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3|回复: 0

[东方区] 走回人:明代边防线上的游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北虏肆扰、烽烟不息的明朝边塞,有着这样一群游魂般的小人物,他们或迫于生计远走他乡、或由于战乱被异族掳掠而去。然而,他们却游走在北方民族和大明王朝之间,扮演着极其微妙的角色。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走回人。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在他们身上,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走回人,带你走进大明王朝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跟我学历史编者按


  作者 | 韩健夫 跟我学历史公益会会员

  在北虏肆扰、烽烟不息的明朝边塞,有着一群游魂般的小人物——走回人。他们究竟是谁?他们经历过什么?他们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精彩的故事呢?
   一直以来,北方边防问题就是明朝统治者的心腹之患。他们时常面临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威胁。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也先俘去,京师危机,整个明王朝危在旦夕。不仅如此,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在边地烧杀抢掠,严重影响边地百姓的生产生活。这使得明廷不得不在沿长城一线增设军镇,驻扎重兵防御,并最终形成以九边为主体的边防军事建置体系,试图以高高的城墙与各军镇修筑的边墙、台、墩、堡等一起,将内地与北方游牧民族分隔开来.


   尽管如此,战争的气氛却常年笼罩在长城沿线一带,尤其秋高马肥之时,更是分外紧张。但在双方剑拔弩张的背后,却有那么一个群体,在双方之间扮演着十分微妙的角色,他们就是走回人。


   走回人原本为明朝的臣民,他们先是由于各种原因流落到异族,然后又利用熟稔内地情势的便利到内地活动,有的干脆又回到内地定居。走回人这一特殊群体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为主动的北逃。其原因往往是在内地穷困潦倒无法生存,或不堪忍受严酷剥削。还有一部分是明朝主动派出的间谍。二为被动的遭掳掠走。因每次北方势力南下入侵都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劫掠,故而被劫之民在走回人群体中也为数不少。
  到了北方之后,这些汉人往往作为北方民族南下军事行动的领路人和与汉人谈判的代表,这是对故国短暂的“走回”。


  嘉靖七年秋天,北方赤地千里,饿殍遍地,民不聊生,陕北边塞之地更是颗粒无收,哀鸿遍野。但祸不单行,伴随着冬日的刺骨寒风,北虏却在此时再次南下。


   12月14日早晨,南下之后并无太多收获的大军带着可怜的战利品悻悻而归,但是他们并不想就此罢休。队伍到达青沙岘(xiàn)时,一名小头领带领三百精兵抵达边镇墩台之下,企图索要草秣(mò )。


   大队人马刚到墩下,从队伍中便走出一人,向城上喊话道:“我是宁夏人,是正德十三年被抢去的。这次出来的头儿是小王子的两个儿子,一共带来三千多人,本想到你们这里抢些粮食回去。但沿路都无水草,我们也只抢了一点儿干粮,连日饥饿,不敢再走下去了。但又害怕马饥不能走回河套,现在向你们索要些米粮,供我们回河套的路上用,回去之后休整一月我们还会再来抢夺的。”喊话的通事正是一个走回人。墩上的人一边与这些人磨蹭,一边暗中调动人马。不一会儿,镇守固原都督鲁经率五千人马赶到,一阵厮杀过后,北虏仓惶溃逃。


  以乡情感人,以不幸经历动人,这是走回人特殊的身份标签所赋予的。然而,两军交战,各为其主,这个时候,刀枪依然是故乡送给走回人的礼物!




  到了第二年夏天,饥饿仍在边地蔓延。北虏粮草匮乏,随时可能南下抢夺。为了备战,明军冒着风险在宁夏镇城至花马池一线沿着边墙昼夜不停地运粮。一天,天刚蒙蒙亮,便看见从北边有五个骑着战马的人过来。这些人来到武营暗门墩,下马之后便对边墙那边运粮的人喊道:“我是小十王差来专门打探消息的,看你们城墙里昼夜不停地运输,到底要做什么呀?”为了恐吓对方,墙上的人厉声答道:“我们总制正在调动人马运送粮草,用来出军河套,将你们赶出河套,不久还要打到你们的老窝去!”墙外那人听后立刻回应说:“套里鞑子太多了,万万打不得,打不得啊!”但随即又怕哪天明军真的打过来,便补充道:“我其实是韦州人,能否与你换一张弓作为信物回去。”墙内人听后问道:“你既然是韦州人,那为什么不现在投降过来啊?”墙外之人无奈地说:“韦州也实在太难过了,在这生活要好过的多,我不想投降。”说着将自己的弓箭抛上城墙,墩上的官军接住后,却迟迟不肯与他交换弓箭。墙外之人见交换信物不成,自知无趣,只好放马归去。


   中国人有着浓重的恋土怀旧情结。为了活命,走回人背井离乡,但大漠高墙却挡不住他们的故园梦,这个走回人苦苦等不到信物的惆怅让人唏嘘。


   在走回人之中,也有人回来后投靠明军,又被明军作为间谍卧底北地,这是二次走回。他们暗通款曲,搜集情报,网罗人马,成为明朝的内应。


   时间来到嘉靖九年春天。一天,数十蒙古骑兵来到黄河东岸抢夺,由于不明敌情,明军不敢轻举妄动。这时俘虏中一位名叫贺浩儿的走回男子,趁人不备从北边跑回告知明军说:“鞑子尚有两万多人在套内,大军并未出动。”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总制军务尚书王琼便立刻派固原卫通事杨玉等十六人,乘小舟由黄河顺流北行至上六墩,打探情报。登岸之时天已擦黑,刚走不远,忽遇一鞑子装扮的牧马人,便上前追问。那人答道:“我叫孙二哥,原来是宁夏邵纲堡的人,也是被掳到此。鞑子们大多到甘、凉州抢掠去了,其余的也离河很远,这里只有一帐窠人马,才二十余人,经常过河去抢。”杨玉听罢之后,说道:“你我同属大明,何不与我回去?你可知那帐窠在哪,带我们过去,待我们抄了他们之后,带你南归。”孙二哥连忙点头答应,给杨玉等人引路。帐窠里的鞑子哪会想到入夜之后会有明军偷袭,并未警备,结果十人被斩首,闻讯赶来的鞑子追赶杨玉,亦被弓箭射退。之后,套内的北虏再也不敢轻易接近黄河岸边,河西百姓亦免除了杀掠之害。



   不仅如此,明军在每次出兵攻打北方之前,便派走回人拿着招降的小红旗深入草地,将小旗插在草地之上,那些被掳走的汉人见到后便会拔下旗子向南投降过来。


  以上种种,仅仅是走回人群体的诸多面相中的几种而已。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与明军接触的过程中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不管是喊话的小通事,还是打探情报的小探子乃至引路的孙二哥,那语气之中不时会流露出哀怨而又为难的情绪,话里话外还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身份暴露出来,可能在他们心里,说出自己被掳的时间和原本的家乡住处是一种可以与明军拉近关系的手段。在这一交流中,“我和你原来一样”的情感表达分外明显,但涉及到是否要南归的问题上,有的走回人又犹豫不定起来。也许那逃走的韦州小伙有一天会回到“内地”,也许当年被掳走的喊话青年死于随后的战役,也许孙二哥终于如愿回到了家里……



生计困,游子走他乡;军令急,飞鸿归回故巢。


  走回人是明代社会特殊的地理、军事和政治条件下的产物。在金戈铁马的对峙冲杀中,走回人游走在边缘地带,地位卑微,透过他们,我们看到了大明王朝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参考文献:
王琼:《北虏事跡》
杨一清:《关中奏议》
范钦:《嘉靖事例》
赵茜茜:《明代“走回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4 09:48 , Processed in 0.03119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