( {" t! e
  Y2 S/ M6 _! E8 g  `6 n/ J
领到“炮”是令人感兴趣的地方。估计是迫击炮。但是还有一种叫做“苏罗通”的炮,要专门说。
  
彭德怀回忆国民政府一共给八路军6门苏联制反坦克小炮,120挺苏制转盘轻机枪。
由于平型关的胜利,八路军兵站部去二战区兵站部继续领弹药也轻松了,“时任八路军兵站部二科科长的谢胜坤回忆说,八路军供给由国民党第二战区负责。平型关战役后,谢胜坤通过新中国成立后出任过总后勤部部长的杨立三从林彪那里要来十支日军步枪,把枪送给了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于是八路军得到了增拨的150箱弹药,300万发子弹。”此处原文是,十支日军步枪是给的二战区后勤部长(应为兵站总监),由该部长给的卫立煌(《开国将军轶事》)。当时的中国军人,都以得到日军战利品为荣。当然300万发子弹不会只有150箱,除非是气枪子弹。应该理解成,增拨了150箱弹药后共计300万发子弹,或者300万发子弹以外又增拨了150箱弹药,迫击炮弹、手榴弹什么的。
插个小故事对比,还是那个川军22集团军和八路军。! S, Y2 M8 k0 }( q; I' B; p4 d0 l
  ( ^; l7 d5 t% h8 C2 h
娘子关战后,22集团军的残兵败将在撤退途中,真是弹尽粮绝,遇到一个晋军埋藏的军火库,(晋军在山西各地准备了许多秘密军火库)什么也不顾的就把库门打开,掏出了军火装备了部队。此事被报告了战区,传令申斥,违反了战地纪律,几乎要被逐出二战区。甚而其他战区听闻此事,也不愿接受这支部队,幸有李宗仁徐州的第五战区要了去,该军奋勇血战滕县,著名的122师师长王铭章战死在疆场,英勇殉国。
  
八路军也有这么个事。115师685团2营,平型关战后单独行动,成立曾国华支队留在了平定。115师38年初回到晋西南,新组建的2营,抽调其他各营副职和副连排干部为骨干,战士全是新兵,新兵没有枪,徒手兵。行军路上遇见晋军,喊口号唱歌,士气高昂,“阎锡山就训导他的部队,说八路军连支枪也没有,你看士兵情绪多高啊,哇哇叫,……后来怎么装备起来了呢?在行军路上,有个当地人说村里有个窑洞里有枪,要不要呢?营长说,不要白不要。库长不给,为什么不给?我们要打日本。于是这个二营就装备起来了。”(《八路军老战士口述实录》343旅团技术书记杨永松)也是掏了个晋军的军火库,八路就没事。: t$ K# ^  H5 S4 n3 Q8 s2 z9 {8 q
  " E5 S* b1 @  a9 l3 i6 B- r- y
看来抗战初期,由于八路军的英勇善战,奋勇杀敌,得到的补充尚算可以。再举两个例子,37年11月,山西省府太原失陷,38年3月,山西临时省府临汾失陷,两个城市在失陷前,都有战场指挥官紧急把贮存的物资转赠给八路军的事情。阎锡山给太原守城官傅作义留了可用半年的物资,傅作义只守了三天。11月4日“傅作义将军征得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同意,将存放在太原城内的大批枪支弹药、武器装备、战略物资送交坚持抗日的八路军。在以后的抗日斗争中,这些武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总部得到卫立煌的电报后,立即组织各部队,到太原城内抢运弹药和备装。(《八路军》电视剧第六集)”。周恩来在太原封城前最后两天一直留在在太原处理“紧急事务”,就是转运物资。3 a$ q* e' S5 f! |
  
1938年2月,卫立煌组织的在霍县韩信岭阻击战,被日军从东面侧击东阳关占领了潞城破了功,只得组织撤退。霍县,临汾,都不保。卫立煌眼看晋南危险,就通知八路军把他的第十四集团军在临汾运城的全部军火和物资都运走。卫立煌很惊讶的看见“八路军也真会发动群众,把赵城,临汾和洪洞五个县的农民和四五百辆大车都调动起来了,把东西都运走了,直到日军快要到了临汾城的东门,他们的最后一辆大车才离开临汾城的西门”(《回忆卫立煌先生》赵荣声)。组织抢运物资的,就有八路军兵站部二科科长的谢胜坤。
38年3月,卫立煌在韩信岭阻击战后的撤退转移途中,被日军一路追击,幸亏得到八路军第六八六团第三营11连在白儿岭的阻击及时援救,终于脱了险。为了表达对343旅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卫立煌特地派人送给八路军100挺轻机枪、10万发子弹。救援卫立煌的是686团三营十一连,连长是王永禄。(他后来43年春在任山东115师教一旅四团团长时,因多伤多病上级批准离军养伤。此时副团长赖光东在二打甲子山战斗牺牲,团政委杨道和奉调延安学习,旅政治部主任丁秋生来接了团政委。加注这一笔是完善军史供同好)著名的白儿岭之战。强调是王永禄连长的11连,是因为好多军史里把这个救卫立煌的连队写成方国南的团教导队的一个连。原因来自哪里本人一直不知道。只想问一句,为什么上教导队?一支部队打光了,有教导队,补上新兵可以马上恢复。不到万不得已,谁舍得动教导队?(国军有的称为军官团)

由于八路军的救命之恩,卫立煌决定走一趟延安。在延安看望受伤的林彪没有带礼物,改为军火相赠。4月19日,卫立煌到达西安的第二天写了一个手谕:“即发十八集团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牛肉罐头发给十八集团军180箱。”除上述的以外,还有三个师的夏装、50部电话机、1部10门的电话总机和1部20门的电话总机,以及部分医药用品。最后再说“苏罗通”炮吧。“苏罗通”是一种高射机关炮,30年代南京政府买了一批。傅作义守太原,每个城角都部署了这种高射机关炮。八路军用来平射打碉堡,封锁枪眼,一打一串火球,很厉害。八路军每个师各有两门,炮兵团也有两门。这八门炮哪里来的呢?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G" R' E7 O+ E0 L" f* R) c! W
. Y. ?0 X% ?9 u$ }4 Y
至少有张震在太原办事处“一般分工是枪炮、弹药、军械、地图、被服、医药器材等由张震同志去洽领”提到炮,“在侯马发衣服的发衣服,发子弹的发子弹,发炮的发炮,”771团参谋邓才文也提到炮。还有太原,临汾的两次大搬运。在里面的那一次呢?4 \/ z; G- b# Q- ^" C
- [- l4 R0 I: S/ o( D8 r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时没有补充一枪一弹,至于到了前线后的补给,看来比其它杂牌军略好一些,当然远远比不上中央军。借此记录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并肩作战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0 13:57 , Processed in 0.0369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