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3|回复: 0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聋人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认识聋文化的意义。
“文化”的概念,不是一下子可以解释清楚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文化”词条的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是猛烈狭义上的文化概念。泰勒在19世纪对“文化”下了一个更广义的定义:“文化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社会成员具备的其他能力和习惯”。在泰勒的“文化”定义中强调了“社会成员”即作为人对文化所给予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因为人的差性,性才有了文化的差异性;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出现了以语言为主要标志的文化差别,就如同我们常识的汉文化,英国文化,美国文化……聋人,作为持有自己独特语言的一个群体,理所当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这个文化素来被健听人的群体所悉知,但却未必承认。当然,这是人们对“聋人”认识上的偏见所造成的。正如加拿大聋教育专家鲍尔.巴图所言:“我们能承认少数民族的语言为什么不能承认在世界上有若大群体的聋人的语言呢?”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在中外许多学者和有识之士都逐渐认同这一个观点。正如国内著名聋教育专家知名学者赵锡安先生早在1993年就旗帜鲜明地在其论者中提出“手语——聋人的的语言”的观点。伴着聋教育方法的更新和转变,双语双文化教育思想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的转变,教育聋生接受聋文化的知识和技能,给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聋人提供服务和帮助,是基于社会科学思想观念上建立的。因而,为走进聋生,与聋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和教师不须理解聋文化,这也是双语双文化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聋人文化客观存在
“聋人文化”是听力损失或无听力的群体所特有以文化现象。聋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它由独特的聋人语言、心理、个性、交往、风俗、艺术、文学、价值观等组成。聋人文化不是存在于真空当中,而是与健听人文化相濡相成的。它和由正常听力的人组成的多文化世界并驾齐驱,绝非某一文化范畴内的“亚文化现象”。和其他文化一样,茏 文化也有其明确的目的,就是使用权这种文化价值和其他一些方面成为永久保存的信息媒体。聋人正是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手语,反映出自豪感和其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正如美国聋教育工作者约翰.W.雷曼和迈克.布利斯在《耳聋学生的回归主流教育》一文中写道:“美国手语像线一样把聋人编织进聋人文化的经纬中。当大家一起运用美国手语时,聋人自然就感到在交往时要比运用听力进行交流轻松多了。人民在一起时,无林是在宗教、社交、运动还是在教学环境中,同样的语言总使人盎司交往和表达上感到自由和畅通。在聋人群体中,人们功过听力所进行的交流,习惯上一般不愿做自我批评的分析,不管哪一种程度的听力损失都可被接纳为聋文化的成员。正如派德恩(1980)所说的那样,“聋”在美国手语中的意思是我的朋友,而这正表达了聋文化的意思。”在我国,对“聋”这个手势表达的演变程中,聋文化蕴涵其中——《中国手语》正式出版以前,“聋”这一手势定义为“一手握拳,伸出小指,贴于耳部,示耳聋”;这一手势多被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聋人所反对,因而1989年由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一书中将这一定义改作:“一手伸出食、中指,贴于耳部,示耳聋。”该定义表达了聋人自尊自爱的情感。这是聋人文化的丰富和改进。
三、聋人文化的构成
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聋人文化由聋人语言,文学,艺术,心理,社交等元素构成,并有相应的的特色,现分述如下:
1、 聋人语言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大家已形成这种公式。手语是由聋人群体使用的语言符号信息,由手指语,自然手势,人为手势组成。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指出:“手语是有实用价值的交往手段,是一种能够表达思想的无声语言。”前苏联学者西蒙诺夫在《成年聋人的思维、手语对他们学习语言的作用》以为内中说:“手语是聋人用意表现自己的愿望、喜爱、判断和观点的特殊语言,是一种语言交际方式,是他们的神经心理状态和感受的外部表达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和医疗方面向广大聋人服务,越来越多的聋人接受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和文化教育,他们的听、说能力和表达呢功能里不断提高,有声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被运用到授予体系中,手语与有声语言有机融合,极大的丰富了聋人的语言,聋人的语言有更强的表现力。如“哲学”,“科学”、“藏族”、“壮族”等手势全部或部分的借用了有声语言,填补了手语表现的不足。这种融合就像汉语中的许多外来语,如:“沙发”、“土司”、“三名志”、“雪茄”等分别来自英文“sofa”“toast”“sandwhich”“cigar”等的音译。再如日本,正如我们所知,是一个善于学习别国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的民族,日文中大量的汉文仍是汉唐时期的形式,其文字中间还有大量的美方言和闽方言的痕迹,更为甚者,其片假名多用来书写外来语,如  
 (来自英文candy糖果)    (来自英文english)……
   手语,作文聋人所特有的交际工具,和有声语言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
(1) 手语是把思想物化于动作、表情之中。
(2) 是视觉语言,主要*眼睛获得。
(3) 多于客观存在的物体有关,或表示物体形象,或表示事物特征,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和概括性。
(4) 兼带性太强表达意义有模糊和混淆性,需联系上下文理解,才可正确把握同汉字一样,手语根据造词类型也属于表意体系。聋人长期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受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其语言和汉语有密切联系。按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分析,手势大约遵从以下几种造词类型: 
a、 象形类手语,如:太阳、月亮、花、草、树、牛、网等;
b、 指事类手语,如:房檐、房顶、甜蜜等
c、 会意类手语,如:中央、解放等
d、 形声类手语,如:汉族、  化等
e、 专注类手语,如:村、乌鲁木齐等
f、   假借类手语,如:华侨、事实等
此外,手语凿子还有“书空,相搭,仿字”等方法,如:“乙、早、十、一、÷、×、公、人、癌”等字的表示。
2、聋人文学
聋人文学是以聋人手语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其主要形式有哑剧,课本剧,聋人舞蹈,手语歌,手语诗,手语故事,手影游戏等。主要依*手语,配合使用面部表情、体态语,后动作夸张,或表情张扬,或形象说明,或演示演绎,直观形象地描述事物,艺术得再现生活,让聋人从中受到教育、启迪,获取快乐,享受。
聋人文学是聋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他们不断地模仿,学习,并加以揣摩和升华,找出适合聋人理解,接纳的方式,表达情感,传承文明。 
A、哑剧,是不用对话或歌唱而只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的戏剧形式。具有直观、生动、简洁的特点。是最易被聋人接受的艺术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去的存真,形象而生动地再现生活,深受聋人群体喜爱。无论是在校聋生,还是社会聋人,在举行文艺表演或公众集合时,人民总会一哑剧助兴。近年来,聋人或模仿影视作品或自编自演的代表作品有《吃鸡》、《喝面条》、《理发》、《诊所》、《市民》、《如此先生》、《马虎上学》等。
B、课本剧,顾名思义,是以教科书内容为蓝本,加上表演者对生活的理解、体验儿童表演的戏剧形式。这也是聋人比较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简洁生动的星星。是聋校语文课常用的旨在检验聋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程度,激发聋生学习书面汉语的兴趣,培养聋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内化语言形成,为聋生今后走向总之,生活打基础,提高聋人生活质量。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集中体现在语文课,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文娱表演或其他大型活动之中,多集中在低中年级。已形成一定形式且有较高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课本剧。有:《小鸭子和小公鸡》、《骆驼和羊》、《小马过河》、《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等。                                 
C、聋人舞蹈,是聋人以有节奏的动作为基础,融入夸张的、形象的、简明的手势,体态表情再现生活的艺术形式。常见的有韵律操,手语伴舞,舞蹈等。一般有律动教师在台下掌握一月的节拍、速度,或有舞台上的听力损失低的聋人领舞。聋人舞蹈是对哦聋人进行审美教育,发展聋人残余听力,提高聋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在校聋生的文娱活动中,还是在成年聋人的集合中,聋人舞蹈均唱主角,是聋人自娱自乐,丰富课余,业余生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我校编排的聋人舞蹈《春的节奏》《烛光里的妈妈》等多次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文艺比赛中或奖,部分作品被省残联文艺巡回演出调用。
D、手语
手语歌曲是从80年代以来流行在港台地区的一种歌伴舞的形式,通过演员的歌唱和手势动作,较好地表达了歌曲的内涵。由于形式新颖活泼,很快受到歌迷的喜爱。近年来,手语歌曲在大陆流行,台湾小虎队演唱的《青苹果乐园》,大陆歌手孙悦演唱的《祝你平安》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手语形式。这反映人们对聋人的认识啊进一步提高。目前,聋人也采用手语形式加配录音表演手语歌曲,结束了聋人缺少歌曲表演的历史。授予歌曲不同于单纯的手语,它根据曲调变化,歌词内容适当演绎手势,夸大手势动作,巧妙地使舞蹈作变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近年来,在聋人群体中较为流传的手语歌有《小草》《一九九七》《妈妈再爱我一次》《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我的中国心》等。特别是《我的中国心》在聋人界乃全国都颇有影响。歌词如下:
e、手语故事
手语故事是以手语为物质载体,以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当作叙述对象的艺术形式。具有连贯性,生动性,富有吸引力,是聋人群体进行文化传承和相互启迪娱乐教育的形式之一。
加拿大聋人教师anduwbymeba在《聋儿需要更多的手语故事》一文中开篇即道:我的父亲是一位聋人,他是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众人之一.对他所讲的众多的手语故事,我总是乐于聆听.我是一名聋人教师,而且我的职业是讲手语故事。因为手语文学已成为我生活的中心。当我成为一年级双语双文化教学班的教师时,我希望与我的学生一起分享我对手语文学的挚爱之情。”言语之中,无不透露成一位聋人对手语故事的喜爱,以及手语故事在聋人成长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对手语故事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一个能引起聋人注意和产生兴趣的故事往往具有以下五个要素:1、人物2、动作3、悬念4、对故事的设想5、适当的重复和加注。这一研究结果和ahdreu bymu的观点基本相似。有此可见,国内外聋人群体中,手语故事的作用和表达方式多么类似。
2、 聋人社交
社交,即社会交往,是聋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就积极作用而言,可以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扩充知识,使聋人身心全面发展。就消极作用而言。主要表现在与不良对象的交往过程中,聋人回被骗上当,当前啊校聋生的逃学偷盗等严重现象,莫不于此。因此,选择良好的交往对象,在聋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重要。
(1)交往分类与调查
就交往对象而言,可氛围与聋人交往;与健听人交往。其中聋人更乐于与同类人交往。正如爱瑞汀(1982)发现:“聋孩子在对聋文化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信任和有了知识。”语言相通,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相似是他们彼此交往的基础。
就交往角色而言,可分为与父母交往;与老师交往;与伙伴交往。聋人偏重于与伙伴交往。调查显示,聋人选择与伙伴交往的原因是没有角色歧视,没有文化知识差异,没有太多限制。最为重要是没有文化知识的差异,交往的氛围更流畅、宽松。
就交往的年龄而言,可分为与长者交往;与同龄人交往;与低幼者交往。调查显示,11%的人愿与长者交往,62%的人愿与同龄人交往,21%的聋人愿与低幼人交往;另有6%的聋人交往意识不明。
就交往区域而言,可分为校内交往;与邻居交往;与本市聋人交往;与外省市聋人交往。多数聋人表示想与外省市聋人交往。
(2)交往中的误区
聋人在交往过程中,由于生活阅历不足,知识相对匮乏,意志情感薄弱,是非分辨不明,常步入以下几个误区:
a、 过分依赖父母师长
b、 过于相信成年大龄聋人
c、 缺乏交往策略和技巧
d、 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03:40 , Processed in 0.04229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