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0|回复: 2

[图文写说] 外国记者与朱毛的合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7年,毛泽东、朱德和美国进步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1937年5月,朱德和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在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1938年4月毛泽东与博斯哈德(左)、阿·斯蒂尔合影。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1939年,毛泽东和苏联记者卡尔曼在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1939年10月,毛泽东会见重访延安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1944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会见到延安访问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1944年6月,毛泽东设宴招待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漫参观延安大生产成果展。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1946年冬,朱德、康克清与美国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枣园。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1944年爱泼斯坦访问延安时,毛泽东接见了他和其他外国记者。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在这些人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轰动了世界。在他之后,不断有外国记者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到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1944年2月,在重庆的美、英等国的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参观访问。随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组成,其中包括6名外国记者。他们有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福尔曼、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夏南汉、苏联塔斯社记者普多岑科。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这些外国记者觉得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路透社记者武道在报道中写道:“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一群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他们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新人。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新人,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责任编辑:絮语
                                       http://www.haijiangzx.com/




发表于 2014-12-2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史暗恋玉阶兄,全世界都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0 18:13 , Processed in 0.0490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