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7|回复: 1

[国学论道] 与“天命苍孙”先生进行科玄讨论(天涯论辩直播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3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生不喜欢辩论,所以在下就以“讨论”来标题了。很荣幸能和先生讨论一些问题。我们从号称科学之起点的惯性开始讨论吧。伽利略被誉称近代科学之父,正是因为提出了惯性原理的雏形,后有牛顿加以系统化。

  惯性原理是用来描述物体之运动与静止的,而说到运动与静止,就必须要提及参照物。这一点应该是无所争议的常识,先生没有异议吧?一个物体,随着参照物的不同,它相对于参照物所处于的状态不一。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相对于地面运动的车上时,我们相对于车上的椅子是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上的树,是运动的。亦即,只指出一个物体,其实无所谓运动和静止了。

  然后我们看看惯性定义:一个不受任何外力(或者合外力为0)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义,出现了违反常识的东西。它在讲,一个东西如何如何,而按照常识,仅仅指出一个东西,且不指出参照物,实际上是不能做任何判断的。我们不能指着一本书,说这本书是静止的,只能说这本书是相对于桌子是静止的,因为我们要是走进桌子,这本书是相对于我们靠近的,亦即,运动的。是故,涉及一本书静止还是运动的说法,一定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而不是指着一个东西说的。

  另外,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惯性定义其实是牛顿第二律的特殊形式罢了,它只是加速度为0时的表述,静止者,加速度是0,匀速直线者,加速度亦0。这个定义里的外力,是要与加速度挂钩,而加速度只是用来解释物体的加速运动的,不能用来解释一个受力体是如何从静止转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所以,两者的转换其实是没有逻辑链支撑的,它是“突然”从静止转向了匀速直线运动,或反过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解释不了,因为相互作用力,是讲两物,而惯性讲一物)。

  科学共同体例举的实例,也是自相矛盾的。比如,锤头松了,只要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锤头和锤柄相对于固定的物体运动时,锤头和锤柄是相对静止的,而锤柄接触固定物体时,锤头不受力,因此,它应该继续保持原来状态,即相对于锤柄的静止状态。但事实恰恰相反。

  再如,科学共同体以“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来举惯性实例(惯性也只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因为不可能通过正规实验验证,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直线,更无直线运动,所谓直线,不过是把曲线切割为小部分,假名为直线罢了。实际上,实例和实验,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既然无法用正规实验室里的实验来证明惯性的存在,就本不可能用生活中实例来证明惯性的存在,因为实验室和生活场所,不可能是两个宇宙里的存在)。这种描述,都是抽离了参照物而进行的描述,“人会向前倾”,是在说人体在做运动,本应该指出相对于什么运动,向前倾,是相对于车体讲的。刹车时,摩擦力是加于车体而非人体的,因此,之前与车体保持相对静止而相对于地面运动的人体,在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0时,应该继续保持原来状态,即应该继续保持与车体相对静止的状态,但事实相反。

  在下以为,科学共同体关于惯性的描述,本质上就是架构在脱离参照物而讨论运动与静止的模版上,而且,科学共同体在把意识形态输出之前,已经在这个模版的幕后,进行过“精心的安排”,然后再向外输出其意识形态,并去洗脑别人。只要把模版背后的操作过程逆向追踪和锁定,惯性问题的本质也就看清了。天命先生以为如何?

发表于 2015-2-3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这个金鸿95喜欢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21:13 , Processed in 0.0325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