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回复: 9

[本版提示] 国学版修改分类征求意见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分类为:
本版提示、国学论道、舞文弄墨、中医养生、说文讲古。

我个人的设想如下:

一、什么是国学?简单说国学是中国文明。那什么是道?
用个偷懒的办法,套用一句古文:道法自然,国学的道,就源于自然。
古人考查自然,后人考察古人,就成了国学。
如此,就是中国的历史文物,就是考古。
所以我个人觉得,国学版,是需要中国的历史来作底色的。

二、国学,在浩瀚如烟海的古籍中都说了些什么呢?
很多。
多到普通人连个总计数字都难以点清。
所以国学版需要经典变白话。

三、说国学,讲国学,国学是中国的国学,什么是中国?
中国地图大家都看过,但细节都有什么呢?
所以我又想到了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与国学结合起来。

四、国学为谁服务?
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国学,说到底,还是要面向大众。
诗词歌赋,都源于生活,国学版需要生活,鲜活起来。
所以国学版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生活话题。

五、国学如何传承发扬光大?
毛泽东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学,人才是根本。
有历史、有地理、有生活、有经典、有白话,还得有人。

综上所述,我选了几个分类:
一、考古类(分类名称:沧桑印迹、中国古文物、……)
二、白话类(名称:白话经史子集、大话古籍、……)
三、地理类(名:走遍中国、各地名胜、……)
四、生活类(把酒话桑麻、诗词歌赋、……)
五、健康类(养生堂、德智体群美、……)

以上。

……

发表于 2014-11-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词赋放到生活类,有点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国学版
分类:
一、沧桑印迹(考古论文、甲骨文考释)
二、白话经史子集(各种古籍解说文)
三、走遍中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名胜古迹)
四、把酒话桑麻(诗词歌赋、日常生活)
五、养生堂(健康饮食作息、健康小知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汉子民 发表于 2014-11-4 19:19
诗歌词赋放到生活类,有点怪。

艺术源于生活,原本是不怪的,是我们脱离生活了,才感觉到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这个版和上层版块的从属关系。
最根上不是人文史地吗?
划分和历史茶坊和华夏掠影没有重合吗?
     
中国文化的特征是合,细分反而不好。
关于几个题目:
考古,考据只是方法和手段,如何攀援传统文化的根脉——道?;
     
白话解读要联系现实,反映新时代特征。大概重点在于和现代西方符号,现代西方思想,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比较和融通,这方面很有搞头;
     
把酒话桑麻,是要淘选现代文明未侵蚀未摧灭的传统符号吗?大工厂宿舍中、写字楼里、休闲娱乐城中的群像是不是要从“生活”范畴里被移走了?还是只要发生在中华大地上华人世界里,就不求偏重呢?
      
走遍中国,还是和华夏掠影版块的重合问题。
     
至于养生,中医气功三教修身,这方面内容泛滥网络了,怎么把握要旨?需要思考的比较多。

我个人建议,稍微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方面分割一下。形而上偏经典、考据、辨析、领悟,尝试描绘出文化的流变和沿革;形而下偏现象、样貌、个体、风土、人情,聚焦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锋面,冲突和交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渔樵 发表于 2014-11-6 10:42
不知道这个版和上层版块的从属关系。
最根上不是人文史地吗?
划分和历史茶坊和华夏掠影没有重合吗?

月下渔樵兄说的很犀利啊。不错。这个划分确实如此。

人文史地大区之下有三个版面:国学、茶坊、掠影。
现在的问题也确实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以我个人建议而言,是要把掠影并入国学的。
同理,茶坊专攻世界史、国际史。
如此,国学版才更加完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渔樵 发表于 2014-11-6 10:42
不知道这个版和上层版块的从属关系。
最根上不是人文史地吗?
划分和历史茶坊和华夏掠影没有重合吗?

至于版内分类,可以分三至七类,少了起不到分类效果,多了难免判断错误。
折中结果,我就选了五个分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渔樵 发表于 2014-11-6 10:42
不知道这个版和上层版块的从属关系。
最根上不是人文史地吗?
划分和历史茶坊和华夏掠影没有重合吗?

再说五个分类特点:

一、沧桑印迹,是中国大地的历史痕迹,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印迹。
古圣先贤,道法自然、格物致知,创造了华夏文明。
我们作为后人,考古、研究古人,当然不能对【道法自然、格物致知】视而不见。
换言之,考古,实际上就是研究古人走过的路,在古人走过的路上再走一遍。
就像重走长征路,去体验先辈的部分经历。
比如研究汉字,就需要如此。

当然了,重走一遍当然体会不到全部。
这就需要我们去阅读古籍,在研究汉字的基础上良性循环,两条腿走路。

二、白话经史子集,是解释古文,问题是,如何解释得更准确?
答案就在于上一条,研究汉字,研究古人生活方式,研究古人生产技术,研究古人地理环境等等。

三、走遍中国,名胜古迹与国学、历史息息相关。
原本分为两个版面,结果已经证明是失败的。

四、把酒话桑麻,诗词歌赋,是文艺,也是生活,是升华,更是返璞归真。
中国的诗词歌赋不应是死的,而应该是鲜活的。
农村是生活,城市也是生活,都可以入诗词歌赋。

五、养生堂,以日常个人体验为准绳。
无论是对付感冒的小妙招,还是对付赖床的心得,都可以写。
只要真实有效,能获得网友交口称赞,就是好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y_together 于 2014-11-11 11:14 编辑
青鼎0 发表于 2014-11-6 14:47
再说五个分类特点:

一、沧桑印迹,是中国大地的历史痕迹,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印迹。

还是 月下渔樵 兄说得对,传统文化 总分为形而上的道 形而下的术。
版主的分类基本是形而下的术的分类,总觉得支离了传统文化
可主分为两类
诸子论道 (偏形而上的道)
分为 经典拾遗,经典辨析,经典传播(白话),新人新论等

月映千江 (偏形而下的术)
术分为 礼仪,音乐,古乐,民乐,琴棋诗书画,考古,风物,建筑,游戏,武术,养生,偏方,茶道,花道,服饰,

另外国学的贴子本来就很少,没必要分得太细。分得太细反而阻碍了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11-12 20:29 编辑
why_together 发表于 2014-11-11 10:59
还是 月下渔樵 兄说得对,传统文化 总分为形而上的道 形而下的术。
版主的分类基本是形而下的术的分类,总 ...

这里讨论的是版内分类,供网友发帖时用的分类。

现在国学版设置了四个分类,加上本版提示算是五个分类。

而改版规划是三至七个分类。

还是那句话,少了没有分类效果,多了网友发帖无所适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06:12 , Processed in 0.0418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