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我们伟大的毛爷爷诞辰121周年的日子。毛主席的事迹和伟岸形象,深入每个人的心里。所以无需我们说什么,只要“毛主席”这三个字,就代表了一切。再这样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的故乡湖南湘潭的韶山,看看主席出生的地方,品尝一下主席最爱的菜。感受一下韶山的风土民情,人杰地灵。
毛主席故居 第一站探访的当然是毛主席的故居。1893年12月26日,毛爷爷诞生的地方在这里,韶山乡韶山村徒弟冲上屋场。这座房子,是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
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扁担、水桶、锄头等。
毛泽东纪念馆
接下来可以来到毛主席的纪念馆。
毛泽东纪念园位于毛泽东故居西侧约500米的层山叠岭之上,纪念园最初定名为“毛泽东之路景园”。景园的构思显然受到了全国许多大城市“世界之窗”微缩景观的启示,整座景园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在一九九五年底,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大小建筑近百处,集纪念、教育、游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景园便展现于世人面前。
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最大的特点是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让人们于游园之中感受历史进程。景园有两大入口,即南门与东门,南门由毛泽东故居前的通道自然延伸,过关公桥,跨韶河,绕韶山嘴,在桥与嘴之间砌有一仿古牌坊,引导游人北去,这非常符合当年毛泽东由南北上的征程。
由南门入景园,穿过一座巍峨雄壮的门楼,正面凸现一线长城古垒,象征伟人毛泽东的民族之魂。沿大道,拾台阶,但见眼前高岩上耸立一宏伟建筑,此即园中最气魄之处:韶山毛泽东纪念堂。 纪念堂为全园主体建筑,与故居遥相呼应,占地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建筑采用传统庙堂式,白色粉墙,琉璃青瓦,既有高堂的雄伟,又有韶山民居特征。纪念堂建筑群由入口前院,主体建筑和后山园林组成。入口前前院为瞻仰活动,集散休息处。主体建筑为前后厅与侧厅,走廊围成的内院式建筑,室内展览了毛泽东各时期生平简介,后厅内有毛泽东及六位亲人的汉白玉雕塑。沿右侧小门行进,可按毛泽东人生路的顺序欣赏到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景点。
毛泽东诗词碑林
这一条探访毛主席的故乡文化路线当然少不了毛泽东诗词碑林。毛主席的文学底蕴之深厚,相信不用说,我们都已经了解。从诗词到散文到诗歌,可谓是样样精通。这座诗词碑林记录了毛主席革命时期的创作。来到这里的人,当然要好好品读一下这些。
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50首诗词,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整个景园按照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
第一区为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写的诗词。
第二区为大革命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区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
第四区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毛泽东诗词。
园中的诗碑,造型各异,变化无穷。即突出古朴.单纯的传统特色,又追求新颖别致、大胆变化,使诗碑与韶峰的自然美景浑然一体,令观者流连忘返。
碑林出口处耸立一块巨大的诗碑,上面镌刻了毛泽东在1959年6月26日于韶山写下的一篇《七律.到韶山》。此碑宽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寓意诞辰寿辰和忌日。
毛泽东诗词碑林,整体特点就是注重“造境”与“创意”,动静相宜、诗景相得,每首诗是景,每一景又是诗,为韶山陡添一绝,无时不让造访的游人感受到毛主席诗词中透出的豪迈气概。
毛主席最爱的美食
看过这些与毛主席息息相关的景点。当然少不了品尝一下主席最爱的菜。走进毛家饭店,去一饱口福。
图:毛泽东在韶山毛家饭店给前来祝寿的邓小平夹红烧肉 红烧肉
最为众人所熟知的菜,当然是这红烧肉。毛主席爱吃红烧肉是在1914年进入湖南第一师范之后,每周六都用它来“打牙祭”。不过据说,毛主席不喜欢吃酱油,所以在进入北京后毛主席吃的红烧肉都是不加酱油的。
火培鱼
火培鱼也是主席的心头爱。火培鱼有着独特的烹调方法,味道当然也是很不错的。厨师会将小鱼去掉内脏,用锅子在火上焙干,冷却后,以谷壳、花生壳、桔子皮、木屑等薰烘而成。
乡里腊肉
乡里腊肉也是毛主席生前最爱吃的菜之一。
这道菜是把刚杀的大肥猪大卸成八块,放在盐水缸里浸上十天半月,再用绳子穿起来挂在炕上,用松枝和谷壳熏制而成。乡里腊肉黄中透黑,黑中冒着油。熏香的腊肉味道吸引着你的味蕾,让你非尝不可了。
当然,除了这几道菜,还有很多主席喜爱的菜色,猪耳朵、狗肉、羊肉、大头鱼、豆豉辣椒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品尝。
大公时尚独家出品,原址:
http://fashion.takungpao.com/spin/lifestyle/2014-12/28674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